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机制解读-答案
公共行政学第十章行政决策自测题答案
公共行政学第十章行政决策自测题答案1. 什么是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公共事务过程中,根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实际情况,做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决策行为。
2. 行政决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行政决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需要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 需要制定方案和选择措施;- 需要预测、评估和比较决策效果;- 需要合理决策和决策正当性的保障。
3. 行政决策的决策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行政决策的决策程序包括以下环节:- 决策的提出和确定;- 决策的研究和信息收集;- 决策的方案制定和选择;- 决策的预测、评估和比较;- 决策的合理性审查和批准;- 决策的执行和监督。
4. 行政决策的决策过程有哪些类型?- 行政决策的决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规则性决策过程: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 行政酌情决策过程:根据情况逐案裁量进行决策;- 行政裁量决策过程: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标准和原则进行决策;- 行政命令决策过程: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下达决策指令;- 行政协商决策过程: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进行决策。
5. 行政决策的决策模式有哪些?- 行政决策的决策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理性决策模式: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行政权衡决策模式:在有限选择中进行权衡和评估决策;- 政治决策模式:考虑政治因素进行决策;- 心理决策模式:个人决策偏好和心理因素影响下的决策;- 社会决策模式:通过集体决策形成最终决策。
6. 行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行政决策中存在以下问题:- 信息不对称:决策者和决策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等,影响决策结果;- 不确定性:决策对象未来发展和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决策效果;- 利益冲突: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影响决策选择;- 人的主观因素:决策者个人主观能力和经验的影响。
以上是对公共行政学第十章行政决策自测题的答案。
每个问题都简明扼要地回答了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管理学测试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 公共管理2. 政府治理3. 非营利组织4. 公共服务5. 政策分析6. 行政伦理7. 公共政策8. 公共利益9. 政府与企业10. 公共事务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公共管理的核心目标。
2. 论述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的区别与联系。
3.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及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
2.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某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区,导致城市公共服务压力增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增加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引入竞争机制;三是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市民对公共服务的认识和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市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问题:1. 请分析市政府在解决公共服务压力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2. 结合案例,论述公共管理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问题的意义。
五、政策设计题(每题30分,共30分)假设你是某市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你们市近期计划开展一项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
请你结合我国相关政策法规,设计一项针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政策,并说明政策实施的可能效果。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在公共领域内,为公共利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 政府治理:政府治理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制定政策、实施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3.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以非营利为目的,由志愿者组织或者非志愿者组织举办的社会组织。
4.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共机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的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政府决策机制解读-答案
1.每年(A)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
(3.0分)A.3B.4C.10D.122.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A)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3.0分)A.国务院B.国家主席C.中央经济工作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稳”,其中不包括(D)。
(3.0分)A.“增速稳”B.就业稳C.价格稳D.出口稳4.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3.0分)A.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B.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D.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5.(B)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制度。
(3.0分)A.组织集体决策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6.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C)。
(3.0分)A.低增长、稳增长、低通胀B.高增长、稳增长、高通胀C.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D.低增长、稳增长、高通胀7.党中央决策体现在(B)。
(3.0分)A.财政部的财政报告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起草《政府工作报告》D.发改委的计划报告8.中国经济决策制度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不包括(C)。
(3.0分)A.增长奇迹B.就业奇迹C.创新奇迹D.减贫奇迹9.2015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三个双”,其中不包括(A)。
