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合集下载

石油分析知识点总结高中

石油分析知识点总结高中

石油分析知识点总结高中一、石油的产地和形成1.地质条件石油是在地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地壳的沉积岩层中。

而且,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地貌及气象条件等有关。

2.生物来源据研究,石油是来源于生物质的大量沉积,其形成过程是逐渐沉积于地下,再加热压缩形成石油。

3.热成因说地质学界多数认为,石油是在地下深部,由有机质经过热裂变形成的烃类物质。

4.石油的主要产地全球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俄罗斯、北美等地区。

五、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对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体系和地貌特征等进行调查,以确定石油资源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地区。

2.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以地震波在不同地层波进行反射、折射、透射等规律性现象为依据,来研究地下构造和地层变化的勘探技术。

3.钻探技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采取恰当的钻头材料,进行探掘地下资源的技术方法。

高中的地质课程通常会介绍到石油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因此,这里只是简单提及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手段。

六、石油的储存和运输1.石油储存石油主要通过罐储和地下储存两种方式进行储存。

2.石油运输石油的运输主要有管道运输、船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方式。

七、石油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的复杂性石油由各种烃类物质组成,其中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等。

2.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沸点、凝固点等。

3.石油的化学性质石油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等。

八、石油的利用1.石油的燃料利用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料,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领域。

2.石油的化工利用石油可以用来生产化学原料,制造化学产品和合成药品。

3.石油的医药利用石油可以用来制造润滑油、石油醚和医药原料。

以上即为石油分析的知识点总结,石油的产地和形成、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石油的储存和运输、石油的成分和性质以及石油的利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石油,从而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石油资源。

石油地质复习题

石油地质复习题

⽯油地质复习题第1章油⽓⽔⼀、名词解释:1 ⽯油;2⽯油的馏分;3⽯油的组分;4⽯油的⽐重;5⽯油的荧光性;6⽯油的旋光性;7压缩系数;8膨胀系数。

9 天然⽓(狭义);10⽓顶⽓;11湿⽓(⼲⽓);12重烃;11凝析⽓;15临界温度;16临界压⼒;17饱和压⼒;18蒸⽓压⼒;21 油⽥⽔(狭义)22油层⽔;23底⽔;24边⽔25矿化度;26碳同位素差值率;27能源结构;⼆、填空:1、“⽯油”⼀词最早是由北宋时期著名科学家提出来的,记载于。

2、⽯油中的及化合物具萤光性。

3、胶质和沥青质通常组成⽯油中的馏分,它们通常由化合物组成。

4、卟啉是⽯油中的含化合物,⽯油中常见卟啉类化合物可分为卟啉和卟啉;海相⽯油中多卟啉,陆相⽯油多卟啉。

5、⽯油的元素构成主要是和。

6、油⽥⽓与⽓⽥⽓共同的特点是其烃类组成以为主,不同点是油⽥⽓含有较多的。

7、典型的油⽥⽔其⽔型通常为型⽔和型⽔。

8、⽯油中环烷烃主要是员环和员环。

三、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正确答案):1、“⽯油”⼀词我国最早是由⾸先提出的。

A、李冰;B、沈括;C、班固;D、郦道元。

2、我国早在1840年前后,四川天然⽓井的钻采深度就已经达到。

A、2000⽶以上;B、1000⽶;C、5000⽶;D、⼏⼗⽶。

3、⽯油中的化合物不具萤光性。

A、饱和烃;B、芳⾹烃及其衍⽣物;C、⾮烃;D、胶质及沥青质。

的关系是:API值愈⼤,⽯油的⽐重。

A、越⼤;B、⽆变化;C、越⼩;D、可⼤可⼩。

5、卟啉化合物是⽯油中常见的。

A、含氮化合物;B、含硫化合物;C、含氧化合物;D、芳⾹烃族化合物。

6、在有围限的条件下,天然⽓粘度随着温度的升⾼⽽。

A、⽆规律变化;B、⽆变化;C、降低;D、升⾼。

7、划分氯化钙型⽔是根据⽔中。

A、rNa/rCl>1,rNa-rCl/rSO4<1;B、rNa/rCl<1,rCl-rNa/rMg<1;C、rNa/rCl>1,rNa-rCl/rSO4>1;D、rNa/rCl<1,rCl-rNa/rMg>1。

1第1章 石油构造分析基础知识-2014-李坤

1第1章 石油构造分析基础知识-2014-李坤

3.

应力场
上面讲述的是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 任一物体和地壳岩 石中都存在一系列点的应力状态,它们构成了物体或岩石 中的空间应力场。也就是说, 物体内不同位置一系列点的 瞬时应力状态总体特征叫应力场”(stress field)
一个区域的应力场特征与该区域的边界条件(包括边界力、 应力或位移等)、内部结构条件(包括岩层力学性质、几 何形态等)等有关。 即使边界条件基本不变,在应力场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变形, 形成地质构造。而随着地质构造的演化,岩层内部的结构 条件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应力场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原始状态

P P
P
P
纵 弯 褶 皱作 用
水 平 挤 压作 用 导 致 岩 层 发生 纵 弯 褶 皱 垂 直 力 偶作 用 导 致 岩 层 发生 横 弯 褶 皱 P =作 用 力
P
横 弯 褶 皱作 用
4.
断层
• 岩石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其抗剪、抗张强度。因此, 通常是岩层承受的剪切应力超过了其抗剪强度而发 生剪切破裂并发生位移形成断层。
砂 岩
灰 岩
白 云 质 灰 质 泥 岩
泥 质 白 云 岩


