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ALS“渐冻人症”新思路(30年临床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ALS“渐冻人症”新思路
(30年临床总结)
文章关键词:
ALS、渐冻人(肌萎缩)、重症肌无力治疗新思路
1、中医治疗依据与治疗思路
核心治疗思想源自《黄帝内经》素问篇痹论篇第四十三: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侧纵。“风寒湿”三证为痹。
发病诱因:阴寒湿痹,血痹同病。简称:(痹证)
1:先天性体寒(遗传性)
2:后天性体寒
也就是当身体感受“风寒湿”蕴积体内,寒湿不能外越,久而久之,加上气机失灵,气化或失司,或化热,(属阳:)为急性病变。疼痛,红肿痛热等,化寒:(属阴)为慢性病变,如:畏寒怕风怕冷,麻木不仁等,风寒湿痹。
中医讲七情六欲、五脏六腑失调,气化失司,易生内湿。“脾”失运化,气化失司,也是引发“萎证”的主要原因之一,(注:人体体质不同有先天性阴寒体质,微循环减慢),加上“湿”凝滞性、棉缠性或流注脊髓腔(中枢神经,神经元受到损害),所以引起神经硬化,肌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说明:“风寒湿”入侵脏腑,关节腔,葵里,肌肤。在体内产生变化很难描绘,如:蒙闭,似雲,似雾,似霾,似水蒸气,等等。阻滞经络血脉不通,中医抽象讲的是(天人合一)宇宙覌,同样在人体的表现。
为什么(渐凍人)难治,特别指出:“风寒湿”流注关节腔,脊髓,药效发挥作用更低,是难治原因之一。我个人理解脊椎也属关节腔,对(渐冻人)治疗,阴,寒,湿,蒙闭,经络阻滞有关。
西医:认为中枢神经元,神经元病变。使中枢神经失去兴奋与传导作用。至今也没有说明问题所在,血脉不通,肌肉组织失去濡养,组织细胞没有再生能力,肌肉萎缩,关节变形,慢延各脏腑。最后呼吸困难至死。明确指出:“渐冻人”定义:一定有肌萎缩。
说明:此病治疗越早越好,因为本病发展很快,逐步深入。所以中医治病,分浅而深,由表入里,分上,中,下,
“风寒湿”,体内蕴积时间长短,皮肤侵入吸收蒸发,病情有缓急,或急性,或慢性病变。入皮肤,葵里,最终入髓。难治,西医为不治之证。
2、30年中医治疗“渐冻人”临床案例
下面多个案例是亲手治疗的代表性病例,证明前面谈到我治疗“渐冻人”观点。
从30年治疗“渐冻人”的临床案例来看,真正的“渐冻人”是“风寒湿”入髓,一定要有肌肉萎缩。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有本质区别。
临床病例分类:(痹证发病部位)
1、“风寒湿”痹,流注突发全身性瘫痪病例:
何XX,男性,20岁贵州人来江西打工,1993年,X月X 日,就诊,八个人用翻斗车推到门诊,口叙:突然手脚全身无力,不能站立,身软,双上肢感未知觉,双下肢未知觉,颈椎身体不能转动,全身性瘫痪。(软骨病样)查体:体温正常,大小便正常,肌健反射消失,神情表情淡薄,迟纯,脉诊:涩,舌苔:白腻。
处理:针灸穴位强刺激沒有半点反应。
2例:相隔15天哥哥何友江,患同样的病,用同方法治疗,中药二剂,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立杆见影效果。
好笑,有人说鬼,哥哥当夜设吃药,等第二天早晨,有可能会好,早晨一看,啊:还是一动不动。张医生真是神医。(这一生只见三例,患者都治悆)。
据了解病原因,兄弟俩同睡一张床,房间新毛坯房,阴暗潮湿住宿达半年之久。还一例因清早打柴,露水渗透衣服,睡一晚,同样患全身瘫痪。很快治愈。
小结:急发性“风寒湿”痹,人体气化失司,全身性穴道闭塞,阻滞,导致全身瘫痪,真实病例。(93年保存病案。)发病特点:水气直冲中枢型。
2:“风寒湿”痹,流注:肌肤(葵里。)最典型病例。
病例:
患者郭XX,男,16岁住江西九江市6354硏究所。
因八岁瘫痪到处求医,因多次摔伤骨拆,手术后双踝关莭
内凹,经北京等地某医院诊断:(重症肌无力)1993年2月2日接诊,八岁患病,体征,全身从温热感,皮肤春夏秋冬似冰一样,不能自理,神经反射全部消失,望舌,舌体胖,口词不清,脉诊:迟细,全身皮肤像牛皮,熏黑,不见毛囊,双踝部关节变形内凹严重,无肌肉萎缩,白日坐轮椅,腰椎弯曲S型失去生活能力,精神差,连睡觉都不能翻身。
用中药服药一剂,父亲给其洗澡后发现右脚大拇指有温热感,持续用药后,温热向上蔓延,过一个关节一剂药,先后向上而左向下,温热到脚趾尖,真的印证中医一句俗语:双脚暖全身暖(中医学术思想总结)。服药十剂后,精神表情都有好转,开始可看清毛囊,两肩胛向上挺立,双手可动可拿十斤重东西,双脚可活动,可滚木捧,睡觉可以翻身,喜从天降,神奇。
小结:此病例八年始终未有肌肉萎缩,阴,寒,湿痹,蒙闭肌肤,葵里,真正的(渐凍人)证状,春夏秋冬如冰一样,我认为此病:肌肉未萎缩,深度还未入髓,不然没有
立杆见影效果。(未投稿,有单位证明)。此病例增加了我治疗(渐冻人)的信心和把握。
3:寒气冷心:(侧索神经硬化症)
1989年1期,《湖南中医杂志》发表,1996年转载《中国中医特治新法大全》一書。(论文一等奖)
胡XX,男,37已婚,1983年7月因上肢麻木,下肢活动失灵,经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遂到九江陸軍171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侧索神经硬化症。
经治疗9天无效,于1983年12月来我所治疗。证见头痛,头昏,头汗如油珠,面色晦暗,进食无味,双上肢麻,双下肢活动失灵,肌肉丰盛,不发热,精神萎靡,皮肤暗紫色,遇冷似电激感,(手端皮肤),小便清长,大便唐泻,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濡。
小结:
心痺证。(内寒入脏,寒气冷心,)本病状,肌肉丰盛,未萎缩,我认为病邪还未入髓。中医神奇就是在于辨证论治,中医有一句常用语:药对方,一口湯,药不对方,用船装。经了解病因防洪抢险夜间值班,在堤坝水面睡觉半个月余也是造成发病原因之一。
4:阴寒入(肝:)(引发视神经脊髓炎)2000年3期,发表《江西中医学报》
病例:余XX,男,49岁,因眼发胀,失明,全身麻木,曾在九江第一人医院治疗月余,1999年7月20日转入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29d经MRI检查确诊视神经脊髓炎。
经激素治疗,ATP扩张血管药物,地巴唑等药物治疗,出院后继续口服地塞米松,VB1等可保月余,1999年9月26日来我所中医治疗,见证:面色暗黄浮肿,头向一侧斜,身躯活动失灵。下肢麻木,双腿行动困难,右眼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