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优质实用教学课件精选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优质实用教学课件精选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
干扰、频带宽、距离远,传送速度可达几十Mbps。但是价格 很高。 4.无线通信网 主要用于广域网的通信,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
1.2.4按交换方式
线路交换最早出现在电话系统中,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就是采 用此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数字信号经过变换成为模拟信号后 才能联机传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7按服务方式
(1)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服务器是指专门提供服务的高性能 计算机或专用设备,客户机是指用户计算机。这是由客户机 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获得服务的一种网络形式,多台客户机 可以共享服务器提供的各种资源。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 种网络类型,不仅适合于同类计算机联网,也适合于不同类 型的计算机联网,如Pc机、Mac机的混合联网。这种网络安 全性容易得到保证,计算机的权限、优先级易于控制,监控 容易实现,网络管理能够规范化。网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服务器的性能和客户机的数量。目前,针对这类网络有 很多优化性能的服务器称为专用服务器。银行、证券公司都 采用这种类型的网络。
图1-1网络的拓扑结构(a)
返回
图1-1网络的拓扑结构(b)
返回
任务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总线型结构 这种结构是一种线性结构。所有的结点都连在主干线上,作
为主干线的电缆称为总线,见图1-1(c). 4.树型结构 这种结构呈树状,由一个结点出发,分成若干个分支,每个
分支连接一个结点,每个结点再继续形成分支,见图1-1(d). 5.混合型结构 结合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点,用多种结构混合起来构成的。
则称为局域网。在一个局域网中,可以有一台或多台主计算 机以及多个工作站,还可以有一些共享设备,如网络打印机 等。各计算机系统、工作站之间可通过局域网进行各类数据 的通信,需要有网络适配器,也就是网卡。 局域网的类型通常有以太网、交换式局域网及无线局域网几 种不同类型。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第二版)第一章教学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第二版)第一章教学PPT课件
▪ 特征
• 网络在物理层上是互通的 • 用户只需一个物理网络连接 • 在应用层上,各网络之间的业务是相互渗透和交叉的 • 网络之间的协议要么兼容,要么可以进行无缝转换
2020/2/23
16
7.NGN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以软交换为 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 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
• 国际标准(ISO OSI/RM)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commended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模型,规定了网络 体系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
▪ 只说明了做什么(What to do),而未规定怎样做 (How to do)
将内联网的范围延伸扩大,扩大到企业的外部,形成企业 外部网络。
▪ VPN
构建内联网和外联网
2020/2/23
15
6.“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就是指原先独立设计和运营的传统电信网、 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将趋于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 原因
• 信号数字化 • 共同的承载网络 • 相同的呼叫地址形式 • 信息资源共享
▪ 标准化的时机?
• 先制定标准再开发,还是先开发再制定标准? • 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
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基础
2020/2/23
10
▪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过程的演变
• 厂商标准:IBM-SNA,DEC-DNA等
▪ 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 技术垄断:竞争? 标准不统一:用户利益?
2020/2/23
2
▪ 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 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

