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无锡市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无锡市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图中同学经历的天气过程最有可能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是晴天天气,右图表示小雨天气,所以他经历的天气是由晴到雨的变化。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符号比较简单,与生活密切相关,简单题。

2.下图示意三明某月 31 日天气情况(中国天气网),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日三明天气状况是()A. 晴B. 阴C. 多云D. 小雨(2)关于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明昼短夜长B. 三明昼长夜短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D. 太阳直射在赤道(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A. 5 月B. 7 月C. 8 月D. 10 月【答案】(1)C(2)A(3)D【解析】【分析】(1)天气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由图中天气预报可以看出,当天三明市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故选C。

(2)由图可知,当天三明市的昼要比夜更短,昼短夜长;说明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故选A。

(3)由上题可知,当天三明市昼短夜长,是三明市的冬半年,白昼时间更短、气温更低,最有可能是10月,故选D。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无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分析

征。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植物物种;景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2180(2019)01 -0005 - 06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 ,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 ,以供市民游 憩、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是人们市内游憩的优先选择,在提升城市精神文化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植物作为最重要的园林要素,也是城市公园的核心部分。植物群落的配置具有景观艺术性 和观赏性,其配置的优劣关系到城市公园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 。因此,科学分析植物群落景观,并给出合 理配置建议是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不同绿地类型的城市绿地植 物群落进行了景观研究与分析,如公园绿地⑴刀、道路绿地⑶、风景区绿地⑷和滨水绿地⑸创等城市绿地。 而涉及无锡公园植物群落景观分析的科技文献较少,仅有少量硕士论文进行了相关研究_9],但均未对无 锡城市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鉴于此,本文选取无锡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典型植物 群落,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景观观赏型和艺术性,以期为无锡城市植物群落景观构建水平的提 高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公园植物群落配置提供实践借鉴。
叶女贞
覆盖空间,下层的迎春点缀色彩。
8 锡惠2#
棒树+枫杨-黄杨+枸骨+绣
寄畅园锦汇
乔灌草复合层植物群落,林冠线优美,
球荚建-阔叶麦冬+石蒜+扶 90

棒树点题,表达意境。
芳藤
9 锡惠3#
杜鹃园
枫香+榔榆+马尾松+广玉兰 乔灌草复合群落,色彩丰富、林冠线优
+乌柏-鸡爪械+含笑+梅花 75 美。

近50年无锡地区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无锡地区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近50年无锡地区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吴莹崔浩牛文胜(无锡市气象局无锡 214101)摘要雷暴是对流旺盛的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现象,是一种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大风, 甚至冰雹和龙卷风等恶劣天气。

雷暴天气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 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十分迅速, 因而增大了准确预报的难度。

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一大气象灾害。

无锡地区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人口、城市、电网、交通、建筑密集,对雷电的影响敏感,针对本地区的雷电灾害严重情况,分析研究无锡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年代际、月、日变化规律等,对于雷暴预报及防御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无锡地区(无锡、江阴、宜兴)1960~2009年近50年雷暴资料,统计分析了无锡地区雷暴日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无锡地区属于多雷区,但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呈波动式下降的特征,80年代前后是无锡地区雷暴日数的转折点。

区域内雷暴的活跃期是3月~9月,7、8两月为雷暴高发期,季节变化对雷暴影响非常大,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雷暴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8~20时之间雷暴易发期为13~19时。

地形对雷暴发生发展及强度等有明显影响作用,无锡地区雷暴分布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走势,多山丘、多水体附近雷暴发生概率要比其他地形影响多。

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得出无锡地区雷暴的周期性特征比较明显,并且其周期具有自相似特征,主周期中包含着时间尺度更小的次周期:无锡存在19~20年、13~15年,准12年,准7年,准3年的震荡周期;江阴存在准20年,13~15年,准13年,准11年,准3年的震荡周期;宜兴存在准20年,准15年,7~8年,3~4年的震荡周期。

初步探讨了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的雷暴的影响,发现高温日数的增加对于雷暴的发生没有明显作用,但相对湿度的下降及平均气温、地面气温的升高在各个季节对雷暴的发生有不同影响。

