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当代科技与陶瓷艺术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当代科技与陶瓷艺术创新

第一节高聚物对陶土材料的加固

1、α-氰基丙烯酸乙酯对陶土材料的固化

基本思想:

将制作好的陶土坯子晾干后,浸透于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丙酮溶液中,然后α-氰基丙烯酸脂胶粘剂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脂,只含少量的增稠剂、稳定剂,能瞬间快速固化,在空气中微量水催化下发生加聚反应,迅速固化而将陶土粘牢。从而形成坚硬的冷陶瓷。

2、辐射法制作冷陶

2.1基本思想:

将制作好的陶土坯子晾干后,浸透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溶液中,然后使用Co60辐射源进行照射,从而使被陶土坯子吸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发生聚合,生成聚甲基丙烯甲酯(即有机玻璃),从而形成坚硬的冷陶瓷。

辐射交联,就是用辐射法使两条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交联的净效应是分子量的不断提高,直至三维网络结构形成,所以高聚物一旦发生交联,就变得难溶、难熔。

辐射聚合就是用辐射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用辐射法可以实现烯类单体的气相、液相、固相和乳液聚合。用辐射法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分子量高、纯净等特点。

2.2制作步骤:

1)首先使用陶土制作造型

2)将制作好的造型放阴凉处晾干,使其脱水。

3)将脱水后的陶土坯子放入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使之充分吸收

4)将吸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陶土坯子放置于Co60辐射源下进行照

射,使之发生聚合

2.3优点:

无需高温,能够很好地保存陶土本身未烧之前的色泽和质感。

第二节数字辅助设计陶瓷釉料图案

1、基本思想:

陶瓷釉料图案需要在1000多度多高温之下发生窑变才能形成最终的颜色,这使得艺术家难以直观地进行陶瓷艺术的釉料颜色设计,本思想基于釉料色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首先在计算机里进行直接的图案设计,然后再将设计好的图案转换为使用代码标示的釉料上色方案,最终将根据代码指示将釉料描绘到陶瓷坯子上,结果高温灼烧后即可获得预期的图案。

2、案例

2.1案例:Rob Kesseler的陶瓷艺术设计

英国克佑区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Wolfgang Stuppy)和视觉艺术家罗布·克塞勒(Rob Kesseler)对植物有性繁殖的复杂性进行了仔细剖析。Rob Kesseler对英国皇家野生植物园里的大量野生花粉进行了显微摄影,获取了许多精彩的照片,着力再现被迁移到社会各方面的自然世界,植物,花朵形象。

Rob Kesseler将拍摄的野生花粉显微照片扫描后输入到透明的激光薄膜上,如何使用丝网印刷把图片印制到涂料纸上。干燥后,把印好图案的涂料纸浸泡在水里,使图案从纸基脱落并且转印到产品坯体上,在750~900度之间烧制。

此外,数字技术也可以为图案的设计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及风格上的突破。

2.2案例:2007年度Adobe·中国/ Shall We Dance数字艺术大赛金奖作品

范永光(山东)青花

《青花》是一只青花瓷盘,传统纹饰和通透的色泽尽显了中国青花瓷器的细腻滑润。仔细观察,上面的花纹图案竟然是Adobe软件中的各种工具图标排列而成。可见作者是耗费了很大心血,利用了很多时日,才想出来,做出来。

作品的整体设计符合“中国风”要求,在以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青花瓷作为载体的同时,能够把Adobe的元素非常完美地糅合在其中,不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同时展现了数字工具所带来的无穷魅力。这是现代数字艺术逐渐重视中国文化,并与中国文化密切结合的一种最佳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三节数学思想与陶瓷艺术

1、数学思想与陶瓷造型制作

安•库瑞尔的作品通过对三角锥和圆锥等几何造型形的拼接加工和镂空雕琢等处理,以陶瓷的材料诠释了几何的形式美。

恩瑞克·梅斯特的陶瓷艺术作品则对更为简洁的体块进行增减处理,对简单形态的艺术潜力进行来深入的探索。

卡罗·森麦可的几何结构陶瓷艺术作品显得单纯、简洁、明快,充满喜悦感。手工制作的造型却如同车床、刨床下的金属产品。他对不同的圆形、弧形进行切割、组合,产生来及理性极简单的形体语言,充满哲学思考

约翰·梅森的作品采用了大量相似或相同的几何造型进行重复构造,每件约有180—200厘米高,大部分由结构化的单元镶接成扭动穿插的立式结构,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的特征。

瑞内特·威尔姆斯的作品将一些数学中的曲线延展为曲面,从而将陶瓷脆硬的特性与柔美的数学曲线融为一体。

2、拓扑造型的陶瓷艺术作品

拓扑学是十九世纪形成的一门数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在拓扑学里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等元素都可以弯曲、改变。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对许多实际事物的研究都可以转换为拓扑学的研究。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拓扑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学科,如大范围变分法、规范场理论、拓扑度理论等。拓扑学应用于其它学科更是取得大量成果。近几十年来,拓扑学在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也有直接和间接应用,它与各数学领域、各科学领域之间的边缘性研究方兴未艾。

案例:Eva Hild的拓扑陶艺作品:

第四节以科技题材为主题的陶瓷艺术作品

理查德·罗金的陶瓷作品《心脏》系列是对人类心脏的写实复制,这些造型逼真的心脏被制作为类似机械部件的效果,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心脏这一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而他的作品《大脑茶壶》则在一个普通茶壶的外表上制作了大脑的纹路,使人们对茶的功效产生一种意念上的联系。

斯蒂文·蒙哥马利的作品对当代科技之下产生的各种工业产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他使用数米高度陶瓷材料对机械的造型进行艺术化的表现,锈蚀的色泽、金属的质感、真实的结构,甚至连各部位的螺钉和铸造翻模的痕迹都清晰可见,金属断口更是让人如面对实物。他的“机器”的大部分管道、齿轮、消音器、螺旋桨、螺钉等都没有被磨损,一些残破的裂口像是正在工作的新机器突然受到强大外力的撞击而变成静止的一样。正是这样一些疑问使他的“机器”超出了现成品、仿制品和废弃品的诸多意义而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意味。

机器作为我们文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和依赖,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和不幸。机器是城市生活的写照:速度、效率、紧张、繁忙,其本身既传递着文明的信息、力量、服从和安全,同时又带来破坏性、攻击性、不稳定性和冷漠感。这些矛盾的两重性,不仅体现在真实的机器之中,更体现在蒙哥马利的陶艺作品中,并通过他的作品的隐喻,使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未必让我们细细品味的“东西”显得更具哲学意义。

第五节陶艺造型过程的定格动画

1、基本思想:

使用陶土材料进行不断的造型制作,并且将每个步骤的结果拍摄下来,最后将整个的变化过程连接成一个动画,我们将看到一个“活”了的陶土。

2、制作方法:

2.1细心设计制作造型的每一个步骤

2.2保持造型在工作台上位置固定不变,并且以完全相同的拍摄角度、方位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