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稿)
北京中学首次实现网上跨校选课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北京中学首次实现网上跨校选课推进高中课程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b665885d0d233d4b14e69fa.png)
政领导要统筹谋划 、靠前指挥 ,学校宣传部 门要敢于担
当、 加强协调 , 学工 、 信息化 、 人事 、 科 研 等 部 门要 积 极 配
合、 分工协作 , 确 保 试 点 工 作平 稳 顺 利 推 进 。教 育 部 相 关
I C T成都 愿景等七个章节 的内容 , 显示 了成 都教育信 息
评价机制 , 发 表评 选 网络 名 篇 名 作 。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 ,
际化进 行 深入探 讨 , 并提 供丰 富 的实践经 验和 案例 。 2 0 1 3都 江 堰 国 际论 坛 紧 紧 围绕 国家 、 省、 市《 中长 期 教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要( 2 0 1 0 — 2 0 2 0年 ) 》 及 教 育 部 编 制 的《 教育 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 2 0 1 1 — 2 0 2 0年 ) 》 , 以“ 教 育 信 息 化 推 动 教 育 现 代 化 的创 新 与 实 践 :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的 教 师 能 力 建设 ” 为主题 . 举 行 了开 幕 式 、 主 旨演 讲 和 普
国传 媒 大学 7所 高 校 开展 校 园 网络 文化 建 设 专 项 试 点工 作 。教 育部 党 组 副 书记 、 副 部 长杜 玉 波 出席 会议 并 讲 话 。 杜 玉 波 指 出 ,开 展 高 校 校 园 网 络 文 化 建 设 专 项 试 点, 是 落 实全 国宣 传 思 想 工 作 会 议 精 神 和 部 党 组 部 署 的 重 要 举 措 ,是 网络 时 代 高 校 思 想 文 化 建 设 的重 点 任 务 , 是 一 项 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 的改 革 探 索 。 将 对 高校 综 合 改革 起 到 有 力 助 推 作用 。 他强调 , 在 改 革 导 向上 , 要 努 力 实 现 从 单 向 改 革 向综 合 改 革 、 从增 量改革 向存量改 革 、 从 一 般性 改 革 向 更加 注 重体 制 机 制 改 革 的转 变 。 在 改 革 内容 上, 要 围绕 创 新 队 伍 建 设 方 式 , 培育网络名编 名师; 围绕 创新组 织机构 设置 。 开办 网络名站 名栏; 围 绕 创 新 激 励
高校网站站群建设方案
![高校网站站群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e9dc68af45b307e87197ce.png)
网站站群建设方案信息化办公室2019年11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4)1.1概述 (4)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1.3 建设周期 (4)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5)2.1 政策与环境的要求 (5)2.1.1全国信息化建设背景 (5)2.1.2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要求 (5)2.2网站系统建设现状 (6)2.2.1界面设计陈旧 (6)2.2.2缺乏网站群数据互联互通 (6)2.2.3网站管理员技术力量薄弱 (6)2.2.4智能移动终端用户体验性差 (7)三、建设原则 (7)3.1 实用性原则 (7)3.2 安全性原则 (8)3.3 可靠性原则 (8)3.4 先进行原则 (8)3.5 规范性原则 (8)3.6 开放性原则 (8)3.7 可管理性原则 (8)3.8 可扩展性原则 (8)3.9 可伸缩性原则 (8)四、建设内容和站群规划 (9)4.1 建立统一的门户网站群平台 (9)4.2 建设功能齐全的应用系统 (9)4.3建设二个版本 (9)4.4整合一个系统 (9)4.5网站模板 (9)4.6历史数据的迁移 (9)4.7培训技术人员 (9)4.8售后服务 (10)五、技术需求 (10)5.1整体技术要求 (10)5.1.1标准化、规范化 (10)5.1.2采用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10)5.1.3满足建设原则要求的特性 (10)5.1.4技术路线要求 (10)5.1.5性能指标要求 (11)5.2站群平台功能要求 (11)5.2.1站点管理 (11)5.2.2全站群信息集中管理 (12)5.2.3平台配置 (12)5.2.4管理员管理 (14)5.2.5管理员工具 (14)5.2.6用户管理 (15)5.2.7数据中心管理 (15)5.2.8内容管理 (15)5.2.9绩效管理 (16)5.2.10微信管理 (17)5.2.11信访管理 (17)5.2.12全文检索 (17)5.2.13文件管理 (18)5.3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8)5.3.1内容管理系统 (18)5.3.2数据中心管理系统 (21)5.3.3绩效管理系统 (21)5.3.4网上信访系统 (22)5.3.5问卷调查系统 (23)5.3.6横幅管理系统 (23)5.3.7微信管理系统 (24)5.3.8在线表单系统 (25)5.3.9数据采集系统 (25)5.3.10全文检索系统 (25)5.3.11移动设备自适应支撑系统 (26)六、前台设计和模板要求 (26)6.1浏览器兼容性 (27)6.2模板易用性 (27)6.3模板灵活性 (27)6.4模板美观性 (28)6.5设计规范性 (28)6.6布局合理性 (29)6.7网页安全性 (29)6.8标签安全性 (29)6.9移动设备 (30)七、实施要求 (30)7.1实施工期要求 (30)7.2实施方案要求 (31)八、效益分析 (31)8.1社会效益 (31)8.2经济效益 (32)8.3管理效益 (32)8.4结论 (33)高校站群集约化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1.1概述项目名称:高校站群集约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高校项目负责部门:信息化办公室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高校站群集约化建设项目(以下内容简称为项目)方案编写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如下: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3.《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4.《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5.《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6.《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7.《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8.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9.《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2014〕33号10.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11.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12.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13.GB/T 20269-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14.GB/T 20281-2006 信息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15.GB/T 20275-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16.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17.GB/T 20277-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1.3 建设周期建设周期大概120个工作日内完成。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4f5624fe45c3b3567ec8ba5.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