关键字:雷暴气候特征周期特征1雷暴的时间特征分析1.1雷暴的年际及10年年代际变化特征无锡地区1960~2009 年平均雷暴日数32.9天(无锡32.2天,江阴30.2天,宜兴36.2天),属于多雷区。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作者:孙庆飞周甘凝王雨轩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近50年江苏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强度大于干季,干、湿季降水以及差异趋势从南到北递减,江苏干季降水、湿季降水以及湿干季降水之差占全年比重呈现增加-减少的相间分布。

在SSP1-2.6、SSP5-8.5情景中,2020—2099年江苏干、湿季降水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湿季明显强于干季,SSP1-2.6情景干季降水增加趋势大于SSP5-8.5,而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小于SSP5-8.5。

在干季中,SSP1-2.6情景降水增加趨势从南到北递减,极大值位于长江以南,达到了5 mm/10年,SSP1-8.5情景降水增加趋势普遍较小,仅江苏东南部和徐州北部达到了2 mm/10年。

在湿季中,2种未来情景降水趋势都在增加,SSP1-8.5明显强于SSP1-2.6,极大值达到了10 mm/10年。

关键词:干季降水;湿季降水;趋势;SSP1-2.6;SSP5-8.5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近100多年来全球地表温度明显上升,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湿度上升加剧。

IPCC第六次报告《全球升温1.5 ℃特别报告》指出,人类活动会造成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约1.0 ℃,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到21世纪中叶全球升温将达到1.5 ℃[1-2]。

气温的持续升高会强化水文循环,导致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增加,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气温的持续升高不仅会直接导致农业减产、食物短缺、病虫害高发、作物生产力降低等,其持续累积还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4]。

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的形成机制,可以认识和预测旱涝灾害的气候背景,从而改进旱涝特征分析、监测以及预报的技术方法,对农业灾害风险的预防、监测理论的完善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可以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汛抗旱减灾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5]。

近四十多年来无锡寒潮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近四十多年来无锡寒潮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近四十多年来无锡寒潮天气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无锡市1959-2002年共44a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无锡寒潮发生的特点。

结论为:无锡寒潮的年发生次数有线性减少趋势;寒潮减少主要发生在10月、12月、4月。

分年代看,从1960到1980年代逐年代减少,但1990年代又增多。

寒潮减少和降温幅度减小、最低气温升高都有关系,其中最低气温高是主要原因。

特征区域的500hpa高度场偏高是寒潮发生次数减少的直接原因。

最后,本文针对多寒潮年和少寒潮年,给出了500hpa典型距平场。

关键词无锡;寒潮;典型距平场引言IPCC第三次报告(2001)不仅关注气温的变化,还重视气温变化引起的其它现象的变化,如雪盖面积减少,中高纬地区河湖结冰期缩短等。

同时,IPCC报告中对极端事件的未来变化,也作了预测:预计霜冻天气和寒潮天气可能会越来越少。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在已经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里,我国学者对寒潮发生的短中期预报的较多,研究寒潮发生次数的长期变化较少。

文献[1]研究了我国寒潮的气候特点,指出195O年代影响我国的寒潮较多,平均每年度为5.4次;1960年代次之,平均每年度为5.3次。

197O年代寒潮比1960年代明显减少,平均每年度为4.0次,而198O年代更少,平均每年度仅为3.7次,出现建国以来寒潮最小值。

文献[2]利用广东省l1个代表站l95l~1994年每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省近44年来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

统计表明,自196O年代以后,广东寒潮的总次数和中等强度以上寒潮的次数均有逐年代减少的趋势。

文献[3]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寒潮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的关系。

这些研究揭示了我国寒潮发生的基本事实,但是多是研究1990年代以前的情况。

无锡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具有地理位置代表性;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区,冬半年受蒙古冷高压影响,多寒潮天气。