岩层强度与破裂
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同一岩石的 强度, 在不同性质的应力作用下, 差别较大。
抗压应力强度远远大于抗张应力强度和抗剪应力强度
岩石 花岗岩 大理岩 石灰岩 砂岩 玄武岩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148 (37-379) 102 (31-262) 96 74 (6-360) (11-252) 20-80 抗张强度 (MPa) 3- 5 3- 9 3- 6 1- 3 抗剪强度 (MPa) 15-30 10-30 12-20 5-15 10 2

油气勘查方向-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doc

油气勘查方向-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doc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构造地质学复习概要第一章绪论1.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岩石圈或地壳中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

2.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3.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牛形变,从而形成的各种构造。

包括褶皱、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血状和线状构造。

4.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按规模人小划分的众多级别。

划分为巨、人、中、小、微、超显微等级别。

第二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及产状1.岩层/strata/: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而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岩体。

尖灭现象:岩层在较小范围内明显地向一侧增厚,而向另一方向变薄甚至尖灭。

透镜状岩层:岩层中间厚而向两侧尖灭。

2.岩层厚度(真厚度):同一岩层顶、底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3.原牛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屮产牛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

包括层理、层面构造、结核、叠锥以及生物遗迹、證层石等。

4.层理: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依据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是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牛.构造。

5.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而的原生构造1)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纽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

[细层收敛方向指示底而]2)粒级层理(递变层理):在海相、湖相碎屑岩小普遍存在,是水流机械搬运分级沉积的结果或是浊流搬运形成的粒级浊积层。

[由下粗上细的粒度递变特征判断顶、底面]3)波痕:[对称型浪成波痕的原形或印模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顶面]4)泥裂(干裂):未固结的沉积物出水干汹后,因收缩而形成的与层面人致垂直的楔状裂痕。

[楔状裂痕或脊形印模的尖端指向岩层地面,即较老地层]5)雨痕、雹痕:雨点或冰雹落在湿润柔软的泥质、粉砂质沉积物衣面上而击打出的凹坑。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石油地质期末复习

1、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问题,即:①石油成因问题、②石油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2、石油的烃类组成:按其本身结构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烷烃:通式C n H n+2,属饱和烃,C4以下呈现气态,C5-C16的直链烷呈液态;C17以上呈固态。

芳香烃:基本类型有苯、萘、蒽、菲。

3、天然气按照存在的相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固态气水合物。

按照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可分为聚集型天然气和分散型天然气。

按照其与石油产出关系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

(1)聚集型天然气:可分为气藏气和气顶气①气藏气:是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

②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2)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与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和固态气体水合五赋存。

①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总是溶解有数量不等的天然气,溶解于石油的天然气称为油溶气。

②水溶气:溶解于水中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容器和高压水容器。

③煤层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④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水和天然气结合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3)伴生气和非伴生气①伴生气: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着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气藏气,都称为伴生气。

②非伴生气:那些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十分重要的气藏气,称为非伴生气。

4、油田水的4种来源:沉积水、渗入水、转化水和深成水。

5、孔隙度: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6、测定岩石孔隙结构的方法:压汞法、孔隙铸体法、图像分析法、半渗透隔板法、离心机法,蒸气压力法。

7、碎屑岩的储集空间分为,孔、缝、洞;碎屑岩的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类型划分为三大类:原生孔隙、次生孔洞和裂缝。

原生孔隙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因素的控制,次生孔洞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而裂缝主要受后期构造运动的控制。

8、溶解孔隙的可溶物质可呈现三种结构形式:沉积的物质、自生胶结物和自生交代物。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复习题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工程师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地球科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提供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1.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聚集和开发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沉积盆地、岩石特性、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2. 石油的形成是如何进行的?石油形成主要通过有机质的生物降解和地质作用两个过程。

有机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石油。

3. 什么是石油的储集条件?石油的储集条件包括沉积盆地的构造、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等因素。

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石油才能够储集并形成石油藏。

4. 石油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哪些?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5. 什么是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对石油藏的储量、产能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建模、储量估算和经济评价等环节。

6. 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有哪些?石油开发中常用的采油方法包括常压采油、压裂采油和水驱采油等。

不同的采油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石油藏,能够提高采收率和产量。

7. 石油地质学中有哪些常见的岩石类型?石油地质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页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岩石对石油的储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8. 什么是油气运移?油气运移是指石油在地下的移动过程。

它受到岩石孔隙度、渗透性和地下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9. 什么是石油地质学中的断层?断层是地壳中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带。

在石油地质学中,断层对石油的聚集和运移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10. 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有哪些?石油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石油地质构造地理题目

石油地质构造地理题目

一、选择题
1.石油主要储存在哪种类型的岩石中?
A.火成岩
B.沉积岩(正确答案)
C.变质岩
D.岩浆岩
2.下列哪个地质构造最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
A.地堑
B.地垒
C.背斜(正确答案)
D.向斜
3.石油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主要利用了什么原理?
A.电磁波反射原理
B.声波反射原理(正确答案)
C.重力异常原理
D.磁异常原理
4.石油的生成与哪种古代生物密切相关?
A.恐龙
B.藻类(正确答案)
C.昆虫
D.鱼类
5.下列哪个地区不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A.中东地区
B.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C.美国德克萨斯州
D.中国华北平原(正确答案的反面,但处理解为不是著名产区的正确答案)
6.石油地质构造中的“生油层”主要是指哪种岩层?
A.砂岩层
B.泥岩层(正确答案)
C.碳酸盐岩层
D.火山岩层
7.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确定油气藏边界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A.钻探取样
B.地震勘探与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正确答案)
C.地面地质调查
D.遥感技术
8.下列哪种地质作用对石油的形成和储存影响最大?
A.火山活动
B.构造运动(正确答案)
C.风化作用
D.水流作用。

