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内容提要:文章论述了学校工作应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做到领导重视、教师参与、政策倾斜、经费投入,以及科研、管理、后勤等对教学的促进、服务和保障,形成人人关心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运行的主旋律。
站在历史新起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要明确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好教学工作。
一、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1】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关键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高等学校要办一流的教育,必须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设施和条件、科学的管理与服务、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教学展开的。
所以,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一)认识教学工作的地位关于学校的中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提法: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法》第31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
”更简练的提法就是“育人中心”。
这种提法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都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所以,学校应该以育人为中心;另一种提法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为教学工作是最直接的育人工作,而其它工作却相对间接一些,教学工作对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2】另外,还有“教学科研双中心”等。
对于前两种提法,笔者认为育人目标中心与教学工作中心并不矛盾,它们的主旨是一致的。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革,大学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但其核心功能——人才培养始终没有变。
教学是高校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措施,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责,没有教学,大学也就不能称之为大学。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笔记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习笔记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根本任务。高校作为人才第一生产力、科技第一创造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体,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人才培养能力就是学校的生产力”, 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供给,把每位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等教育强国,要以深度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为切入点,积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优化学科结构,强化科技攻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造的活力和能力,为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建设等教育强国,要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文化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教育自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用中华优秀文化教育传统引得师生。
砥砺奋进教育新时代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办好高等教育, 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逐渐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从资源势能向治理效能转变,需要更加注重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需要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机制创新与需求导向。高校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主动顺应新时代“新形势”, 积极落实新时代“新要求”, 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
之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问答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问答发布时间:2012-05-11 浏览次数:1、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意义目的?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估是评价、监督、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
2、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历史?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文件在强调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提出要“定期对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
1994年起,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对1978年以后新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1995年启动了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的优秀评估。
1999年启动了针对新建院校与重点大学之间的普通高等学校的随机性水平评估。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决定用五年的时间对我国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并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
本轮评估结束后,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方案做了重要调整,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并决定从2011年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
3、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二十字方针是什么?二十字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以评促建”就是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以评促改”就是通过评估工作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创新;“以评促管”就是要通过评估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促进管理规范;“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说明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加强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是最终的目的。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赜