寒潮发生的多少、发生的早晚对无锡地区小麦等冬季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

夏季太湖表面辐射和能量通量特征观测分析

夏季太湖表面辐射和能量通量特征观测分析

夏季太湖表面辐射和能量通量特征观测分析朴美花;刘寿东;王咏薇;俞晓亮;王伟;肖薇;曹畅;徐家平【摘要】利用太湖表面2012年6~8月的辐射和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夏季晴天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各组分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2年夏季晴天太湖表面向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向下、向上长波辐射日平均值分别为282.6、19.5、425.8、478.6 W/m2,反照率日平均值为0.05;②夏季晴天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热储项日平均值分别为210.3、3.8、121.8、5.7 W/m2;③夏季晴天感热通量白天为负最小值为-13.4 W/m2,夜间为正最大值为17.3 W/m2.潜热通量晴天白天最大值达到216.6 W/m2,是能量平衡分配的主导;与陆地下垫面不同的是,夜间潜热通量仍保持正值.热储项白天为正,夜间为负,约60%的能量以潜热的形式消耗.天气过程出现时,湖体稳定的正温层被打破,累积热储项急剧减少.【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9【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太湖;太阳辐射;热储项;反照率;能量通量【作者】朴美花;刘寿东;王咏薇;俞晓亮;王伟;肖薇;曹畅;徐家平【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无锡2140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5湖泊对气候变化有敏锐的指示作用[1]。

与陆地相比,湖泊能够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其热缓冲作用对区域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速,大量湖泊遭到了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和气候变化[4,5],这些情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都反映在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平衡过程当中。

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

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

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华东气候特点典型特征分析华东地区,简称"华东'。

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1954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

下面是百分网给大家整理的华东气候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华东的气候特点华东地区,简称"华东',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地区大多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柔湿润,雨量充沛.风的季节性变化显然,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其主要气候特点为:春季多雨,夏季闷热,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华东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18℃,年平均气温为15~18℃。

杭州℃~17℃。

苏州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尚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显然,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苏州人的着装一般、随意,多姿多彩。

旅游时您只要穿上舒适、休闲、方便的服装即可。

当然,苏州的季节变化也较显然,1月平均气温2-3℃,7月平均气温28℃,所以,如果您是初春或深秋来此旅游,最好在准备一件冬衣,以防突袭的寒气。

上海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尚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柔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

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年平均雷暴日数30.1天,降雪稀有。

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都可旅游,其中春、秋两季是最正确旅游季节。

南京南京属亚热带季风尚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无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尚候区。

无锡站年际降雨趋势、特征与预报分析

无锡站年际降雨趋势、特征与预报分析
变化 的转折 年 , 之前 是 冷 冬气 候 所 控 制 , 此 后 是 暖 冬 气候控制 。 两 者 的形 成 机 理不 同 . 所 以本 文 选 择 的研
表1 1 9 51 ~1 9 8 7 年汛期( 5 - 9 , e 1) 八 站 降 雨量 与 流 域 降雨 量 的 相 关性
Ta b l e l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e e n t h e r a i n f a l l a t t h e 8 s t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r a i n f a l l i n t h e wh o l e b a s i n i n t h e l f o o d p e r i o d s f r o m 第3 3 卷第 4源自期 2 0 1 3 年8 月
水 文
J O URNAL OF CHI N A HYDR0L OG Y
Vo 1 _ 33 No . 4 Au g. , 2 01 3
无锡 站年 际降雨趋 势 、 特征与预报分析
秦建国 1 , 2 ,洪 国喜 ,张 涛 3 孙 磊 ,张 彦 杰 5 沈顺 中 ,吴朝 明
摘 要 : 针 对 近 年 极 端 灾 害性 气候 频 发 的现 状 , 对 暖 冬 影 响 下 无锡 站 降 雨 年 际 变化 趋 势 、 历史演 变
特 征 和近 几年 水 文 预报 情 况进 行 了分 析 。 结果 表 明 :在 暖冬 影 响 下 ,无锡 站 降雨 年 际 间 呈现 出干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0 8 5 2 ( 2 0 1 3 ) 0 4 — 0 0 9 2 ~ 0 5 前 后实 施 了“ 引江 济太 ” 项 目。 沿长 江各 口门都建 造节

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4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试题地理2024.11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2题,共22小题44分)、综合题(第23题~第25题,共3大题56分)两部分,共8页。