石油化学复习总结讲解

石油化学复习总结讲解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馏分按馏程分类初馏点~200℃或~180 ℃汽油馏分200~350 ℃煤、柴油馏分350~500℃(560℃)减压瓦斯油(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 500 ℃(560℃) 减压渣油> 350 ℃常压渣油(初馏点:加热时馏出的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2.原油分类: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哪三类,与化学组成关系⑴美国矿务局原油分类法分为石蜡基(大庆),中间基,环烷基⑵特性因数K值分类法:K值大小顺序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K值可以对原油进行分类:K值>12.1 为石蜡基K值=11.5~12.1 为中间基K值=10.5~11.5 为环烷基K值越大,烷烃含量越大,芳烃含量越少。

3.我国原油特点(1)偏重常规油(2)H/C偏低(3)低硫高氮(4)Ni多V少(5)轻馏分少,重馏分多。

4.石油化学组成表示方法:.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元素,单体烃,族组成,结构族组成)目前研究石油化学组成的物理和化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有:GC,LC,MS,NMR。

(1)元素组成①单体化合物组成②族组成族是指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直馏汽油馏分的族组成:以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来表示。

裂化汽油的族组成:用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含量来表示。

煤柴油馏分和减压馏分的族组成液相色谱法:饱和烃(烷烃+环烷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非烃组分。

质谱法:正构烷烃、异构烷烃、不同环数的环烷烃、不同环数的芳烃、非烃化合物。

常压渣油与减压渣油的族组成:四组分组成:用溶剂处理和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六组分组成:将胶质可以进一步分为轻、中、重胶质。

八组分组成:可以将芳香分进一步分成轻、中、重芳烃。

③结构族组成:测单元结构的组成。

任何烃类化合物,不论其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三种结构单元所构成的。

结构族组成只表示在分子中这三种结构单元的含量,而不涉及它们在分子中的结合方式。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气田构造分析简答题

油⽓⽥构造分析简答题1、⽐较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异同平移断层转换断层1 错动沿整条断裂发⽣相互错动仅在两中脊间进⾏2 越错越远中脊间距离可以不变3 错动向某⽅向进⾏两中脊间与平移断层逆⽅向进⾏4 位于⼤陆板块内部,构成板内应变型式的⼀部分分隔不同的板块,构成板块边界5 终⽌于分⽀断层或弯向⼀盘的断弯突然终⽌于特殊的伸展或缩短构造上6 位移量变化,中段⼤,向终点⽅向递减⾄零位移沿断层全长相等7 位移量⼩于断层长度20% 位移量⽆限制8 标志层间的距离不断加⼤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9 常由⼏条平⾏断层构成⼀组,每条位移⽅向均⼀致转换断层常单条出现,如有另⼀条平⾏产出,其位移⽅向可以⼀致也可以相反10 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致运动⽅向与标志层的错移⽅向相反11 整个带上均有剪切活动只有⼀段有剪切滑动并有地震12 两侧均有断层岩或动⼒变质只有⼀侧有断层岩或动⼒变质2、根据断层伴⽣或派⽣的⼩构造(压性构造如褶皱和逆断层,张性构造如正断层或张节理)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错动⽅向,判断断层的性质。

⼤型断层:正断层:地层缺失,新地层压⽼地层逆断层:地层重复,⽼地层压新地层①擦痕:两盘相对运动时在断层⾯上划下的刻痕,反应两盘真实的运动轨迹。

钉头痕:由⼤⽽深的⼀端和⼩⽽浅的⼀端组成的擦痕,断层对盘由深的⼀端向浅的⼀端运动②牵引褶皱指⽰该盘运动⽅向与褶皱弧形弯曲突出相⼀致,反牵引褶皱则相反③阶步:正阶步由缓坡⾄陡坡为对盘运动⽅向,反阶步则相反④张裂隙与断层⾯所交锐⾓指⽰本盘运动⽅向劈理⾯与断层所交锐⾓指⽰对盘运动⽅向⑤断层带内透镜体长轴⽅向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⑥断层带内褶皱与断层所交锐⾓(位于断层带内)指⽰对盘运动⽅向3、⼤陆边缘有主动⼤陆边缘和被动⼤陆边缘两种,被动⼤陆边缘有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各有什么特点?安第斯型⼤陆边缘特征:此种⼤陆边缘有海沟、俯冲带以及陆侧的钙碱性⽕⼭弧。

油区构造解析期末复习

油区构造解析期末复习

油区构造解析一、填空:1、三方面解析:几何学解析、运动学解析、动力学解析;主要研究内容:空间、时间、成因2、物体内任意截面上与外力平行的力:合应力;垂直于作用面上的力:正应力;平行于作用面上的力:剪应力3、随着差应力值的增大,岩石依次发生:弹性应变、假粘性永久应变、破坏、断层滑动等几个阶段。

4、破裂准则:库仑准则,格里菲斯准则。

6、岩石变形方式:纯剪切与简单剪切变形、递进变形、褶皱(纵弯、横弯)、断层7、断层按其两盘的相对位移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按照破裂准则,岩层发生剪切破裂将产生:一对共扼断层。

共扼断层夹角的锐角平分线为σ1方向,钝角平分线方向为σ3方向,共扼断层的交线为σ2方向。

8、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旋转平面式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坡坪式正断层9、薄皮伸展构造的两种主要构造样式分别为:铲式正断层系统、多米诺断层系统。