识地开展劳动教育,能在劳动实践中规范和引导学 生对心灵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引导下对 知识美、奉献美、敬业美、创新美、坚守美等产生深 刻的理解, 从而促进学生对个人内在美进行挖掘, 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追求科学的美,感受劳 动生产和创造中美在各环节的孕育,从而使学生对 劳动创造美产生深刻的理解,借助劳动教育培养学 生的精神美和心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合理化贯 彻落实。
刘强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摘 要:在全面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创新,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 才全面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探索方向。 文章结合新时代背景,对高校基于劳动教育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贯彻落实的措施进行探究,旨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践行“三全育人”的思想,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刘强(1973-),男,广东潮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 等教育、劳动教育、校企合作研究。
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结 合中国实际开展高校教育活动,确保高校人才培养 工作的开展能与劳动生产、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 起,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些思想 的引领和政策的落实强调了劳动教育在高校人才 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 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也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的全面创新。 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将劳 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将劳动 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并列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既能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践行,也能 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 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全面创新发展。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服务教学工作探讨
协调 等 工作 , 调 工 作 中需 主次 分 明 , 确 重 点 。 绕 师 协 明 围 生 关 注 的 热 点 和 难 点 问 题 , 好 日 常 工 作 的 目标 、 务 , 做 任 消 除矛 盾 , 强 管 理 过 程 中环 节 配 合 , 除 不 和谐 现 象 , 加 消 审时 度 势 , 与 时俱 进 、 极 进 取 的精 神状 态 保 证 各项 工 以 积
_
高 校 二 级 学 院 办 公 室 服 务 教 学 工 作 探 讨
刘必荣 凌 福 林
245 ) 2 0 1
( 城工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 苏 盐 城 盐 江
摘
要 :高 等 学 校 的 根 本 任 务 是 培 养 人 才 , 学 工 教
定 了 其 工 作 必 须 围 绕 学 校 的 中 心 工 作 展 开 ,也 就 是 说 二 级 学 院 办 公 室 工 作 必 须 服 从 和 服 务 于教 学 这个 中 心 , 必
22 - 职 能 . ̄- N
示 精 神 风 貌 和 管 理 水 平 的 窗 口。 新 形 势 下 高 校 二 级 学
院要 在 内部管理 体 制上采 用 “ 级管 理 、 院为 主” 两 以 的
学 院制 管 理 模 式 , 何 加 强 办 公 室 自身 建 设 、 分 发 挥 如 充 办 公 室 综 合 职 能 , 何 主 动 适 应 新 的形 势 , 立 为 教 学 如 树 工 作 服 务 、 培 养 人 才 服 务 的 思 想 , 力 加 强服 务 , 我 们 在 实 践 中 有 是 必 须认 真 研 究 解 决 问题 。
1 级 学 院办 公 室服 务 教 学 工作 的 客 观性 . 二
工 作 中职 能部 门与 学 院 、领 导与 教 师之 间所 处 的位
高职院校“10个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产教融合背景下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3QTJG082);轨道交通装备动力学破坏测试及材料修复应用技术创新团队㊂作者简介:伍世英(198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李哲(1986-),男,汉族,湖北仙桃人,博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通讯作者)㊂抗震救灾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重家国大义的伦理传统,这与西方强调个人㊁尊重个性发展的观念有所不同㊂从促进跨文化比较㊁激活价值思辨㊁讲好中国故事三个角度运用类似红色育人素材,因课制宜选取自主探究式教学法㊁任务教学法㊁混合式教学法等安排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性㊁实操性㊁趣味性㊂第三,建立多维度多主体多阶段评价机制,形成良性教学闭环㊂只有目标和过程,却没有最终的验收评价环节,则难以评估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度,也难以保证教学生态的持续完善㊂对红色资源融入外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评价,既要重视知识的深度又要强调人文的温度,既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广度也要保留教师主体的高度,既要考虑结果的信度又要突显过程的刻度㊂首先,评价要关注语言㊁能力和素养多维度的协同,除了知识的习得,也要关注红色精神是否入脑入心;其次,采取多主体的评价模式,基于学生自评㊁生生互评㊁教师评价等,获取覆盖多主体视角的反馈信息;最后,在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中多采取期终诊断的形式进行检验,难以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阶段性成效,因此形成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形成个体的完整学习档案,并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㊂3㊀结语成渝红色文化是川渝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血脉轨迹,亦是青年学子奋力谱写新征程的内生动力㊂其核心价值中的追求真理㊁开拓进取㊁团结协作㊁艰苦创业㊁无私奉献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高度契合,与外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吻合㊂健全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㊁搭建深入细致的课程资源库㊁创设成果导向课堂实践模式,有利于推动本土红色文化真真切切融入外语课程思政,实实在在春风化雨育桃李培栋梁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㊁赓续红色血脉㊁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 ].共产党员,2021,(22):4-6.[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https :// /zhengce /zhengceku /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5-28.[3]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N ].四川日报,2021-06-27.[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 ].https :// /xinwen /2022-10/25/content _5721685.htm ,2022-10-16.[5]王文斌.文明交流互鉴呼唤外语教育的时代担当[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28(08).