(3.0分)A.“双增长”:即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B.“双结合”:即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C.“双引擎”:即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双目标”:即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10.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D)增长转向(D)增长。
(3.0分)A.中高速;高速B.中低速;中高速C.中高速;中低速D.高速;中高速1.中国经济决策制度“三步曲”,即(BCD)。
(4.0分)A.组织集体决策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2.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表现包括(ABCD)。
决策的心理学解读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
决策的心理学解读决策背后的心理机制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选择早餐吃什么,还是决定是否要购买一件新衣服,我们每天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
然而,背后隐藏着许多心理机制,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本文将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决策的心理机制。
1. 信息加工与理性决策决策的第一步是信息加工,在我们做出决策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然而,研究表明,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并非始终理性而客观。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信息加工存在一些认知偏差,例如选择性收集信息和确认偏见。
选择性收集信息是指我们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我们已持有观点的信息,并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行为可以提升我们对决策的自信,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我们忽略了关键的事实。
确认偏见是另一种常见的信息加工偏差。
它指的是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已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对于与之相悖的信息则持怀疑态度。
2. 情绪与决策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正面情绪能够促使人们更加乐观和大胆,倾向于冒险和接受更高的风险。
相反,负面情绪则会使人们更加谨慎和保守,更倾向于避免风险。
此外,情绪还会对推理和判断能力产生影响。
一项实验发现,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思维更为灵活和创造性,更容易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而当人们处于消极情绪时,他们的思维更为保守和局限,更容易陷入固定思维模式。
3. 决策的认知负荷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面对决策时,我们需要调动大量的认知资源来处理信息和评估各种选择。
而过高的认知负荷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败。
研究发现,当人们同时面临多个选择时,他们会感到决策的困难。
这需要我们进行对比、权衡和评估,而这些过程会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
随着选择的增加,我们的决策效果可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4. 社会心理与决策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决策也常常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群体决策会受到集体智慧和群体压力的影响。
集体智慧是指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为准确和优秀。
金太军《公共行政管理学新编》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行政决策
第6章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的涵义和特点。
答∶(1)行政决策的涵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定的权力和职能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决定。
具体地说,行政决策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同时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要处理的公共事务作出的正式决定。
(2)行政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不同于企业决策或私人决策,有其自身的特点∶①主体的确定性行政决策的主体为各种行政机关,以及经行政机关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行政决策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同时必须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
②内容的广泛性行政决策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主要指政府依法处理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
③目标的明确性行政决策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绝大多数行政决策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行政决策是通过问题的解决通向目标的达成。
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赫伯特A·西蒙认为,所谓管理决策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研究各种达成目标所遇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案的选择性决策的本质是择优。
④普遍的约束力有效的行政决策是依据法律制定的,即依照国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规章而作出的。
因而,它对于一切行政客体,包括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成员本身,及其管辖的有关企事业、团体、机关、个人,都具有约束力、规定力、执行力。
⑤适应性和预见性决策是对未来行动所作的决定,是在对未来行动的环境、条件、效果作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作出的。
因此,行政决策应具有适应性和预见性。
行政决策既要随着条件变化作相应的改变,又要对未来不确定情况作出科学预见。
2.行政决策的作用。
答∶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过程的首要环节。
政府行政领导要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首先就要通过行政决策来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案,并且以政策、法规、决议、指示、规章、规划、措施等形式颁布实施,予以执。
看两会热点,解析政府公共政策答案
环境因素
人员因素
27 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括( )。(分值:4/得分:0)
评估准备阶段
评估实施阶段
评估总结阶段
28 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 )。(分值:4/得分:0)
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
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
C·O·琼斯
15 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 )。(分值:2/得分:0)
逻辑过程
16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分值:2/得分:2)
公共政策制定