10、基地卷入型伸展构造样式存在两个演化序列:地堑—(滚动式)半地堑—复式半地堑;(多米诺式)半地堑—(滚动式)半地堑—复式半地堑11、软连接型三种基本类型:走向斜坡、斜向背斜、地垒断块。

12、收缩构造基本构造要素:逆冲断层、褶皱13、影响岩层变形的因素:岩层成分和结构、围压、温度、应变速率、溶液与流体压力14、构造变形分为:水平收缩变形、差异垂直位移、水平伸展变形、差异水平位移、区域垂直位移。

15、按基底性质和是否被卷入盖层的变形分为:盖层滑脱变形、结晶基底卷入变形、准沉积基底卷入变形、变质基底卷入变形16、构造样式影响因素:地层的力学性质、岩层变形与地层形成的年代关系、主动的变形机制、变形与地表的关系、先存构造的影响、边界位移17、构造变形:伸展构造、收缩构造、走滑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

18、伸展构造是岩层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变形,包括:薄皮伸展构造、基底卷入伸展构造(结晶基底卷入型、准沉积基底卷入型、变质基底卷入型)。

19、裂陷盆地的基本构造要素:半地堑和完整地堑20、逆冲构造组合类型:叠瓦扇、双重逆冲构造、冲起构造、逆冲三角洲构造、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21、双重构造是组成:顶板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以及夹持在中间的连接逆冲断层,或分支断层和逆冲断片(马石,或断片)组成。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石油地质学复习整理》绪论一、简答题1.什么是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①油气成因问题②油气成藏问题③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问题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一、名词解释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掩饰空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2.天然气广义: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主要是烃类气体。

3.油田水广义: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 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4.δ13C1碳的一种稳定同位素,δ13C值有助于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二、简答题1.石油可以分离为哪几种族组分?可分为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四种族分2.石油中包含哪几种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主要元素:碳和氢次要元素:硫、氮、氧3.石油中包含哪几类烃类化合物和非烃化合物?烃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非烃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4.天然气中含有哪些主要的烃类气体和非烃气体?烃类气体:甲烷为主,重烃为次,重烃以乙烷和丙烷最为常见非烃气体:N2,CO2,H2S,H2,CO,SO2,和汞蒸气等5.在苏林分类中,地层水被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油田水主要为何种类型?说明不同类型的地层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

地层水划分为: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CaCl2型;油田水主要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形成于大陆环境、Mg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海洋环境、CaCl2型存在或形成与深成环境;地层封闭性:CaCl2>NaHCO3>MgCl2>Na2SO4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集,并在其中渗透的岩层都称为储集层。

2,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构造分析复习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1、含油气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是地貌盆地,只有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聚集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

2、构造样式:系统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变)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的特定构造组合。

3、构造样式分类依据:Harding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否受基地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

主要依据:该构造的基底是否被卷入。

4、八种基本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张性断块、基底挠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

5、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

对于石油勘探来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

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6、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

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

7、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存在于储层中的地应力,一部分由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承受,称为孔隙压力;另一部分由储层岩石骨架承受,称为有效压力。

8、构造变换带:将这种应变并使逆冲推覆带收缩应变量保持守恒或有规律变化的构造带,称为“变换带”。

9、与逆冲断裂有关的构造样式、类型?(一)逆冲断层类型:(1)平面式逆冲断层(2)铲式逆冲断层(3)坡坪式逆冲断层(4)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盲冲断层(二)逆冲断层的相关褶皱:(1)断弯褶皱(2)断展褶皱(3)断滑褶皱(4)蛇头构造(三)逆冲断层组合:(1)叠瓦扇构造(2)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3)冲起构造和逆冲三角带构造(4)撕裂断层和逆冲调节带。

10、生长背斜、同沉积背斜的特点?生长背斜是盆地整体沉降背景上,局部上隆构成的背斜构造。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分布、勘探、开发和利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石油地质学的复习题,供学生参考:
1.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 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形成的?
- 简述干酪根的热解过程及其产物。

2.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 什么是储集层、盖层和圈闭?
- 解释什么是石油系统的“四要素”。

3. 石油和天然气的迁移
- 描述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的初次和二次迁移过程。

- 什么是油气的“水驱”和“膨胀驱”?
4. 油气藏的类型
- 列举并解释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如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

5. 勘探技术
- 简述地震勘探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 描述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力、磁力和电法勘探技术。

6. 油气田的开发策略
- 什么是油气田的开发策略?请举例说明。

- 解释什么是油田的二次和三次采油技术。

7.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 石油开采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 讨论石油工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8. 案例研究
- 选取一个具体的油气田,分析其地质特征、勘探历程和开发策略。

9. 石油地质学的未来趋势
- 讨论石油地质学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的适应和转变。

- 预测未来石油地质学可能的研究方向。

10. 复习题练习
- 给出一些实际的石油地质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解答。

复习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石油地质学的理解,提高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石油构造分析-第4讲 走滑盆地及扭动构造

