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环境经济学分析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愈加凸显。
因此,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是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进行分析。
二、水资源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分析1. 涵义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
但是对于这种必需品,其经济性和社会性问题十分突出。
涉及到资源节约和效益,生产和消费的社会经济成本等问题。
因此,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成为了水资源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2.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相对于需求增长的形势,水资源供给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滞后。
此外,各类污染、开发和管理等问题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因此,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 水资源的价值评估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的价值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价值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水资源作为一种经济物品存在的价值,从而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水资源价值的评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意味着水资源在市场交易中具有的价格和收入,而非市场价值则主要体现在环境和健康等非经济方面。
4. 水资源利用的市场失灵问题由于市场交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生产外部性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失灵现象。
因此,从市场角度出发,应采用政府干预和调节等手段,实现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
5.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下,要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水资源保护的环境经济学分析1. 涵义水资源保护是维护水资源持续利用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行动。
因此,水资源保护问题涉及到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维护、环境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资源稀缺与环境经济学分析
资源稀缺与环境经济学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愈发凸显。
由此引发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旨在探讨资源稀缺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资源稀缺的影响、环境经济学分析的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
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稀缺资源问题。
资源的稀缺性不仅给人类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举个例子,水资源稀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球许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人们的饮水和农田灌溉等基本需求受到威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能源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大气资源等方面。
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经济合理调配和环境保护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问题。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经济关系的学科。
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环境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来分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果之间的关系。
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成本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方案。
例如,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并确定最经济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策略。
此外,通常还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如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手段,推动经济活动朝着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可持续发展是在资源稀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使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持续保护相统一。
在实践中,需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加强支持,如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行资源循环利用等。
同时,教育和培训也至关重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资源稀缺与环境经济学分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
它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交叉。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综合应对,才能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水资源经济学
水资源经济学首先,水资源经济学研究了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
由于水资源是有限的,其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稀缺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水资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直接利用价值上,还体现在其环境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
水资源经济学通过分析水资源的价值,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水资源经济学研究了水资源的市场机制。
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是水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促进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管理。
同时,市场机制也可以激励各方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和保护,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水资源经济学还研究了水资源的管理和政策。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水资源的管理和政策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水资源的管理涉及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政策的制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经济学通过研究水资源的管理和政策,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水资源经济学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通过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化与完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资源经济学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知识的学科,其中涵盖着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关乎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计,因此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中,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供给的情况。
还有边际效用递减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分配问题。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分配和利用情况。
另外,在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中,环境经济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资源经济学
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使得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经济特征、水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水资源的经济特征对其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资源具有稀缺性、无形性、不可替代性和外部性等特点。
稀缺性指的是水资源相对匮乏,供需矛盾突出。
无形性表示水资源难以观察和鉴别,难以准确计量和评估。
不可替代性表明水资源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被其他资源所替代。
外部性体现了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这些特征为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其次,水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供需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环境经济学理论。
供需理论研究了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关系。
市场失灵理论关注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领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强调政府的作用和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环境经济学理论将环境资源作为经济分析的对象,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水资源经济学的应用涉及到资源配置、水权交易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分配。
水权交易强调了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通过水权交易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水资源管理关注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包括水资源规划、政策制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经济学可以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撑和政策建议。
例如,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评估水资源的价值,为水资源定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经济模型的建立,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为水资源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水资源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了水资源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进行经济学分析,对于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水资源是一个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重的经济价值。
首先,水作为生产要素,是各种行业和生产活动的基础条件。
例如,农业生产离不开灌溉水,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工艺水和冷却水,人类生活离不开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此外,水还是旅游业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
其次,水资源还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
水的市场价格由局部供需关系和其所处环境决定。
在欠缺水资源的沙漠地区,水的市场价格往往较高。
同样,水的质量也会影响水的经济价值。
优质的水源价格较高,而污染严重的水资源价格则较低。
总之,水资源具有多重的经济价值,理性利用水资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水资源的经济管理方法针对水资源管理需要采取多种经济手段,以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常见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调节、市场化交易、税收和补贴等方面。
首先,水资源的价格调节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经济手段。
通过调节水的价格来激励用水者节约水资源。
水价越高,用水者消费水的欲望就会越小,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市场化交易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使用市场机制来配置水资源,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发行水资源使用权,用水者可以按照市场价格购买水资源的使用权。
这些水资源的使用权可以在市场上买卖,这样就可以促进水资源的更加合理和有效利用。
除了价格调节和市场化交易,水资源的税收和补贴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通过对用水者实行污水处理费用和排污费用进行征收,并对节约水资源的用水者进行补贴,可以达到促进节能环保和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三、水资源管理的经济分析水资源管理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进行经济学分析,以系统掌握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
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
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水资源的稀缺问题。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思考水资源稀缺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首先,经济学通过供需分析的方式来研究水资源的稀缺性。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水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供给不足导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引起水资源的竞争和紧张局势。
经济学可以通过研究水资源供求的弹性,预测需求增长对供给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其次,经济学还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评估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衡量项政策或项目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对于水资源稀缺的区域,经济学可以测算不同利用方式的成本和效益,比较其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最经济、最有效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例如,经济学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市场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比较不同利用方式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从而找到最佳的利用方案。
此外,经济学也可以通过产权安排来解决水资源稀缺问题。
水资源的产权安排是指对水资源使用和管理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良好的产权安排可以激励个体和企业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例如,私有化水资源产权可以激励个体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的水资源价格机制可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调节供求关系。
经济学可以对不同的产权安排进行研究和比较,推动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和创新。
最后,经济学还可以通过经济激励机制来引导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经济激励机制是指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个体和企业行为的方式。
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机制,可以激励个体和企业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利用和保护。
例如,采用阶梯水价制度,即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上升,可以激励个体和企业对水资源进行节约和合理利用。
水资源浪费的经济学分析与控制对策
不合理性、 水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 工农业生产与运作 方式的落后性等人 为因素造成的, 可以通过 利 用价格杠杆合理配置水资源、 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循环经济等途经解决水资源浪 费问题 , 高我 提 国水 资源的 利用 率 . ’
关键 词 : 资源 ; 费; 水 浪 价格 弹性 ; 节水 型社会
重要 作用 .
