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主要猪病流行现状

合集下载

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网, 重点 培 养 ; 强化 控管 , 量 为先 ; 握行 情 , 约 质 把 节
成本 ; 以销 定 进 , 眼通 盘 ; 确 把 握 市 场 原 料行 着 准
今 日畜 牧 兽 医
和市场 前景分析 ; 现值 ; 净 内部 效 益 率 ; 产 回报 资
率; 股东 权益 回报 率 ; 回收期 。
水疱 性 口炎f S。 V)
32病 理 变 化 .
断奶 后仔猪 多 发生典 型猪 瘟 。 于典 型猪 瘟 的仔猪 死
小肠 斑 点 出血 , 结肠 溃疡 , 肾脏表 面 出血 , 膀胱 黏膜
出血 , 殖障 碍性猪 瘟病 猪发 烧 、 产 。 繁 早
23防 治 措 施 .
231预 防 ..
种 猪 的 免 疫 程序 : 公 猪 春 秋 两 防 , 每 年 2 种 即 次: 种母 猪春 秋两 次 ; 年 3次 ; 窝产 后 2 ~ 0天 一 每 13
免疫。
死 胎及 死 猪 做好 无 害 处 理 , 病猪 舍 彻 底 消毒 ; 隔离
病 猪 , 极治 疗 ; 围猪 场严 格生 物安 全措 施 , 急 积 周 紧 免疫 , 免疾 病扩散 。 避
等 恶性 口蹄疫 病变 。
33防 治 措 施 -
PV C 2是 主要 病原 ,一般 临床 症状 可能 与继发
感 染有 关 , 者 完全是 由继 发感 染所 引起 。 主要发 或
331扑杀病 畜及 染毒 动物 疫情 发生 后 .可根 ..
生 于 断奶后保 育仔 猪 , 特别是 5 l 龄仔 猪 。 ~ 2周 一般 于 断 奶 后 1周 发 病 。感 染 猪 场 发 病 率 一 般 4 %~ 3 %, 0 病死 率 介 于 4 2 %。猪 渐 进性 消 瘦或 生长 %~ 0 迟 缓 , 食 、 神沉 郁 , 厌 精 呼吸 困难 , 咳嗽 。 时见 腹泻 有 和神经 症状 。贫血 和可 视黏 膜黄 疸 , 表 淋 巴结尤 体 其是 腹 股沟浅 淋 巴结肿 大 。 猪衰 竭 、 病 消瘦 , 身淋 全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琵。

猪病形势日益严峻。

笔者综合多年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和对全区情况的周查了解,就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台技术总结如下。

1 当前猪病发生流行的特点1.1 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显着增加由于商州区饲养模式、管理技术落后。

加上近年来一些中小规模养猪场纷纷上马,技术缺乏,设施落后,疫病发生和流行已成为严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据统计,不少的养殖场户,病死猪率都在1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在15%以上。

当前的许多生猪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

且难以控制。

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

或多种病毒相加。

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加重。

除了猪瘟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都有病例发生。

1.2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日益突出,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

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

1.3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猪大肠杆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

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

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

2防治技术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猪病流行新趋势与综台防控措施

猪病流行新趋势与综台防控措施

猪病流行新趋势与综台防控措施作者:龚秀香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第8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现代猪病的流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疫病的类型逐渐增多,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难治疗和控制,治疗成本升高。

如有的养殖场打了疫苗,还会引起发病;有的养殖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有的病原菌发生了变异等,这些问题都使猪病的防控成为难题,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现代猪病,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呢?1现代猪病的流行新趋势1.1疫病变得复杂,治疗和控制困难现代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养猪场单纯感染一种疫病的情况很少见,常常都是2种或者2种以上的疫病混合感染,多种疫病的临床症状往往非常相似,典型的病状很少出现,初步诊断比较困难。

同一个养殖场,相似的症状,相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常有差异,有的有效,有的几乎没有效果,疫病的治疗和控制非常困难。

1.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养猪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常见的疾病有猪圆环病毒病Ⅱ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猪瘟、猪伪狂犬病、支原体病等。

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疫苗质量、免疫程序、饲养管理以及病原菌发生变异以外,猪群中存在以免疫抑制病毒为主的各种免疫抑制性因素也是引起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其引起猪群免疫抑制,导致猪群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强。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Ⅱ型在很多的养猪场中常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高达50%以上,发病后,繁殖障碍性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继发感染会很严重,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新生仔猪的先天性震颤、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都是免疫系统的先天性缺陷或损伤引起的;饲料由于管理不当出现的霉菌毒素也是破坏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因素,如常见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养猪场多药物、消毒剂等不规范的使用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饲料中营养不全面,缺乏某种营养因子,换料,转群,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都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细胞障碍,诱发免疫性疾病。

国外三种猪病防制现状

国外三种猪病防制现状
D NS 常 发 生 于 断 奶 猪 和 成 年 猪 . ’ 孕 猪 少 发 . 但 各
I龄 的增 大 而 增 大 ; 断 奶 仔 猪 患 病 率 很 低 时 . 病 1 : 当 患
猪传染 给 健康 仔 猪 的几 率 也 很低 ; 嗜血 杆 菌 感染 仔 猪后 . 初不 表现 临 床症 状 , 最 当母 源抗 体消 失后 . 呈
维普资讯
曲物科学与动物医 学
!l¨年 I¨ 第 1 l_ l 第 】 l 第 7 9卷 期 总 9期
3 诊 断 和 治 疗
关 . 括 药物 、 学物 质 、 物过 敏 、 源性 抗 原 、 包 化 食 内 病
根 据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剖 检 可 初 步 诊 断 . 诊 还 确 廊 依 据 细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显 然 能 够 分 离 出 嗜 m 杆 菌 也 不 能 肯 定 猪 群 只 患 有 这 一 种 疾 病 . 需 检 测 是 否 还 有其 它 病 原 体 存 在 际 f. 为该 菌 在 细 胞 中 生 长 实 因 缓 慢 : 传 播 媒 介 , 细 菌 的 生 存 率 很 低 ; 定 的 培 无 该 特
( M WS) 猪 流 感 。 P 、
异; 在某 一 时 期 . 断奶 猪 发病 率很 高 . 随着 断奶 并
百窦圭期蘸祝学 籍年愫皋万}如意/
14 菌肽 5杆 9
95 - 4 g .因美国偶然发瑚了杆菌肚 ,为世界动物科学史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挑 1 ] ~ t a 悖 魍 一 , o  ̄
l 分 娄 号 :8 8 2 暖 S 5. 8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覃 编 号 : O 8 9 8 ( O 2 0 — O 3 3 1 0 1 2 0 ) l 0 6—