17 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 )。(分值:2/得分:2)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执政党组织
25 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包括( )。(分值:4/得分:4)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
健全行政法制
26 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 )。(分值:4/得分:4)
决策因素
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
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没有行政管理
31 公益物品就是公共物品。( )(分值:2/得分:2)
否
32 计划不一定是公共政策,政策应该包含计划。( )(分值:2/得分:2)
是
33 自然条件通常是决定公共政策的首要条件。( )(分值:2/得分:2)
否
40 政策评估中,事前评估需要定性分析,事后评估需要定量分析。( )(分值:2/得分:2)
否
7 ( )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分值:2/得分:2)
行政效率
行政决策考试题及答案
行政决策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A. 个人B. 政府C. 企业D. 非政府组织答案:B2. 行政决策过程中,信息收集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决策的复杂性B. 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C. 增加决策的成本D. 减少决策的效率答案:B3. 行政决策中,以下哪项不是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A. 可行性B. 经济性C. 合法性D. 个人偏好答案:D4. 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A. 决策者的个人意愿B. 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C. 决策结果的公平性D. 决策依据的法律规范答案:D5. 在行政决策中,以下哪项不属于风险管理的内容?A. 风险识别B. 风险评估C. 风险规避D. 风险接受答案:D6. 行政决策的民主性体现在:A. 决策者个人专断B. 决策过程的集体讨论C. 决策结果的强制执行D. 决策依据的个人偏好答案:B7. 行政决策中,以下哪项不是决策方案选择的依据?A. 决策目标B. 决策方案的优劣C. 决策者的个人偏好D. 决策环境答案:C8. 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A. 决策者的直觉判断B. 决策过程的系统分析C. 决策结果的随机性D. 决策依据的非理性因素答案:B9. 行政决策中,以下哪项不是决策执行的环节?A. 决策的传达B. 决策的监督C. 决策的反馈D. 决策的制定答案:D10. 行政决策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A. 决策时间的长短B. 决策成本的高低C. 决策结果的优劣D. 决策过程的复杂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行政决策的特点包括:A. 目的性B. 权威性C. 程序性D. 随意性答案:A、B、C2. 行政决策的类型按决策的性质可以分为:A. 战略决策B. 战术决策C. 程序性决策D. 非程序性决策答案:A、B、C、D3. 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要求包括:A. 符合法律规定B. 符合政策要求C. 符合社会道德D. 符合个人意愿答案:A、B、C4. 行政决策的民主性要求包括:A. 决策过程的公开B. 决策过程的参与C. 决策结果的透明D. 决策结果的强制答案:A、B、C5. 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要求包括:A. 决策依据的客观性B. 决策过程的系统性C. 决策结果的预测性D. 决策依据的主观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1. 行政决策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
公务员网络培训--政府决策机制解读考试答案
1党中央决策体现在()。
(3.0分)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3.0分)A.国务院3.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
(3.0分)C.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4.2015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三个双”,其中不包括()。
(3.0分)A.“双增长”:即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制度。
(3.0分)B.党中央决策6.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增长转向()增长。
(3.0分)D.高速;中高速7.中国经济决策制度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不包括()。
(3.0分)C.创新奇迹8.每年()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
(3.0分)A.39.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3.0分)B.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10.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稳”,其中不包括()。
(3.0分)D.出口稳.中国经济决策制度“三步曲”,即()。
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2.下列从国际视角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4.0分)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B.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C.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D.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3.如果对2014年政府工作进行评价,那么评价的依据包括()。
(4.0分)A.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B.《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C.《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4.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表现在()。
(4.0分)A.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B.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C.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D.居民收入占比上升5.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表现包括()。
(4.0分)A.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B.增长速度从9.9%到7%左右C.从中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小于0.700)向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大于0.700)迈进D.劳动生产率:从传统到新兴;从劳动密集型、私人密集型到高新技术、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6.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表现之一是“三个爆炸性增长”,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分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分析【内容摘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行政现象。
本文分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探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原因、提出了。
