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论文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受其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面对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我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应当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然而,现行的教学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显然与时代的要求、课改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学生的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在信息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尤其是处于人生成长初期的小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的校园氛围,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在课程及其延伸的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强化信息意识,使学生初步具备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强化对信息、信息社会的认识与态度。利用校园现有的橱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板报等宣传手段,培养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认识到“对信息不仅是接受,更要培养学生积极地进行加工创造,能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开放的校园网、学生橱
窗、广播等平台,结合班会、队会等信息交流渠道,培养学生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通过合理地运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的或与他人协同进行收集、分析、加工等,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常规化考核,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教师利用及拓展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活用信息的能力。让教师在构建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传统的校园充满信息共享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提供基础。 3、提升办学品味。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由于信息素养的提高而发展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学校的现代教育化设施更趋完善,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特色,争创一流学校。(二)具体目标:①对于低年级或低年龄段的学生重在培养他们获取新信息的意愿,使学生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具备简单认识及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②对于中年级或中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灵活的通过各种渠道较迅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能够初步的取舍、整合。③对于高年级或高年龄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积极地从各种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在生活或学习环境中交流探讨信息,并且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与勇气。毕竟自信的学生在信息素养的活用上成长会更快些,他们也是校园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榜样与动力。④结合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语文、思品和社会等语言表达丰富、情感意识强的课程中强化学生有效地利用获取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去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的习惯。⑤在数学等语言表达不丰富、情感意识不强但思维活跃、逻辑严谨的课程中提高学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思考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在英语等开放性强的课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和共享信息的能力,并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五年级信息技术,五年级英语)。⑦在音乐、体育、美术等表现性强、操作活动性强的课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等手段表现最佳的教学效果。⑧在信息、科普等信息渗透性强的课程中,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功底,充实学生的知识仓库,使学生能通过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核心信息
技术走进更宽广的信息世界。⑨在常规化的校级、班级信息素养培育课上培育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与交流,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⑩结合学校及学生家庭、社区的实际状况,在发展中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将对校园网、图书馆、电教等设备以及校园信息展示、交流等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制定常规化的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措施,建立学生、教师、学校及家庭的四位一体的互动发展格局,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等形式沟通信息,促进学生在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研究内容
(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策略1、信息技术课(1-6年级开设不同专题的信息技术课)几个学习专题: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策略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范围: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信息的分析: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信息的加工: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①综合②重组③交流。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信息的利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学生自我命题作业。信息的评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信息资料用得好,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辩证地看待信息,加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