1 我 国水 资 源 浪 费 问题 的经 济 学 原 因分 析
1 1 价格 机 制不 合理导 致 的水 资源 浪费 .
全 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 , 究其原因 , 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不合理 的水价格机制 . 理论 上, 合理 的水价应是能真实反映水的真实价值的一种水价 , 包括原水价格( 水库水 、 江河湖水、 地下水 )管道 、 运输成本 、 水厂水处理成本 、 经营者利益 、 税等 . 而实践中 ,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 加之人们对水资源稀缺 性 认识 不足 , 多年 来水 被 当作 了社 会福 利 , 国家 实行 无偿 或低 价用 水政 策 , 实际 水价 与理论 水 价相 差很 大 . 污 水处理费的不足更使厂家亏本经营 . 事实上 , 以来的水费还不到供水成本的一半 , 长期 即使在已经连续数次 提高水价之后 的今天 , 水的价格仍大大低于其成本费用 . 水费支出占居 民生活费用开支及收入的比例很低 . 水价 长期 在低 水平 上徘徊 , 能发 挥其 经济 杠杆 作用 , 味着 水资 源所 有 权 事 实上 已被 废 除 或 削弱 , 不 意 这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6 期 20 07年 l 月 1
河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 o oa U i rt N t a Sine or l f hi n esy a r c cs n H v i( u l e
水资源经济学的问题
水资源经济学的问题面临的水资源表明:水,正在从“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在资源学框架里,诸如水、空气、鱼群、森林这类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与诸如矿产、能源、资本品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相对而立。
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资源经济学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和定价准则。
这样一种基于工程学的资源分类方法,不仅不符合经济学原则,而且不适应目前我们遇到的资源经济学问题。
事实上,中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表明:水,正在从“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
当然,水荒的挑战也给中国经济学家提供了机会:更普适的资源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经济学根据。
价格告诉我们,当某种资源的价格严重低于一般均衡水平时,便发生资源的浪费。
只要资源浪费的速率足够高,资源就会从“可再生的”转化为“不可再生的”。
在农业,我们知道,“免费”程度最高的物品,典型如“空气”,价格长期保持为零。
可是,在时代,当汽车和其他类型的污染达到足够高的速率之后,在任何都市地区,新鲜空气都不再是免费的了,它正在被耗尽。
我注意到,在北京之前,温州和杭州实行了水的差别定价政策——超过每日生活基本用水量的那部分用水,按照两倍和四倍递增付费。
由于水表的普及和敷设水网的高昂费用,这一差别定价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用水的大户是工业部门。
由于经济利益以及历史因素的纠缠,我很怀疑,差别定价政策是否能够使工业用水达到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
价格理论还告诉我们,如果某种资源的产权是公有的,那么,只要维护公有产权的费用足够高并且私人在这一公共领域内“追租”的费用足够低,就总会发生类似“公地悲剧”的那种掠夺效应,最终,足以把该资源的经济价值完全耗尽。
眼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种“公地悲剧”,是私人停车位对小区人行道和绿地的随意侵占。
我注意到,只有极少数的小区管理者懂得把停车位的价格(即土地资源的“获取”价格)提高到足以抑制“公地悲剧”的水平。
水资源利用中的经济学原理及运用
水资源利用中的经济学原理及运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全球范围内,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用水,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水资源的经济学原理水资源的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供需关系、成本收益分析和外部性等方面。
1. 供需关系水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量又不断增长,形成了供需矛盾。
市场上的水资源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例如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价格通常高于湿润地区。
通过供需关系的分析,可以找到合理的价格、市场结构和价格政策,使得水资源市场能够有效运转。
2. 成本收益分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都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成本会影响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可以对各种成本进行评价,确定哪些成本是值得承担的,哪些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3. 外部性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除了直接影响水资源市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外部性。
例如,水污染会对水质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外部性会给社会经济带来额外的成本或收益,需要采取措施来进行补偿或限制。
二、水资源的经济运用在水资源的利用中,经济学原理对于运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措。
1.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政策水资源的政策制定应该围绕市场化、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
例如,要制定明确的水资源管理目标和市场机制,鼓励多元化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水权交易、水资源税、水资源保护基金等。
同时,在规划方面,要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协调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水资源市场。
2. 推行节水措施节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方式,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通过节水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鼓励使用低水耗的设备、建筑闭路冷却系统、优化农业灌溉等。
水资源工作中的几个经济学概念及启示
会的利 益一致的 “ 科斯第一定理” 告诉
我 们 . 交 易 成 本 为 零 的 情 形 下 。 要 在 只
产 权 得 到 明 确 界 定 . 个 社 会 的产 出就 一
于 没 有 划 分 产 权 .大 家 都 有 开 采 使 用
第二定理” 它告诉我们 . 。 最优的产权配
诺 贝 尔 奖 金 获 得 者 道 格 拉 斯 ・ 斯 诺
置 应 当是 交 易 费 用 最 低 的 产 权 安 排 。 这 就 要 求 在 水 权 初 始 分 配 上 要 最 大 程 度
1“ 地 悲 剧 ” .公
在《 方世界 的崛起 》 对 “ 斯定理 ” 西 中 科
设 节水 型社 会 的尖 兵 利 器
倍 . 的 重 复 利 用 率 仅 为 5 %。 发 达 水 0 而
国家 已达 8 % 5
2 科 斯 定 理 .
论 :一 旦 考 虑 到 进 行 市 场 交 易 的 成 本 “
… …
合 法 权 利 的 初 始 界 定 会 对 经 济 制
度 的运 行 效 率 产 生 影 响 ” 就 是 “ 这 科斯
效益 的部 门向高 效益的部 门转移 。所
以 . 权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商 品应 该 可 以进 水 人 流 通 . 照 自愿 原 则进 行 交 易 。 三是 按 交易成本为零 。 由于 现 实 世 界 中 交 易 费
用总是 大于零 . 于是 科 斯 又 得 出 如 下结
水机制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 的基础作用 . 加快解决河北省水 资源一
利用效率 和效益低下 : 而在改革水权制 度后 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 . 政府可以通过
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
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稀缺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但水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供需矛盾的加剧。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水资源稀缺问题,并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水资源的经济学特点1.有限的供应: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
不同地区之间和季节间的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供给的不稳定性。