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言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现状与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四章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第五章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第六章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七章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八章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第九章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第十章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第三部分行动计划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实施序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教育部等三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教育部等三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1c48dac284ac850ad024215.png)
五” 期 间北 京 市 教 育 信 息 化 建 设 工 作 进 展 , 李 奕 委 员 重
点介 绍 了“ 北 京数 字学校 ” 的 建 设 与应 用 情 况 , 以及 “ 北
京数字学校 ” 的 下 一 步 发 展 方 向 。教 育 部 教育 信 息 化 推 进 办 公 室 工 作 组 同 志 与 北 京 市 教 委 信 息 化 办 公 室 成 员 单位 主要 负责人就教 育信息化 建设方 面 的问题进行 了
县级教育局长等共计 1 1 0 0多人 。 ⑩ ( 来源: 教 育 部 门 户 网站 )
中心 , 实现本地区教育管理信息 化基础设施 、 信息系统和 数据 集中、 集成及统一运行维护 。 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均 同步 统 一 部 署 国家 、 省、 地市、 县、 学 校 五 级 系统 , 实 现 系 统 在 全 国 的全 面 覆 盖 . 确 保 系 统 数据 的准 确 和 完 整 。
深入交流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 中心 主任 助理刘学 民、
信 息 系统 规 划 处 处 长 马 亮 同志 陪 同调 研 。
会上 , 展 涛主 任介 绍 了教 育部 规划 建设 全 国教育 系统 基 础数 据 库 . 汇集 全 国各 级各 类 教 育系 统 师生 基 础数 据 等 T 作 的总 体思 路 , 付 志峰 副 主任 表示 北 京 市教 委 将全 力 配 合教 育部完成 基础数据 采集工作 , 并 提 出了相 关工作建议 。
通知还对加 强教育管理信息化 工作的配套制度 、 责 任体 系 、 工 作 机 制 经 费 投 入 等 作 出 了部 署 。 ⑧
全 国教 育信 息化管理干部 专题培 训在 京启动
6月 2 5 E l , 全 国教 育 信 息 化 管 理 干部 专 题 培训 班在 国 家 教 育行 政 学 院 正 式 开 班 。 教 育 部 副部 长 杜 占元 为第 1 期培训班作专题报告 。 杜 占元 指 出 , 教 育 信 息 化 是 事 关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全 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现状、挑战与展望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现状、挑战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051391c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6.png)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现状、挑战与展望*翟雪松1史聪聪2(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纲领,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应用模式和教育政策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文章首先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的五大行动计划进行解读和调研,分析了此规划的实施现状,概括了近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
随后,文章从理论体系、应用研究、知识建构和管理信息化等四个方面,梳理了现阶段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最后,文章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型教学、教育治理、网络安全等角度针对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探索下一个教育信息化中长期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中长期规划;“5G+人工智能”;“十二五”;“十三五”【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20)12—0020—08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0.12.003 引言2012年3月,教育部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与发展,组织编制并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1]。
《规划》横跨了我国“十二五”、“十三五”两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期,并契合了这两个时期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的标志性工程是建设“三通两平台”,这一时期的发展目标是信息化基础建设[2]。
2016年,教育部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①教育信息化体系要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一致;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支撑作用;③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与中国特色教育结合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明确了这一时期的重点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融合与创新[3]。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a121a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1.png)
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7.06.28•【字号】•【施行日期】2017.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高校、各省属中专学校,委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厅属各院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实现《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建设目标,现就推进我省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为原则,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以解决教育管理和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教育数据治理为抓手,科学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各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形成与我省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的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技术在教育决策、教育业务管理、教育监管监测、教育评估评价和公共教育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教育管理精细化、督导评估数字化、公共服务个性化。
1.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覆盖教育管理的主要业务领域,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建成并运行管理系统不少于6个,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成并运行的管理系统不少于4个。