中国邻国的猪病流行现状

中国邻国的猪病流行现状
1 2 0
养猪 S WI N E P RO D U l 3
主 要原 因是对 于生猪运输 没有严格 的 限制 措施 , 生 此 不 同的 国家采 取 了针对 本 国实 际情况 的 防控 策 物 安全措施没有做 到位 。 略。 目前 , 中南半 岛上 的泰 国、 老挝 、 缅 甸、 柬埔寨 、 越 1 . 1 PRRS 南等 国建立 了 口蹄疫联合 防控行动协 作小组,各国 回顾性研究显示,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在 2 0 0 0 年 加强 了技术合作和疫情共享机制 。 不过 , 除了菲律宾 左 右就 出现 了猪繁 殖与 呼吸综合 征病 毒 ( P R R S V ) 。 在2 0 0 5年成功地清除 口蹄疫之外 , 其他养猪 国家 均 而病毒流行 的初期并没有 引起严重 的临床症 状。不 仍然存在 口蹄疫 的流行 。 过, 2 0 0 7 年 ,一种 P R R S V的强毒株在越南和菲律宾 2 俄 罗 斯 引起 了较大规模 的流行。起初 , 这种毒株在越南北部 我 国的东北 以及新疆 的- 4 , 部分地区跟俄 罗斯 流行 ,不久这种相 同的毒株又在越南南部地 区造成 接壤 。 目前俄罗斯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 , 增加猪 肉生 了大流行。 2 0 1 0年的监测数据则显示, 越南北部地区 产 , 试 图实现猪 肉的 自给 自足 。然而 , 正在蓬勃发展 可 能又出现了一种 P R R S V新毒株 。 越 南南部地区则 的养猪业这几年受到 了多种疾病尤其 是非洲猪瘟 的 存在新 旧病毒 的混合感染 。 2 0 1 2 年, 越 南暴发新一轮 严重影 响。2 0 0 7年 , 高加索地 区首次报道 非洲猪瘟 的P R R S 疫情 , 目前 已蔓延至北部地区 的 6 个省 。 疫情 。起初非洲猪瘟仅在俄罗斯位于高加索 的几个 在 菲律宾 , P R R S疫情 也仍然存在 , 主要发 生在 共和 国 以及边疆 区暴发 , 包 括车 臣、 印古什 、 克拉斯 养猪 密度较 高的猪场 。对猪 病 的监 测工作 显示 , 大 诺达尔 、 奥伦堡等 , 后来疫情逐渐 向俄罗斯西部和 中 多数 P R R S V阳性病例往往还伴有其他病 毒 ( 如猪瘟 部地区挺进 。直到 2 0 1 3年, 仍 有零星的疫情报道传 病毒 、 圆环病毒 、 流感病毒) 的感染 。 出。非洲猪瘟一度给俄罗斯的养猪业带来 了致命性 此外, 泰国在 2 0 0 8 年首次报道了高致病性 P R R S 。 打击 。不过 , 随着防控措施 的加强和改进 , 目前俄罗 2 0 1 0 年, 柬埔寨和老挝首次报道 了 P R R S V变异毒株 斯 的养猪生产正在进一步恢复 中。 引起的 P R R S 。 目前上述国家仍时有 P R R S 疫情报告。 此外 , 除 了非洲猪瘟 , 目前俄 罗斯 的养猪业也受 1 . 2 猪 流行 性腹 泻 到猪瘟 、 P R R S 、 P C V D等疾病的影响 。 与 中国相邻 的东南亚 国家 , 这几年腹 泻性疾病 3 其他邻国 也逐渐流行 。 2 0 0 7 年末, 泰 国暴发 了严重猪流行性腹 跟我 国接壤 的南亚 国家有 印度 、 巴基斯坦 、 尼泊 泻( P E D ) 疫情 , 随后, P E D开始在整个泰国境 内流行 。 尔等 。巴基斯坦是穆斯林 国家 ,国内几乎没有养猪 2 0 0 9年开 始 ,越 南 的不少 省份也 陆续 出现 了 业 。在 印度 , 由于不少人是素食主义者 , 因此猪 肉消 P E D疫情 。 不过 , 与泰 国相 比, 越 南出现 的 P E D症状 费也不多 , 养猪规模也很小 。不过 , 随着人们 的可支 较为温和 。 配收入增加 , 肉类需求也增加 。 印度政府也提 出了要 不过值得注意 的是 , 越 南和 泰 国 P E D的暴发有 大力发展养猪业 的政策 。 由于养猪规模小 , 有关疾病 可 能同边境地 区动物 的运输无 关。因为,两 国最先 流行 的资料也很少 。不过 , 2 0 1 3年 7月 3日, 世 界动 发生 P E D的地区并不是边境地 区, 而是养猪业发达 物卫 生组 织 ( O I E ) 发表 声 明称 , 印度 近 日确认 了首 的内陆地 区。迄今 ,越南和泰 国的养猪业仍然在受 例 P R R S 。此 次疫情在 印度 东北部地 区米佐 拉姆邦 P E D流行影响 。 暴发 , 截至 目前 共有 5 7头猪 感染 , 1 0头猪 死亡 。印 1 . 3 口蹄 疫 度有关部 门正采取一系列措施 防止疫情蔓延 。 口蹄 疫病毒 ( F MD V ) 主要有 7种不 同 的血清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和 哈萨克斯坦是跟 型。 东南亚地区主要流行 的 F MD V血清 型有 O 、 A和 我 国相邻 的几个 中亚 国家 。 整个 中亚地 区, 穆斯林 的 亚洲 1 型( A s i a 1 ) 。目前 , O型 F MD V在亚洲地区主 人 口占一半 以上 ,因此不少地区不存在养猪业 。不 要 分 为 3大 群 ,分别 称 为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 , p a n - A s i a 过 ,很多俄罗斯族等非穆斯林聚居 的地 区也 开办有 和C a t h a y 。 其 中 O型 F MD V C a t h a y 株对猪具 有适应 不少规模猪场 , 很多还是前苏联 时期遗 留下来 的。 根 性 。O型 F M D V同东南亚地 区发生的几次 口蹄 疫疫 据 O I E网站 上的相 关资料可 以得 知 , 中亚地 区也存 情 有关 ,如 C a t h a y毒株于 1 9 9 4年在 菲律 宾 引起 了 在猪瘟 、 口蹄疫、 P C V D等猪 病的流行 。非洲猪瘟 也 疫情 。 S o u t h e a s t A s i a毒株在 中南 半岛 ( 1 9 9 7 ) 引起过 是所要面 临的一种可能被传入 的重要猪病 。 流行 。 p a n — A s i a 毒株被认为 同 2 0 0 0 _ _ 2 0 0 1 年 期间发 2 0 1 0年 , 韩 国暴 发 了严 重 的 口蹄疫 疫情 , 不过 生在 东南亚地 区的口蹄疫疫情有关 。基 因遗传变 异 在疫情控制住之后 ,养猪生产迅速得到 了恢复 。此 最 为丰 富的 A型 F MD V主 要在泰 国的反刍 动物 中 外 , 从2 0 1 1 年 开始 , 韩 国也 出现 了 P E D的流行 , 仔 流行 , 此外柬埔寨 、 老挝 、 越 南和马 来西亚 也有散发 猪死亡率很高 。 疫情 的报 道 。A s i a 1型 F MD V遗传变 异最 为稳定 , 当前 ,中国的邻 国既存在 目前 国 内尚未 出现 的 部 分东 南亚 国家 首次 发现 该血 清型 的 F MD V 的时 疫病 ( 如 非洲猪瘟) , 也存在 多种在 国 内流行 的疾病 间如下 : 缅甸 ( 2 0 0 1 ) , 老挝 ( 1 9 9 9 ) , 马来 西亚 ( 1 9 9 9 ) , ( 如P R R S 、 P E D等) 。做好 国内的各类疾病 的防控工 泰 国( 1 9 9 8 ) , 柬埔寨 ( 1 9 9 7 ) , 越南( 1 9 9 2 ) 。 作, 同时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 防控外来动物疫 由于 口蹄 疫在东南亚 各 国的流 行形势不 同 , 因 病 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编辑: 郭玉翠)