2、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内作答,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上的答题要求。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地时间2024年4月8日,今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地球上部分地区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在北美洲上演,整个日食过程持续2个小时左右。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人们于15:06至15:08(西五区夏令时),观看到了日全食的全过程。

下图为北美洲此次全食带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第安纳波利斯发生日全食时,北京时间大约是()A.8日1:00B.8日2:00C.9日3:00D.9日4:002.关于此次日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时正值海水天文小潮B.加拿大早于墨西哥观看到C.美国全食出现在西南方向D.造成了地球气温明显下降飑线是一种线状或带状雷暴群构成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

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

下图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有()①高空干冷②高空暖湿③低空干冷④低空暖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伊塞克湖是中亚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之一,湖水终年不冻。

湖泊所在盆地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大。

下图为伊塞克湖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伊塞克湖冬季不冻的原因是()①湖泊水量大,降温幅度小②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③湖水盐度高,不容易结冰④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导致伊塞克湖所在盆地东西两侧年降水量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季风环流C.地形地势D.入湖径流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

CMIP5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及其变化趋势的模拟评估

CMIP5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及其变化趋势的模拟评估

CMIP5模式对中国极端气温及其变化趋势的模拟评估蒋帅;江志红;李伟;沈雨辰【摘要】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daily temperature data and 30 models data provided by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five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 including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TXAV),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TNAV), heat wave duration index (HWDI), frost days (FD) and warm nights (TNF90)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simulation capability of each model in terms of spatial ifeld in climate state and the trend of extreme temperature in China. Most models can refl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xtreme temperature indices in climate stat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NAV, TXAV and FD can be better simulated, as the correlation coefifcient of most models are more than 0.90, and there are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models. TNF90 and HWDI are poorly captured by models, as the correlation coefifcients are lower than 0.70 and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ls. Models also simulate the same trend change of average extreme temperature index at national scale as the observation, but most simulation results are weaker than the obser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spatial pattern in climate state, the models simulation of trend spatial pattern for extreme temperature are not good. Thereinto, TNAV is relatively well simu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ifcients of a third of models are larger than 0.60. The correlation coefifcients for other indices are lower than 0.60. Based on space simulation ability, the top 5 models are IPSL-CM5A-MR, CMCC-CM, IPSL-CM5A-LR, MPI-ESM-MR and MPI-ESM-P. Based on time simulation ability, the top 5 models are MPI-ESM-P, CANESM2, ACCESS1-3, BCC-CSM1-1 and NorESM1-M. The models simulation ability ranks of space and time are in poor consistency. Nonetheless,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multi-model ensemble (AMME), simulation ability of the best multi-models ensemble (BMME) based on the space or time simulation are improved.%本文基于中国区域逐日气温资料和CMIP5中30个全球气候模式资料,计算了平均日最高气温(TXAV)、平均日最低气温(TNAV)、热浪指数(HWDI)、霜冻日数(FD)、和暖夜指数(TNF90)5个极端气温指数,评估各模式对中国区域极端气温的气候平均场和趋势的模拟能力。

太湖湖风个例分析

太湖湖风个例分析

太湖湖风个例分析覃海润;刘寿东;王咏薇【摘要】利用太湖周边19个气象站及太湖中尺度通量观测网4个涡动通量观测站逐时风向、风速及温度的数据,以及苏州市6 min一次的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对太湖2012年6月7日湖风的风、温及边界层高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北岸及东岸存在苏州、无锡等城市,城市热岛环流与湖风环流相耦合,北岸和东岸湖风产生时间早于西岸和南岸.在湖风旺盛发展时刻,北岸及东岸的风向偏转速度大于南岸及西岸.湖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显著,在湖风发展最旺盛的14:00,湖风边界层高度可达550 m.【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20【总页数】8页(P193-200)【关键词】太湖;湖风;局地热力环流;垂直结构【作者】覃海润;刘寿东;王咏薇【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5海、湖陆风环流是在海洋、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水陆热力差异而引发的“内陆环流”[1]。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驱动的局地环流改变了周边区域近地面层气温的分布状况,引起近地面层风场的变化,改变了局地的气候特征,并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过程[2]。

