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程规划中所设定的预期结果,它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生需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分析是教师进行教案设计的基础,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期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性,能够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可测量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便于教师进行评估和调整。
3.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4.合理性:教学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生需求分析学生需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
学生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需求: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特点,确定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
2.技能需求:学生对技能的需求是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科的不同,确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
3.思维需求:学生对思维的需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
4.情感需求:学生对情感的需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教学目标设计分别从那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分别从那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制定的具体目标,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它旨在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达到学习要求。
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认知维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认知维度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不同学科或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侧重的认知维度有所不同。
对于知识要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对于基本概念、事实和原则的掌握;对于理解要求,可以包括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对于应用要求,可以包括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分析要求,可以包括学生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过程;对于综合要求,可以包括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评价要求,可以包括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技能维度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外,技能维度也是教学目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技能维度包括学生在听、说、读、写和观察等方面的表达和应用能力要求。
对于不同学科或不同课程内容而言,技能维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语言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实验课程中,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等。
三、情感维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情感维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念等。
四、社会维度在当今社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社会维度也应该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教案的教学目标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分析教案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准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
而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分析教案的教学目标,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描述了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按照认知层面的不同,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情感目标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步骤1.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建立在明确的教学内容基础上。
教师应该详细了解所要教授的知识、技能或情感素养,并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2. 分析学生特点: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先前知识水平和兴趣,以便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不同特点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的难度和要求。
3.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教师可以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可衡量的,以便教师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教学目标的层次关系: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关系,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可以分为:记忆与理解、应用与分析、综合与评价。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来组织教学活动,逐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四、教学目标的作用1. 教学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学习动力作用:教学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设计分别从那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分别从那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
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和目的,并为教学提供明确的依据。
教学目标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从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认知领域的分析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认知领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中包含了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理解概念、掌握技能等的认知过程。
具体来说,认知领域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维度:教学目标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概念。
例如,如果教授一门历史课,目标可能是使学生能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理解维度:教学目标还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这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
3. 分析与应用维度: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这需要通过设计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情感领域的分析情感领域是指教学目标设计中涉及到学习者感情和态度的方面。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情感领域的分析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兴趣培养:教学目标设计应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在设计目标时,可以考虑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2. 情感态度:教学目标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学习的自信心等。
通过鼓励和正反馈,激励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3. 人际交往:教学目标设计还可以考虑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实践领域的分析实践领域是指教学目标设计中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相关的方面。
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实践领域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能培养:教学目标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教案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目标的设定则是教学艺术的基石。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明确性对于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教案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的分析是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时,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先验知识和能力水平: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来设定,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 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目标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4. 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考虑,教师可以确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指南。
教案设计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
以下是教案设计的几个要点:1. 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案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如导入、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顺序都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学习资源的利用:教案设计中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评价方式的确定:教案中应确定适合的评价方式,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测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结语教学目标的分析和教案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学分析模板目标策略过程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2)学生应具备的技能;(3)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2)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策略1. 教学内容处理策略:(1)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3)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运用策略:(1)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手段运用策略:(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3)注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课堂讲授:(1)讲解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2)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 课堂练习:(1)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强调学习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1)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学方法反思:(1)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2)反思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效果的影响;(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说课稿的教学目标实现分析
说课稿的教学目标实现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活动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说课稿是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目标等的详细规划,下面将对说课稿的教学目标实现进行分析。
