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论
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称金山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7月,原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

1993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1995 年9 月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区内建立了国家级的“中国徐州民营科技园”,1996年3 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区内建立了“江苏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一区两园”构成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成为徐州市重点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基地。

2001年6月调整区划后,面积扩大至25.9平方公里。

徐政发[2005]84 号“市政府关于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大庙镇划归鼓楼区管辖的通知”规定将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的人、财、物建制交由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5 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发区辖区面积由25.9 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2.8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和3 个办事处,常住人口16.8 万人,成为徐州市市域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工业基地。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于2004 年对开发区一期环评进行了批复。

开发区一期面积为19.8km2,北起京杭大运河,南至扬山、老龙潭山脊线,东界引线河,产业定位为高新机械、电子、轻工、新型建材和信息、生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

2007 年徐州市政府决定在原开发区一期19.8km2的基础上,扩区建设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开发区二期大至范围为:北至京杭大运河,西至开发区一期西边界,南至规划路,东至大庙居住组团(安然山以南),面积为
60km2,产业定位为:光伏特(多晶硅、单晶硅、光电板、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下游产品)、港口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加工与制造、特种汽车工业。

徐州经济开发区二期环评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于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
〔2008〕56 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徐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与环评批复要求的执行情况,实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徐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回顾性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性评价面积为整个开发区一期、二期规划的79.8
km2,并于2010年5月获得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10]52 号),国务院同意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本次规划环评的范围较一期、二期新增面积19.06km2,即运河北工程机械产业园和陇海铁路南侧的高铁国际商务区,则此次规划总面积为98.86km2,新增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和高铁国际生态商务区两部分,分别编制了《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其中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位于开发区西北部,京杭运河以北,京福高速以东,与开发区一期、二期一河之隔,规划总面积约4.59 km2。

高铁国际商务区规划区位于开发区南侧,位于京福高速公路以东,陇海铁路以南,西接京沪高铁站区和新城区,南临吕梁山风景区,规划面积18.6km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受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徐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对规划进行了详细分析,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当地相关部门收集了资料,
并对环评内容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内容与重点
1.2.1 评价内容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如下:
(1)规划内容概述和规划分析,包括规划方案分析、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
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2)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二期回顾性评价,一、二期开发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园和高铁商务区建设现状、存在问
题并对已开发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包括调查、分析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
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规划的主要因素。

(5)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识别、
分析、预测,特别是规划实施对环境敏感区、环境功能区目标可达性的影响评
价;
(6)土地资源、水资源及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分析;
(7)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及其实施方案;提出符合规
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
(8)公众参与状况;
(9)制定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1.2.2 评价重点
(1)分析徐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开发区区域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从环
境保护角度优化产业结构;
(2)分析开发区一、二期存在环境问题,并提出其对策措施;
(3)分析开发区排水去向及可行性分析;
(4)论证规划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环境可行性和合理性,规划选址的可
行性,提出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以及方案调整建议;
(5)提出降低和减缓规划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3评价范围及评价时段
1.3.1 评价范围
(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开发区规划范围并向周边扩展3km 的范围。

(2)地表水环境
京杭运河为徐州段蔺家坝断面至解台闸断面;房亭河为(上游段又名荆山引河)荆山引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断面至房亭河刘集闸断面;荆马河为荆马河污水处理厂排口断面至荆马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断面;三八河为三八河污水处理厂排口断面至三八河与房亭河交汇处断面;不老河为不老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上游5km 断面至交汇处断面。

(3)地下水环境
以开发区周边京杭运河、故黄河等地表河流为边界围成的区域,与边界以外区域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4)声环境
开发区规划范围及周围200m 噪声敏感区。

(5)生态环境
开发区规划范围并向周边扩展1km 的范围。

(6)社会环境
整个徐州市范围。

表1.3-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3.2 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与规划期限相同,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0 年
2规划概述与规划分析
2.1 开发区规划概述
开发区一期面积19.8km2,于2004 年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开发区二期面积为60km2,于2007年11 月通过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

开发区一期、二期目前开发势头良好。

本次规划环评的范围较一期、二期新增面积19.06km2,即运河北工程机械
产业园和陇海铁路南侧的高铁国际商务区,则此次规划总面积为98.86km2,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2.1.1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北起京杭大运河、荆山北,南临吕梁山风景区,东至大庙镇、大黄山镇,西至104 国道、杨山、珠山、京沪高铁,规划总面积
2
98.86km 。

开发区规划目标为:中国重要的现代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淮海经济区及东陇海产业带的制造业中心、能源中心、物流中心,徐州都市区内有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的产业主导型城市综合新区。

本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近期为2012-2015 年,远期为2015-2020年。