石油构造分析-第4讲 走滑盆地及扭动构造

根据走滑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左行和右行。当观察 者站在断层的一盘而观测到另一盘向自己左侧的位移时称为左行 或左旋,反之称为右行或右旋。左旋也称为逆时针旋转,右旋也 称为顺时针旋转。
走滑断层常常呈有规律的斜列。当沿着断层走向观测,一条断 层尖灭后另一条断层出现在其左侧的排列形式称为左阶(步), 相反的排列称为右阶(步)。
走滑作用方式 走滑作用有三种方式,既平行扭动、聚敛扭动(压扭)和离散扭 动(张扭)。出现主要取决于(1)块体间断层线方向的变化; (2)块体相对于断层线活动的变化。
走滑盆地
板块或断块在剪切作用下发生沿板块或断块 边界走向的滑移时,在垂直于板块或断块边界的 剖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变形并不造成地壳的伸长或 缩短。这种变形称为走向滑移变形,在走向滑移 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统称为走滑盆地.
石油构造分析
第四讲 走滑盆地及走滑构造
走滑作用与走滑断层
由扭应力或剪 应力引起地壳或岩 石圈沿着某些构造 边界或特定的构造 带发生走滑变形的 构造作用,可以称 为走滑作用。主要 的构造作用形式, 包括沿稳定边界的 走滑活动和板块内 部一些大型走滑断 层的走滑活动。
走滑构造
走滑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变形组合称为走滑构造。走滑断层是走滑构造中最 重要的构造要素。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与扭动断层(wrench fault) 是同义词,是指沿断层面走向一盘相对于另一盘做水平运动。
走滑盆地的类型
1、拉分盆地(pull-apart basin) 2、转换伸展盆地(transtensional basin) 3、转换挤压盆地(transpressional basin)
拉分盆地是 指产生在两 个走滑断层 羽列重叠部 位的拉张区 的盆地。

油区构造分析综合复习题

油区构造分析综合复习题

《油区构造分析》综合复习资料一、多项选择题1、伸展正断层可分为 ABC 。

A、板式断层;B、铲式断层;C、坡坪式断层;D、叠瓦状断层2、冲断层系组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BC 。

A、叠瓦冲断层系;B、双层冲断层系;C、反向冲断层系;D、铲式冲断层系3、根据主冲断层在冲断层系中的位置,可将叠瓦冲断层系分为 AC 。

A、前缘冲断层系;B、前裂式冲断层系;C、后缘冲断层系;D、后裂式冲断层系4、前陆褶皱—冲断层带从后缘造山带到前缘盆地具明显分带性,可划分 ABCEF 。

A、叠瓦冲断带;B、异地推覆带;C、反向冲断带;D、断阶带;E、弯滑褶皱带;F、前缘向斜带5、由于走滑断层倾向分量不同可以分为 AB 。

A、正花构造;B、负花构造;C、正反转构造;D、负反转构造6、在裂谷盆地中,半地堑发育,一般有三套沉积层序,即:ABC 。

A、前裂陷期层序;B、同裂陷期层序;C、后裂陷期层序;D、湖侵体系域7、含油气盆地内部一级构造单元包括 ACD 。

A、隆起;B、凸起;C、坳陷;D、斜坡8、石油勘探中所提到的重点解剖,主要指解剖二级构造带,具体内容包括 ACD 。

A、构造形态;B、形成条件;C、发展历史;D、形成机制;E、油气水的关系9、潜山的基本类型包括 ABC 。

A、断块山;B、褶皱山;C、残山;D、地貌山10、坳陷型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带,通常比断陷型简单一些,大体上呈下面的顺序排例:由边缘至中央至边缘: A → B → C → B → A 。

A、斜坡带;B、断鼻带;C、背斜带;D、凸起潜山构造带;E、断阶带11、含油气盆地是油气 ABCD 的基本单位。

A 、生成;B、运移;C、聚集;D、保存12、依据盆地基底卷入情况和局部构造的类型,通常将二级构造带归纳为: AB 。

A、盖层构造带;B、基岩潜山构造带;C、底辟构造带;D、背斜带13、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 ABC 。

A、涂抹作用;B、碎裂作用;C、成岩胶结作用;D、圈闭作用14、裂缝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 ABCD 。

石油天然气复习要点

石油天然气复习要点

2.石油的组成:①石油的元素组成:C、H、O、S、N、微量元素②石油的馏分组成:(1)常压蒸馏初馏点到200℃之间的轻馏分成为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2)常压蒸馏200℃到350℃之间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3)大于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馏分。

(4)沸点高于350℃的馏分,需要在减压条件下进行蒸馏,讲相当于常压350~500℃的减压馏分称为润滑油馏分,高于500℃的馏分称为减压渣油馏分。

③石油的化合物组成:(1) 原油的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2)原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以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占10~20%3.催化裂化: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燃料的过程。

①原料:减压馏分油、焦化柴油和蜡油等重质油或渣油②催化剂:(1)无定型硅酸铝催化(2)沸石(分子筛催化剂)③反应条件:常压、450℃~510℃、催化剂④目标产品:气体、汽油、柴油等轻质产品和焦炭⑤典型工艺流程:1.反应--再生系统2.分馏系统3.吸收—稳定系统4.烟气能回收系统4.催化重整:以汽油(主要是直馏汽油)为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的重要炼油过程,同时副产相当数量的氢气的过程。

①原料:主要是直馏汽油馏分,也称石脑油(Naphtha),二次加工汽油如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需经加氢精制除去烯烃、硫、氮等非烃组分后加入精制石脑油作为重整原料②催化剂:铂-铼、铂-锡催化剂③目标产品: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BTX 、氢气 ④典型工艺流程:原料原料预处理重整反应高RON 汽油芳烃分BTX5.催化加氢:石油馏分(包括渣油)在氢气存在下的催化加工过程的通称①原料:重质馏分油(例如减压渣油)②催化剂:贵金属(Pt ,Pd )和非贵金属(Ni 、Mo 、W )两种,常用的载体固体酸,如硅酸铝分子筛等③反应条件:催化剂、10-20Mpa 、430-450℃ ④目标产品:汽、煤、柴油 6.一次反应与二次反应:一次反应(目的)原料烃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的反应(有利)。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知识点