猪群疫病现状、流行趋势和规律

猪群疫病现状、流行趋势和规律
疗 , 得 疫 病 损 失 呈 现 叠 加 放 大效 应 ; 少 或不 使 缺
高 、 和饲料 保存 的不规 范 、 原料 消毒 制度落 实欠 佳 、 随意 的粪 便和病 死猪 处理 、 日常管理 粗放 等 因素 , 派生 出黄 曲霉 中毒 、 支原 体肺 炎 广 泛存 在 、 料 蛋 饲 白原料低 劣 、 元素过 剩 、 生素缺 乏等病 。 微量 维
存在 , 链球菌病 、 附红细胞体病等以往不构成疫情
的疾 病 , 上升 到 能够 造成 猪 群大 面 积发 病 、 成 为 并 死 亡率极 高疫情 的启 动 因子 , 犬 、 伪狂 蓝耳病 、 圆环 病毒病 等 国外 疫病 相继进 入我 国 , 猪群健 康 的危 对
害 日渐加 大 。 由于规 模饲养 猪场 和猪舍 内密度 的提
和物流员 的加速 , 加快了猪群疫病传播速度 , 缩短
验 室诊断 、 免疫 和用药 情况 综合 判断 才能确 诊 。在 增加诊 断成 本 的同时 , 也延 误 了单 个病 例 的治疗 和 疫情 控制 的最佳 时机 ,并极 易发 生用 药组合 不 当 、 临床药 效 降低 或 中毒事件 , 疗效差 强人意 。
( ) 病 未灭 、 添新 病 , 床 疫病 趋 于 复杂 一 老 又 临 化 。 现阶段 ,能够 给养猪 业造 成毁 灭性 打击 的猪 瘟、 口蹄 疫等烈 性病 没有 消灭 , 丹 毒 、 猪 猪肺 疫依 然
完 善 、不 当 的控 制 措施 和充斥 市 场 的假 冒伪 劣药 品, 常导 致 “ 治疗 、 发病 ”拖 长 了治疗 周 期 , 边 边 , 增
加 了控 制费用 。
( 混合感染病例增 多, 二) 治疗难度不断加大。
当前猪病 的又一特征是混合感染病例增多 , 这导致

目前猪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和防控

目前猪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和防控

B 育 肥 猪群 可 以根据 猪场 的 V蹄疫 的压 力选 : I
择季 节性 的免 疫措施 , 要采 取连 续免疫 三 次 的措 但
施。
C 母 猪群 定期 在 饲料 中添 加益 百 特 ( : 主要 成 分 : 义脱 氧 寡 核苷 肽 ) 目的是 控 制病 毒 的复 制 , 反 ,
增 强猪 群 的抗 病 力 。
消化 道疾 病 以及 营养 代谢 型 疾病 等病 毒 性 、细 菌
性疾病 混 合感染 的发 生 。
1 . 舍 天 天带 猪 消 毒 , 致 湿 度 大 , 寒 冷 2猪 导 在
封锁 、 消毒 、 快 快处理 感染 猪 只 、 通报等 。 快
62 .. 2实行 强 制封 锁 , 防疫 情 扩散 , 严 防止 大 范
面对 当前 冬 季养 殖 问 题 相 对 复 杂 的 情 况 下 + 考虑 到 猪 口蹄疫 的继 发 感 染 的严重 性 ,根 据 多 个 地 区 的实 际情 况分 析 ,诱 发猪 口蹄 疫 在 后期 恢 复 过程 中继 发感 染 的 因素 有 以下几 点 : 1 . 1猪群 在感 染 口蹄 疫后 . 有相 对合 理 的针 没 对 措施 , 出现 疼 死 、 死 、 死 、 死 ( 渴 饿 冻 主要 体 现 在 小猪 。 尤其 明 显 ) 育 肥 猪疼 痛 的不 能 吃 料 的 情 况 ,
险性更 高 。
13 达 国家 与发 展 中 国家在 口蹄 疫 的防 疫领 .发
51口蹄疫病 毒 粒子对 酸 、碱特 别 敏感 , H . P7 75对 口蹄 疫病 毒最适 宜保 存 。在 P .~ . 。 . H50 55时 经 1分钟 就 有 9 %的 病 毒 死 亡 ; P . , 0 在 H3 0时 口蹄 疫 病毒 瞬 间即丧 失感 染 力 : P 大于 90以上 . 当 H . 口蹄 疫 病毒 损 失死 亡 , l 2 如 % %氢氧 化钠 或 4 %碳 酸氢 钠 溶液 能在 1 分钟 内杀灭 口蹄疫 病毒 。 52在 低温 下 口蹄疫 病毒 十 分稳定 ,而对 热 敏 . 感 ,温度 越 低 , 毒 存 活时 间 越长 , 定越 高 ; 存 病 稳 则 活 时 间越短 。模 4 场 q可存 活数 防 控 2 c 业 。 ℃~ 口 一 0企 特 规 在 猪 7c蹄 疫 的 月 , .c以下 篇 别 一 Oc 7 ℃可存 活数 年 之久 。在 小 块 猪 肉 中的 5 c~ 0 病 毒 ,0 6 ℃下 煮 3 0分 钟 能杀 死 .0 7 ℃可 存 活 l 0分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现状与对策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现状与对策