2.建成覆盖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印发相应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明确数据来源,推进教育数据治理。
3.实现省、市、县、校四级之间的数据共享,印发并落实全省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建成省级教育大数据中心,全省主要教育数据归集到省教育数据中心。
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意义、定位
![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意义、定位](https://img.taocdn.com/s3/m/72fdd2b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f.png)
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意义、定位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2000年,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3.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得到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的关注和重视。
4.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5.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与科研信息化步伐。
6.2009年11月,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同时启动全国中职教育优秀课件征集评比活动。
7.2010年7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8.2011年,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包括序言、总体战略(现状与挑战、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和实施等.9.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全面推进“互联网+”战略的号角。
互联网+教育、智慧教育、在线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焦点话题。
10.2016年6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fbf6b2958f5f61fb6366641.png)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7月目录序言 (1)第一章建设意义与发展现状 (3)(一)建设意义 (3)(二)发展现状 (4)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建设目标 (8)第三章建设任务 (10)(一)教育基础数据库 (10)(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1)(三)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15)(四)部省两级数据中心 (16)(五)数据交换平台 (16)(六)支撑保障体系 (17)第四章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 (20)(一)总体架构 (20)(二)技术路线 (23)第五章两级建设与五级应用体系 (26)(一)国家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6)(二)省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8)(三)地市级系统应用 (29)(四)县级系统应用 (30)(五)学校级系统应用 (31)第六章组织与实施 (33)(一)组织与推进 (33)(二)部署与实施 (33)序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将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对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加强教育监管、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1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繁重的任务。
北大清华加盟全球在线教育平台
![北大清华加盟全球在线教育平台](https://img.taocdn.com/s3/m/b49faf6827d3240c8447effd.png)
据 了解 . e d X是 由美 国麻省 理工学 院和哈佛 大学创
办的非盈利在线 教育平 台 。 向全 球 免 费 提 供 知 名 高 校 的 优 质课 程 。⑩
方案 。湖北工业 大学校长刘德富致欢迎 辞 , 并 对各位与 会 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 欢迎 : 教育部教 育管理信息 中心 张鹏高 同志做 了《 国家教育 管理信息 系统总 体方案 》 介 绍; 清 华大学佟 秋利 主任做 了《 清华 大学信 息化现 状和 十二五 规划》 报告 ; 华 为企业 网络产 品线总裁 刘少伟 在 会 上也做 了 “ 对 于教育 行业 , 华 为 回来 了 , 并 将持续 、 专 注地做 下去 ” 的演讲 ; 湖北工 业大学 、 华 中科 技大学 、 三
生 学籍信 息化管理 。其包括 一库两平 台 . 一 库 即涵盖全部 基
本质 区别 , 不单是教 育技术 的革新 , 更会带来教 育观念 、 教育体制 、 教学方式 、 人才培养过程等方 面的变化 。
据介 绍 ,借 助加入 e d X在线 教育平 台这一契 机 . 清 华 大学将 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 作 为混 合式教学模式 的试 点 , 清华近期将 开发 3 0门新一代在 线课程 , 还将 着 力 开展在线 教育 以及课 堂/ 在线混合 式教 学规律 、在 线 教育 的评 价与认证 制度等方 面研 究 ,组建专业 队伍 , 开
供 的学 习 证 书 。
湖北工业大学召开教 育信 息化学 术研讨会
本刊讯 4月 1 9日,教育信息化学 术研讨会在湖北 工业大学 召开 。来 自全国百余所 院校 的专家 、 学者参加
了会议 。 本 次 会 议 的 主题 是 : 教 育 信 息 化 的道 路 、 理 念 与 ( 来源 : 新 华 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e27f8c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e.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25•【文号】教技厅[2017]2号•【施行日期】2017.0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教技厅[20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研究制定了《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1月25日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一、工作思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大力推动“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核心目标2017年,要坚持力度不减、抓手不软、培训不松,做到强化示范、突出效果、加强宣传,协同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保证以下目标的实现:一是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学校互联网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接入带宽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达到70%,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达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比例达到60%。
二是基本形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全部省级平台及一批市县级平台、企业平台互联互通。
2022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2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065e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5.png)