2.1.2 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
规划开发区产业主要发展工程机械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配套发展特色电子、新型建材和信息、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和港口物流产业,同时开拓
发展以创新研发、商务办公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规划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形成3 类10 个功能片区:生活居住片区:在大黄山镇区和现状金山桥居住集中区为基础各形成一个生活居住片区;
产业功能片区:在京福高速公路以西(原开发区一期范围)形成综合产业片区,在运河北岸形成运河北工程机械产业园,在京福高速公路以东、城东大道以北形成新能源产业园,在徐贾快速通道以东、城东大道和陇海铁路之间形成光电产业园,在京杭运河、不老河沿岸区域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商务功能片区:利用京杭高铁徐州站的集聚效应,形成高铁商务区、总部经济园和高铁国际商务区三处商务片区。

2.1.3 用地布局规划
开发区总规划面积98.86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89.57km2,占总规划面积的90.6%。

工业用地面积29.55 km2,占规划面积的29.9%;居住用地面积12.48 km2,占规划面积的14.6%;物流仓储用地面积5.63 km2,占规划面积的5.7%;绿化用地面积14.0 km2,占规划面积的14.2%。

2.1.4 基础设施规划
2.1.4.1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内现有城市地面水厂1座,即刘湾水厂,供水能力为20万m3/d。

浑水输水干管1条,管径为DN1600MM ;清水输水干管1条,管径
1200MM 。

刘湾水厂的取水口,目前位于南四湖小沿河上。

规划扩建刘湾地面城市水厂,在京杭运河周庄涵洞处新建一个取水口(规模为20万m3/d),使总规模达到40万m3/d。

开发区内现有地下水厂一个,即金山桥自来水厂,有地下水供水水源点3 处,总供水量约为3万m3/d。

规划运河北工程机械产业园、高铁国际商务区供水来自金山桥自来水公司给水管网。

本评价建议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不得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新增用水主要依托刘湾水厂供水。

2.1.4.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区内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以自排为主,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

2、雨水留蓄与排放
加强雨水入渗,提高渗透铺装、增加绿地比例;推广雨水蓄积,屋面雨水收集、下凹式绿地;增强雨水蓄滞。

雨水管道建设适当提高建设标准,重现期一般地区按1-2 年一遇。

3、污水处理
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及周边现有污水处理厂4 座,区内的生产生活污水主要排入这4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中3座位于开发区内,分别是荆马河污水处理厂、徐州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大庙污水处理厂;1 座位于开发区外,为三八河污水处理厂。

同时,在运河北岸新建一座规模为0.6万m3/d的运河污水处理厂。

新增加的运河北工程机械产业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拟接入规划运河污
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高铁国际商务区的废水拟接入大庙污水处理厂处理。

2.1.4.3综合交通规划
与长三角地区交通联系网络:区域轨道交通横向利用陇海铁路和徐连客专,纵向利用京沪高铁;高速公路利用京福高速(G2513)、连霍高速(G30)以及未来的徐临高速。

与徐州市区交通联系网络:向东依托三环北路东延、城东大道、和平路、彭祖大道等联系新庄新镇和陇海新城;向南依托三环东路、长安大道、彭祖大道、昆仑大道、丽水路及金贾大道等联系徐州新城和张集组团;向西依托三环北路、桃山路、杨山路、城东大道、和平路等联系徐州主城区;向北依托新104 国道联系茅村,凤凰大道联系青山泉,徐贾路和金贾大道联系大吴新镇和贾汪新城。

规划区内路网结构:以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共同形成“五纵六横”路网骨架。

快速路包括:三环东路、凤凰大道、金贾大道、三环北路、彭祖大道;主
干路包括:长安大道、徐贾路、杨山路、城东大道、和平路、昆仑大道。

在五纵六横的路网骨架基础上,构建次干路和支路系统,服务地块,完善城市路网功能。

道路分四级配置,快速干道宽60 米,主干道宽50米,次干道宽40 米,一般道路20 米。

主干道间距1000米左右,次干道间距400~600 米左右。

2.1.4.4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全区拟采用天然气,气源为西气东输徐州天然气门站。

规划区内燃气管网输配系统压力级制采用中、低压两级制。

燃气中压干管网络根据气量分布情况,基本呈环状布置,分别采用DN300、DN200 的管道服务居民。

居民供气方式采用柜式调压与箱式调压相结合的方式,分户计量后进户使用。

公建供气方式根据用户需求,设置调压箱、采用中--中压或中-- 低压调压计量后进户使用。

燃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道埋深不少于0.8 米。

管道走向沿东西向道路敷设时,管道布置在道路北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沿南北向道路敷设时,
管道布置在道路西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2.1.4.5供热工程规划
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

由开发区西侧的圣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区一期西部的供热,该供热锅炉规模为3×65t/h。

由金山桥热电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区运河以南区域的供热热源,热电厂现有两个厂区,规模分别为2× 75t/h 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3× 90t/h 次高压、次高温循环流化床供热专用锅炉、3×220 t/h 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作为开发区主要热源进行集中供热。

由开发区北侧的徐州华鑫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区运河以北地区和运河以南、城东大道以北部分地区的供热热源。