石油工程概论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化合物;2.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成液态;3.石油用途:作为能源,化工原料,其他用途润滑油,沥青,石蜡4.国内外使用形势论述①煤油时代②汽油时代③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第二章石油地质5.地球内部结构:①内圈:地壳,地幔,地核;②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6.地质作用定义: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热能、重力能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动能所引起;②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引起的,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引起的温度、风、雨水、河流、地下水、生物德尔活动变化,对地表岩石进行风华剥蚀,继而搬运和沉积,促使地表不断夷平,改变地表面貌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0.岩石:①岩浆岩②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5%,但是99%的石油天然气在此③变质0.地质构造:①倾斜岩层②褶曲构造③断层④裂缝0.油汽生成①有机成因说:石油和天然气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沉积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而来的;②无机成因说:石油是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下,由无机碳和氢经过化学作用而形成;0.储集层和盖层: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孔隙性和渗透性;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避免其中的油气向上逸散的保护层;具备不渗透性,盖层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聚集和保存;0.储集层分类:①碎屑岩储集层②碳酸岩储集层③其他岩石变质岩,岩浆岩0.孔隙度:储集层岩石中孔隙的总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比值;0.渗透率: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一种量度;0.含油饱和度:孔隙里含油、气和水,油层空隙里含油体积与空隙体积的比值叫含油饱和度;0.圈闭:指能够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储集遮挡油气使其聚集的场所;储集层盖层遮挡物0.圈闭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0.油气藏类型:①按日产量:高产油气藏、中产油气藏、低产油气藏和非工业性油气藏;②根据油气藏形态:层状如背斜油气藏、块状、不规则油气藏;③根据烃类组成:油藏、气藏、油气藏、凝析气藏、④根据圈闭成因: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0.油气构造:上-气;中-油;下-水0.润湿性:指存在两种非混合相流体时,其中某一相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0.溶解汽油比:通常把某一压力、温度下的地层原油在地面进行脱气后,得到1m3地面原油时所分出的气体体积称为该压力、温度下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0.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0.地温梯度:在地壳的常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摄氏度;0.地温级度:地温每升高1℃时,所需加深的地层深度;0.地下温度影响因素:①岩石热导率不同②地下水的循环③局部构造影响P450.油气储量分类:①地质储量最大②可采储量最小P450.按容积法计算原油储量P470.油气储量评价标准:①流度②地质储量丰度③油气产能大小④储集层埋藏深度P49第三章石油勘探0.勘探目的:寻找油气田0.勘探程序:①调查②勘探P550.勘探过程①区域勘探②工业勘探P550.勘探方法P56①地面地质法②地球物理勘探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主要方法③地球化学勘探法④钻井勘探法0.地球物理测井P60地球物理法: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电法测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第四章石油开发0.油气田开发P66油气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从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订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气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气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0.油气田开发设计P67①进行油气藏描述,建立油气藏的实际地质模型②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③合理划分开发层系④部署井网⑤确定油气田合理的开发速度和生产水平⑥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计算,以便对比各项开发指标⑦确定油气田钻采工艺及测井技术⑧结合地面设施,全面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和对比,选择出最佳的开发方案⑨制定方案实施细则0.采出程度:指油田某时刻积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百分数0.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0.注采比:注入量与采出量之比0.水油比:产水量与产油量之比,单位m3/t,每采出一吨油要采多少水0.原始地层压力:开发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用于衡量油田的驱动能量和油井的自喷能力0.流动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0.采油压差:油井关井时,油层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当油井开井生产后,井底压力突然下降,由于油层内的压力仍然很高,所形成的压力差;0.渗流:油气通过储集层多孔介质的流动P710.渗流参数:渗流速度,渗流形式,边界压力与井底压力P720.渗流过程中的力:动力:流体重力、岩石及流体弹力;阻力:惯性力、粘滞力;毛管压力0.单相液体的稳定渗流物理模型P74:地层是均匀、水平、等厚、不可压缩且各项同性的;流体是单相、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0.试井作用:P77①确定原始地层压力和平均地层压力;②确定流体在地层内的流动能力,即流动系数等;③判断完井效率、油井实施增产措施的效果,如酸化和压裂的效果;④探边测试,了解油藏边界的性质,如断层、尖灭和油水边界等;⑤探测井与井之间的地层连通情况;⑥估算油井的单井控制储量;0.划分开发层系原则:P79①同一层系内各油层的性质应相近,以保障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②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确保达到较高的经济指标;③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④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⑤应考虑当前的采油工艺技术水平;⑥同一油藏的相邻油层应尽可能组合在一起;0.油井开发方式P80:①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弹性能量开采,溶解气能量开采,气顶能量开采,水压驱油能量开采☆②保持压力开采:人工注水P81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点状注水人工注气0.开发方式选择P84:既要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又要又要有效的保持油藏能量,确保油田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和较长的稳定时间;0.