高职院校 10个坚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伍世英㊀李㊀哲(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摘㊀要: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还是 中心环节 ,更是 高校安身立命之本 ㊂高职院校只有落实好立德树人,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㊂本文解释了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内涵,指出当今高职院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立德树人问题,建议性提出高职院校教师 10个坚持 ,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㊂关键词:高职院校;10个坚持;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7.0860㊀前言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㊂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党的事业㊁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㊂高职院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㊁牢记使命,为党育人㊁为国育才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㊂当前,我国处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都需要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㊁接班人㊂树人 是教育最终目的, 立德 是指导原则㊂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中,德的信念最为重要㊂通过引㊃052㊃2024年第7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领学生㊁关爱学生㊁服务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水平㊁政治觉悟㊁道德素质㊁文化修养,从而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㊂此外, 立德 包含双重涵义㊂一方面,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各类思政教育工作,需加强学生的思政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需教育工作者带头做共产主义的拥护者,争做 四有 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㊁有道德情操㊁有扎实学识㊁有仁爱之心㊂1㊀高职院校教职工实际工作中 立德树人 存在典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㊂高校教师是坚定的党执政支持者㊁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者㊁先进的立德树人典范,优秀的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者,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㊂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㊁无私奉献㊁尊重学问㊁关爱学生㊁严于律己㊁为人师表㊂但是,在全国多所高校也发生了师德失范典型案例,极大损害了教师形象,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㊂违纪教师及有关人员均受到了严肃处理,教训极为深刻,以下是实际典型案例:(1)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高校教师承担涉密项目,无视保密工作纪律;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教师未经学校审批私自出国;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斗殴冲突,高校教师不管不顾,充当 看客 ;高校教师以学校名义私自开设培训班,损害学校声誉和利益㊂(2)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高校教师在个人微博发表不当言论;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不当言论㊂(3)散布封建迷信㊁淫秽内容,诱导学生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行为:高校教师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内容;高校教师浏览国外网站,翻译传播宗教类非法出版物㊂(4)影响教育㊁教学正常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高校教师屡次在考研㊁考公培训机构兼职,敷衍教学;高校青年教师为发展自己的 副业 ,加入网店㊁微商行业㊂(5)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单位工作安排,影响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行为:高校教师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工作安排,影响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教师编造虚假理由,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㊂(6)在教学工作中,备课不认真㊁论文指导敷衍塞责㊁实验与实践指导不负责任等,导致授课出现知识性错误㊁指导论文达不到要求和学生安全出现问题等不良后果的行为:高校教师实验室使用不当,导致发生爆炸事故;高校教师备课不认真,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㊂(7)在科研工作中,论文数据弄虚作假㊁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㊁违规使用科研经费㊁滥用学术资源等学术不端问题,高校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抄袭剽窃㊂(8)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态度不好㊁不作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高校招生办教师在回答高考生咨询录取事宜时态度恶劣;高校辅导员在管理与服务学生工作中不作为㊂(9)在招生㊁考试㊁学生推优㊁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行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推优中偏袒班委;高校教师身为考研出题人,在校外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机构私自任教,以至于泄露考研真题;某高校教师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人,考试前对朋友孩子进行辅导;某高校辅导员为学生办事,违规收取学生家长送的礼金㊂(10)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行为:某高校教师深夜多次通过微信给学生发送低俗消息;某高校教师性侵女同事㊁女学生;某高校教师私下与女研究生单独约会,并发生不正当关系㊂由此可看,高校 立德树人 工作存在大量形形色色问题,从社会层面看,是由于市场经济负面㊁社会思潮多样化㊁网络㊁宗教因素等影响㊂从学校自身层面看,是由于学校对立德树人问题不够重视㊁专业化不高㊁创新性太低,队伍建设不强㊁经费投入太少㊂2㊀高职院校教师 10个坚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㊂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有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总结,积极探索㊁不断创新 立德树人 的实践路径,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㊁社会地位㊁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群体安心从教㊁热心从教㊁舒心从教㊁静心从教,筑牢立德树人的基石㊂(1)坚持政治站位㊂坚定政治方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政治定力,确保 十四五 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㊂政治定力是定心定行之力㊁是立身履职之基㊂党员干部只有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才不会 