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课《草原》

合集下载

五下语文第一课讲解

五下语文第一课讲解

五下语文第一课讲解
本文旨在为广大五年级学生及语文教师提供第一课的教学讲解,深入剖析教材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一、课文概述
五下语文第一课通常为《草原》。

这篇课文描绘了我国内蒙古大草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展现了草原人民的勤劳、善良和热情。

全文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重点词汇
1.草原:广阔的草原地区,位于我国北部。

2.碧绿:形容草原的颜色,翠绿如玉。

3.一望无际:形容草原辽阔,看不到边际。

4.勤劳:指草原人民辛勤劳动的品质。

5.善良:指草原人民纯朴、善良的性格。

6.热情:指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友好态度。

三、重点句子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草原天空的美丽和空气的清新。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话描绘了草原辽阔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

四、课文解析
1.第一段:描述了作者对草原的向往和初次见到草原的激动心情。

2.第二段:详细描绘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大地、草原、牛羊等。

3.第三段:通过描述草原人民的生活,展现了草原民族的风土人情。

4.第四段: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五、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草原的美丽景色。

2.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你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吗?试着描述一下。

4.如果有机会,你愿意去草原体验生活吗?为什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共5篇)第一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教师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草原风光。

2.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学生自学生字、新词三、检查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形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动、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第1课《草原》教案

第1课《草原》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运用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渲染”、“勾勒”等词汇,我会通过实例解释和语境运用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草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草原生态保护、草原旅游开发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草原生态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草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见过美丽的大草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文化背景:学生对草原文化了解有限,对民族团结的意义可能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举例解释:
-对于词汇理解的难点,可以举例“翠色欲流”一词,教师需要解释其意指草原颜色翠绿,如同水流般连绵不断,使学生通过形象的比喻理解词汇的丰富内涵。
-在修辞理解方面,可以分析“骏马在草原上奔跑,就像一阵风”的句子,讲解这里使用的比喻手法,将骏马比作风,突出了其奔跑的速度和轻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但有时讨论的主题可能会偏离课程内容。为了使讨论更加高效,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的主题与课程紧密相关。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原》

五年级语文《草原》

五年级语文《草原》第一篇:五年级语文《草原》五年级语文《草原》一、教材解读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③通过展示图片,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

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案例学习生字,通读课文。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 (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课文知识点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蒙(měng )古包好(hào )客同行(xíng)似(sì)乎2.近义词渲染 -衬托热闹 -喧闹明朗 -晴朗奇丽 -瑰丽疾驰 -奔驰回味 -体味境界 -境地拘束 -拘谨3.反义词迂回 -径直拘束 -自然洒脱 -拘谨舒服 -难受羞涩 -大方4.理解词语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盘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 ,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 ,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 ,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 ,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①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 "一〞是 "全〞和 "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 ,哪里都是绿的 ,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 ,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 ,颜色青翠 ,似在流动 ,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 ,小丘线条的柔美 ,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 ,作者自然会惊叹 ,并产生舒服之感 ,因此 ,既愿久立欣赏 ,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 ,细细地回忆 ,品味 .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无限乐趣 ,因此连静立的牛马 ,都似乎被陶醉了 ,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突然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 ,奔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衣带 ,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四、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①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包头 .②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 ,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 ,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 ,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 ,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③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 ,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 ,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 .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 ,呼伦贝尔大草原 ,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 .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 ,天空纯洁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 ,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 .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比拟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 .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 .④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土 ,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 ,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 .⑤蒙古包一般为圆形 ,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 ,上盖毛毡 ,用绳索勒住 ,顶(中|央 )有圆形天窗 ,容易拆装 ,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⑥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 ,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⑦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 ,盛在盘子里做点心 ,并不是豆腐 .⑧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 ,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 ,用手抓 ,叫 "手抓羊肉〞 .2.读下面的句子 ,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体会 ,在抄下来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美得没有明显的界线 . "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色浓厚 ,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 ,与天相接 ,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天边 .体会到草原的景色非常美丽 .(2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动态描写 ,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联系课文 ,说说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意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 ,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在夕阳下 ,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图文解读1草原总结: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读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草原美景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若干个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句子:若干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描绘一个你喜欢的景色。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向往。