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现状与对策[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猪场疫病流行防治对策一、猪病的流行趋势1.繁殖障碍日趋严重我国当前以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伪狂犬病及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

特别是对初产母猪的危害甚大,大多数表现出:泪斑浓厚,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的猪群甚至可见眼结膜外翻;有些猪有相当明显的疑似圆环病毒感染导致的皮炎,过了发情日龄及体重,仍无发情表征;有些后备母猪未配种已出现子宫内膜炎;有些场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处理,即使出现发情表征,但配种后仍会在胚胎着床前后(配种后5~7周)流产;总体而言,有繁殖障碍的后备母猪不少于群体20%,个别严重的猪场甚至高达50%以上;经产母猪断奶后(含部分因病被迫提前断奶)不发情或发情配种后返情,子宫内膜炎症状较多,有的复配3个情期以上仍未受胎,只好提前淘汰。

2.发病日龄趋于低龄化,妊娠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率较多从发病日龄上看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母猪妊娠阶段,胎儿死亡导致流产;二是断奶阶段(20~40日龄),有的猪场在40日龄时成活率在20%以下。

目前发病日龄越来越低龄化,由于低龄化的仔猪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较弱;而成年猪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经多次免疫,与疾病的多次斗争,相对来说抗病能力较强,不易发病。

3.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猪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的,称之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

引起发病的病因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感染病原,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ii型、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副嗜血杆菌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二是二重感染性病原体,如猪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4.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愈来愈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圆环病毒感染(pcv-2)是当前公认的2个主要的免疫抑制性疫病。

猪博卡病毒、猪Kobu病毒国内外流行情况

猪博卡病毒、猪Kobu病毒国内外流行情况

猪 博 卡 病 毒 在 我 国猪 群 中广 泛 存
在。 2 0 0 9 年, 翟少 伦 等 使 用 P C R 方 法 对
江西 、浙 江 等 9 个省的1 9 1 份 疑 似 猪 高 热 病病料进行检测 , 发现P B o V阳 性 率 为3 9 - 3 % 。2 0 1 0 年, Z h a i S 等 对 中 国 猪 群 中P B o V的感 染情 况 的 调 查 显 示 . 表 现呼 吸道症 状 的断奶 仔猪 P B o V阳 性
摘 要 猪博卡病毒和猪K o b u 病毒分 别是 细小病毒 科和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成
员, 是 近 年 新 发 现 的猪 源 病毒 , 这 两 种 病 毒 的 致 病 特 点还 不 清 楚 . 在 健 康 猪 群 和 发 病 猪 群 中均 可 检 出 , 流行面广。 包括 我 国在 内的 多个 国 家均 有 报 道 。 由 于 两种 病 毒 的流
读框 ( O R F ) , 其 中O R F 1 和O R F 2 为 细 小 病 毒 科共 有 ,分 别 编码 病 毒 非 结 构 蛋 白N S 1 和结 构 蛋 白V P 1 / V P 2 . O R F 1 和O R F 2 之 间 有 博 卡 病 毒 属 特 有 的 O R F 3 ,编码磷 酸化 的非结 构性 蛋 白 N P 1 , 其 功 能 尚不 清 楚 。根 据 V P 1 蛋白 的序 列 差 异 . 猪博卡病毒可分为5 个 型
测 ,发 现P MWS 病猪 中P B o V、 P C V 2 、 T r r V一 1 、 和1 T I ’ V一 2 的 感 染 率 分 别 为
8 8 %、 1 0 0 %、 7 7 %和 9 4 %, 而未患P MWS 的 猪 群 阳性 率 分 别 为 4 6 %、 8 0 %、 7 9 %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2023年,我国生猪养殖产能有所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猪肉产量5 794万t ,增长4.6%;全年生猪出栏72 662万头,增长3.8%;2023年年末生猪存栏43 422万头,下降4.1%。

受到多种因素的叠加,全年猪价持续低迷,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

非洲猪瘟流行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和猪流行性腹泻偏重发生,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影响极大,特别是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实际危害与影响呈加重态势。

很显然,生猪产能(猪肉产量、出栏数量)增长背后的“隐匿”现象值得全行业思考。

1 2023年重要猪病流行情况1.1 非洲猪瘟1.1.1 疫情发生与流行加重2023年,非洲猪瘟(ASF )发生与流行重于2022年,疫情呈现返弹和加剧态势。

据诸多方面的信息,自2023年10月以来许多地区呈现区域性暴发流行,疫情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规模化和大型养殖企业2023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4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杨汉春,周 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北京 100193)基金项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猪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023年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为零报告,实际发生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值得重视。

不上报疫情和不管控疫情不仅无益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更不利于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提质增效。

1.1.2 非洲猪瘟病毒I 型/II 型重组毒株的出现进一步加剧流行毒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据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报告和检测数据显示,除非洲猪瘟病毒(ASFV )基因Ⅱ型野毒株及其低毒力变异、重组毒株而外,2023年出现基因I 型与基因II 型的重组新毒株,该毒株呈现致病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流行地区较广,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大幅增加。

由此提示,非洲猪瘟病毒基因I 型/基因II 型重组毒株的污染已比较严重。

非洲猪瘟病毒毒株的多样性无疑造成了临床疫情和病型的复杂性,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洲猪瘟以及非洲猪瘟病毒毒株混合感染的存在加大了生猪养殖场对临床疫情监测与识别、实验室诊断与检测的难度。

目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目前猪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S i y a n g t i a n d e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据调查估测,猪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全国猪的病死率为8%~12%。

而且近几年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

一、猪病的流行特点:1.明显的季节性:自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每年疫病流行都是伴随着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的来临为开始,南方6月下旬,中原7月下旬,北方多为8月下旬,持续时间2-3个月,由南向北逐步推进。

2.症状的多样性:病猪临床症状五花八门,同群猪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症候,多以高烧、厌食、皮肤发红、呼吸困难为主。

3.发病率及致死率与饲养环境、营养水平关系密切:管理粗放营养缺乏,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