湖风环流能有效的降低陆地表面温度,为陆地水汽输送提供充足的条件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积云[3]。

湖风锋的辐合带内垂直气流及水汽输送旺盛,触发雷暴的机率增大[4]。

同时,Lyons[5]的研究表明,在湖风产生时,空气污染物随着湖风向内陆扩展,并在湖风辐合带垂直上升,然后分散在高空。

同时这些污染物的一小部分可能再次进入湖风回流层,这样湖风环流会使湖岸边形成污染物的沉积带,高浓度的污染物可能留存很长一段时间,并进而发生二次污染过程。

常州地区1978年-2012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常州地区1978年-2012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常州地区1978年-2012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潘杰【摘要】Ba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data at 26 stations froM1978 to 2012 in Changzhou Are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ofprecipitationwereanalyzedusingthelinerregression,waveletanalysi s,andmovingaveragecurvemethods.There-sultsshowedthatannualprecipitationhasanincreasingtrend,andtherearetwo mainperiodsofprecipitationvariation:5years and 10 years.Precipitation has significantly spatial variations with higher values in southwest and lower values in northeast,and there are two precipitation rising centers based on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data.Precipitation is higher in the urban and low-er in the suburbs, especial y froM1980s to early 1990s.%利用1978年-2012年26个雨量站资料,基于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滑动平均曲线等方法分析了常州地区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5年来常州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存在5 a、10 a两个主周期;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全区多年降水存在两个上升中心;城区降水多于郊区,20世纪80-90年代前期尤为明显。

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影响分析摘要利用无锡市1959-200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和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无锡气温和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

针对气温异常的冬季和夏季,给出了典型距平场。

经过分析认为,形势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气温演变。

在分析气温变化原因时,着重比较了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恶化对气温的影响。

关键词无锡市气温变化城市化影响中图分类号P423.3+4 文献标识码 A引言IPCC2001完成出版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根据地面气象仪器观测结果,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 ℃,这种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我国增暖趋势与全球增暖大体一致[1-4],但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不同的地域特征[5-6]。

1有不少文献研究了江苏冬夏气温特征。

文献[7-8]经EOF分析发现,江苏省11个地级市的冬夏气温距平场第一主分量的方差贡献达91%和95%,说明江苏省冬夏气温异常有相当的同步性,但还不是完全一致。

文献[9]分析了南京地区50 a冬夏的气温特征,指出南京盛夏高温减少,冷冬几率降低。

这些文献对于了解江苏气温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他们仅仅讨论了冬夏的演变情况,对于气温年内的连续变化特别是春秋季节的变化没有分析。

而且对于苏南地区的气温特征也没有专门研究。

苏南地处南京和上海之间,经济发达。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经济区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值得关注。

无锡市地处江苏南部的苏锡常经济区中部,北临长江下游,南靠太湖,无锡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苏南区域特征。

IPCC2001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还指出,最近50 a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有些文章[11-13]对我国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作了分析,赵宗慈[11]指出大城市增暖明显;冬季增暖,而夏季变冷。

任福民[5]等指出,最低气温上升明显,特别是冬季的最低气温上升幅度最大。

无锡市区大气污染物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无锡市区大气污染物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无锡市区大气污染物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宋挺;龚绍琦;石浚哲;冬梅【摘要】使用2012-2015年无锡市区的6种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对无锡市区各污染物的年度变化、空间分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5年无锡市区SO2、O3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显著;NO2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CO、PM10、PM2.5的质量浓度年际变化比较平稳.②无锡市区SO2、NO2、PM10、PM2.5、CO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的IAQI则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③SO2、NO2、PM10、PM2.5、CO浓度间呈两两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O3浓度与NO2、CO呈显著负相关,与SO2、PM10、PM2.5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④分析了无锡市区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⑤SO2、NO2 、PM10浓度周内变化具有“周末效应”的特征,而O3、CO和PM2.5浓度周内变化出现“反周末效应”.【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9页(P30-38)【关键词】无锡;大气污染物;周末效应;反周末效应【作者】宋挺;龚绍琦;石浚哲;冬梅【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无锡2141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无锡214121;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无锡214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逐年提升,能源消耗日趋提高,导致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升高,大气污染问题日益显著[1-2],严重制约了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大气污染类型在国内城市逐渐从煤烟型向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变[4-5]。

