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复习笔记(第三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信息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的反映,信息的可以通讯的,信息形成知识。

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3.按照管理的层次: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应用领域:管理信息科技信息;加工顺序: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反映形式: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

4.信息的特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型价值性;

5.系统: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

6.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7.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收集加工储存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按照处理的对象分为作业信息系统(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支持办公事务和更新有关的数据。由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构成)管理信息系统(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好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好手段相结合,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8.决策过程分为(西蒙):情报设计抉择实施活动四个阶段。

第二章

9.管理信息系统是有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进预测未来,从全局的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10.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11.管理信息系统由各功能子系统组成,包括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与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和信息处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分为四个主要信息处理部分,即战略管理、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以及业务处理。

12.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长远计划,处理中、长期事件。管理控制属于中期计划范围,包括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培训,资金监控等方面。运行控制设计作业的控制;业务控制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它涉及企业的每一个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13.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的形式有横向综合(把同一管理层次的各种职能综合在一起.如把人员的信息综合带一个系统,按照物料把采购、进货、库存控制等综合在一起)纵向综合(把不同层次管理业务按职能综合起来。如把各部门和总公司的各级财务系统总额起来,构成综合财务子系统)纵横综合(它使一个完整一体化的系统得以形成,能够做到信息集中、统一管理、程序模块共享,各子系统功能无缝形成)。

14.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每一种管理方法都必须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的系统性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管理信息系统的成败;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结构化决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信息处理还表现在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依据功能目标特点及服务对象: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信息系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章

1.数据处理是指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以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

2.数据处理的目的: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研究、传达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把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于人们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3.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数据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筛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数据储存数据检索数据输出。

4.数据结构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间的逻辑关系)物理结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储存器的储存方式)。

5.线性表的顺序结构对任何一个结点的检索都很方便,但是插入或是删除结点不简单,适用于经常进行检索但数据不经常改动的情况。而链表结构在每个结点设有链指针,用来指示下一个结点的位置,结点本身可以存放在任意一组存储单元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指针表示,再插入和删除操作中,只需改动前后结点的指针,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改动。

6.数据文件:在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一般采用文件组织和数据库组织。把数据按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部设备上,就构成了数据文件。

7.数据文件的组织方式:顺序文件(优点是连续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顺序存取、批量修改的情况。对顺序文件进行数序查找;)索引文件(组织方式保证记录地址的唯一性,不会产生重号,其存取机制比较简单,缺点是索引本身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而且这种索引只是一种静态索引,各级索引均为线性表结构,其结构简单但修改不方便,每次修改都需要重新索引。)

8.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用于数据库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数据库(包括存放实际数据的物理数据库和存放数据逻辑结构

的扫描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用户);

第五章

1.信息系统的阶段论(诺兰阶段模型):初装(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蔓延(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用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物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控制(实现从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数据管理成熟(可满足单位中个管理层次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2.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至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不能像想象那样的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的问题,随着系统的发展,往往做出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至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优点: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设计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走向集成和成熟的要求。缺点: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很大。

4.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的作用: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

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规划,明确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5.企业流程:只为完成企业目标或是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上相关的业务活动。

6.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行方式、组织的协调方式、人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营运和融合紧密相关,因而,企业流程的重组不急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以新型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以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的企业组织。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流程重组的核心,信息技术即是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流程重组的最终目标的体验者。

7.企业流程重组(BPR):从信息的角度,对现有企业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规划和开发过程之中。企业流程重组的步骤:1、明确目标识别现有流程理解测量现有流程效果思考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会设计新流程。

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

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而且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到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10.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易被用户接受。不足就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知识,它不适合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且每次反复都要话费人力、物力。

11.CASE方法特点:解决了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和软件重用性;加快了软件的开发速度;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管理和维护;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软件文档。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

2.管理业务调查包括: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探查和管路业务流程调查;

3.管理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他可以帮助分析人员找到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的流向。(人员○单位□文档,单据下弧线的长方块)。

4.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系统部件包括系统的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功能)、数据存储四个组成部分: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又和系统有联系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数据流(→)用一个水平箭头或垂直箭头表示,箭头指出数据的流动方向,箭线旁注明数据流名。处理(功能)用长方形表示处理逻辑,图形下部填写处理的名字(如开发票),上部填写与处理有唯一对应关系的标志。数据存储:它用来存储数据。在数据流程图中数据存储用右边开口的长方条表示。在图形右部填写初储存的数据,左边填入数据储存标志。

5.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储存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6.数据的动态特征分析:固定值属性(具备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其值基本上固定不变)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对总体来说具有相对固定的个体集,但其值是变动的属性)随机变动属性(其个体的随机出现的,值也是变动的)。属性的意义不同多少都决定有所分类。通常是把固定属性的数据存放在主文件中。把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周转文件中。把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处理文件中。

7.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进行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依据。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描述新系统的功能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