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等级
X数量.. n影响因素.. KX1(.. p 1-E1)..
X2(.. p 2-E2)..
X3(.. p 3-E3)..
... Xm(.. p m -E m)
K1
n11
n12
n13
n1j
n1m
K2
n21
n22
n23
n2j
n2m
.
ni1
ni2
ni3
.
nim
K
r
nr1
nr2
nr3
nrj
n
rm


表.. 1:外贸竞争力的加权平均法模型..
图.. 1 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产品外贸竞争力企业外贸竞争力产业外贸竞争力
国际经贸International Economy
试论外贸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程春梅刘洪顺(辽宁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课题号为.. 202164529
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提高外贸竞争力对该国的经济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评价
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提供了科学
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提高我国
外贸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20
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外贸竞争
力的研究,世界上的许多经济学
家和管理学家已经在这方面取得

了很大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特别是在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包括对
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
新的形势下,提高我国(地区)外贸竞争
力,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极为紧迫的课题之
一。然而,要研究中国外贸竞争力,就不
能不对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
讨。

建立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应遵循的原则

指标一般是指一个数量概念,用来反
映社会管理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状况。指标
体系,则是指由单项指标组成的有机整
体,它所反映的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综合状
况。在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一般是按等
级来划分的,上级指标规定和制约下级指
标的内容与范围,而下级指标的完成则对
上级指标起到一种保证作用。具体来说,
建立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
原则:

目的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体系要考虑统计研究的
目的,满足统计研究的实际需要。为了科学

地评价一国或地区的外贸竞争力,观察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探索提
高该国(地区)外贸竞争力的途径,需要设
计一套科学、完整、全面反映一国(地区)
外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外贸竞争力指的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
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
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
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它由产品的外贸竞争
力、产业的外贸竞争力和企业的外贸竞争
力来体现。产品外贸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
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
营销、使用以及

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
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
费者需求、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
力。产业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组
合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企业
外贸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
营销及售后服务诸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
争对手进行综合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求得

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三个方面本身也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一国(地区)的外贸竞争力。因此,
本文认为应从产品外贸竞争力、产业外贸
竞争力和企业外贸竞争力三个方面构筑外
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联系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要从定量分析的全局出
发,根据现象在特定活动中的作用设计指
标,并使各种指标在同一体系内,相互协
调,形成有机整体。在外贸竞争力体系中,
产品竞争力是核心,企业竞争力是基础和
前提,产业竞争力是依托和场所,外贸竞
争力是合力和结果。它们在方向上具有一
致性。外贸竞争力必须以产品、企业和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其中,产业的竞
争归根结底是企业和产品(或服务)的竞
争,而企业则是微观经济竞争的主体,所
以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关键地位;产品是微
观竞争的客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又
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竞争上。特别是在当今
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产业内分工和贸易已
成为主流,因此差别化产品的竞争是国际
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当然,由于经济发展
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稀缺性的影响
和约束,一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均具有国
际竞争优势,这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国家
和产业的竞争力最终是通过企业来创造和
体现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产业的竞争优
势又有极强的相关性和依赖性,两者相辅
相成密不可分。

可比性原则

设计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要考虑指

·理论》2005年8期《商业时代
56

标口径、计算方法在地区间、国际间及历
史上的相互可比性。本文所设计的外贸竞
争力指标既可与历史资料对比,又可用于
国家(地区)的横向间对比。

可行性原则

设计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时,既要考虑到与客观条件相适应的人
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可行性,又要考
虑到我国目前统计制度和统计数据基础,
不必要的和难以得到数据资料的指标不设
置。

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
评价分析及应用

按照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
基本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各指标从不同程度的角度对一国(地区)
的外贸竞争力进行判定,具有一定的多解

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采用加权平均
法模型(如表1所示)对一国(地区)的
外贸竞争力进行整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判
断,评价出一国(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优
劣。..