一些管理水平高,环境和营养水平好的猪场往往相安无事。

4.怀孕母猪发病率最高,往往出现流产死胎。

5.治疗效果不确切:同一治疗方案,对同群病猪疗效不一,差异很大,总体疗效不佳。

二、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1-42℃,且高烧不退,精神极度萎萎靡,常卧地,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呼吸急促,临死病猪呈腹式呼吸,进入濒死期的病猪常见痉挛性惊厥,尖叫,有神经症状,四肢划动,类似猪链球菌症状。

皮肤发红,有鼻塞,可听到严重的喘鼻音,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至虚脱。

部分猪阵发性咳嗽,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反应,后肢无力,走路摇摆。

小部分猪耳、四肢末端、鼻尖等处发绀。

触诊肌肉僵硬,疼痛。

体况差的猪恢复缓慢。

体况好的猪,多数呈良性经过。

肌注猪瘟苗、黄氏多糖可加快病猪的死亡。

年龄愈大的猪,抵抗力愈强,症状相对较轻。

三、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浓粘样渗出液,胸腔积有纤维素性浆液(果冻样),伴有肺下部萎缩,小叶性肺炎病变,颜色由红到紫,塌陷、坚实。

肺脏病变,右肺较左肺严重。

表皮部分有出血点,背脊有一片红色带状出血点,毛细孔有渗出物,表面有粘稠液体。

当前北方几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当前北方几种主要猪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临 床 上 见 到 的猪 瘟 ,多 以 温 和 型 、非 典 型 化 占据 主流 ,往 日猪 瘟 的典 型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已 经 少 见 因此 误 诊
发 病 时 ,母 猪 出现 体 温 升 高 ,精 神 沉
郁 ,嗜 睡 ,厌 食 甚 至 出 现 呕 吐 ,个 别
表 现 ,病 理 变 化 。 一 看 皮 毛 。 皮 肤 发 红 或 有 出血 点 ,指 压 不 褪 色 则 为 猪 瘟 .
样 还 会 发 生 猪 瘟 。母 猪 打 过 猪 瘟 疫 苗 时 .没 断奶 的仔 猪 不 会 发 生 猪 瘟 。如
果 仔 猪 出生 后 6周 以 内 打 疫 苗 ,反 倒
副 伤 寒 :粪 稀 如 水 ,且 伴 有 较 多 的 血
根 据 笔 者从 事 兽 医 临床 三十 余 年 经 验 .
因母 源 抗 体 干 扰 ,造 成 免 疫 失 败 ,待
长 到 小 猪 、架 子 猪 、肥 育 猪 时 。就 有
可 能 发 生 非 典 型 猪 瘟 。 因对 猪 瘟 没 有 特 效 治 疗 药 物 ,所 以 惟 一 的 办 法 就 是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来 控 制 和净 化 ( 猪 瘟 如 和猪 喘 气 病 等 ) ,新 的 疫 病 在 不 断 出 现
病 ,以 母 猪 发 热 ,厌 食 和 流产 、死 胎 、 木 乃 伊 、弱 仔 等 繁 殖 障 碍 以及 仔 猪 呼
种 急 性 、热 性 、败 血 性 传 染 病 。 各 品
种 、年 龄 、性 别 的 猪 均 易 感 。 一 月 龄
大 、数 量 不 等 的 出 血 点 。 脾 脏 出 血 性 硬 死 为 猪 瘟 特 征 性 病 变 。 全 身 淋 巴 结 充 血 出 血 ,切 面 呈 大 理 石 状 。喉 头 和 会 厌 软 骨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出血 。 膀 胱 粘 膜 有 出 血 点 。 盲 肠 和结 肠 , 特 别 是 回

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趋势及流行原因分析

当前主要猪病的流行趋势及流行原因分析
有 临 床 症 状 , 也 没 有 肉眼 可 见 剖 检 病 变 ,仅 呈 现 无 名 高
危 害 严 重 的 病 毒 性 疾 病 仍 未 研 制 出 令 人 满 意 的 疫 苗 ;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 猪 伪 狂 犬 病 、 猪 流 感 等 病 毒 性 疾 病 依 然
热 , 病 程 很 长 , 多 达 1 月 之 久 ,成 年 猪 死 亡 率 低 , 仔 猪 个 死 亡 率 高 ,母 猪 见 有 流 产 、 产 弱 仔 或 木 乃 伊 胎 。这 些 病 例 在许 多猪 场 和 散 养 户均 有 发 生 。
发 现 ,近 几 年 四 川 省 内 发 病 猪 场 或 者 抗 体 阳 性 率 较 低 的 I 猪 场 均 存 在 一 个 问题 , 就 是 长 期 更 换 疫 苗 或 者 使 用 的疫 苗 质 量 较 差 、 剂 量 不 足 , 免 疫 后 达 不 到 有 效 地 保 护 , 一 些 劣质疫 苗注入 猪体 后反而 造成 了猪瘟 的带毒 ;另外 , 免 疫 程 序 不 合 理 ,仔 猪 过 早 注 射 疫 苗 , 疫 苗 毒 被 母 源 抗 体 中 和 , 造 成 免 疫 失 败 ; 而 胎 盘 感 染 导 致 免 疫 耐 受 , 圆 环 病 毒 病 、蓝 耳 病 等 免 疫 抑 制 性 疾 病 的 干 扰 , 也 是 当 前
原 已宣 布 消 灭 猪 瘟 的 国 家 ( 荷 兰 、 比 利 时 、 英 国 、 德 如 国 、 意 大 利 、西 班 牙 等 ) 相 继 暴 发 该 病 。 我 国 一 些 地 区 又 的猪 瘟发病 率亦有 上升 趋势 ,依靠 常规 方法很 难确 诊 。 在 2 0 年 “ 高 热 病 ” 流 行 过 程 中 ,猪 瘟 病 毒 ( S V 协 06 猪 的 CF) 同 蓝 耳 病 病 毒( R V 扮 演 了重 要角 色 。 P RS ) 据 国 内资 料 , 近 几 年 猪 瘟 在 四 川 省 频 频 发 生 , 感 染 发 病 率 越 来 越 高 。 为 彻 底 掌 握 猪 瘟 疫 苗 的 免 疫 效 果 和 猪 瘟 的流 行 情 况 ,有 关 专 家 于 2 0 年 4 至 2 0 年 8 对 四 08 月 09 月 川 省 l 个 规 模 化 猪 场 的 12 份 样 品 进 行 了猪 瘟 抗 体 和 抗 I 3 74 原 检 测 ,检 测 结 果 显 示 , 猪 瘟 抗 体 阳 性 率 参 差 不 齐 , 平