缺钙 ,不会得 软骨病 ㊂(2)坚持爱国守法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前提是忠于人民㊁忠于国家,坚决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遵守法律法规㊁宪法原则,坚决不违背社会秩序㊂爱国守法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㊂爱国守法主要指爱国主义和遵纪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㊃15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㊂爱国主义指对袓国的忠诚和热爱,既是一个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㊂作为道德规范,它是调节个人同本国㊁本民族之间关系的准绳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是在各民族㊁国家悠久历史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无穷的凝聚力㊁向心力,具有无尽的精神力量,可以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㊂基本内容是:热爱祖国,建设袓国,保卫祖国,捍卫祖国统一㊂爱国主义不仅是历史范畴,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容,同形形色色的国家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划清了界限㊂(3)坚持潜心教学,大爱育人㊂只有将立德树人做为首要任务,坚持教育规律,坚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因材施教,才会教学相长;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对待教学决不敷衍,不做影响教育教学兼职工作㊂任何教学方式都抵不过爱的教育,这种教育是质朴的,不需要任何包装和技巧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㊂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关注课堂中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以爱育爱,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幸福感㊂老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亲近老师,并乐意接受老师教育㊂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曾经说: 爱的教育,最终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他人,将爱传递给社会,将爱传递给民族,将爱传递给国家 教育的确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升华㊂爱学生的过程,也是爱自己;教学生的实践,也是在教自我,学生获得了认同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会累积为师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㊂(4)坚持关心关照学生㊂老师只有做到关爱㊁关照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㊂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㊂ 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很好的从思想㊁学习㊁生活层面关心爱护学生,就不能做到很好地教育学生㊂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㊁生活条件㊁家庭背景㊁社会交际等相关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㊂(5)坚持言行端正㊂作为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尊自爱㊂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培养健全人格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行为习惯㊁人生观㊁价值观迥然不同㊂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为了正班风,树正气,老师需要狠抓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教育㊂制班规班训,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㊂(6)坚持学术道德㊂坚守学术良知,潜心问道,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反对学术不端㊁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影响学术公正的不良行为㊂学术道德是任何一个学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则,是保证正常学术交流㊁提高学术水平㊁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㊂恪守学术道德㊁遵守学术规范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基本原则㊂(7)坚持公平公正㊂老师应该做到对每个学生公平公正,处理事务公道,杜绝弄虚作假㊂(8)坚持廉洁清白㊂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相关纪律,清廉从教;不收学生㊁家长送的任何财物,不参加学生以及家长邀请的旅游㊁娱乐等活动㊂(9)坚持服务奉献㊂明确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利益观,向社会贡献出聪明才智,杜绝利用学校名义㊁校徽㊁专利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行为㊂(10)坚持敬业爱岗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 一训三风 ,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㊂3 总结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灵魂的工程师㊂新时代背景下,广大教师只有更高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自身的责任感㊁使命感㊁荣誉感,努力成为 四有 好老师,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推进伟大事业㊂今后,学校将继续强化和坚持 以德为先㊁能力为重 ,将立德树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坚持以德立身,倡导以德立学,鼓励以德施教,营造学校厚德博学㊁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㊂参考文献[1]孙双双. 职业化㊁专业化㊁专家化 发展背景下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130-131.[2]张景黎,张娜,张胜利,等.高职院校学生学风状况分析及解决对策们[J ].办公自动化,2019,24(19):27-28.[3]葛玉芹,秦爱军,刘忠翔,等.浅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J ].课程教育研究,2020,(16):77-78.[4]刘雅奇,郭兴华.新形势下高职航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叮[J ].船舶职业教育,2019,(3):8-10.[5]赵鹏.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基本问题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0):86.㊃252㊃。
高等学校基本制度
一、引言高等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
为了确保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制度,以规范高等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制度。
二、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原则和体制。
该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高等教育法还规定了高等学校的设置、办学、管理、评估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中央政府负责制定高等教育方针政策,审批高等学校设置,监督和指导高等教育工作。
2.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的规划、管理和服务,审批和监督本地区高等学校的设置、招生、教学、科研、财务等活动。