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动因;对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本质来说是把上级政策肢解、曲解为我所用,实现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私利,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政策变通,是对原政策的背离。
少数领导干部为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置中央的三令五申于不顾,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破坏了政令的统一和畅通。
因此研究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很有必要和意义重大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表现(一)额外添加与执行政策不符的条款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并不少见,这些执行者在明里打着理论联系实际、政策执行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旗号,来做获取自身利益的事。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国家的政策及法规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一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蛀虫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将与之不符甚至相悖的东西附加在了国家的相关政策之中,为自己谋福利。
(二)以形式遮掩实质一直以来,我们提倡少说多做,多思考、多动手、少说话,可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利益的驱使使得单位或者个人抢出风头,在大家的意识中,这已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所以有的东西要让别人知道,没有的东西也要编出来让别人信服。
所以,在执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有的和无中生有的都要大肆的宣传,以提高单位和个人的形象。
形式有了,可是事实或许根本就没有做。
(三)改其实质、曲解其义执行者有可能无意曲解上级的政策,但有存在自身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够,而按自己的意思执行,同时也有一些人员在解读政策时只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部分,将其提炼出来作为最终的执行指南,而忽略了其制约因素和可行性。
总而言之,这样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的实际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还有给他人带来损失或者伤害。
卓顶精文最新政府决策机制解读-答案.doc
1.每年(A)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
(3.0分)A.3B.4C.10D.122.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A)起草《政府工作新报告》。
(3.0分)A.国务院B.国家主席C.中央经济工作组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稳”,其中不包括(D)。
(3.0分)A.“增速稳”B.就业稳C.价格稳D.出口稳4.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3.0分)A.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B.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D.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5.(B)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新制度。
(3.0分)A.组织集体决策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6.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C)。
(3.0分)A.低增长、稳增长、低通胀B.高增长、稳增长、高通胀C.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D.低增长、稳增长、高通胀7.党中央决策体现在(B)。
(3.0分)A.财政部的财政新报告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C.起草《政府工作新报告》D.发改委的计划新报告8.中国经济决策新制度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不包括(C)。
(3.0分)A.增长奇迹B.就业奇迹C.创新奇迹D.减贫奇迹9.20XX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三个双”,其中不包括(A)。
(3.0分)A.“双增长”:即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B.“双结合”:即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C.“双引擎”:即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D.“双目标”:即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10.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D)增长转向(D)增长。
(3.0分)A.中高速;高速B.中低速;中高速C.中高速;中低速D.高速;中高速1.中国经济决策新制度“三步曲”,即(BCD)。
(4.0分)A.组织集体决策B.党中央决策C.国务院决策D.全国人大决策2.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表现包括(ABCD)。
政府决策机制解读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
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 茅。
四、政府工作评价(二)
(三)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下)
2.从国际视角来看
中国在世界有多个第一
或名列前茅: 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
投 资 居 世 界 首 位 ( 1196
1.增长奇迹 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 了 9.8% 的增长率,在世界各国居首 位,同时也保持了极低的增长波动系 数和通货膨胀率( CPI 年平均上涨率
为 5.2% ),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高
增长、稳增长、低通胀。
一、中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制度安排(一)
(一)中国经济决策制度的重要意义
2.就业奇迹 创造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岗位, 从 业 人 员 从 1978 年 的 4.01 亿 人 到 2014 年 的 7.7 亿 人 。 总 人 口 就 业 率 (即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 41.7%提高至56.5%。
图1 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四、政府工作评价(二)
(三)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下)
2.从国际视角来看
评价经济发展还要做一
些国际市场评估。
表6 G20主要经济指标(2014)
注:痛苦指数系CPI上涨率与失业率之和;2015年GDP增长率为预测数, 其中中国数据为作者估计数
四、政府工作评价(二)
二、中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制度安排(二)
(二)中国经济决策制度“三步曲”
1.党中央决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被称为 “准中央全会”,会议的本质是分 享信息,形成共识。不仅几乎所有 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参加这个
会议,而且各地、各部门包括军队
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下)(试卷)