2022年大学信息化建设方案安徽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___—___年)》(皖政〔___〕___号),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安全高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到___年,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资源、教学方式、科研支撑、服务手段实现新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到___年,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全面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并广泛共享;信息化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作用充分显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日臻完善。
高等教育对各类教育及社会重点行业信息化的服务、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建设任务(一)信息化环境建设1.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升级改造。
加快推进安徽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省教科网)主干网的升级改造,更新安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以下称省网中心)及十六个市级节点(含巢湖)的硬件路由设备,将省网中心到市级节点的专线链路带宽提升到1g以上,并根据高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需求,适时增加接入带宽。
拓展省教科网的资源优势、接入能力与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和应用需要,以多种方式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接入。
实现连接省教科网的校园网出口安全联动管理,保证网络环境安全、稳定、畅通。
推进省教科网和高校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进程,实现高校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鼓励开展相关研究与开发,丰富和拓展ipv6的网络资源、应用领域和服务方式。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正式版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27606e50e2524de5187eeb.png)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
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
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页脚内容32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2)第一章.......................................................... 现状与挑战2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2第三章............................................................ 发展目标3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第四章............................. 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5第五章........................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7第六章........................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9第七章............................. 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2第八章................................... 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13第九章..........................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15第十章................................. 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17第十一章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8)第三部分行动计划 (21)第十二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21)第十三章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22)第十四章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24)第十五章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25)第十六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27)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29)页脚内容32第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29)第十八章完善政策法规 (29)第十九章做好技术服务 (30)第二十章落实经费投入 (31)实施 (32)页脚内容32序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373065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4.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4.02.14•【文号】国办发[1994]25号•【施行日期】1994.02.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4]25号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1994年2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保留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
国家教委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一、职能转变加强教育法制研究和建设的职能。
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系统,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
进一步改进教育行政管理方式。
以制订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各种相关的标准等为主要职能。
加强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协调指导、评估监督,同时改进教育拨款方式,建立新的拨款机制。
深化中等以下教育的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对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实行统筹和管理。
将制定教学计划、年度招生规模、确定教师职务限额等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对目前仍须由国家教委直接管理的高校,将专业调整、招生、基建设计审定、工资分配、用人制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和调整、校内机构设置、副校长级(不含副校长级)以下干部任免等工作,下放给学校,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逐步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管理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内容框架与实施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327466af1ffc4ffe47ac12.png)