NO2、SO2、CO、O3和颗粒物的多种污染物在大气对流层中共存,构成了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6-7]。

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事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我国气候多样,气温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6℃左右。

但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无锡气温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出现了一些极端气温事件,如高温和降温等,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及极端事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无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城市的气象服务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二、选题意义1.对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无锡地区气候的影响。

2.通过对高温、降温、暴雨等极端气温事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无锡的气候灾害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和减灾措施。

3.为无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研究内容1.收集和整理无锡地区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数据。

2.分析无锡气温的变化趋势,刻画无锡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3.对无锡地区的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包括高温、降温、暴雨等。

4.探讨影响无锡气温变化的因素,如大气环流、地形地貌、城市化进程等。

四、研究方法1.利用多种气象数据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无锡气温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2.综合运用MATLAB、SPSS、ArcGIS等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以便深入分析无锡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和极端事件的特征。

3.在采集无锡气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调研、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探讨影响无锡气温变化的因素。

五、预期研究成果1.建立无锡地区气温时空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模型,揭示无锡气温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2.明确无锡高温、降温、暴雨等极端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3.提出应对和预防无锡极端气候事件的措施和建议,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苏南硕放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统计特征

苏南硕放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统计特征

苏南硕放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统计特征
发表时间:2021-01-04T15:11:56.87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月第26期作者:王亚林
[导读] 应用苏南硕放机场2005-2011年共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年变化、日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低能见度日年季变化
王亚林
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无锡 214000
摘要:应用苏南硕放机场2005-2011年共7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机场低能见度现象的年变化、日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低能见度日年季变化,导致低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和持续时间。

关键词:低能见度;统计;特征
1.引言
主导能见度是指观测到的达到或超过四周一半或机场地面一半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能见距离。

这些区域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根据有关统计,国际民航事故原因分类中,气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占20%,仅次于机组差错原因,因低能见度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气象原因的16%,高于雷暴原因。

而在国内低能见度造成的事故占气象原因的29.2%。

能见度更是与飞行的具体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决定机场开放还是关闭、起飞着陆用目视飞行规则还是用仪表飞行规则的主要依据。

2.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
2.1.低能见度的年变化特征
值出现在0时,其频率为5.1%,谷值出现在6、7时,其频率为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作者:————————————————————————————————日期: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影响分析摘要利用无锡市1959-2003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和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无锡气温和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

针对气温异常的冬季和夏季,给出了典型距平场。

经过分析认为,形势场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气温演变。

在分析气温变化原因时,着重比较了城市化和观测环境恶化对气温的影响。

关键词无锡市气温变化城市化影响中图分类号P423.3+4 文献标识码 A引言IPCC2001完成出版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根据地面气象仪器观测结果,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6±0.2 ℃,这种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我国增暖趋势与全球增暖大体一致[1-4],但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不同的地域特征[5-6]。

1有不少文献研究了江苏冬夏气温特征。

文献[7-8]经EOF分析发现,江苏省11个地级市的冬夏气温距平场第一主分量的方差贡献达91%和95%,说明江苏省冬夏气温异常有相当的同步性,但还不是完全一致。

文献[9]分析了南京地区50 a冬夏的气温特征,指出南京盛夏高温减少,冷冬几率降低。

这些文献对于了解江苏气温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他们仅仅讨论了冬夏的演变情况,对于气温年内的连续变化特别是春秋季节的变化没有分析。

而且对于苏南地区的气温特征也没有专门研究。

苏南地处南京和上海之间,经济发达。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经济区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值得关注。

无锡市地处江苏南部的苏锡常经济区中部,北临长江下游,南靠太湖,无锡市的气温变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苏南区域特征。

IPCC2001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还指出,最近50 a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有些文章[11-13]对我国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作了分析,赵宗慈[11]指出大城市增暖明显;冬季增暖,而夏季变冷。