一、了解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具体描述,它对于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教学目标的意义有助于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表达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析教学目标的三个层面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三个层面。
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分析这三个层面的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认知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知识、思维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在说课稿中,教师应对认知目标进行具体描述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分析和创新能力。
2.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在说课稿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3. 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培养的各种技能。
在说课稿中,教师应明确技能目标的要求,并合理设计相应的练习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实现的方法和策略在说课稿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1. 情境引入通过引入具体的情境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阶段性目标设定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说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析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析2023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不断涌现,给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在2023年,我们将会迎来更多的改变和进步,那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一、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评价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最主要标准。
2023年的教育目标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正是培养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1. 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实践能力来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2023年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社会所必要的素质。
2023年的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各种创新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3. 素质教育的完善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023年教育将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二、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2023年的教学重点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
1.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未来的社会将更加侧重于合作和互动,而合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
2023年的教育重点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发展学生创新技能在创新和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
2023年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思考,发现新的问题,并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3. 端正学生态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2023年的教育将更加注重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有好的态度,端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心态。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项重要文档,它通常包含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详细描述。
正确编写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和需要,并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1. 教材分析法: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究,了解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从而为编写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2. 学情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差异的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 教学要求分析法:通过对学校或教育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教学目标与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相符。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2.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背景,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拓展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确定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序和组织,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分析
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分析引言: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目标的效果,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一、教学目标的选定教学目标的选定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一致。
教师需要明确自己期望学生在这门课中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发展哪些能力和素养。
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师应确定适合学生的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
二、明确教学目标的指标和要求教师需具体阐明教学目标的指标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目标的达成标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出要求学生能够书写清晰、有逻辑的文章,使用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语法。
三、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教师应设定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更高的水平。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挫败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反馈与评估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关于他们目标达成情况的反馈和评估。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为进一步提升而努力。
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某一课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七、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氛围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愉快和自信,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八、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得到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分析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与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进行分析,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将抽象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通过具体化,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授英语阅读理解时,一个抽象的学习目标可能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这个目标并不具体。
教师可以将其具体化为“通过阅读一篇英语新闻报道,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教学目标的分析是指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学习背景,以确定学生是否具备实现目标所需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以确定目标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
最后,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确保目标的吸引力和可激发性。
具体化和分析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具体化可以使目标更加明确和可操作,而分析可以使目标更加具体和实用。
例如,在教授数学几何时,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可能是“学生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分析,教师可以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计算出其面积”,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除了具体化和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环境。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以确保目标的个性化和适应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限制,以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分析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标分析教学⽬标分析1:教学⽬标分析的作⽤教学⽬标(或学习⽬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标的分析与确⽴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个⾄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标分析是教学设计⾯临的⾸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标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学习⽬标的阐明为任何教学计划提供了⼀个以能⼒为基础的框架,按这个⽬标体系调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可以保证学⽣所学的东西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利于学⽣个⼈发展并满⾜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习⽬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员对课程有⼀个清晰、统⼀的认识,⽽不⾄于造成个别⼈员对教学⼤纲做任意特殊的解释。
学习⽬标的阐明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的全⾯发展。
2.有利于学⽣的学习告诉学⽣学习⽬标,使学习⽬标内化成学⽣⾃⼰的学习⽬标,这是最好的激发学⽣学习的动机因素告诉学⽣学习⽬标,可以使学⽣的学习有明确的⽅向,不⾄于摸⿊⾛路,使学习过程顺利发⽣,加强学⽣的⾃信⼼。
告诉学⽣学习⽬标,学⽣可以⾃⼰评价⾃⼰的学习,对学习产⽣责任感。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明确学⽣的学习⽬标,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式思考问题,从⽽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标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学习⽬标为评价学⽣学习的测试题编制和对教学计划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便和依据。
编写⽬标本⾝就是对教师的⼀种开发训练,迫使教师深刻思考教学,更好地提⾼业务⽔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学习⽬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学习后能做什么。
因此,是教师、家长、学⽣以及其他有关⼈员进⾏交流的最准确、清晰的⽅法。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的前提下,教学目标分析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提前分析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主要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取得学习效果等。