猪病当前流行状况及应采取的防控措施

猪病当前流行状况及应采取的防控措施

猪病当前流行状况及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作者:王克东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2期从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周边国家动物疫病不分区域及季节时有发生,如俄罗斯的非洲猪瘟、韩国的口蹄疫等,疫病流行呈上升的趋势。

在国内,各种猪病的发生造成部分猪只死亡,母猪流产与淘汰等,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猪病防控的难度增大。

笔者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文献报道,现将猪病流行状况与防控技术阐述如下,仅供同仁参考。

一、猪病的发病原因1.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加之病毒变异,毒力增强所致。

2.不科学规范使用疫苗等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

3.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

4.饲喂变质发霉的饲料。

5.滥用抗生素。

6.仔猪的无序引进导致外引性疫病的发生。

二、猪病的流行特点1.疫情以散发为主表现为主要传染病在局部地区病例零星散在发生,没有形成流行和地方流行态势。

2.症状应以非典型性为主重大传染病不再表现为急性大批死亡,也较难见到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为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但症状不典型、死亡率降低不一定代表病毒的毒力减弱。

近几年,随着病毒毒力增强、机体的易感性和免疫状态不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某些疫病典型临床病例逐年增多,如猪瘟(CSF)。

3.疫病无明显季节性许多疫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4.发病地域的不确定性全球变暖,媒介昆虫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拓展,许多过去仅限于热带亚热带的疫病,向温带地区扩散,如非洲猪瘟(ASF),该病以前只在地中海的沙丁尼亚(属意大利)和部分非洲国家流行,现俄罗斯也有此病发生,说明外引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形势愈来愈严峻,难度加大。

5.混合感染增多现猪病多以多种病毒、多种细菌及病毒与细菌及其他病原体之间的混合感染而发生,造成疫病诊断和防治的困难。

如猪瘟+蓝耳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PCV),链球菌(S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等。

三、猪病流行现状1.蓝耳病(PRRS)流行现状总体呈下降趋势,局部地区病例零星散在发生,没有形成流行和地方流行态势。

规模养猪场猪病流行现状及防制对策

规模养猪场猪病流行现状及防制对策
究进展【I 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0 3 32 8 2 3 . 2 0 , ,3 — 4 .
展 终至猝 死 。患有 F MD与传 染性 水疱 病 、水疱 『 易悦 , 8 1 王利娜 , 徐志文 , 猪 口蹄疫疫苗 的研 究进展 等. 型 口炎 的猪 只及其应用[ . J猪业科学 ,0 , ,4 4 . ] 2 1 24 — 8 1
依存 ,新病又不 断增加 ,病情十分 复杂,给 诊断 猪传染性胸膜肺 炎、猪流感 、猪伪狂 犬病、猪 圆 和 防治工作带来极大 困难 。本文现就 北高镇辖 区 环病毒病 、 巴氏杆菌病 、链 球菌病、肺 炎双球菌
内一些规模养猪场猪病 流行现 状及防制对策的临 病 、猪 霍乱沙 门 氏菌 病、衣原体等疫病在规模养 床 体 会 阐述 如 下 。 猪场均有发生 。严重 的为多种病原并发 、继发或
2 1 , 7 3 :7 , 1 0 0 Z ( )3 84 6
【1 4 闫海滨 , 刚, 赵 朱江 巍, . 等 口蹄疫诊 断技术 的研 究进
展f . J现代畜牧兽医,0 0 6 - 9 ] 2 1 ,6 6 . [] 5 程泽华. 口蹄疫疫苗 的发展展望[ . J 畜禽业 ,0 3 8 】 20 , ,
l 2 1 I 0 22
峻病B 洽 l j
. 一 .
13 新病 不 断增 多 .
近年 来 ,养猪 生产 发展 迅 病极其有效 、至关重要 的措施 。 规模 养猪
速 ,从国 内外引进猪 的品种 和数量增 多, 由于缺 2 5 做好各 类 疫苗 的免疫 接种 工作 .
乏有效 的检测、检疫手段 ,致 使如传染性胸膜肺 场应制定一套 适应本场实 际情况 的科 学合理 的免 炎 、猪 圆环病毒病 、猪增 生性肠 炎等疫病也 同时 疫程序 。建 议免疫程序应遵循病 毒性疾病免疫 为 被 引入 。这 些疫病 的发 生和流 行给规模养猪场造 先 的原则 ,优 先做好各种病毒性疫 苗的免疫 ;再

第6届亚洲猪病大会概况

第6届亚洲猪病大会概况

此 次 大会 的主题 是 “ 让 猪 高产,
事具有抗茵作用的生物产品如草药
提 取 物象甘草甜 素、狗牙根 、 大蒜 等研 发 ,还 有低 聚甘 露糖 的应 用 ;
并采 用生物疗法 ,如用噬 茵体控 制
让 消费者 满 意 ” 。 来 自3 1 个 国家 的
1 2 6 5 位代表 ( 其中2 4 位研究生代表)
通 过 对 部 件 的各 个 选 项 进 行 评 行 性 。圈 ( 收稿 : 2 0 1 3 — 1 0 — 1 3 ; 编辑 : 柏 丽华 )
的 当 地 条 件 以及 针 对 性 的 建 议 ,计 估 ,进 行 合 适 的 选 择 ,并 整 合 到 猪 算 出每 个 甲板 的 猪 只 密度 、通 风率 、 运 输 车 空 气 过 滤 系 统 设 计 中 。在 加
表的2 O %, 台湾 约 占 5 %,越 南约 合 作。4 )亚洲猪群 常见 肠道病 的病原 猪场 的疾病 传播 。
占2 2 %,泰 国约 占 1 9 %,韩 国约 占
1 1 % :从 投 递接 纳 的文 章 数 量 看,
包括猪 流行性腹 泻病毒 、胞 内劳森 茵、
( 特约通讯员 : 朱连德 勃林 格
2 6个 国家,收 入 大会 论 文 集 ) ,其
南约 占 1 7 %,泰 国约 占 】 8 . 5 %,韩 国约 提 出免 疫和疾病 防控 策略一 一 免疫
占2 0 %。从 代 表数 占 1 0 % 以上 的 国家 与净 化 项 目 之 外,还 从 事新 型疫苗
中大会 口头报告 6 9 篇, 海报 2 3 8 篇。
气过 滤 包括 最 低能 效 报告 值 为 1 4和 输 车 空 气 过 滤 系 统 中 的 各 种 信 息 资