《 中国教 育信息化) ) 鳊辑部 : m i s @m o e . e d u . c n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目标、 内
教 育部 教 育 信 息化 推 进 办公 室副 主 任 、 教 育 部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中心 副 主 任 曾德 华
关 于省级数据 中心建设 ,围绕 以下四个 方面介绍 : 第一 , 省 级数据 中心建设相关 的工作 背景。 第二, 从 中央 信 息系统的布局和整个 系统 的业务推进方面 , 介绍省级 数据 中心建设 的 目标 。第三 , 省级数据 中心建设 的内容 框架和思路。 第 四, 省级数据 中心建设的实施管理 、 工作
要求。
第三 , 集成和支撑省本 级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库 和各 类教育 管理信 息系统 ,比如说像省级公共 服务平 台 、 办
公 自动 化 等
第四。 服 务于所 辖区域 内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 校的信 息化管理业务应用 。 第五,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是全 国教育管 理信息系统
和 教 育 管 理信 息化 工 作 的抓 手 。 省 级 数 据 中心 建 设 既可
示, 组织专家论证 ; 教育部教 育信息化推进 办公 室 2 0 1 3
年2 — 4 月 份组织 召开 了两次专题 办公会 , 为整个方案提
8 中国教育信息化/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3 . 1 3
费为各省厅提供服务 。
改完善 ; 2 0 1 2 年 1 0月 ,征求部分省级教育部门意见 , 并 进行 了修改 ; 2 0 1 2 年 l 1 月, 按照教育部副部长杜 占元指
今年 . 争取在 “ 中国教育 科研 网” 建立从教育部 数据
中心 到 各 个 省 级 数 据 中 心 的 一 个 高 级 专 用 宽 带 网 络 , 免
2013年全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召开——在2013年全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全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召开——在2013年全国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021dcf7ef242336c1eb95e47.png)
成 为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全 局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这 就 要
一
经过 多年的建设 。 我 国教 育 管 理 信 息 化 已 经 取 得 了
一
定 的进展 . 建 成 了 一 批 很 好 的应 用 并 为 教 育 改 革 和 管
了有 效 的 工 作 机 制 , 积 累 了很 好 的 工 作 经 验 。 但 是 也 要
理创新 起到重要 的保 障作用 . 不 少地方和学校 探索形成 清 醒地看到 。 一些 部门和地方对 加快推进教育 管理信息
级数据 中心 建设 已全面启 动 ,预计 下半年 将进 入建 设
期。
二、 围绕 重 点 。 突出应用 , 全 面 加 快 推 进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化 建 设
( 二) 立足 本省 实际 , 以应 用为 中心 , 整体 推动 本地
区教 育 管 理 信 息化 工作 。 今 年 7月 , 教 育部正 式发 布 了《 国 家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系统建设 总体方案》 ,该 方 案 对 信 息 系 统 和 技 术 路 线 进 行 了顶 层 设 计 , 各级教育部 门和学校要 按照“ 两级建设 、 五级应用 ” 的总体要求 。 结合本省实 际 , 做 好 本 地 区教 育 管 理 信 息 系统 建 设 与 应 用 工 作 。
工作 , 第 四是服 务于 学生 、 教 师 和家 长 , 服 务 于 社 会 公 众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化 涉 及 到 教 育 管 理 的 方 方 面 面 , 不 是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05c0a37fc4ffe473368ab65.png)
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者: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0期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思路是: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基础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规划》指出要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
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发布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全面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与应用,建设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坚持标准先行,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
探索数字校园、智能教室建设,建立沟通学校、家庭、社区的学习网络。
到201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实现班班通,数字化校园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推动优质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
出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启动建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
支持、引导、激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机构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所有课程的教育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保护中华语言文化资源。
提高、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
强化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探索建设“未来教室”,作为教师教育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
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全员培训,组建多种类型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到2015年,85%以上的教师基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技能。
推动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鼓励各地大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试验。
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第一批)开始评审
![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第一批)开始评审](https://img.taocdn.com/s3/m/52eb4b220066f5335a812145.png)
2 . 是否按 照教育部 总体要 求进行 安全设计 , 关键 点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C T i n E d u c a t i o n 1 5
j 专题报道警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
《 中国 教育信息化 编辑部 : n t i s @m o e . e d u . e n
《 中 国 教 育 信 息 化 鳊 辑 部 : m i s @ m o e作 视 频 会 议 嘲
省级教 育数据 中心建设 方案 ( 第一批 ) 开始评审
2 0 1 3年 7月 2 3 E t 一 2 5日在 北 京 组 织 召 开 了省 级 教
的内容 ,以便教 育部下 发 的业 务信 息系 统能 够顺 利安
装部署 并集成 运行 。 1 . 应 包含 的 建 设 内容 教育 管理综合 服务 门户的建设 ;
1 . 是 否按照等级保 护要求进 行安 全设计 , 关键 点主
要包括 :