作业答案:(1)略(2)例:太阳渐渐升起,草原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远处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时而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五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笔记

五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笔记

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笔记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6. 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

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第3课:《白杨》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

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草原》优秀完美版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草原》优秀完美版课件

tǎn xuàn lè yín yū jīn tí
毯 渲勒 吟 迂 襟 蹄
mào jū xiū sè jiāo piān yá
貌 拘 羞涩 跤 偏涯
明朗 绿毯 渲染 勾勒 境界 低吟 回味
洒脱 迂回 鞭子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鄂温克
一碧千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低吟 奇丽 迂回 疾驰 襟飘带舞 马蹄 蒙古包 礼貌 拘束 鄂温克 羞涩 摔跤 偏爱 天涯

1.草 原

科尔沁草原
镶花地毯
蒙古包
雪原赛马
群马疾驰
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满族,北京人。出身于城市贫民 家庭。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 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 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 《赶集》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
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
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绿的。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 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是我总想高 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绿的。
这是(令 人 惊 叹 )的草原。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 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想象感受:
老舍先生初入草原看见草 原的美丽景色,总想“高歌一 曲”,同学们要是见到这种美 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原》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草原》课文原文及赏析《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赏析:《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首先,文章通过对草原天空、空气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清新与明朗,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样的语言简洁而生动,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草原的气息。

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生机勃勃。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描写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到草原的壮丽和生机。

最后,作者通过描绘草原的宁静和和谐,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样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深思。

总的来说,《草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独特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散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草原》1。

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句子理解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4.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5.拓展延伸: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长篇巨作《四世同堂》。

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2。

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服务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

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制作一个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

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是《草原》。

本课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的赞颂。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并流露出惊喜、赞叹之情。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作者在草原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讲蒙古族主人热情好客,使作者深受感动。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原、德、卓、英、任、重、道、貌、似、舞、勤、群。

要求会认的字有:蒙、似、谊、责、畜、幕、引、论、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的主要内容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主题是《草原》。

本课主要描绘了作者第一次进入草原,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宁静和生机勃勃。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

其次,课文重点描述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作者通过与蒙古族人民的交往,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和友好。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途中的邂逅,蒙古族人都用热情的招待和深情的歌舞,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最后,课文通过作者与蒙古族人民的交往,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这种友谊和团结不仅体现在语言交流上,更体现在心灵的交流中。

这种交流让人们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总之,《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主要描绘了作者进入草原的经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的描写,展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人教版课文草原原文

人教版课文草原原文

人教版课文草原原文草原,是以草本植物为主,可为家畜、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的地区。

草原由大气、土壤、生物等共同作用形成。

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课文草原原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人教版课文草原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都是翠色,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开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都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即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草原课文说课稿

草原课文说课稿

草原课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西部的热爱之情。

《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草原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于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草原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感受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草原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草原的魅力。

浙江省杭州市人教版小学五(下)语文第1课《草原》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师版)——景芳鲁玉丽

浙江省杭州市人教版小学五(下)语文第1课《草原》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师版)——景芳鲁玉丽

《草原》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抓住文章的六要素,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课文回顾——《草原》、《白杨》《草原》——(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草原课文主要内容

草原课文主要内容

《草原》的主要内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

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小丘柔美.
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诗。
《敕chì 勒lè 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qióng lú,笼 盖四野。 天苍苍,野y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 羊。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表示绿的范围广:一碧千里 表示绿的程度深:翠色欲流 表示绿的时间长:万古长青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把 比作白色的大花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 原 1、草原
导 入 新
1、草原给你什么印象?
2、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