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下)(试卷)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50.0分; 默认单题5.0分)1、保障贵在于严密,贵在于充分,所以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5.0分)正确错误2、本讲提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并非一致。
(5.0分)正确错误3、按照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国家学说,国家是机器,党是操纵国家机器的。
国家机器是有规则的,党操作国家机器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规范。
(5.0分)正确错误4、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已经正式出台,它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
(5.0分)正确错误5、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5.0分)正确错误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5.0分)正确错误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广大领导干部要建立宪法的观念,尊重宪法,服从宪法,运用宪法。
(5.0分)正确错误8、建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5.0分)正确错误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5.0分)正确错误10、监督贵在严密,不能有裂缝,不能有缺口,所以要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
(5.0分)正确错误第2部分:单选题(共5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5.0分)1、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和改革实体。
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探索建立()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5.0分)人民团体检察机关红十字会直接受害人2、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法律的权威源自()。
(5.0分)科学立法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依宪执政司法公正3、本讲提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是()。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
行政决策考试题目及答案〔A卷、B卷〕一、填空题〔注:题目关键字词填空内容〕1、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是〔决策观念〕(决策研究)2、行政决策科学化的特征〔决策思想科学化〕〔决策程序科学化〕3、古代行政决策的对象和内容〔政治〕〔军事〕4、古代奴隶制、封建制的各国体制〔君主制〕5、行政决策集团包括〔年龄〕〔素质〕〔知识〕〔气质〕6、行政决策按所处客观条件和后果确实定程度不同〔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7、优先决策方案步骤〔筛选法〕〔归避法〕〔决策树法〕8、行政决策者个人素质结构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9、行政决策执行过程〔计划制定〕〔协调控制〕10、行政决策控制实施经历〔确定控制标准〕〔实施控制〕11、行政决策方案类型、3钟〔积极方案〕〔应变方案〕〔临时方案〕12、决策者、国家行政体系中层次划分〔高层决策者〕〔中层决策者〕〔基层决策者〕13、行政决策反馈条件类型〔对问题和时机的反馈〕〔对目标的反馈〕〔对方案的反馈〕14、行政决策法律责任类型〔违宪责任〕〔刑事责任〕15、现代行政决策创造思维表现形式〔想象〕〔灵感〕16、可行性决策方案、研究、分析〔经济上的可行性〕〔行政上的可行性〕17、决策问题结构分为〔结构优良问题〕〔结构适中问题〕〔结构不良问题〕18、行政决策国际环境包括国际〔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19、依据法定程序、授予而拥有行政决策者要素〔主体〕20、现代行政决策评估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束阶段〕21、决策议程将决策问题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22、决策议程分为〔系统议程〕〔政府议程〕23、行政决策抉择的任务,对各种备选方案〔权衡〕〔比较〕24、决策议程模型分为〔外在提出模型〕〔发动模型〕〔内在提出模型〕25、运筹博弈〔人一机〕〔人一人〕26、行政决策拟定阶段、任务、针对决策问题依据〔决策目标〕设计实现目标27、西蒙认为模式〔协作〕〔决策〕28、行政决策评估5个〔生产力标准〕〔效率标准〕29、系统工程在决策中的基本程序〔系统分析〕〔系统决策〕30、决策问题、性质、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31、行政决策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精神文明环境〕32、现代行政决策、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择优原则〕二、名词解释1、行政决策方案:就是一个或一组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的行动准则,它规定了实现决策目标的步骤、途径、方法。
行政决策学考试真题+答案
行政决策学一名词解释1 决策:是指个人或者群体,针对特定问题并为达到某种目标,从若干可供选择的、有关未来事件设想中所作出的一种抉择或决定。
2 问题:是指理想目标与工作现状,或应该做到的事与实际做到的事之间的差距。
3 行动计划:是指人们为了实施最终决策方案而对未来行动过程所做的一种安排部署。
4 公共行政问题: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社会工作中发生的行政目标、法制需求、社会协调,与政府工作现状、法制建设现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5 公共行政决策:是专指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行政职务时做出的处理公共事务的决定。
6 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政策、工作目标、行政效率,领导人人格、能力、仪表,公务人员行为水准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多印象的总和。
7 行政决策最高通用原则的基本特点:具有最广泛的时间性,其内容普遍适用于历史决策、现实决策和未来决策,不受时间界定的制约;在政府工作范围内具有最广泛的空间性,其内容普遍适用于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镇村、国家部委办及各种行业,不受行政区域、行政级差和行业部门界定的制约;在国家公务人员内具有最广泛的主体性,不受决策者行政职务、工作资历、年龄、性别、民族、党派等界定的制约。
8 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材料,对未知事物的普遍规律性、因果性或未知事实出现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二判断题1 行政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而不是一个公共过程。
(×)2 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带有风险的决策。
(×)3 决策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公务人员。
(√)4 假设等于想象、幻想和联想。
(×)5 决策就是拍板。
(×)6 问题是一种差距。
(√)7 最终决策方案的形成意味着行政决策过程的结束。
(×)8 行政决策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公务人员。
(√)9 行政决策即是一个逻辑过程又是一个公共过程。
(√)10 拟定行动计划是行政决策过程的终点。
行政决策学 答案
第一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2、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定B、法院判决C、国会立法D、委托立法3、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B、常规政策C、程序性政策D、初始政策4、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环境是()。
