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内容提要】
社会认同是指个体与某一社会身份建立心理联系的历程和后果。本章系统阐述了社会认同的概念、社会认同过程发生的条件、基本的心理历程和心理效应,简要介绍了社会认同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社会认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价值。
【学习目标】
1.了解社会认同的基本概念、基本条件、心理历程和心理效应。
2.认识社会认同理论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群际关系最简群体范式
社会心理学早期的奠基人之一,奥尔波特(F.Allport)在他本人晚年的一篇论文中这样说:“我们必须尝试去发现更加令人满意的‘群体与个体’的范式。必须发现某种方式以一般性的术语来描述被我们称作‘群体’的那些条件安排,这些条件包围和进入了个体,我们也必须发现某种方式,简要地说,以普遍的科学方式来系统阐述在被我们称作‘集合’行为的情境中实际发生了什么。从这个更广泛的角度看,个体与群体的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中真正的‘总问题’”。〔F.H.Allport(1962)A structuronomic conception of behaviour: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4,7.〕
对于个体与群体(包括社会类别)的关系,自20世纪之初当代社会心理学诞生时就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争论的主要问题(Turner,et al.,1987)〔J.C.Turner,M.A.Hogg,P.J.Oakes,S.D.Reicher & S.M.Wetherell(1987).Rediscovering the social group:A self categorization theory.Oxford:Blackwell.〕,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社会心理学家以群际关系(intergroup relations)、群体过程(group processes)以及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开辟了一个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社会认同,并以此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视角。以这样一个视角,他们重新审视了社会心理学近百年的研究成果,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目前,社会认同理论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宏大理论之一,相关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欧洲,应用的范围扩大到国家认同、种族认同、族群认同、政治认同、组织认同、职业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诸多领域。
第一节社会认同的概念
一、社会认同的定义
简单地说,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是指人们对社会身份的认同。身份是人们很熟悉的概念。当人们成为群体成员或社会类别中的一员(例如,石油工人、导游、小学生、海外华人、城市居民、青年、基督教徒,等等)时,才可能以某种身份进入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而由获得群体成员身份而来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每一个人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同(identity)的词义是“相同”(the same),指同一性、整一性、个别性、独立存在或一种确定的特性组合。社会认同,也被称为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了自己是某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类属中的一员。
成为群体的成员或类别中的一分子,不仅会具有来自社会制度的安排或与生俱来的特征(例如,具有某一个国家的国籍,属于某一种族,等等),同时,也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身份获得的心理过程,即社会认同过程(social identification,也被译为“社会身份认同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即是个体与某一社会身份建立心理联系(psychological link)所经历的历程。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觉到自己的群体身份,即自我理解为群体的成员;(2)伴随有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卷入和增强;(3)理解和共享该身份的社会价值评价意义,其中既有内群体成员与自己形成的共识,也有外群体评价的嵌入。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认同社会身份会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行为。那么,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或社会类别意谓着什么?这种归属会影响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又是怎样影响人们生活的?
二、社会认同与角色和身份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社会身份。这些身份告诉人们,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而是身处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中。随着对社会生活的卷入程度的不断改变(或加深或淡出),社会身份的种类也会逐渐增加或减少。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些身份会因时因地因事件凸显出来,而有些则隐身而去。这些身份,有些并不大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而另一些则由社会的、他人的评价来定位,形成声望和地位系统。
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角色理论(role theory)揭示了人们如何按照社会期望的脚本(script)去行为,并且将社会的脚本与自己的脚本相互协调,适应性和创造性地担当角色。身份是与角色相关联的一个概念,在很多场合和语境下,两个概念常常被混用。二者都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结点。细分的话,“角色”概念更专注于个体如何接受、领会和符合社会的预期,让人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并且创造性地建构他所扮演的角色,特别具有规范和互动的意义;“身份”概念则专注于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在社会形成一定的分层之后,个体被赋予的地位意义,以及社会类别化之后,个体被赋予的尊卑、高低、贵贱、价值大小等认知和评价上的意义。而对身份的认同,则是一个个体的社会心理历程,它更侧重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群际互动产生的动力意义。社会认同理论正是将理论的焦点放在人们如何将自我与某个身份类别联系起来,联系起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或后果等问题上,因而将重点放在“群体成员身份”(group membership)上,而非将重点放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身份上。
三、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自我认同(self identity)与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是两个相互依赖的方面。作为心理过程的自我认同(self identification)是指一个人在个人发展历程中,经过社会化,将自己的生理特性、社会特性和心理特性与自己本身建立同一关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建立深层的心理关系的过程。通过社会生活,才可能形成完整、统一的自我概念,从而获得一个人的自尊。自我认同是对“自我”的发现,这一发现把“自我”与许许多多与自己相似的人区别开来。自我认同在这个层面上看,也被称为个人认同(personal identity)。当一个人发现了“我”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我是谁?”这一问题。
社会认同则被定义为个体对自己作为群体成员而属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以及对其伴随而来的情感意义及价值意义的了解(Tajfel,1986)〔H.Tajfel & J.C.Turner(1986).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ur.In S.Worchel and W.G.Austin(eds.),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Chicago:Nelson-Hall,7~24.〕。换言之,就是指构成一个人自我概念中源自于一个人社会群体成员(或群体类别成员)身份的那部分。可见,自我认同不可能脱离社会认同,因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概念,与对社会角色、社会类别的知觉与认识相互关联。
在自我研究中普遍使用的TST(Twenty Statement Test)自我量表中,人们对自我的描述,往往是从社会角色中开始的。例如,“我是一个律师”,“我是一个贫穷的人”等。一般人们对自我的描述可以分为以下八类(参见表14-1):
TST研究发现,年龄与性别是人们自我概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成分。人们的描述八成以上与年龄有关,七成以上与性别有关。这是由于年龄与性别是先赋的和初级的属性,其边界很容易划分,男性一般对应女性,青年对应老年,并且不易因个人的原因产生变化,很多其他特性会直接或间接与之产生联系,类别的特性相当稳定。
表14-1 自我描述的分类及例句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会由于与众不同而形成自我概念;与此同时,一个人也会由于与众相同而形成我们概念。后者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些群体的归属,即社会认同,即回答“我们是谁?”这一问题。而回答我们是谁的时候,也把我们之外的人囊括进“他们”的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