开发方案调整P85:①目的:调整能使油田的层系、井网、注采系统、工作制度以及其他技术政策和措施更加适应油田的地质情况和不断变化的地下动态;②调整内容P86:层系调整,开发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注采井别的调整;第五章石油钻井0.国际上常把石油产量和钻井深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水平的主要标准0.现代钻井工艺技术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发展:①提高钻井速度,降低生产成本;②保护生产层,减少油气层的污染和损害③改善固井、完井技术,适应采油要求,延长油气井寿命0.钻井技术进步要速度,要质量,要经济效益;安全,高效,优质,追求吨油成本最低;0.钻井方法:①冲击钻井方法:又称顿钻、“中国式”钻井,井口敞开,无控制装置,钻井间断,进展慢②旋转钻井方法:又称转盘钻,钻井速度高,适应多种复杂情况,世界上广泛使用0.钻头类型及特点①刮刀钻头:最早使用,构造简单,制造方便;适用于转松软的地层,有较高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不适合钻硬且研磨性高的地层;②牙轮钻头:最广泛使用,牙轮钻头旋转时具有冲击,压碎和剪切破碎岩石作用,牙齿与井底的接触面积小、比压高,工作扭矩小,工作刃总长度大,适用于多种性质岩石;③金刚石钻头:结构简单,近年来金刚石钻头品种增大,适使用范围扩大,从极软地层到极硬地层均可使用,并取得满意的效果;0.钻井液作用:①清洗井底,携带岩屑②冷却和润滑钻头、钻柱③形成泥饼,保护井壁④控制和平衡地层压力⑤悬浮岩屑和加重剂⑥提供所钻地层的有关资料⑦将水功率传给钻头⑧防止钻具腐蚀0.钻井液的性质:一般用密度,粘度,切力,失水量,泥饼,PH值,稳定性,胶体率,汗盐含砂量等项指标来表示钻井液性能的好坏;0.井斜控制:井斜控制的标准为井眼曲率不大于3°/100m,其它因地区不同而定;0.井内压力控制P101☆0.固井技术P105☆①固井作业:在井眼内下入套管柱,并在套管柱与井壁环形空间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固的作业过程;②固井技术的主要内容:套管柱设计和柱水泥工艺③固井目的:为了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层、气层和水层,确保勘探期间的分层试油以及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0.完井定义:是钻井工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钻开生产层、确定完井方法、安装井底和井口装置以及试油投产;一口井投产前的工作称为完井0.井底完成方法:①眼完井法:一般只适用于岩层坚硬致密且无油、水、气夹层的单一油气单元②孔完井法:目前最广泛的方法,在直井、定向井及水平井中都可采用③割缝衬管完井法:多用于出砂不严重的中粗砂岩油气层,直井、定向井及水平井④砾石填充完井法:在直井、定向井中都可采用,但在水平井中慎用;第六章采油方法0.采油方法是指将井底的原油举升到地面所采用的方法分类:①自喷采油法:依靠油层本身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②人工举开法或机械采油法:借助外界补充的能量使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气举采用、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0.气举采油:是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油井中,降低油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密度从而降低井底流压的一种机械采油方法;利用气体的膨胀能举开井筒中液体,使停喷、间喷或自喷能力差的油井恢复生产或增强生产能力;0.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0.泵举:补充机械能①利用抽油杆传递能量:常规有杆泵、地面驱动螺杆泵②利用电缆传递能量:电动潜油离心泵、电动潜油螺杆泵③利用液体传递能量:水力活塞泵、射流泵、涡轮泵0.采油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油量,反映油层性质,流体参数,完井条件,泄油面积等条件的综合指标;PI0.表皮因子:与油井的完善程度有关;0.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IPR曲线P1200.原油从井底流至井口,是油井生产的第二个流动过程,气、液在垂直油管中的分布形态称为两相流的流动型态:泡流、段塞流、过度流、环雾流0.有杆泵采油:利用特殊结构的井下泵将原油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法0.抽油装置: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又称深井泵0.抽油泵主要部件:工作筒、柱塞、游动阀、固定阀0.柱塞上下移动一次称为”一个冲程”,也称为”一个抽汲周期”第七章系统方向思考题打五角星的貌似是传动也说过的0.为什么要对油田进行注水注水是最重要的油田开发方式,是在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应用最广泛的措施;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注水是油田稳产、增产及维持正常生产的前提0.☆注入水水质的基本要求 P161:水质稳定,不与地层水反应生成沉淀;不使油层粘土矿物产生水化膨胀或悬浊;低腐蚀,低悬浮;混合水源应保证其配伍性好;①控制悬浮固体②控制腐蚀性介质③控制含油量④控制细菌含量⑤控制水垢0.水处理措施:沉淀-过滤-杀菌-脱气-除油-曝晒0.☆吸水指数:注水井指示曲线斜率的倒数就是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秒速注水井单井或单层的吸水能力;单位油层上的吸水指数称为比吸水指数或每米吸水指数;日注水量与井口注入压力之比称为视吸水指数;0.吸水剖面:指的是水井各个层位对于注入水的分配比例0.☆破裂压力梯度:为某点破裂压力与该点深度的比值;用途:根据破裂压力梯度αF可以大致估算压裂裂缝的形态;若αF<~m,形成垂直裂缝若αF>~m,形成水平裂缝0.压裂液的类型:①按不同阶段所起作用: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②按性质: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化压裂液,泡沫压裂液,酸基压裂液0.支撑剂的性能要求P172六点:①0.裂缝导流能力:是指在储集层闭合压力作用下,裂缝输送储集层流体的能力,通常以填砂裂缝渗透率Kf与裂缝宽度w的乘积表示;其大小直接影响水力压裂的增产效果0.☆酸化工艺及各自原理P177:①酸洗②☆基质酸化③压裂酸化0.☆油井增产措施:注水,水力压裂,酸化0.注水增产原理:注水是一种二次采油方法;通过向地层注水,将地下原油驱替到生产井,增加一次采油后原油的采收率;注入水发挥驱替原油和补充地层能量的双重作用,促使油井产更多原油;0.☆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及各自原理:P189 图7-180.酸压:压裂酸化简称酸压,是在高于岩石的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挤入储集层,压开裂缝;酸液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0.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P1590.提高采收率方法:对裂缝表面进行非均匀刻蚀,形成流动沟槽,减小渗流阻力,从而使油气田增产;0.0.0.0.7.油主要在哪里:9.哪些构造存油,不存油,生油,10.油气藏的形成那种两种,那种广泛11.哪些生油层,哪些盖层,哪些储集层14.油气运移:油驱,水驱,气驱16.虹吸力,阻力,动力18.储量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原理20.油气层压力与温度22.地下温度影响因素23.地质储量24.可采储量26.石油勘探手法:27.石油勘探步骤:28.石油勘探哪些方法,对应结果30.石油开发过程,计划,钻进,作用39.位置45.井斜控制:46.井内压力控制:51.注气怎样减少功率消耗,启动压力59.临界压力61.贾敏效应:62.完善井,超完善井,不完善井名词解释53填空20判断151选择101简答56论述16+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勘探中的构造样式
1、含油气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是地貌盆地,只有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
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聚集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