K1—Kr代表外贸竞争力的r个因素指
标,具体实践中K1代表产品外贸竞争力、..
K2代表企业外贸竞争力、K3代表产业外
贸竞争力;X1 —Xm代表外贸竞争力的M
个评价等级,具体实践中将外贸竞争力评
价的等级设定为5个等级,分别确定为很
强、较强、一般、较差和很差,如果认为
某一指标(如产品外贸竞争力)很强,则
可以被赋值为1.0;若认为很差,则可赋
值为0;其他的中间值以此类推得出。n ij
代表对i因素指标的j等级评价的调查结果
的数量。

将上表中不同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分别
赋予不同的权数(由德尔菲法及AHP法求
得)和评分,由此得出计算公式:

外贸竞争力=K1 ×X1 ×n11+K1 ×..
X2 ×n12+..+Kr ×Xm ×n

rm


=ΣKi×Xj×nij(i=1-4,j=1-5)

总之,外贸竞争力是一个系统,这个
系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有序
性和预决性等特性。在研究外贸竞争力体
系时,不能被庞杂的数字所淹没,而应面
对数字、做出理性的思考,从系统论的角
度出发,做出定性、定量的有效性分析研
究,找出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

本上找出提高外贸竞争力水平的可行途径。


参考资料:
1.宋明佳、张庚淼,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人文杂志,20032.陈春宝主编,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外贸竞争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胡列曲,国家竞争力理论的评价与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4.曾巧生,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江西化工,20025.郑刚、姜春林,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科学管理研究,2002
上接.. 55页
表1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承担ISO/IEC的TC/SC秘书处的情况对比

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
ISO 131 85 109 132 32 6
IEC 31 31 25 25 10 0

IEC标准4800个,而中国主导起草的国际
标准只有13项。从表1也可以看出,相对
于主要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承担ISO/IEC的
TC/SC秘书处工作很少。为了更好地发挥
标准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我国
应当更多地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
标准化中争取到应有的地位。

另外,要加速采用国际标准。到1999
年底,我国19118项国家标准中,只有
6000项左右是采用国际标准,占整个国际
标准数量的比重不到40%。国际标准多数
是工业发达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协调产生的,
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现代化工业技术水
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国际标
准认真分析。凡是有利于提高产

品质量,促
进国内外贸易、保护国家利益的标准都应
该加速采用为我国标准。

运用标准来保护我国利益

在商品进出口的贸易中,常常因为贸
易标准化工作不到位,使我国蒙受巨大的
经济损失。例如,由于进口商品的合同中
没有明确规定质量标准、检验标准,外商
向我国输出质量低劣的商品,外商使用过
时的、不配套的标准作为商品交易和验收
的依据,以次充好,等等。因此,我国也应
当加强标准化工作,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
和产品标准,保护我们的正当利益。

建立分权化的标准化体系

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最主要的特点
是政府主导。在标准化管理体制中,由国
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
作,其下属的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具体行

使国家标准管理的行政权力,负责国家标
准的立项、协调、审查和批准发布。国家
标准管理委员会是从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标
准司剥离出来的事业机构,仍是政府管理
标准化的一级机构,标准化没有向企业和
消费者真正打开大门,它管理着全国243
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些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原计划意义上
的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中。另外,在我国,
行业协会政府色彩浓厚,民间组织体系不
完善,我国《标准化法》也决定了行业协
会没有权力制定能够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业
标准。另外,标准化制定所需经费主要来
源于政府财政拨款。

政府主导标准化工作使我国的标准化
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我国在参与国
际标准化活动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企业标
准化意识淡薄;国家标准面对市场变化的
灵活性和适应性都较差,很可能对市场反
映不够及时,也可能在实际中毫无用处;标
准化经费严重不足;等等。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必须加快标准化
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分权化的标准化体制。
为此要限制政府的作用。政府作用应限于:
制定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的标准,其他
标准的一般指导原则;批准标准化法,批
准国家标准的发布。改革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使该委员会不仅有政府的代表,更
有企业、消费者和有关标准协会的代表,从
而打破政府垄断标准化管理的状况。使行
业协会成为真正的民间组织,并允许建立
非政府标准化组织。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