A、地理环境B、国际环境C、经济环境D、政治环境5、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6、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B、延长政策期限C、打击反对力量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7、小组意识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B、林布隆C、詹尼斯D、戴伊8、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B、传统经济学C、社会学D、管理学9、“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头脑风暴法B、哥顿法C、零起点法D、对演法10、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同意表决法11、以“破字当头,突破定势思维,一切从零开始”为宗旨的思维方法属于()。
A、对演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D、零起点法12、下列人物中()是政策执行组织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A、查尔斯·奥·琼斯B、大卫·罗宾逊C、佛瑞斯特D、安德森13、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评终14、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B、政策检查C、政策评估D、政策执行15、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中的()。
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
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对于组织运作与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从决策的基本原则、参与者角色与职责、流程与方法等方面,探讨事业单位决策机制的运行与优化。
一、决策的基本原则决策是指在面临问题、需求或目标时,通过比较、分析和选择等过程,确定行动方向和实施方案的过程。
事业单位的决策应基于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决策应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研究,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影响。
2.合理性原则:决策应符合法律法规、组织章程等规范要求,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参与性原则:决策应注重吸纳各方参与,充分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增加决策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
4.效率性原则:决策应高效、快捷,避免决策过程冗长耗时,损害组织运作效率。
二、参与者角色与职责事业单位的决策机制涉及多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承担着特定的角色与职责。
1.领导层:作为决策的发起者和最终决策的批准者,领导层应拥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规划和引导。
2.专业人员:作为组织内的专家和顾问,他们负责收集、分析和解读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决策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3.基层员工:作为决策执行的主体,基层员工需贯彻执行决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与能力,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三、决策流程与方法事业单位的决策流程与方法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情况和问题的需求。
1.问题识别与分析:在决策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面临的问题或需求,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关键信息和影响因素。
2.制定方案与选择:在充分分析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方案与策略,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评估和衡量,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3.实施与监控:决策实施是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并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
4.反馈与总结:事业单位应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决策效果和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1、反对官僚主义解读(提纲)
反对官僚主义解读
二、【官僚主义对企业的危害 】 :
1、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运营效率。 2、影响企业正常、良性的经营活动,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实际工 作效益。 3、错误的决策导致阻碍企业的发展。 4、严重制约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5、在企业内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
反对官僚主义解读
二、【反对官僚主义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举起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大旗。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 案》指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1933年8月,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中第一次 使用了‚官僚主义‛概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在 全党范围内掀起了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反对官僚主义解读
第 二 类:追求特权、贪污腐化的官僚主义 表现形式:蜕化变质、违法乱纪、欺凌群众、徇私行贿、贪赃枉法、 敌我不分、害党害国 危 害:损害党的执政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特 点: (1)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同盟,呈现出 明显的团伙性; (2)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体; (3)吏治和司法腐败严重; (4)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往往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区; (5)领导干部‚傍‛不法‚大款‛现象严重; (6)作案方式和手段诡秘,更具隐蔽性; (7)一些腐败分子向国外境外转移赃款赃物,涉案人员向外潜逃; (8)查处与反查处、腐蚀与反腐蚀斗争相当尖锐激烈。
反对官僚主义解读
案 例: 安徽省原定远县委书记陈兆丰是该省历年来受贿数额最大的一起县 委书记职务犯罪要案。陈兆丰的突出表现就是大肆受贿卖官。‚要想富 ,动干部‛,陈兆丰深谙此道。他利用乡镇换届,撤并乡镇、机关机构 改革时机,大批调整干部。方案都由他一人拿,组织部只能按照他的方 案去履行手续。经查,向陈兆丰买官并如愿以偿的干部达110人,由此他 获得贿款150万,每顶官帽价值平均一万多元。在定远县,陈兆丰被老百 姓私底下称为‚陈千万‛。定远县是安徽省沿淮地区的一个国家级重点 扶贫开发县,1990年,陈兆丰开始到这个贫困县当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县 长,2002年从该县县委书记的岗位上去职,升任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前后仅10余年的时间,他就敛取了近千万的家财。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课后习题讲解第7章行政决策