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从而为课程实施设置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是教学的基础。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分析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机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
学习目标的确定,是指明确教学的目的和使学习者获得的成果。
确定学习内容,则是要求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确定教学手段,是考虑教学活动的空间、条件、方法等因素,以实现教育目标。
考核机制的确定,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学习成果,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达到预定的要求。
其次,教学目标的分析要紧密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和参与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等,建立起一个安全、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
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型,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帮助他们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最后,需要协调教学目标的长远性和短期性,确定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比例关系。
长远性的目标涉及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具有系统性的成果;短期性的目标重点放在本次课堂实施的细节上,课堂
教学的每个步骤都能让学生取得短期有效的成果。
总之,要想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严格、全面的教学目标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从多方面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高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
高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在高一这个学习阶段,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分析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而学生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1. 教学目标分析在高一学习阶段,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起点,应立足于巩固和扩充初中所学的基础知识,并逐渐积累新的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大纲,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和要求。
(2) 能力目标:高一的教学也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高一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塑造良好的品德。
2. 教学要求分析高一教学要求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体验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要求:(1) 知识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明确的知识要求,展开教学。
同时,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2) 能力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体验要求:高一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4) 情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要在教学中体现关爱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对高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分析,可以明确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而学生也可以根据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
幼儿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改进策略
幼儿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改进策略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1.教学目标明确性经过对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学目标都具有明确性。
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然而,仍有个别教学目标过于笼统,难以具体落实。
2.教学目标实施情况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们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标达成度二、改进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1)提高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组织教师培训,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过程(1)注重启发式教学。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发现,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2)定期进行教学评价。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4.提高教师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自我成长。
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教学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改进策略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一天天成长,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观察中发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是关键。
老师们普遍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阶段,设定清晰的目标。
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模糊的地方,像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的目标,听起来不错,但具体如何操作,就需要更细致的规划。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
在教师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和塑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等。
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清楚地指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也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于知识目标,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相关的概念,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能力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学生需要培养的具体技能和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情感目标,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确定培养的具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指导和依据,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内容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学目标也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五、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的关系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教案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教学教案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学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恰当的内容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教学教案的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教案目标的确定教学教案的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确定学生在本节课中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2. 可量化和可评价:教学目标应该能够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或评价标准来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适应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度。
二、教学教案内容的安排教学教案内容的安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分配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的层次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2. 内容的逻辑性:教学内容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3. 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教案目标与内容的分析教学教案的目标与内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而教学内容的安排又需要反过来支持和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以数学教学为例,对目标与内容的分析进行说明。
以小学一年级的“加法运算”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排:1. 引入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认识加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明确加法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引言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指导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功能。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概念、分析与设计的内容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是指学生在知识、思维等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可度量性、可实现性和可评价性。
教学目标的分析是指对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分解和分析,明确目标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1 知识和概念分析对于认知目标来说,教师需要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和概念。
这些知识和概念可以通过教材、课程标准和学习要求等途径获取。
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和概念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2 技能和操作分析对于技能目标来说,教师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具体技能和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专家的实际操作、研究相关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教师可以将这些技能和操作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一个技能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技能。
对于情感目标来说,教师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的具体情感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专家的情感表达、研究相关的情感教育理论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教师可以将这些情感和态度进行分类和组织,形成一个情感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和发展情感和态度。
3.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编写教学目标描述。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目标描述目标描述应包括学习者、条件、行为和标准四个要素。
教案怎么分析教学目标
教案怎么分析教学目标教案怎么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它们指导着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分析教学目标是制定一个有效教案的重要步骤。
下面是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教案专家分析教学目标:1. 确定学科和年级水平: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所属的学科和年级水平。
不同学科和年级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科和年级水平相匹配。