第1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精品PPT课件

第1讲-计算机网络基础精品PPT课件

1.1.1 终端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实际上是以单台计算机为 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近程低速
计算机
远程高速 M
M FEP
M
M
图1-1 远程联机系统
TC TC
T T T T
1.1.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多台自主计算机通过 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即所 谓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目前,传输网主要采用SDH光纤传输并正利用 DWDM扩容。随着DWDM的广泛应用和OADM、ODXC 及光交换技术的商用,一个全光网络将成为传 输网的核心网。
3.广域网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指覆盖范 围广阔(通常可以覆盖一个城市、一个省、一 个国家)的一类通信子网,有时也称为远程网。
2.网络软件
协议和软件在网络通信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 色。网络软件可大致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 应用软件。
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网络运行、提供网 络通信和网络资源分配与共享功能的网络软件, 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和操作网络的友好界 面。
网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一个应用目的而开发的 网络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网 络应用软件既可用于管理和维护网络本身,也 可用于某一个业务领域
(2)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
宽带有线接入网技术包括基于双绞线的 ADSL技术、基于HFC网(光纤和同轴电缆 混合网)的Cable Modem技术、基于五类 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以及光纤接入技术。
1)基于双绞线的ADSL技术。 2)基于HFC网的Cable Modem技术。 3)基于五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4)光纤接入技术。
ARPA网(ARPAnet)
H H
H H 注: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01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PPT课件
Page 20
表1-1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 络 数 主 机 数 用 户 数 管理机构数
1980
10
102
102
100
1990
103
105
106
101
2000
105
107
108
102
2005
106
108
109
103
Page 21
由于因特网存在着技术上和功能上的 不足,加上用户数量猛增,使得现有的因 特网不堪重负。 “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即“NGI计划”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Initiative)。
Page 13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Internet(因特 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 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族作为 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Page 14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 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或企业网)。
Page 24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 工作
1992年,因特网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 因此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做因特网协 会ISOC (Internet Society),以便对因特 网进行全面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 发展和使用。
Page 25
ISOC下面有一个技术组织叫做因特网 体 系 结 构 研 究 委 员 会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负责管理因特网有 关协议的开发。IAB下面又设有两个工程部。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计算机网络课件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件完整版
2. Internet是从ARPANET逐步发展而来的,是世界上最 大的互联网络,称为“国际互联网”或“因特网”,它使 用的是TCP/IP协议。
1.2.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铁道部在1980年即开始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然后,从1987年9月20 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 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
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其他外围设备及各种软件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 和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资源以及网络
服务。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外层。 (1)主机 (2)终端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装置。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是由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 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实
1.3.5按传播技术分类
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网 络。
1.3.6按网络操作系统分类
根据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将网络分为:Novell Netware 网、 UNIX网、Linux网、Windows NT网等。
1.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4.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
“带宽”(bandwidth)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1)带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 同频率成份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 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 的几何排列,也称网络物理结构图型。
总线型

算 机
星状


环状

扑 结
树状

网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 /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为了实现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也就是七层网络通信模型,通常称为OSI七层模型,它的颁 布促使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从而具备了开放和互 联的条件,即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 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样标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1.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码元 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是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的计 算公式是B=1/ T(Baud),其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波 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
S=Blog2N (bps)或B=S/log2N (Baud)
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协同工作 通用开放标准 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
1.5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IPv6
•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 网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IPv6正处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与 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1讲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1讲PPT课件

路由选择算法
1 2
静态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是手动配置的路由算法,通过管理 员手动指定路由路径和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动态路由算法
动态路由算法是自动学习的路由算法,通过路由 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动态生成路由表。
3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
常见的动态路由算法包括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如 RIP)、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如OSPF)等。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UDP协议详解
UDP协议特点
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基于数据报。
UDP报文格式
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长度和校验和等字段。
UDP应用场景
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数据传输量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 语音通话、视频直播等。
UDP与TCP的比较
UDP简单高效,适用于某些特定场景;TCP复杂可靠,适用于大多数 场景。两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
网络协议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 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 或约定的集合。
层次结构
将网络功能划分为多个层 次,每层完成特定的任务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又协 同工作。
协议栈
按照层次结构排列的一系 列协议,实现网络中的通 信功能。
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
负责传输比特流,规定了硬件设 备的电气、机械、功能和过程特
交换机
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具有多 个端口,每个端口都具有桥接功能。
ABCD
网桥
连接两个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备,用于扩展网络 的距离和范围。
路由器
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用于实 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相通信。
05
网络层技术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_图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_图文
较大范围的高速网络。
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最根本的特点是:
1. 分布范围广。 2.数据传输率低。 3. 可靠性不高。使用光纤较好。 4. 广域网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电话网 等)来实现。因为单独建造一个广域网极其昂贵 。 5. 拓扑结构较为复杂。
网络分类
七、网络的拓扑结构
RESET小孔按住里面的开关不放; 2、然后再把电源插上等待几秒,此时我们去观察路由器指示灯会发
现有几个指示灯会快速闪烁,然后大约5秒后恢复平静,此时我们送 放开牙签或者圆珠笔尖等就已经实现恢复出厂设置了。 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后,登陆路由器地址以及用户名与密码就都默认 还原了,一般默认路由器用户名与密码均为admin,大家可以查看路 由器表面铭牌上的标注即可知道了,最后我们需要重新进行路由器设 置才可以上网。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都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 纤,而是通过大气传输,目前有三种技术 :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1)微波 微波通信是在对流层视线距离范围内利
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频 率范围为 2 GHz-40GHz。
(2)红外线和激光 红外通信和激光通信也像微波通信一样
,有很强的方向性,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类:屏蔽(STP)
非屏蔽(UTP):1类,2类,3类,4 类,5类,超5类,6类,7类
12345678 T586B 橙白橙 绿白蓝 蓝白绿 棕白棕 T586A 绿白绿 橙白蓝 蓝白橙 棕白棕
在局域网,双绞线主要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网卡到集线器或通过集线 器之间级联口的级联,有时也可直接用于两个网卡之间的连接或不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
常见的网络设备-路由器
常见的网络设备-MODEM、光电转换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1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1章-概述