第7 章行政决策二、思考题2 .比较分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区别答: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是以决策的客观条件为依据划分的,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环境因素可控度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 1 )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确切知道影响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决策方案的数量是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个方案取决于对各个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 2 )在风险型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不能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决策者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决策方案的数量和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可以从以往的数据中分析得出。
( 3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决策方案的数量和可能导致的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
由于环境因素可控度的差别直接导致了三种决策在决策方法、决策过程上的差异,从而形成对决策者的不同要求,这是三者的主要区别。
3 .简述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答: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1 )行政决策贯串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行政管理始终是围绕着行政决策的制定、修改、实施和贯彻而进行,行政管理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行政决策来实现。
每个行政机构和主管行政的人员,都面临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准确、及时地进行决策。
( 2 )行政决策具有优化目标、节约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
行政管理作为人的有组织的一种理性行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确立行政目标是行政决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政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优化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成本较少、效益较大的行政管理途径的过程。
( 3 )行政决策处于行政管理的核心地位,对整个行政管理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
历史的经验说明政府重大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命运。
公务员中的行政决策题解析
公务员中的行政决策题解析在公务员岗位中,行政决策是一项重要的职责。
行政决策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各种事务,包括政策制定、资源分配、问题解决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公务员中的行政决策展开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则和方法,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原则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公务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行政决策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民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2. 高效务实原则:行政决策应尽量高效、务实,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决策。
3. 透明公开原则:行政决策应公开透明,信息应该对公众可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行政决策的方法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公务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有效收集信息:公务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充分了解问题的背景、各方利益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 制定明确目标: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公务员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问题。
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政府的政策、规划相一致。
3. 综合分析研判:公务员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理性研判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影响,评估选择的可行性。
4. 多元参与决策:公务员可以组织专家、利益相关方等进行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多元化的决策结果,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
5. 风险管理和监督措施:行政决策涉及各种风险,公务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决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三、有效行政决策的要点为了做出有效的行政决策,公务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核心问题把握:明确核心问题,分清主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关键问题上,避免在次要问题上耗费过多时间和资源。
2. 多种方案比较:制定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和权衡,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3. 风险评估和减轻:评估各种可能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轻风险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4. 制定明确的执行计划:决策后,制定明确的执行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具体步骤,落实决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含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含答案)题目:成本效益分析以( )为测量标准A: 货币价值B: 公众的满意度C: 领导的满意度D: 环境影响度答案:A题目:()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 公共政策主体B: 政策环境C: 公共政策客体D: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答案:B题目:完成政策执行的基础手段是()A: 政策目标B: 政策效果C: 政策效率D: 政策工具答案:D题目: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B: 罗威C: 林布隆D: 科臣答案:D题目: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 经济学分析法B: 利益主体分析法C: 伦理学分析法D: 政治学分析法答案:B题目:指出公共政策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的是学者()。
A: 药师寺泰藏B: 罗伯特达尔C: 米歇尔哈蒙D: 伍德罗威尔逊答案:A题目: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的分配。
A: 强制性B: 权威性C: 限制性D: 利益性答案:B题目:()标志着相应的政策目标群体的诞生。