3. 高等学校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四、高等学校设置制度高等学校设置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高等学校设置审批制度:设立高等学校需经过审批,审批机关为教育部或省级人民政府。
2. 高等学校分类制度:我国高等学校分为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
3. 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设立高等学校应具备一定的办学条件,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科研水平等。
五、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通过全国统一高考,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 特殊类型招生:包括艺术、体育、高水平运动队、自主招生等。
3. 招生计划管理: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制定,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六、高等学校教学制度高等学校教学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计划制定: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 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适应社会需求。
第2章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
主要内容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第四节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管理第五节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研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的原理、过程、方法,对科学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方案,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教学管理--就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与任务,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1.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1)教学管理是协调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
科学组织、合理协调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人、物、时、空等教学资源)。
(2)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日常工作的永恒主题。
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管理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3)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工作整体优化的主导因素。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各方面条件(如师资、生源、教学设备、外部环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大不相同。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1.2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在学校内部,涉及学校、学院、学系、教研室等不同层次机构,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与权力分工。
(一)学院管理的职能作为高校内的下属学院,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型学院---主要作为一定学科领域教学组织的学院,如普通高校中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另一种是社团型学院----主要作为某种校园共同生活组织的学院,它们负责学生吃住、课外文娱生活、自学、教师辅导等,有的也提供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学分。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省高等教育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研究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高等学校学科重点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各项资源努力向教学一线倾向,提高教师教学待遇。
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强化实践培养。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作者:文胜利陈玲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第05期摘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中,人才培养被忽视、受冷落是普遍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受冷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校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扭曲错位;二是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三是人才培养活动本身的长期性、滞后性与复杂性。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在人才培养方面为高校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该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科学的治理结构、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成功经验值得当今高校借鉴。
当前,高等学校要回归立德树人的新常态,就应当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高校自身也要抓住关键环节,打好组合拳,如凝练办学思想、组织师资队伍、优选教学模式、加强学风建设等,真正让立德树人在高等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学风建设;西南联大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5-0088-07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7年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4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真正的高等教育大国。
但仔细审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状况,如何立德树人、怎样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在不能令人乐观。
十多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无忧虑地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博士摘要: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生存处境及其终极关注.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的传递、传播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代表着社会良知、提供了人文关怀和可以坚守的精神家园。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