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 换网,不是一个互连网。
SRI UTAH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 TCP/IP 协 UCSB
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 人们把 1983 年作为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1990 年,ARPANET 正式宣布关闭。
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计算机之间通信”的含义
实际上是指: 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 Client / Server 方式 • 简称为 C/S 方式
对等方式
• Peer to Peer 方式 • 简称为 P2P 方式
信息 (Informational)
历史 (Historic)
1.3 互联网的 组成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1.3.1 1.3.2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1.3 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
1.1.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万物联网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 人人用网
万物联网
人人用网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万物联网 大众熟悉的三大类网络 人人用网
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提供电话、电报 及传真等服务。
向用户传送各 种电视节目。
使用户能在计算机 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理:传输介质 • 逻辑:信道,类比——CATV的电缆和频道之间的关系
• 软件
– 通信软件(网络协议软件) –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管理/安全控制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 计算机网络定义的主要观点:
– 从应用的角度:
以相互共享资源方式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 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 从物理的角度: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 10010
假定这个报文较 长,不便于传输
Understand Principle
•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报文
首部
分数组 据 1
数据 分组 2
数据
首部
分组 3
首部
•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 信源与信宿之间的通信需经过一台和多台中间设备进行传 输。
• 网状、环形、树形、星形
•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
– 广播方式网络: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可被网络上所有的 计算机接收。
• 总线形、无线(微波、卫星)
• 局域网络通常使用广播方式,广域网络通常使用点
对点方式(也有例外)。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产生和发展 二、定义与分类 三、数据交换技术 四、分层体系结构 五、主要性能指标
按地域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 • 范围:大,>100KM • 传输技术:宽带, >1Mbps ,延迟大,出错率高 • 拓扑结构:不规则,点到点
– 城域网(MAN) • 范围:中等,<100KM • 传输技术:宽带/基带 • 拓扑结构:总线
•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
– 点对点传输方式的网络:以点对点的连接方式把各个计算机 连接起来的网络。
T
通信线路
T
• 连接方式:
T
HOST
本地或远程
T
T
①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 缺点:
– 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
T
通信线路
T
– 线路利用率低 – 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
• 改进:
T
HOST
T
T
– 多点通信线路
– 终端集中器(近/远距) – 前端处理机(F通ro信n线t-路End PTrocessor, FEP)
– 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路 由选择功能。
– 优缺点:
• 对转发结点的存储要求较低,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 速度快;
• 转发延时小; • 某个分组出错可以仅重发出错的分组——效率高; • 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容错性好; • 需要分割报文和重组报文,增加了端站点的负担。
•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 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Network topology
•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twork
•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
• From the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 We will from above two
概述
物理层 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
网络安全 无线网络
下一代 网络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产生和发展 二、定义与分类 三、数据交换技术 四、分层体系结构 五、主要性能指标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lass content
Network Bevier Network Definition
适用范围:兼容性? 技术垄断:竞争? 标准不一:用户利益?
– 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 系结构的标准化的源动力。
– 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最终目的仍是资源共享。
ISO OSI/RM (开 放系统互联参考模 型,简称OSI参考 模型)
它是一种概念上的网络 模型,规定了网络体系 结构的框架:7个层次BAFra bibliotek星形拓扑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树形 • 一个根结点、多个中间分支节点和叶 子节点构成,适用于相邻层通信较多 的情况
