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发表时间:2012-06-28T11:42:11.39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上)供稿作者:刘君宇
[导读] 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策略。

刘君宇广西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5-0000-01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契约;大学生;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

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如何加强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本文借鉴组织行为学中心理契约的视角,探索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途径,通过构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心理契约与党支部建设中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最早是由管理心理学家阿吉里斯(Argyris,1960)提出,用以说明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关于心理契约的研究存在不同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管理心理学家谢恩(Schein,1980)的定义,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①,这是组织与组织成员之间建立的双向性联系,即组织清楚且能满足成员的发展期望,成员也能因为信任而为组织的发展全力奉献。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心理契约是影响组织凝聚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党支部建设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基层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的心理纽带,是影响党组织成员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体现为“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与“满足党员发展需求”两者的辩证统一,具有普遍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问题
1.党支部建设与学生党员发展需求的落差。

随着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改革,学生人数增加,学生支部的大部分工作都落在了党员发展上。

由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不到位、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滞后。

而学生党员是学生当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意识和愿望,申请加入党组织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但对党组织的认识基本处在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对党组织进行自身培养充满期望。

因此,支部建设的实际现状与学生党员对组织的期望存在一定落差。

2.党支部教育管理形式与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落差。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内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

存在以思想教育代替制度管理,以纪律约束代替制度建设的做法。

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仍然采用常规的模式,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主要以听形势政治报告、参加各种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党员按时缴纳党费等。

党支部教育管理形式缺乏创新活力,活动缺乏吸引力。

同时缺乏相应的党员监督机制,致使新入党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到位,高年级学生党员忙于自身发展而被动地接受教育管理,直接影响了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效果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3.党支部应发挥的作用与学生党员实践锻炼的落差。

不断增强理论素养,提高服务能力是高校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实中,大学生党员所接受锻炼的机会不多,一方面是党组织提供的实践平台不足,另一方面也在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由于课程安排及学习精力的影响,形式及内容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党员接受锻炼的机会,党员总体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基于心理契约视角下党支部建设的策略
1.明确组织目标,建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股力量,用于感召组织成员,为组织成员描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途径,体现并组织成员的内心追求,党支部发展的共同愿景是支部全体党员对组织未来所持的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党支部要以党的先进理念建立共同愿景,为学生党员提供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其创造力,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党支部要通过支部的具体工作,营造组织归属感。

其次,党支部要具体了解党员的个人目标,并以全局观统筹平衡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组织目标实现。

2.健全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型组织
学生党支部着眼于学习贯彻党的纲领,党支部应健全学习机制,以营造团队学习氛围为重点,推动发挥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整体目标实现。

一是注重内在激励,使广大学生党员真正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用党的先进理论引领党员进步。

其次,搭建学习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通过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党支部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建立党支部知识库等形式,提高党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三,拓宽学习内容和途径,丰富党支部的学习内容,如政治理论、时政要闻、中外优秀文化经典等,从多方面扩展理论学习;建立便利的交流机制,如QQ平台、交流论坛、学习网站等,增进支部成员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组织引领作用。

第四,健全学习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通过总结会、交流会、论坛等形式对党员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及时对党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反馈,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促进成员自主、有效学习。

3.创新组织生活,提升支部活力
高校学生党员的普遍和突出特点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讨厌灌输、喜欢互动,富有挑战精神,喜欢追求新事物。

因此,党支部要创新党员教育内容和方式,支部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实际,围绕促进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既注重理论时政、党性修养,也体现时代特征,在组织形式、内容安排、活动构思上精心设计,摒弃那些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的说教,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活动产生切实的效果,提高党支部活力。

另外,为了提高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党员,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侧重。

如低年级党员侧重于掌握党的性质、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入党条件等党章中的基本问题,采取听报告、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教育他们能在学生中发挥表率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

对高年级学生党员则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此外,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要结合学生党员的特点,如建立学生党员佩戴党员标志牌制度,使他们受到无形的鞭策,激发起当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又如党支部要关注特困学生党员,扎扎实实为党员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拓展实践平台,发展党员能力
党支部要利用社会资源,搭建身边平台,深入基层实践,如走进社区,服务群众,为孤寡老人和孤儿献爱心,给困难家庭的小孩免费家教,义卖筹集善款等,组织社会调查小分队,参与支教、顶岗,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

以丰富实践服务平台为牵引,增强学生党员的发展能力个体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整合知识和运用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党员实践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党员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无疑具有增强党员发展能力和身份意识的双重效果。

结语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性工程,如何结合切实有效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需要广大高校党建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实践。

通过探索构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才能真正提高党员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注释:
①刘永芳.管理心理学.北京.清化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P204
参考文献:
[1] 刘永芳.管理心理学.北京.清化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 韩沛锟,陈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探析——“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法制与社会.2011(7)
[3] 王丹.强化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科教导刊.2011(1)
[4] 郑辉赠.高校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策略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6)
[5] 常晗.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管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3第8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