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的科学问题

我国新发猪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的科学问题

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现 状 猪 繁殖 与呼 吸综 合征 一 是 目前 和 -P R V是 目前 我 国 的 优 .P R S 势 流 行 毒株 ,是 引发 猪 繁 殖 与呼 吸
三 .猪 圆环病 毒病 ( 猪啁环 病毒相关疾病 。P V D) C A
- RRS V。 加剧 了我 国养猪生产 中猪繁殖与呼 到 HP P
为 我 国猪场常 在的 感染 ,感染 十分普 遍 ,感染 率 高 ,一 般 猪场 P V 的 检 C2 测与血 清 学抗 体检 测 的 ( 下转 2 7页)
吸 综 合征 的复 杂性 。H — R s P P R V无
新毒株 的出现、新 病原的感 染,增 性 , 但 基 因 组 已 出 现 微 小 变 异 。 从
加 了猪病 的 复杂性 和防 控 的难度 。 猪 繁殖 与呼 吸综 合 征病 毒 ( 异 、 变 发 生 疫 情 的 猪 场 ( )来 看 ,H — 群 P
P R V的致病性和毒 力仍然没有降 后 7 R s 天即可分离到重组病毒 ,N p 、 s2
性细 菌感染 。
内重 组现 象 。我 国已发现 欧洲 型 ( 基 因 1 ) 毒 株 的 存 在 ,而 且 毒 株 间 型
存 在 明显 的基 因组 差异 。
批 流产 。
2 .由 H - R S 引发 的疲 情 仍 PPRV
然频 发 。近 几年 ,HP P R V 对 养 -R S
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等。
2 毒 株的 变 异加 剧和 多样性 、 .
肥 猪会 反 复感染 和发病 。
1 H -P R V 仍 然 呈 现 高 致 病 .P R S
重 组 毒 株 的 存 在 ,包 括 野 毒 间 的 重 组 毒 株 、 疫 苗 毒 株 和 野 毒 株 的 重 组 毒 株 。 重 组 是 P R V 变 异 的 重 要 R S 分 子 机 制 , 目前 发 现 两 毒 株 共 感 染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对于猪业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发现,并且在野猪和家猪中传播。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爆发,对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疫情的暴发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限制病毒的传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以及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现状1. 亚洲地区自2018年起,亚洲地区出现了多起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

特别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非洲猪瘟的爆发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经扑杀了数百万头猪,猪肉价格也因此出现了大幅上涨。

越南、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暴发,对当地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2. 欧洲地区除了亚洲地区外,欧洲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非洲猪瘟的疫情。

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国家都曾爆发了非洲猪瘟的疫情。

欧洲的猪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非洲地区非洲猪瘟最早在非洲被发现,目前非洲地区仍然是疫情的高发区。

野猪和家猪中都有非洲猪瘟的传播,非洲猪瘟依然是非洲地区的一大猪类疫情威胁。

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了一定的传播趋势,对全球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防控措施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各国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限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1. 加强检疫和监管各国和地区都加强了对进出口猪肉及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力度,加强了边境管控,防止病毒通过猪肉和猪产品进入国内。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许多地区采取了控制病毒传播的措施,包括提高养殖密度、改善生猪饲养环境、加强养殖管理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

3. 加强宣传和教育各国和地区还加强了对养猪户和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健康养殖。

4. 开展疫苗研发和接种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期能够控制病毒的传播,减少疫情的损失。

猪场常见猪病

猪场常见猪病
呼吸道和生殖道传染。 症状:体温升高,耳尖、尾尖、四肢末梢发紫,急性者背部先发红后发紫,眼有粘性
或脓性分泌物。现阶段以湿疹、背部皮肤干裂、脱皮、出油和卷耳多见。康复猪生长 发育不良。 剖检变化:肠壁出血、坏死并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肺广泛性出血。脾出血,呈黑色, 质地较硬。肠粘膜坏死,并与纤维蛋白混合形成干酪样坏死物。肠壁淋巴结肿胀隆起 、坏死并形成溃疡,呈中间凹陷的轮层状,表面被覆有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
圆环病毒:(PCV)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病,患病猪出现免疫缺陷及先天性震颤,多系统衰竭,易继发其 它疾病,病猪往往不出现免疫应答。
1、病原: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猪圆环病毒。属DNA病毒,分PCV-Ⅰ和PCV-Ⅱ两型 ,分别为引起先天性震颤和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病原。肾病皮炎综合症的病 原为PCV-Ⅱ。
猪场常见猪病
猪瘟:(HC)
病原: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为RNA病毒。抗原性方面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 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有相关抗原。该病毒抵抗力强,在粪便中能 存活数天,在肉制品中能存活3个月。
2、流行与分布:
20世纪60年代以前,HC在世界各地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南美、欧州、远东、亚洲 ,我国也不例外,并以急性猪瘟多见。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 时、英国、法国、冰岛、西斑牙、葡萄牙、瑞典、北欧国家已消灭了猪瘟,但世界范围 内仍有不少国家有猪瘟存在,60年代后我国猪瘟的发病有所减轻,病状缓和,死亡率下 降,曾被控制。80年代以后,HC在世界范围内又有所抬头,我国也不例外,并且流行 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不典型。表现为:①温和型、持续感染型增多。②母猪隐 性感染、带毒而不发病,可垂直传染给后代。③猪场中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相互转变, 持续感染成为本病传染源,使猪场难以净化。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措施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也称猪传染性胃肠炎。

它是一种重要的猪病,不仅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和猪场规模化的推进,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趋势1. 疫情迅速扩散猪圆环病毒可经粪口、口鼻传播,不仅显著地降低生猪的生产性能,还会危害幼猪的生命。

在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季节,因为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很容易出现疫情迅速扩散的情况,给猪场带来重大损失。

2. 复杂多变猪圆环病毒感染后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严重时会致猪的死亡,对挽救生猪的生长发育和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的疫情流行情况也有所不同,造成疫情的复杂多变。

3. 疫情影响由于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轻微,猪只出现食欲减退、拉稀等症状,因此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控制也比较困难。

一旦疫情发生,会对养猪场的猪只生长产生影响,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猪效益。

1. 加强病毒监测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首先要进行猪场病毒监测,了解猪只的健康状况。

定期对养猪场的猪只进行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病毒的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2. 加强环境消毒养猪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圆环病毒病的关键。

定期对猪圈、饮水设备、饲料槽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保持猪圈的干燥和通风,有助于减少病毒的滋生。