– 优点: • 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
– 缺点: • 顶部的节点,处理能力?可靠性要求? • 顶部节点发生故障?
树形拓扑
按拓扑结构
– 总线形 • 所有节点挂接到一条总线上,广播式信道 • 需要有介质访问控制规程以防止冲突
在网络协议的控制下,由若干台计算机和数 据传输设备组成的系统。
• 归纳与综合
– 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能共享资源的自治 计算机的集合。
• 自治:能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 – “主控-从属”类型的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吗? – “主机-终端”系统(第一代网络)呢?
• 互连:以任何可能的通信连接方式 – 有线方式:铜线、光纤 – 无线方式:红外、无线电(微波)、卫星
T
T
HOST CCP
– CCP:处理主机之 间通信任务的专用 计算机
T
CCP HOST
CCP
HOST
T
TT
T
T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 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
– 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 传输服务
– 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
,提供计算资源
T
T
TT
HOST
CCP
T
HOST
分组 1
首部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分组 1
首部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收到的数据
• 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
报文 110数10001据1010101数01101据01011100数0100据110
• 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单机
– 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 – 分散的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 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1950’s,产生的原因
– 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数据) – 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 –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
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 个阶段:
• Star topology • Ring topology • Tree topology •…
1946 交付使用的“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5000次加法/秒 体重28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7000个电阻 10000个电容 耗电150KW
计算机 系统
通信网络
计算机 系统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星形 • 有一个中心节点,其它节点与其构成点 到点连接
– 优点: • 建网容易,易于扩充,控制相对简单 • 易加入新节点时,不影响其余部分工作 • 故障检测和隔离方便 • 网络延迟时间较小,传输误差较低
– 缺点: • 集中控制,对中心节点依赖性大 • 通信线路利用率不高
HOS T
T
T T
T
通信线路
T
T
T
T
HOS
TS
T
T
T
②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
• 特征
– 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多主机互联网络 – 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
T
T
HOST
T
T
通信线路
HOST
HOST
T
T
T
TTT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 演变阶段1
– 通信任务从主机中 分离,由通信控制 处理机(CCP)完 成
• 什么是交换?
按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
• 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
1. 电路交换 2. 报文交换 3. 分组交换
– 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 – (典型例子:电话)
– 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 称为“面向连接的”
– 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
呼叫时建立的 物理铜质连接
交换局
• 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 通话在 A 到 B 的连接上进行
中继线
A 用户线
(
交换机
C(
D(
交换机
通路在通话期间一直保持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B
(
用户线
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向用户电话机提供可靠交付
电信网
电信网向用户电话机提供可靠交付
T
CCP 通信子网
CCP
TT
HOST
T
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
• 演变阶段2
– 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 • 私有→社会公用
– 优点:
• 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 • 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
T
T
T
HOST
T 公用数据 T 通信网
HOST
HOST T
TT
TT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IBM-SNA, DEC-DNA等
厂商 标准
–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交换的技术。
• 在交换过程中,交换设备将接收到的报文先存储,待信 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一级一级中转,直到目的地。这 种数据传输技术称为存储-转发。
– 传输之前不需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仅相邻结点传输 报文时建立结点间的连接。—称为“无连接的”。
– 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