① 是 否 明确 数 据 中心 基 础 环 境 的安 全 等 级 ( 三
1 . 硬 件 环 境 能 否 满 足 国家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系统 在 省级 运行需要 。 硬 件 包 括 数 据库 服 务 器 , We b 应用 、 中 间 件 服 务器 , 存储 , 网络 带 宽 等 。 2 . 基 础 软 件 环 境 能 否 满 足 国 家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在 省 级 运 行 需 要 。基 础 软 件 包 括 O r a c l e R A C、 红 旗 L i n u x 、 V m w a r e 、 We b l o g i c , 关 注是否采购 了 , 采 购 的 数
目录 服 务 :
1、学籍系统功能介绍
![1、学籍系统功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fc4b8cb5fbfc77da269b133.png)
(二)建设目标
依据“统筹规划、统一建设、集中运行、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重点建成 “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 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数 据支撑,将重点建设: 三大基础数据库:学生类、教师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
纸化办公。在教育部建成全国基础教育学生学籍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学籍
信息的共享,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实现对基础教育学生的有效监管。
二、总体架构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学籍业务系统
学校管理
学 校 管 理 年 级 管 理 班 级 管 理
中 心 校 管 理 复 式 班 管 理
初始化数据(组 织机构和用户)
与公安部进行身 份证校验
招 生 入 学
Hale Waihona Puke 设 置 招 生 计 划 数
招 生 结 果 管 理
招 生 计 划 数 更 改
学 校 录 取 新 生
录 取 新 生 审 核
外 地 就 读 学 生 审 核
调 取 新 生 档 案
重 复 招 生 处 理
新 生 分 班
毕 业 管 理
毕 业 信 息 管 理
毕 业 证 书 管 理
五大类管理系统:学生类、教师类、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教育规划及
决策支持、其他业务。 五大类管理系统共包含20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其中学生类管理系统包含:学 前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全面、及时掌握全国中小学生真实 情况,动态跟踪全国学生流动,解决在义务教育和学生资助中存在的虚假注册、重 复学籍等问题,满足地方、学校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以及为全国 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等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7月目录序言 (1)第一章建设意义与发展现状 (3)(一)建设意义 (3)(二)发展现状 (4)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建设目标 (8)第三章建设任务 (10)(一)教育基础数据库 (10)(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1)(三)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15)(四)部省两级数据中心 (16)(五)数据交换平台 (16)(六)支撑保障体系 (17)第四章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 (20)(一)总体架构 (20)(二)技术路线 (23)第五章两级建设与五级应用体系 (26)(一)国家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6)(二)省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8)(三)地市级系统应用 (29)(四)县级系统应用 (30)(五)学校级系统应用 (31)第六章组织与实施 (33)(一)组织与推进 (33)(二)部署与实施 (33)序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将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对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加强教育监管、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1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繁重的任务。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与核心。
“十二五”期间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亟待加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相关工作,加强统筹规划、理顺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建设意义与发展现状(一)建设意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为加强教育监管、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对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教育监管的迫切要求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教育经费持续增长,教育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启动实施了学生资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这些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的动态监管。
2.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保障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基于学生数据库与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终身使用的学生教育卡,能够为学生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务;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向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包括学生跨区域转学异动等相关业务的网上办理。
为推动教育政务公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持教育宏观决策的现实需求教育改革发展涉及面广、难度大,越来越需要准确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服务作为教育科学决策的支撑。
建立涵盖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分析与科学预测的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已成为支持教育改革与宏观决策的现实需求。
4.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
依托涵盖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通过教育管理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建立满足各项教育管理与服务需要的业务信息系统,对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二)发展现状教育管理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非常重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在数据管理与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化与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
信息系统建设逐步走向集成应用,数据逐步实现集中管理,应用逐步呈现出服务集成和服务可定制化,并能够支持深度分析与决策服务。