一个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学术力和行政力、党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通过人才培养重点、难点和切入点的分析,应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高等学校的任务日趋丰富,为各高等学校主政人确定自己的治校理念和办学方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又为高等学校根本任务被“遗忘”或“转移”带来新的可能,从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办学实际看,这种可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现实。
为此,专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等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发展决定的1.高等学校发展史,就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丰富史,但“育人”始终是基本功能中核心和根本的内容人类的高等教育源流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高等教育的雏型,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学术传统.他们的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集中反映出当时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追求“博雅的认知兴趣”,他们开创的是一种满足智力兴趣为宗旨的知识传统,并提倡“自由教育"的思想,认为带有实用目的的教育是奴隶的教育。
可见,在这个时候,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地体现在精神贵族和有闲阶级知识的传递、传播上。
在中世纪,高等教育由于大学的成立达到了制度化发展的新高度。
大学教职的职业化决定了教育要面向社会现实生活,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专业人士的需要(诸如牧师、律师、医生、教师等).于是,大学的知识传递、传播和专业训练,在宗教神学专制下,出现了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倾向。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强化的几个方面
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要教育 大学 生
一
诚待人 , 以诚感人者 , 以诚 而应 。以术驮取人者 , 以术 “ 人 人
而 待 ” 。
定 要 胸 怀祖 国 , 系人 民 , 终 以 国家 富 强 和人 民 幸福 为 心 始 ( ) 强对 大 学生 优 秀 品 德 教 育 三 加 我 国几 千 年 悠 久 的历 史 文 化 积 淀 出 丰 厚 的 传 统 美 德 ,
方向。要 教育大学生树立远 大理 想 , 立为人 民服务 、 中 确 为 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 斗的 目标 。2 世纪实现中华 民族 1
1 . 谈心疏导。 把尊重人 , 理解人 , 信任人作 为德育二 作的 I : 出发点 , 和受教 育者坦诚相 见 , 沟通思想 , 坚持 以理服 人 , 以
疏导 的方 法 , 是指教育者 在对受教育 者关 心 , 尊重 、 爱
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相结合 的产物。第二 , 理论 能生动 、 该
实 际 有效 地 回答 学 生 的 各 种认 识 问题 。
( ) 二 加强 对 大 学 生 理 想信 念教 育
护的基础 上 , 疏通其思想 、 情绪 和行为 障碍 , 并对之 加 以正
已任 , 田树立为祖 国和人 民而奋斗 的理想和抱负。 牢
2 . 规柬疏 导。疏导本身并不是无原则 的一团和气 , 不意 味着放弃 批评 。在关 心 、 爱护的基础 上 , 和颜悦 色的 、 委婉 的、 善意的批评也是疏 导的重要方式 。
和家庭 美德教育 , 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 , 尤其 要加强 诚信教育 , 这是做人 、 事成 功的基础 。同时还要加强对 “ 做 八
荣 八 耻 ” 学 习 , 展 社 会 主义 荣 辱 观 的实 践 活 动 , 大 学 的 开 使
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
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罗冰冰1,王幸运1,梁小安1,李姗姗1,王小光1,魏家华2*(1.空军工程大学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2.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00)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有所改善,但是“重知识轻素质”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
当前,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并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工作的根本标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自文件颁布起,教育界、学术界等就高度关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如何全面落实此任务进行了广泛分析与深入研究。
2020年,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
同年,韦阳探讨了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实现中的作用。
2021年,蔡新职等以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育人实效等方面探索了如何落实根本任务。
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目标,从“课程建设是基础、课程思政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关键”三方面,探索了高等院校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可行路径,为实现“三全育人”奠定基础。
二、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打造金课”。
课程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在于关注教材和关注课堂。
本章将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两方面,说明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基础。
(一)课程教材课程教材是教师按纲施训、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工具,在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作用显著。
教材作为呈现知识的教学用书,它既具有传播知识的工具属性,亦具有体现价值观念的社会属性,高质量教材要体现出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一、总则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为此,必须重视德育,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首位。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
高等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保证高等学校德育有效实施,根据《教育法》特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本大纲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和规范全体教职员工教育思想与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德育实行科学管理与检查评估的根据。
制定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德育体系。
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迎接21世纪的新形势,继承和发扬高等学校德育的优良传统,总结新经验,促进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塑造精神的重要阵地,其使命就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则是为学生提供健全、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既是高校的使命之重,也是高校教育的价值所在。