老舍 (1899-1966) 中国 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 京人。 1913 年入北京师范 大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校 长、中学教员。 1924 年赴 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并开 始 文 学 创 作 。
他的作品有《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有 《 茶馆》、《春华秋实 》。《草原》 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群马奔驰 襟飘带舞
蒙古包简介: 历史上的蒙古民族曾经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茫 茫草原,哪里水草丰美,哪里就是牧民的家。蒙古包,这种蒙 古民族的传统住房,便成了牧民们流动的家。 •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居所。呈圆形尖顶,用羊毛毡子一层 或两层覆盖。蒙古包的设计基调奇特、美观、明快。 • 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流动的家。千百年来,蒙古族以畜牧业为 谋生的手段,为了寻觅水草丰美的牧场,经常需要搬迁。蒙古 包恰好能适应这种需求。移场放牧时,把毡子拆下来,百叶哈 那、包顶折叠起来,用勒勒车拉到新的牧地后,很快又可以支 起来居住。 •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游记中曾盛赞忽必烈远征及狩猎时所居毡帐的宏伟壮观 。如今的蒙古包还成了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景点的一大景观。 天南海北的旅游者来到草原,都希望能住进蒙古包,喝上一碗 奶茶,吃上一把炒米,再撕上一块手扒肉,来体味一下草原生 活的新奇,为日后的游踪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握手再握手 笑了再笑
热情款待
好客的主人是 怎样款待客人的? 他们联欢的节目 又是什么呢?
联欢话别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 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 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此情此景,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 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碧绿 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是全文感情的升华,点名了作者流连 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景色美和人 情美,表达了蒙汉人民亲如骨肉,团结友爱 的感情。
景美
空气清
天空明 颜色美
线条柔
感受人民的热情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在哪几方面,有关的语句很 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 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蒙汉同胞 情深谊长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一条明如玻璃 的带子
欢迎远客
你真棒
阅读提示 1.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 抓住草原上的哪些景物来描写? 2.你欣赏的句子描写了草原的什么美?它让 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3.这些句子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感受到 的美表达出来。
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美景的?
草 原 美 景
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那 天空 么清鲜,那么明朗 一碧千里
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是( 令 人 惊 叹 )的草原。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 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 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 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 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 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 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 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返回
亲切相见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 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 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 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 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 民族团结互助。
默读第三段,说说你 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 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学习生字新词

勾勒

骏马
chá
jù n
xià n biān
chí
无限
mà o
鞭子
bēi
疾驰
jiāo
马蹄
奶茶
礼帽
举杯
摔跤
读读下列词语
xuà n
yí n

jīn
渲染

低吟

迂回

襟飘带舞
è
静寂
羞涩
天涯
鄂温克
比一比组词语
骏(骏马 ) 峻(严峻 ) 蹄(马蹄 ) 缔(缔造 ) 俊(英俊 ) 竣(竣工 ) 驰(奔驰 ) 弛(松弛 ) 唆( 唆使) 梭( 梭子) 貌( 面貌) 藐( 藐视) 限(限制) 垠(无垠) 杯(杯子) 怀(怀念)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如果牛马真的会回 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 么呢?
这是(
碧绿
)的草原。
—————————————————————— ——————————————————————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
(括号中填自己的感想,横线上填写自己 发出此感想的书中的句子。)
这是(美 丽)的草原。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
草原美景 ↓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联欢话别图
解释下列生词: 1.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2.渲染: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
3.羞涩:难为情,不自然的样子 4.洒脱: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5.迂回: 回旋、环绕。 6.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你觉得这一句 话好在哪里?
仿写: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给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 在哪里都像(
仿写二: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
仿写三: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 莲花 )。
把“飞”改成“跑”行吗? 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 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 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 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 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 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句话把————比作————,把——— 大花 。 比作——
草原
绿毯
羊群
老舍
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3年入北京师范 学校,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1924年赴 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 后任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赴美讲学,解放后回国 任中国作协和中国文联副主席。他在解放前创作的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揭露了旧社会的 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新中国成立以后,他 以极大的热情先后写了话剧《龙须沟》《茶馆》 《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等,歌颂 新社会,语言生动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草原》摘选自他写的《内蒙风光》。
蒙 汉 情 深 何 别 天 涯 碧 草 话 斜 阳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热爱祖国 民族团结
(一)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翠色( 衣襟 ( 襟 )飘带舞——

将要 )流——
)千里—— 大声 ( 高 )歌一曲—— 一( 碧
绿
(二)指出下列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天底下
翠色欲流
草 原 的 天 空
可爱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那么 那么明朗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清鲜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换词理 解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 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 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你也能用“那么——那么——” 造一个句子吗?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 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 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 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 彩虹向我们飞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 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 挚的感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