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以满足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为核心,建立了一批业务管理、动态监测、教育监管与决策分析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1)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教育部数据中心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支撑服务能力;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所有高等院校、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教育机构已基本实现互联网接入,并配备了一定的基础设备。
(2)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发布《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和《学校(教育机构)编码标准》,基本建成全国教育机构数据库。
(3)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教育部建成以门户网站为中心、覆盖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网站群,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对外提供在线服务的重要平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教育政务信息和广泛的教育公共服务。
同时,国家建立了中小学校舍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监管、高校招生与学籍管理、高等学历查询、学生就业、教育统计等业务信息系统;部分地方和学校建立了学生、教师、学校校务等管理信息系统。
在教育经费监管、学生就业、支撑教育管理和遏制学历造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没有形成整体的建设规划。
信息系统建设分散,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
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教育决策、教育监管和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
各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总体缺乏信息化技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数据采集十分困难。
保障机制不健全,地方和学校普遍未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运行维护与服务等支撑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和人员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心任务为目标,以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为核心内容,以建设“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提升教育管理、决策、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管理、应用、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十分复杂。
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集中运行、分步推进”的原则。
统筹规划:教育部统筹规划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各省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模式,结合实际情况,统筹本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
统一建设:教育部统一设计和开发主要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家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避免系统建设重复、数据分散和不一致。
集中运行:各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设省级数据中心,承载国家信息系统在本省的运行;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门户,实现数据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避免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逐步建立本省运维队伍,负责国家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服务。
各地和学校要有专人经过培训负责系统应用。
分步推进:各省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的实施进度安排,分步推进本地区本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各省可根据实际需求,在国家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应用,建设其他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在工作中要重视系统应用与教育管理的融合。
(二)建设目标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全面覆盖、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系统的全国联网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提升教育监管与服务水平,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全面保障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具体目标如下:1.建立全国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三大类教育基础数据库,为教育监管与决策、教育重大项目规划与实施、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支撑建立全国教育基础数据库,全面及时掌握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真实情况,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学籍的贯通,从而动态跟踪和服务学生跨区域流动,防止数据造假、虚假注册、重复学籍等问题,为教育监管、教育重大项目规划与实施提供支撑。
建设教育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为教育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面向师生和社会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务。
2.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覆盖全国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基本业务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3.建立健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体系重点建成“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主要内容为:(1)建成部省两级数据中心,满足国家、地方和学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要求,实现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和统一运行维护,省级数据中心要基于云服务模式支撑全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系统应用。
(2)建立系统应用体系,在国家、省、地市、县和学校等五级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明确系统应用责任单位和人员,建立责任制。
(3)完善技术和数据标准规范,建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服务与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章建设任务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任务是: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