高校教育除了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仅有专业知识而缺乏道德素养的学生,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无法成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有贡献的人才。
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蔓延,使很多人只注重自身利益和享乐,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高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权力、名誉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
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其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不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要求他们具有主动学习、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素质。
高校应该开展探究型学习、实践型教学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
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生应该具备奉献精神、爱国情怀,与国家和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高校应当通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社团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和行动,使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更要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贡献力量。
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他们应该以身作则,率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和行为准则。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博士摘要: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生存处境及其终极关注。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的传递、传播和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代表着社会良知、提供了人文关怀和可以坚守的精神家园。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
一个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学术力和行政力、党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通过人才培养重点、难点和切入点的分析,应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德育为先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高等学校的任务日趋丰富,为各高等学校主政人确定自己的治校理念和办学方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又为高等学校根本任务被“遗忘”或“转移”带来新的可能,从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的办学实际看,这种可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现实。
为此,专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等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发展决定的1.高等学校发展史,就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丰富史,但“育人”始终是基本功能中核心和根本的内容人类的高等教育源流可以追溯到很久远,在古希腊时期,就产生了高等教育的雏型,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学术传统。
他们的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集中反映出当时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是追求“博雅的认知兴趣”,他们开创的是一种满足智力兴趣为宗旨的知识传统,并提倡“自由教育”的思想,认为带有实用目的的教育是奴隶的教育。
可见,在这个时候,高等教育的功能,主要地体现在精神贵族和有闲阶级知识的传递、传播上。
在中世纪,高等教育由于大学的成立达到了制度化发展的新高度。
大学教职的职业化决定了教育要面向社会现实生活,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专业人士的需要(诸如牧师、律师、医生、教师等)。
于是,大学的知识传递、传播和专业训练,在宗教神学专制下,出现了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倾向。
随着文艺复兴,在人性解放的旗帜下,大学开始从传统向近代转型。
以英国牛津、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住宿学院模式创立,使大学不仅是学术单位,而且也是社交和生活单位,学习和生活糅合在一起,老师和学生紧密互动于知识教学之中,这种教学型传统,使得英国的纽曼描述为“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
19世纪后期德国洪堡大学成立,因它的研究型特征,常被视为近代大学出现的标志。
在这里,提出了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学与术的分家,与英国重视教学的“知识以其自身为目的”的理念不同,德国人崇尚“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从而实现了大学功能从传授知识到发现知识的根本性转变。
工业化的急速推进,既深又广地开发了自然,解放了人类的同时,又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知识创新的渴求,特别是对实用知识的需求。
这种渴求和需求,引导着高等教育知识活动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
美国的高等教育,率先关注理论知识向操作技术的转化,通过这种转化推动工业的科技创新;美国政府更是立法支持,使这种转变与美国主流的实用主义哲学结合,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性改造,服务社会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对功能丰富的一大贡献。
由于这种服务社会功能导向的确立,美国高等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热情参与,创新出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社区学院等),美国也就率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进入20世纪中期,高等教育改革呼声日高,体制化的高等教育对人的“遮蔽”越来越为有识之士诟病。
这就与国际竞争,新技术革命、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等因素结合一起,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把“使每个个体都过上富有意义的生活、具有创造性的生活”为最终目的。
这时高等教育发展出现新的动向,即越来越把“人”放在校园生活的中心,把校园的知识活动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来建构。
在这种生存方式之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安排,体现为一种彻底的人文关怀;教师的个性自由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落实,成就了一种彻底的社会良知;而这种生存方式中的学生与教师互动于校园中心,就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了社会关注和向往的精神家园。
当然,这一个过程还刚开始,正不断向纵深发展,但却有力地在未来学的角度表达了高等教育功能又得到了丰富。
从高等教育的历史逻辑看,他的功能一开始着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传播,后来更重视创新;接着是强调社会服务;近来更关注人文关怀、社会良知和精神家园的代表和提供功能。
然而,我们更深入追根溯源就不难发现,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把人的培养放在首位,各种功能侧重,实质上被理解为培养不同的人的手段。