2.多样的需求:水在农业、工业和家庭用水等方面都有需求。
人们对于水质和用途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3.外部性和公共品性质:水资源的利用存在外部性,即一个人的使用行为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如水污染和水文循环的改变。
同时,水资源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即一方的使用并不会排挤其他人的使用。
经济学对水资源稀缺的分析供需关系分析供需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水资源稀缺问题中,供给的不稳定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使供需关系更加复杂。
1.供给侧分析:水资源的供给受到地理位置、降水量、水循环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同时,政府的管理和投资也对供给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水利设施等方式来增加供应量。
2.需求侧分析:不同行业和个体对水的需求具有差异性。
例如,农业对水的需求通常较大,而工业则可能更注重水的质量。
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也会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
因此,需求侧分析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等因素。
市场机制的运行和改进经济学研究常常关注市场机制的运行和效率。
对水资源稀缺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约束也是值得思考的。
1.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式之一。
对于水资源稀缺问题,政府可以制定水资源的价格机制,包括定价和补贴等,以引导供需关系的平衡。
2.权益明晰:在水资源利用中,公平和效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明晰权益,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合理的分配,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等方式,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公平使用。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
经济学如何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经济主体如何决策以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解释资源稀缺的问题。
资源稀缺是指社会面临有限的资源而需求无限的情况,这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资源稀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稀缺的原因1. 自然限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石油、煤炭、水资源等。
由于资源的生成需要时间,而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却通常是无限的,因此资源自然限制是资源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紧张。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对资源稀缺问题的影响更为显著。
3. 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高质量、高标准的生活追求,使得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
二、资源稀缺的影响1. 资源分配不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资源分配往往不均衡。
富裕地区或个人可以更好地获取和利用资源,而贫困地区或个人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2. 竞争和冲突加剧: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各种竞争和冲突的产生。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个人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相互竞争,这可能导致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紧张局势。
3. 环境破坏:为了满足资源需求,人们可能会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耗竭。
例如,过度采伐森林、过度放牧等行为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三、解决资源稀缺的方法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可以降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
2. 资源的替代和多样化利用:寻找和开发可替代资源,并探索多种资源共同利用的方式,有助于缓解资源稀缺问题。
举例来说,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以及推崇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可以减轻对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经济学分析
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经济学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水资源的管理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息息相关。
在这个背景下,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对水资源管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全球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甚至存在浪费现象;而在另一些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境。
这种分布不均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调配困难。
其次,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使得大量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用水,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再者,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许多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此外,水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导致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执行不力,效率低下。
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强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性。
在生态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一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服务,如水资源的供应、水质的净化、土壤的保持等,这些服务具有经济价值。
二是外部性理论。
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等行为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但行为人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的成本。
三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在水资源管理中,生态经济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生态足迹分析和能值分析等。
经济学用水的原理
经济学用水的原理经济学涉及到很多与资源分配和利益最大化相关的原理,因此与用水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原理在用水方面的应用:1. 稀缺性原理:经济学理论认为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水资源。
由于水是必需品,每个人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水来满足日常需求,因此水是稀缺资源。
稀缺性原理告诉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水资源中进行有效分配和利用。
2. 供求关系: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是指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水量不足时,需求超过供应,物价就会上涨。
与此相反,当供应超过需求时,物价就会下降。
供求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资源市场的运作,并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3. 激励机制:经济学认为激励机制是人们行为中的重要因素。
在用水方面,激励机制可以通过价格和税收来发挥作用。