2. 确定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指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技能目标指学生应该具备的特定技能;态度目标指学生应该培养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3. 划分目标层次:根据学科和年级水平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通常可以分为基础层次、进阶层次和拓展层次。
基础层次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阶层次目标是学生在基础层次上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拓展层次目标是学生在进阶层次上进一步扩展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4. 确定目标动词:目标动词是教学目标中最关键的部分,它描述了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
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目标动词,以确保目标清晰明确。
常用的目标动词包括了解、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等。
5. 制定评估标准: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便教师能够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评估标准应该具体、可衡量和可观察。
6. 整合教学资源:最后,根据教学目标,整合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实施。
通过以上步骤,教案专家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教案的设计与学科和年级水平相匹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与重点分析
教学目标与重点分析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明确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和根据。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并确定教学重点,对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教学目标与重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对课程的核心内容及学习要求进行确定和描述。
它总结了教学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成果。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 课程属性:明确课程属于哪个学科领域,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 知识维度:明确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概念,包括基础知识、原理、规律等。
3. 能力素养:明确学生在本课程中应具备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
4. 情感态度:明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如兴趣、责任感、团队合作等。
因此,在分析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综合考虑以上各要素,确保目标的准确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和重要知识。
教学重点的确定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分析和选择。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基础知识与核心概念:课堂教学应重点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核心概念的理解。
这些知识和概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更深层次知识的基础。
2.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对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教学重点应放在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典型例题与解题方法: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教学重点可以体现在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解题方法的引导上。
通过解析典型例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模拟实战与实践应用:在一些应用领域的学科中,如工程设计、市场营销等,教学重点可以体现在模拟实战和实践应用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总之,教学重点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培养相关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学习目标的阐明为任何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按这个目标体系调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习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而不至于造成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做任意特殊的解释。
•学习目标的阐明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摸黑走路,使学习过程顺利发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学习目标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题编制和对教学计划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编写目标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开发训练,迫使教师深刻思考教学,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学习目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
因此,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的最准确、清晰的方法。
2.1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序列,其中,在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最为大家所熟悉。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知道: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例如,能够叙述牛顿三大定律。
•理解: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
例如,说出一个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对一个抽象概念举例、古文或外文的翻译等。
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括。
例如,对数学公式含义的说明、对文章大意的概括等。
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例如,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受到一个推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等。
•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例如,运用运算法则解题、运用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电路电灯、法语教学中运用造词法写出一个单词不同词性的系列词汇等。
•分析:把复杂的整体材料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例如,分析数学定理所给出的条件和结论、外语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记叙文构成要素分析等。
•综合: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例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外语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词汇归纳造词法等。
•评价:对材料(如论文、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做价值判断的能力。
例如,能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目的正确性。
2.2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与知道“是什么”有关。
•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与知道“怎么做”有关。
主要有辨别技能,即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一种习得能力;概念形成,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的习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统一名称,另一种是以定义方式习得;使用规则,规则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控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动作技能: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不仅仅指他能完成某种规定动作,而且指个体能将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的、准确的、符合规则的整体行为。
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知道或掌握动作技能的组成程序及相应的规则,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2.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
•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3.1•适用范围: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言语信息类学习内容,言语信息本身不存在逻辑层级或程序,所以,只需要直接对达成目标所需的信息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对言语信息最有效的分析法是确定信息的主要类别。
确定分类方法后,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表达方式:组合或组成图示(分层, 或分簇),或者列提纲•范例: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以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以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上肢、下肢分类;细胞的化学成分可以按元素组成和化学物组成分类,如下图所示。
说明: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教学目标分析3.2:层级分析法•适用范围: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是一个逆分析的过程。
•分析方法: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要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越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越低(越容易);越是在上层的,难度越大。
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
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表达方式:层级依赖关系图示•范例:“整数减法”学习内容的层级分析,如下图所示。
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和(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继续到最后一级的子目标(简单减法)为止。
教学目标分析3.3:信息加工分析法•适用范围:信息加工分析法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
•分析方法:按照信息加工的步骤,写出每步要做的事情,包括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和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表达方式:过程图示或步骤罗列•范例1:求算术平均数的解题过程,如下图所示。
•范例2:刻纸拓印的教学内容分析。
刻纸拓印过程为:(1)画稿——用单线画出稿样轮廓;(2)复印——将画稿分别印在图画纸上;(3)剪形——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4)刻纹——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5)衬贴——将剪下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6)印刷——用滚筒等用具使底板吃足油墨,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教学目标分析3.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适用范围: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使用ISM分析法比较合适。
•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这个步骤由于步骤明确、可操作性强,很容易转换成计算机的算法,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去实现。
换句话说,ISM分析法的第三个操作步骤可以交给计算机去自动完成,从而使教学目标分析的效率得以提高)。
•范例: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如果学生对教学目标Gi进行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教学目标Gj,则称i与Gi 之间有“直接关系”,并称为Gj为Gi的直接子目标。
各子目标的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以横轴表示某级的教学目标,以纵轴表示各级的直接子目标。
令某级子目标与其直接子目标对应的位置为“1”,其余位置为空白。
这样就得到直接关系矩阵,也称目标矩阵。
0123456观察目标矩阵的横轴可知,对应(1)、(3)、(11)和(12)等四个目标的列均无“1”出现,表示(1)、(3)、(11)和(12)不存在直接子目标,即它们处于目标形成的最底层(预备知识),我们把这类预备知识称作第1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