3. 严格控制人员往来猪圆环病毒可以通过人员的往来、交叉感染进入猪圈,所以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出,做好人畜分离。

外来人员进入猪圈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带入病毒。

4. 疫苗预防采用猪圆环病毒病疫苗进行预防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通过注射疫苗可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感染率。

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减轻疫情影响。

5. 严格检疫管控在猪只出售、运输过程中,要对猪只进行严格检疫,确保疫情不会通过猪只传播到其他猪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h a tA i 、a — sa和 C t a 。其 中 0型 o t e s s ap n A i ah y F D ah y M V C t a 株对猪 具有适应 性。 型 F D 0 M V与亚洲 地区发生 的几 次 口蹄疫疫情有 关 ,如 C t a a h y毒株 于 1 9 和 1 9 分别在 菲律 宾和 中国 台湾 引 9 4年 9 7年 起 了 疫 情 。 Su ha t A i o t e s s a毒 株 在 中 南 半 岛 (9 7 , 1 9 ) 中国香港 、 日本和 韩 国 (0 9 2 1) 2 0 - 0 0 引起过 流行 。p n A i a — s a毒株被认 为 同 2 0 - 0 1 期 间 0 020 年 东南亚 以及英 国地 区 的口蹄疫疫情 有关 [ 1 因遗 ] 。基 传变异最 为频繁 的 A型 F D 要在泰 国的反刍动 M V主 物 中流行 , 外柬埔寨 、 此 老挝 、 南和 马来 西亚也有 越 散发疫情 的报道 。A i 型 F D 遗传 变异最 为稳 sa1 M V 定 。部 分亚洲 国家首 次发现该血清 型 的 F D M V的时 间如 下 :缅甸 (0 1 、老挝 (9 9 、马 来 西亚 20) 19) (9 9 、 国(9 8 、 19)泰 1 9 ) 柬埔寨 (9 7 、 1 9 ) 越南 (9 2 l 19) l 4 。 直接 接触 是 口蹄 疫最 常见 的传 播方 式 , 特别
南亚 地 区主 要流 行 的 F D M V血清 型有 0型 、 和 A型
A i 型 。感染 了某 一血清 型的 F D 并不 能够 对 sa l MV 其他血清型 的 F D M V产生交叉免疫作用 。 目前 , 0型
FD M V在 亚 洲 地 区 主 要 分 为 三 大 群 , 分 别 称 为
猪瘟 的 高死亡 率仍 然给 亚洲地 区 小型 的养 殖场 或 者散养 户带来不少 损失 。有 时 , 猪瘟野 毒株也会 以 某种方式 突然传染 到规模猪场 中, 果猪 群免疫状 如 态较 差, 然会 引起 重大 的经济损 失。与此相似 的 仍 是伪狂犬 病 , 尽管采 用常规 免疫手段 已能够较好 地 防控伪 狂犬病 , 该病仍在 亚洲 的部分地 区呈散发 但 性流行 。 受到各类疾 病 困扰 的国家投入 了大 量的人 力、 物力 以及 财力用于疾 病的免疫 、 断以及 防控 。 诊 在过 去 的 2 0多 年 中 ,猪 繁 殖 呼 吸 综 合 征
不少流行历 史较长 的猪 病如 口蹄疫 、猪瘟 、 伪 狂 犬等仍然 在亚洲特 别是 东亚和东南 亚地 区流行 。
和 兽医带来 了前所 未有 的挑战 。 本文主要讨论和介 绍近些 年在 亚洲地 区 出现 的几种重 要猪 病 ( 口蹄 疫、 高致病性 P R R S和流行性腹泻) 的流行 与传播 。
律 宾 、 南 、 埔寨 、 越 柬 老挝 、 国 、 甸等 国也发 生 泰 缅
流 行 |。与此 类似 的是 一种 被 称 为猪流 行 性腹 泻 2 ]
(o c n p d m c d a r o a P D 的疾病 2 0 p r ie e i e i i r h e ,E ) 04
流行性腹 泻成为亚洲地 区主要 流行 的猪病。本丈主要介绍 了这几种 疾病在亚洲地区的流行现状。
关键词: 口蹄疫;高致 病I 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流行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8 1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57 2 1) 50 0 — 3 0 5 8 6 (02 0 — 0 1 0
年在 中 国出现 。相似 的毒株也在 东南亚 国家 出现 。 泰 国 与 越 南 分 别 于 20 0 7年 和 20 0 9年 开 始 出现 P D的大规模 流行 嘲 E 。疫病突破 国境线传播 受到 多
(o c n e r d c e a d r s i a o y s n — p r er p o u t v n e p r t r y d i i
1 口蹄 疫 口蹄疫病 毒 ( D ) F V 主要 有 7种不 同的血清型 , M 此外还有不少 血清亚型 , 主要跟该病 毒具有基 因 这 和抗 原多样性 的特性 有关_ 1 ] 。不同的宿主动物对不 同血 清型的 口蹄疫病毒 的易感性不 同。东亚 以及 东
广 东畜牧兽 医科技 21 年( 3 卷) 5 02 第 7 第 期
专题综述 ・ Biblioteka 1・亚 洲 主 要 猪 病 流 行 现 状
翁 善钢 ( 外高桥 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
20 3 0 17)
摘 要:亚洲的养猪 业主要 分布在 东亚和 东南亚。近些年 , 口蹄疫 、高致 病性猪繁 殖呼 吸综合征 和猪
r m ,R S 和 猪 圆 环 病 毒 病 (o c n c r o o eP R ) p r ie ic—
v r s d s a e ,C D 在不少亚洲 国家 出现 。 i u i e s sP V ) 这两
种疾 病可 能是 通过 进 口种畜 或者用 于人 工授精 的 精液 传播 到 亚洲 的 。疾 病逐渐 在 部分 亚洲 国家 境 内流 行 的主要 原 因是对 于生猪 的运 输 没有 严格 的 限制措 施 , 生物安 全措 施没有 做 到位 。 中国长 江流 域 20 0 6年 夏 天 出现 高致 病 性 P R (P P R ) 菲 R SH —R S ,
西亚地 区因为主要居 民为穆斯 林 ,养猪业 不发达 , 因此关于猪 病流行 与研 究 的报道 也较 少。这些 ‘ 老
病” 反复 出现 的主要 原因是生物 安全措施 不到位或 者是疫苗 免疫失败 。2 1 年 , 01 日本 和韩 国再次 出现
了 口蹄 疫疫 情 ,给 全球 养猪 业造成 了严 重影 响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