A: 政策的制定B: 政策的执行C: 政策的评估D: 政策问题的构建答案:A题目:所有的政策问题都源于()A: 个人问题B: 突发事件C: 领导者的需求D: 大众传媒的传播答案:A题目: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的集中反映。
A: 公共权力B: 社会需求C: 集体利益D: 社会利益答案:D题目:()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B: 政策议程C: 政策目标D: 政策对象答案:B题目: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A: 财产B: 工具C: 权威D: 手段答案:A题目:()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
A: 政策执行B: 政策终止C: 政策评估D: 政策制定答案:B题目: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A: 重视感性B: 重视理性C: 领导者的能力D: 正确的政策问题答案:B题目: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A: 国际政策环境B: 国内政策环境C: 经济社会环境D: 政治法律环境答案:B题目:由负责政策制定的具体组织来进行的是()A: 功能论证B: 小论证C: 二级论证D: 一级论证答案:A题目:美国学者E.巴德克用()来解释政策执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年(A)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
(3.0分)
A.3
B.4
C.10
D.12
2.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A)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
3.0分)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中央经济工作组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三稳”,其中不包括(D)。
(3.0分)
A.“增速稳”
B.就业稳
C.价格稳
D.出口稳
4.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B)。
(3.0分)
A.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5.(B)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制度。
(3.0分)
A.组织集体决策
B.党中央决策
C.国务院决策
D.全国人大决策
6.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C)。
(3.0分)
A.低增长、稳增长、低通胀
B.高增长、稳增长、高通胀
C.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
D.低增长、稳增长、高通胀
7.党中央决策体现在(B)。
(3.0分)
A.财政部的财政报告
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D.发改委的计划报告
8.中国经济决策制度创造了“三大奇迹”,其中不包括(C)。
(3.0分)
A.增长奇迹
B.就业奇迹
C.创新奇迹
D.减贫奇迹
9.2015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三个双”,其中不包括(A)。
(3.0分)
A.“双增长”:即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
B.“双结合”:即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
C.“双引擎”:即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D.“双目标”:即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
10.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D)增长转向(D)增长。
(3.0分)
A.中高速;高速
B.中低速;中高速
C.中高速;中低速
D.高速;中高速
1.中国经济决策制度“三步曲”,即(BCD)。
(4.0分)
A.组织集体决策
B.党中央决策
C.国务院决策
D.全国人大决策
2.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本质表现包括(ABCD)。
(4.0分)
A.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
B.增长速度从9.9%到7%左右
C.从中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小于0.700)向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大于0.700)迈进
D.劳动生产率:从传统到新兴;从劳动密集型、私人密集型到高新技术、新型产业、装备制造业
3.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表现在(ABCD)。
(
4.0分)
A.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
B.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
C.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D.居民收入占比上升
4.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表现之一是“三个爆炸性增长”,即(ACD)。
(4.0分)
A.发明专利申请量
B.研发投入
C.发明专利授权量
D.有效发明专利存量
5.财政报告核心问题是(AC)。
(4.0分)
A.预算的执行
B.预算的范围
C.预算的草案
D.预算的数据
6.如果对2014年政府工作进行评价,那么评价的依据包括(ABCD)。
(4.0分)
A.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B.《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C.《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D.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7.政府是推动发展之主体,需要干好哪些事(ABCD)。
(4.0分)
A.公共服务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环境污染
8.下列从国际视角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ABCD)。
(4.0分)
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B.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
C.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D.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一
9.中国的决策机制一般被概况为“三化”,即(ABC)。
(4.0分)
A.民主化
B.科学化
C.制度化
D.广泛化
10.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包括(ABCD)。
(4.0分)
A.增长率、CPI
B.失业率
C.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D.赤字率
(√)1.中国“两会”为世界所关注,是世界了解中国、观察中国甚至分析中国最好的“政治窗口”。
(3.0分)
(√)2.新常态实本质上就是新的阶段,出现新的发展特征、发展动力。
(3.0分)
(√)3.比较准确地、全面地、动态地认识当今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政府工作报告》。
(3.0分)
(×)4.中国经济决策决策过程是民主与专政的高度统一、相互结合。
(3.0分)(×)5.全国人大决策体现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3.0分)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常被称为“准中央全会”,会议的本质是分享信息,形成共识。
(3.0分)
(×)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参会人员全部是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3.0分)(√)8.实际上中国“两会”如同世界最大政治民主课堂,讨论世界最多人口的民生问题。
(3.0分)
(×)9.中国2014年减少的绝对贫困人口超过1235万人,占了全球减贫目标的一半。
(3.0分)
(√)10.从宏观经济的视角来看,概括地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