任福民[5]等指出,最低气温上升明显,特别是冬季的最低气温上升幅度最大。

本文分析了无锡市气温增暖的特点,讨论了城市化和环境恶化对气温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本文使用的资料为1959-2003年无锡市及其所辖的江阴市和宜兴市共三个站逐日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日极端最低气温。

500 hPa高度场为NCEP/NCAR提供的全球再分析2.5︒⨯2.5︒逐月平均格点值,时间长度为1959-2003。

本文所谓的“平均”,是指将每个时间段(例如年)的逐日值(例如最高温度)累加后除以该时段的总天数得到的值。

使用谐波分析检查无锡气温在整个时段上的主要周期。

2 气温的时间序列及变化特点2.1 方差为了了解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对于气候状况的偏离程度,根据方差计算公式计算出无锡市1959 -2003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方差,结果见表1。

表1 1959-2003年无锡市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年最低气温及其方差Table 1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of WuXi and theirsquare differences温度值/℃方差年平均气温15.7 0.37年平均最高20.1 0.32年平均最低12.0 0.51由表1可见:平均最高气温的方差最小,表明最高气温的变化最靠近平均值,无锡地区的最高气温在45 a中变化小;而平均最低气温的方差最大,表明最低气温的变化离开平均值较远,无锡地区的最低气温在45 a中变化大。

2.2 气温变化的线性趋势2.2.1 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1给出了无锡市气温变化、线性拟合和谐波拟合图。

其中曲线(〇)为无锡市1959-2003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

可见,60年代中期以前和90年代以后,温度偏高。

而60年代中期以后到80年代,气温偏低。

研究时间内的气温呈现前后高、中间低的分布,与文献[10]中苏中和苏南区同期的气温分布特征一致。

直线(□)为线性拟合线。

拟合直线T= -33.0+0.025 t,其中T为气温(单位:℃),t为年份(1959-2003年)。

即无锡市45 a的年平均气温的线性上升率为0.025 ℃/a,远远大于文献[10]的1951-1990年江苏中南部百年平均上升率0.006 ℃/a,与文献[11]全国大城市1951-1989年增暖趋势0.012 ℃/a相比,也比较明显。

这是因为文献[10][11]研究的时间段是1990年前,和本文研究的时间段不一样。

同时推测,90年代以后气温上升率可能比90年代前大得多。

计算无锡1990-2003年线性上升率为0.066 ℃/a,是总时段内气温上升率的两倍多。

可见,90年代以后气温增暖幅度比90年代前要大。

〇原始气温序列□线性拟合●谐波拟合Fig.1 Temperature changing of WuXi in recent forty-five years, it’s linearity trend and it’s wave simulating2.2.2 季节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了了解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及线性拟合趋势,发现冬季气温线性增幅最大,夏季增幅最小,冬季线性增长率为每年增加0.040 ℃,而夏季每年增加0.017 ℃。

春季和秋季气温增长率介于冬夏之间,分别为每年增加0.031 ℃和0.024 ℃。

可见,气候变暖最大的贡献者是冬季变暖。

夏季同样表现为增暖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增暖这个结论和文献[10]的结论不同,文献[10]的夏季平均气温是下降的趋势。

结论不同的原因也是所取时间段不同。

这实际上反映了90年代以来,不仅是平均气温和冬季气温明显上升,原先处于下降趋势的夏季气温,也呈现上升趋势。

2.2.3 日较差变化趋势和年平均气温一样,45 a来,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线性趋势也是上升的。

从气温日较差可以反映出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的相对变化。

气温日较差是指日极端最高和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差值。

结果显示,45 a来,气温日较差的线性趋势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15 ℃。

可见,最低气温的增温量大于最高气温。

因为最低气温大多出现在夜间,最高气温大多出现在白天,也可以说,夜间的增温量大于白天。

2.3 无锡年平均气温序列谐波分析做谐波分析是在时间域上分析整个气温序列中的最主要周期。

用正弦波的叠加,拟合无锡45 a平均气温变化,其中波数为1,2,11,12,21(周期分别为45,22.5,4.1,3.8,2.1 a)五个波的方差贡献达到80.3%,见图1中谐波拟合曲线(●)。