2、构造样式:系统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应力(变)机制上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
的特定构造组合。

3、构造样式分类依据:Harding的分类方案首先强调基底是否卷入,即沉积盖层的变形是
否受基地构造的控制,把它作为分类的一级标志。

主要依据:该构造的基底是否被卷入。

4、八种基本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构造样式:扭性断层组合、压性断块和基底逆冲、
张性断块、基底挠曲。

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滑脱逆冲—褶皱组合、滑脱正断层(包括
“生长断层”)、盐底辟构造、泥底辟构造。

5、基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不整合在某时期沉积盆地以下的地层。

对于石油勘探来
说,基底卷入程度是很关键的。

因为它不仅表明构造演化的机制,而且,还大致说明了盆地中油气圈闭所影响、所包括的沉积厚度。

6、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
气田带(群)。

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

7、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存在于储层中的地应力,一部分由储层孔隙中的流体承受,称为
孔隙压力;另一部分由储层岩石骨架承受,称为有效压力。

8、构造变换带:将这种应变并使逆冲推覆带收缩应变量保持守恒或有规律变化的构造带,
称为“变换带”。

9、与逆冲断裂有关的构造样式、类型?
(一)逆冲断层类型:(1)平面式逆冲断层(2)铲式逆冲断层(3)坡坪式逆冲断层(4)露出冲断层、埋藏冲断层、盲冲断层
(二)逆冲断层的相关褶皱:(1)断弯褶皱(2)断展褶皱(3)断滑褶皱(4)蛇头构造(三)逆冲断层组合:(1)叠瓦扇构造(2)双重构造和楔状双重构造(3)冲起构造和逆
冲三角带构造(4)撕裂断层和逆冲调节带。

10、生长背斜、同沉积背斜的特点?
生长背斜是盆地整体沉降背景上,局部上隆构成的背斜构造。

它的形成和特点与盆地所处的板块构造部位、盆地演化中所承受的应力密切相关。

特点:(1)生长背斜剖面上的形态为上部平缓、下部陡的开阔背斜。

(2)生长背斜的同一岩层厚度顶部薄、两翼厚,顶部可能出现多次的局部不整合,两翼常出现超覆和退覆现象。

(3)在岩性特征方面,同一岩性由顶部向两翼逐渐变细,即顶粗翼细。

(4)生长背斜顶部自上而下普遍发生明显的偏移。

反转构造
1、反转构造:属叠加构造的一种类型。

构造的叠加是指地史发展过程中,同一时期不同的
构造作用或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构造上的联合、叠加。

2、反转率:测量断层面上先存正断层上盘的同生层序翻转后显示出逆断层序与正断层序之
比。

3、构造反转:只构造运动(或位移)极性发生反转(倒转)。

两种基本类型:正构造反转
和逆构造反转。

4、反转构造反转程度:轻微反转、中等反转、强烈反转、全部反转
5、论述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1)在发生构造反转之前,该地区一般都经历断陷、坳陷两个阶段,沉积了巨厚的生、储、盖层。

构造反转形成的背斜直接盖在生油凹陷之上,而长期活动的断裂又可为油气的运移提供通道。

(2)拉张盆地中往往由于变形微弱缺乏完整的背斜圈闭,而构造反转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欠缺,并在张性盆地中增加了逆冲高断块等新的圈闭类型。

(3)反转构造一般面积和幅度都比较大,相对于张性盆地中广泛发育的滚动背斜、断块油藏等小而肥的构造圈闭,反转构造更具备形成中型或大型油田的构造条件。

(4)反转构造由于早期埋藏深,后期又受挤压,从而可能降低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使它低于目前反转后所处深度上应当具有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由于构造反转,断裂活动的加剧,可能对裂隙度有所改善。

由于早期埋藏深,温度提高而加速油气的成熟。

(5)反转构造的发育时期和强度对油气聚集至关重要。

构造反转早于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是最有利的。

构造反转作用强,可能形成更大的圈闭。

但挤压抬升过高也会使已形成的油田遭受破坏。

走滑盆地与走滑构造样式
1、走滑盆地:是指沿着大型走滑构造带分布、由走滑作用形成的盆地,或者是受走滑断
层控制的盆地。

2、走滑断层:指沿断层面走向一盘相对于另一盘作水平运动;断面通常是近直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