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证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寒热错杂痞证
2.生姜泻心汤证(水饮食滞痞证)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
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三)寒热错杂痞证
2.生姜泻心汤证(水饮食滞痞证) 病史:汗出解之后----汗不如法,或失于调理 病机:胃中不和----脾胃虚弱,外邪内陷,阻于中焦 主证:心下痞硬----气滞于心下,痞硬不舒 干噫食臭----谷食不消,饱嗳腐臭 胁下有水气----水气上逆,胁膈满闷 腹中雷鸣----气水相搏,肠鸣有声 下利----中虚失运,水份偏渗大肠 治疗:生姜泻心汤----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痞证:无形之寒热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 病名
痞 窒塞不通(病机) “但气痞耳” 窒塞感(症状) “心下痞”
疾病学而言 痞证病因病机:多因误下表邪入里,邪气闭塞于心下。
症状学而言:自觉症状,可以在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出现
心下痞
邪热壅聚(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寒热错杂: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 痰气痞:旋覆代赭汤证 脾阳虚:桂枝人参汤证(63) 水痞:五苓散汤证 水饮停聚胸胁:十枣汤证(152) 实热积滞胃脘:大柴胡汤证(165)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呕利痞证)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
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 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 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呕利痞证) 病程:五六日 少阳证:呕而发热,柴胡证具----应与小柴胡汤 误下后证未变: 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虽已下之,不为逆---体质较强,误下其证未变 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得战汗而解
(续)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呕利痞证) 误下后变为结胸: 心下满---表邪内陷,水热互结于心下 硬满---水热结实,硬满疼痛 诊断---此为结胸 治疗---大陷胸汤
逆(苓桂术甘汤证),水热互结气滞不通(大陷胸汤证),痰涎壅塞 食积停滞(瓜蒂散证)等。 有形实邪,部位在胃脘部,常影响胸胁 治疗上不可仅局限于脾胃,应祛痰逐水消食积同时牢记疏理气机。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 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 自濡,但气痞耳。
脉浮而紧---有太阳伤寒之脉,宜汗解 而复下之---反用下法,是为误治 紧反入里----在表之邪,反而内陷 则作痞----表邪内陷于心下,痞满不舒 按之自濡 ----无形之气相结,按之柔软不痛 但气痞耳---此仅是气机窒塞不通而已
(三)寒热错杂痞证
3.甘草泻心汤证(胃虚痞利俱甚证)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
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 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 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三)寒热错杂痞证
3.甘草泻心汤证(胃虚痞利俱甚证)
(续)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呕利痞证)
误下后变为痞证: 满而不痛----误下邪陷,寒热滞于心下而不痛 论断---此为痞 治疗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除热散寒,消痞调中
叙症较简,《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 “呕而肠鸣,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之。” 仲景示人以法,误下少阳,涉及胸胁心下,但其变 证非仅此3种。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
心汤主之。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
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 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54
证候 心下痞---热聚胃脘,痞塞不舒 按之濡---无形邪热,壅滞心下,不硬不痛
脉:关上浮----关主中焦,浮为阳盛 治疗: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
164-热痞兼表的证治
治疗经过:大下后、复发汗---汗下失序 证候:心下痞----误下部分表热乘机内陷,气机受阻
恶寒----表邪未解,营卫不和 病机:表里同病---风寒外束,热邪痞阻中焦 治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先表后里 治疗:解表------宜桂枝汤,调和营卫
复习
★ (131上)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 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 也。
★结胸与痞证的鉴别
结胸证 “寸脉浮,关脉沉”,“按之痛” 结胸证:无形之寒热与有形之痰水相结,病邪内盛,其证
为实。 皆由误下而致,不同点关键在于对“阴” “阳”的认识
(三种)。 痞证绝无当下之理。
《伤寒学》
授课教师 罗广波
七、痞证
目的要求: 【掌握】⑴ 热痞证。⑵ 寒热错杂痞证。⑶ 痰气痞证。 【熟悉】痞证症候特点。 【了解】水痞证。 教学内容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3、半夏泻心汤证。 4、生姜泻心汤证。 5、甘草泻心汤证。 6、旋复代赭汤证。 7、五苓散证。 8、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 9、痞证症候特点。
攻痞---表解里未和---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热消痞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篇:“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 主之”
(二)热痞证
2.附子泻心汤证(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证:心下痞---热壅胃滞 恶寒汗出---表阳不足,卫外不固
治:附子泻心汤---泻热痞,固表阳 ★恶寒汗出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主证、病 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
误治:医反下之 主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
小结:心下痞尽管原因,但机理关键还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故 析因寻根+运脾调气是治疗痞症的大法。
与心下满(硬)鉴别 心下满:指胃脘部胀满不适,常与硬痛相兼。 “心下逆满”、“心下硬”、“心下硬满”、“心下满而烦” 总的机理: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不通 包括:脾虚水气凝结心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脾虚水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