但是这些周期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所以,无锡气温变化中非周期性趋势占主导地位,即气温变化中有很大部分是由线性增长趋势所决定。

2.4 冬夏气温异常时,相应的环流场特征气温和气温的异常变化受天气系统的直接影响。

气温异常的月份,大气环流场的表现应该不同于气温正常的月份。

那么,气温异常时,大气环流场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考虑到冬季和夏季影响苏南地区的天气系统不同,并且冬季和夏季气温异常对人们生活影响大,这里分别讨论无锡冬季(12月、1月和2月)和夏季(6月、7月和8月)气温异常情况下,大气环流场的特征。

45个冬季分为暖冬,冷冬和正常冬三种。

其中暖冬按照高出常年冬季平均气温0.5 ℃确定,共有16 a;冷冬按照低于常年冬季平均气温0.5 ℃确定,共12 a;正常冬气温在常年冬季平均气温±0.5 ℃及以内,有17 a。

同样方法确定炎夏,凉夏和正常夏。

45 a中,炎夏11 a,凉夏15 a,正常夏19 a。

对同时段的500 hPa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暖冬时,在南北半球极区高度场均比正常年份偏低。

表明极区冷空气堆积不向南扩散。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同样表现为三槽三脊形势,但是东亚大槽比原来的偏东、偏浅,北美大槽偏东,欧洲槽偏浅。

从暖冬的距平形势场看(图2b),出现了三高三低的偏差中心,这三高三低区域正好位于正常场的槽后槽南和槽前槽北,从而使得正常场的槽东移、减弱。

距平场偏差中心最大为20-30位势米,槽后偏差大于槽南的偏差,即槽的东移比减弱更明显。

东亚大槽西南部的位势偏高区域包括了我国所有地区。

可见,在冬季,从全球环流形势看,低槽位置偏东、偏浅使得无锡地区气温偏暖;从东亚形势看,500 hPa高度场的位势高度值比正常年份高时,无锡地区气温偏暖。

考察冷冬500 hPa高度场的特征,与暖冬时的特征相反。

极区位势高度偏高,中高纬度的三槽比正常年份偏西、偏深。

冷冬距平场(图2a)中,三高三低的偏差区域位于正常场的槽前槽北和槽后槽南,从而使得正常场的低槽西移、加深。

值得注意的是,与暖冬不同,冷冬时,东亚大槽的加深和偏西同样明显。

暖冬和冷冬形势场上的相反特征正好说明了环流形势场对于暖冬和冷冬的决定性意义。

炎夏时,极区高度场普遍偏高。

这与暖冬时极区高度场偏低不同。

中高纬度表现为四高四低形势。

太平洋中部槽比正常场偏浅。

从偏差场(图2d)看,太平洋槽的槽前槽后均表现为偏高。

凉夏时,距平场(图2c)在极区表现为一高一低。

偏低区域位于东半球,偏高区域位于西半球。

太平洋槽前槽后均表现为偏低。

这与炎夏时也相反。

苏南地区位于太平洋北部偏低区域范围内。

从以上分析可见,暖冬和冷冬的形势场特征是,西风带大槽包括东亚大槽减弱、东移(暖冬)和加深、西移(冷冬);炎夏和凉夏的形势场特征是,太平洋北部区域高度场偏高和偏低,也可以说,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部偏强北伸和偏弱南退。

形势场对于冷暖冬夏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可以说,冷暖冬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大范围形势场。

图2 无锡市异常冬夏500 hpa距平场(a)冷冬(b)暖冬(c)凉夏(d)炎夏Fig. 2 The 500 hPa height-anomaly in WuXi(a)cold winter (b)warm winter (c)cold summer (d)hot summer为了了解形势场对气温的决定性意义有多大,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冬季和夏季特征区域高度距平和冬夏气温距平的相关。

根据以上异常冬夏距平场的形势特征,冬季特征区域取(20 º~50 ºN,60 º~150 ºE),夏季取(30 º~60 ºN ,120 ºE~150 ºW)。

计算结果表明,冬季相关系数为0.77,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t检验。

而夏季相关系数0.27,关系较差。

可以认为,形势场的异常至少部分决定了气温的异常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