供热管道近期按枝状布置,远期主干管可连接成环,增强供热能力,保证供热稳定性。

热力管道采用架空和埋地两种敷设方式。

沿河流敷设时,采用低支架架空敷设为主,沿道路和横跨道路时全部采用埋地敷设。

2.1.5 生态环境规划
2.1.5.1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开发区及周围地区均为二类功能区。

地表水环境:区域水体达到Ⅲ类水质。

声环境:各片区及周围地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2 类标准;工业区执行3 类标准;道路交通干线两侧执行4 类标准。

固体废弃物治理:规划期末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1.5.2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引进清洁环保产业,限制发展大气污染工业;改善能源结构,推行节能降耗,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开发区的绿化水平;加强建筑工地的施工期环境管理;治理汽车尾气。

2、水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废水排放量大的项目,降低单位产值水污染排放量;推行清洁生产,控制点源污染;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开展开发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强水环境监测,强化监督管理。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系统,加强对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统一委托徐州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实施综合无害化处理。

4、声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通过用地布局的合理调整,加强对城镇生活噪声的污染控制;明确道路功能,在交通干道两侧预留缓冲带,在穿越环境要求较高功能区的交通干道两侧设置声屏障,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居住区段车速;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装备水平,控制夜间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2.1.5.2景观生态系统结构
1 绿地系统与开放空间系统
本次规划主要依托区内自然山体、水系等元素,通过生态绿地走廊,来确立区域主要绿地骨架,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大背景。

同时,依托道路形成多条生态绿化通廊。

2 生态景观系统
区域的景观体系主要由街道、广场和城市绿地形成的人工空间景观带以及上述三者相互联系的景观轴线共同组成。

规划确定开发区整体景观系统的构筑要素如下:
一心:高铁商务景观核心;三园:杨山公园、金龙湖公园、城东公园(大湖水库);两带:京杭运河、房亭河景观带;
六廊道:京沪高铁-京福高速生态廊道、城东大道景观主通道、徐贾快速景观主通道、杨山路景观次通道、陇海铁路景观次通道;
多节点:分布在各功能区内部的次要景观节点,如蟠桃山佛教景观、荆山公园山体景观、高铁国际商务区中心湖景观。

2.2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工程机械产业园利用开发区已有招商引资平台,延续一河之隔的工程机械产业组团发展,强化南北产业联动;高铁商务区开发区域以“北联、西引、南敞、东延”的策略,整合开发区资源,达到与周边城区和环境的有机融合。

但是,两个规划的实施也存在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与区域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规划方案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找出矛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1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协调性分析
1、规划要点
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
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信息化改造升级,推行先进质量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

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

2、相符性分析
陇海铁路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穿过,开发区发展符合加快构建沿陇海经济带的要求。

开发区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依托京杭运河航道和陇海铁路发展物流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关于推动、优化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物流业的要求;开发区规划新增的高铁国际商务区主要发展产业为创新研发,符合《纲要》提出的推动研发设计,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运河北工程机械产业园主要发展为装备制造业配
套的机械加工与制造业,辅助发展物流业,也符合《规划纲要》关于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的要求。

综上:区域的开发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符合。

2.2.2与江苏省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2.2.1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苏政发〔2012〕51号,2012.4.17)的协调性
1、规划要点
(1)主要目标
到2015 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流域水质加快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和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生态省)建设工程达到序时进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推进淮河流域治污和南水北调江苏段、通榆河“清水廊道”建设。

以控制氨氮为重点,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加强跨省界河流的达标治理工作,解决徐州、宿迁等城市尾水出路问题。

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加大徐州等主要城市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截污导流工程,确保
2013 年通水时水质稳定达标。

⋯⋯到2012 年,确保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江苏段水质达到Ⅲ 类标准。

到2015 年,跨省界断面水质满足国家考核要求,洪泽湖水质达到Ⅳ类标准,高邮湖、骆马湖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3)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普查,做好徐州、连云港、淮安等地地下水源补给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针对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垃圾填埋、矿山开采及石油化工行业生产四类场地,有计划地开展南京、徐州、常州、苏州等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

大力推进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退耕还草还林,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防治示范。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避免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和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2、协调性分析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大气、水、噪声、固废防治措施,关闭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纳入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理后的尾水优先进行中水回用,剩余尾水接入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控制地下水开采规模,严格执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综上,在做好各项大气、水、噪声、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尾水出路得到解决的前提下,区域的开发与《江苏省“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苏政发〔2012〕51号,2012.4.17)不相违背。

2.2.2.2 与《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苏环发〔2009〕11号)、《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11-2020)(徐州市人民政府,2012.2)的协调性分析
1、规划要点
(1)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一切与保护维护主导生态功能无关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内在不影响其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一些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建设和开发活动。

(2)根据《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和《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2011-2020),开发区辖区范围内涉及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有京杭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房亭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七里沟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具体见表2.2-1。

表2.2-1 开发区涉及的徐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