柏拉图时代提出的“博雅的认知兴趣”,关注的不是奴隶教育的“实利性”知识,而是“人的德性”的知识,目的是培育“典型的贵族气质”,帮助贵族得到“幸福和灵魂的自由”。
中世纪的大学,更是从专业训练这个角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直接目的。
近代大学的英国流派,着重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绅士,即具有学养、涵养和教养的心智能力;精致的趣味;坦诚、公正、冷静的头脑;高贵与合乎礼仪的生活方式。
近代大学的德国流派,着重科研目的在于使大学能在宁静与自由的方式中培养学生,使他们获得创造性的知识,致力于思维水平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能独立地发现真理和新知。
现代大学通过服务社会争取资源,规模急剧扩大,目的是让大众化条件下的高校学生能得到精英的智慧启迪和精神启蒙,能得到知识实现大众的“自我解放”,从而真正享受文明高度发展条件下的社会全体的福利。
至于后现代的大学关注人文关怀、社会良知和精神家园。
这一大学功能更是根本意义上向大学基本功能——育人的历史回归。
可见,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条连续的主线表明,“育人”始终是高等学校核心和根本的任务。
2.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史,就是高等教育的哲学认识成长史,但“育人”始终是这种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对高等教育的哲学认识史,可以有两条显著的脉络,一条是教育哲学的、一条是价值哲学的。
教育哲学对高等教育认识的基础,在于它对高等教育参与的学校、个人、国家、社会组织等四方面主体作了一个哲学的抽象分类。
前两个主体产生对高等教育的认识通常以认识论为基础,后两个主体产生的认识通常以政治论为基础。
高等教育在古典时代和近代,是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特征。
不论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热衷于在“象牙塔”里高度关注对深奥知识的探讨,以满足师生的博雅猎奇。
如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描述的那样:大学是富于想象的探讨学问中把年轻人和教师联合起来,由积极的想象所产生的激动气氛转化着知识(参见〔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编译:《高等教育哲学》第13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版)。
高等教育交替变化在中世纪和现代,则呈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特征。
这些时代里,国家和社会组织一方面成了高等教育存在的合作性依据,另一方面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求。
高等学校必须承担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服务、知识生产服务和人文关怀服务等)的功能,而不能仅被视为保护人们进行知识探索的“象牙塔”。
在这四个时期里,高等教育交替被这两种教学哲学主导着,直到后现代发展阶段,两种教育哲学主导的平衡点才基本达成。
从教育哲学的抽象中我们发现,认识论哲学直接体现出“人”是最终出发点,政治论哲学通过社会间接体现出“人”是最终归宿。
价值哲学的观照,同样能够清晰考察“理性主义”(科学理性、人文理性)与功利主义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消长和融合为主线所表现出来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演化。
从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角度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从专业和自由的角度阐明了倾向理性主义教育的价值观,认为教育目的在于陶冶心灵,养成德性,供理智享用而不具备功利色彩;近代大学提倡“人性”,理性主义得到了新的张扬,特别是洪堡在柏林大学将“科学统一于人文”更赋予了理性主义以新的时代内容,深远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史。
但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在中世纪和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中,因为思想对实用和效率的追求,大学利益与社会本位论同一,使高等教育更强调教学、科研的实际效用,强调大学的知识活动应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政府需要密切结合,最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从这两种价值取向的统一角度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功能”,就将大学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和功利主义(大学功能)不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于大学的内外部关系协调之中了。
大学内部主导的“大学理念”包含了大学本质在内的理性主义价值理念,大学外部主导的“大学功能”包含了大学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功利主义价值标准,现代的大学更倾向于两者的统一,从而引导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培养完人”为办学目的,以“探究真理”为学校使命的同时,坚持大学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服务,并通过服务争取社会对高等教育更大的支持。
这两种价值哲学的取向在高等教育领域里既对立又统一的历史深刻说明,整个演变的过程,都是围绕着“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来展开的,对人的培育,始终是价值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抗战时西南联大办学的成功(1955年,我国的学部委员中约2/3出于该校)、当代中国科技大学的成功(全国目前60岁以下的“两院”院士总数1/7出于该校),实际上都说明培养出人才,就是学校最大的成功,这些范例,证明了“育人”是高校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结论的现实正确性。
二、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内的不同工作领域,都应以“育人”为根本任务1.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都是“育人”中国学校类型的分化,还没有高度成熟。
从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角度看,学校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别之分;也有初等、中等、高等层次之分;还有依学校学科设置特征、学生培养层次、教师水平和学校科研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等为根据的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之区分。
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同一性方面看,都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场所,根本任务认识的分歧不大。
分歧可能出现在差异性方面来看根本任务。
高等学校分类别层次,首先是因为学校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性分化,其次是政府和社会希望学校各有特色,所以,学校分化就出现了能级概念。
按照国际影响较大的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对高等学校的分类,应用能级理论,学校一般都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学校和很多中间过渡类型的学校,与此相对应的是授予博士、硕士为主的、授予学士、硕士为主的和不授予学位而强调技术等级证书考取的不同的培养目标。
可见,从不同类型学校的差异性看,最后的能级区别还是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和规格的分类分层上,由此,不同类别层次,学校的根本任务实际上不应存在认识结论上的分歧。
2.高等学校根本任务认同的关键,是学校领导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中国高等学校的领导群体,主要由革命家、业务专家特别是自然科学背景的业务专家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三大部分构成,近年来,则主要由后两部分人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