例如,通过向高耗水用户收取更高的价格或征收水资源税来鼓励节水行为。
通过利用激励机制,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有效地使用水资源。
4. 外部性:经济学中的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之外的第三方产生的影响。
在用水方面,一些活动(例如农业灌溉或工业生产)可能会对水质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被称为水资源的负面外部性。
经济学提供了方法来考虑和解决这种外部性问题,例如通过征收污染排放费用来补偿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5. 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人们追求最大的满足感或利益。
在用水方面,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确定如何在有限的供应量下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以使总体效用最大化。
这包括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效用权衡,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权衡。
总而言之,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和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用水方面的资源配置和管理问题。
通过考虑稀缺性、供求关系、激励机制、外部性和效用最大化等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经济学视角研究
中国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经济学视角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水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
而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来研究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则会更好地探索和解决这一问题。
一、水资源的经济学意义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关系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
水作为资源,具有以下的经济学意义:1、水是生产的要素之一水需要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中经常使用。
农业是中国水资源的主要消费领域。
在农业中,水被用于饮用、浇灌、养殖、作物加工等多种方面。
因此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2、水资源的对外贸易价值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由此形成的一些水产品逐渐成为了出口的新型农产品。
这些水产品的出现,可以通过外贸出口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
3、水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在汽油、电力、医药等各个产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与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以尽可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二、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截至2017年,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4%,但人口却占世界的30%。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水资源总量较大,年平均河流入境为28349.7亿m³,水资源总量为28958.6亿m³。
但是在地区分布上,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程度严重,南方地区水资源丰沛,但是随着近些年的人口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南方也开始出现缺水困境。
此外,中国的水资源使用效率非常低下。
据国务院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第一水资源消费业为农业用水,占总消费量的70%-75%。
但是据统计,在农业用水中大约有40%~60%是浪费的。
这种低效的用水方式,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给显得供水不足的北方和贫困的西部地区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经济学分析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市场化水价机制中国的水价制度传统上依赖政府定价和补贴,在这种模式下,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非常低。
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
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类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的现实问题。
经济学家通过对资源稀缺性的研究和解释,揭示了资源配置、生产、消费以及经济发展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并分析其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一、资源稀缺性的概念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源于两个基本前提:人类需求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
资源指的是生产和满足人类需求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
而人类需求则包括物质需求和非物质需求,涵盖了食品、衣着、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
二、资源稀缺性的原因资源稀缺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界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1. 自然界资源的有限性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矿产、水源等。
这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限制,且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资源供给往往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人类的需求是多样化且无限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以及对质量和品味的要求不断提高。
这种无限性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三、经济学家通过对资源稀缺性的解释,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模型,来研究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方法。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重要解释之一。
根据供求理论,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是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的。
供给是指生产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的平衡决定了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2. 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是经济学对资源稀缺性的另一种解释。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选择某种资源的利用方式而放弃的其他可行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在做出选择时,必须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3.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经济学家用来描述资源稀缺性的概念模型。
水资源经济学浅析
水资源经济学浅析作者:王红霞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22期摘要:所谓水资源经济学就是研究日渐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旨在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满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同样的效用满足。
关键字:水资源;经济学;三大趋势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A1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水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极其丰富的功能,大体上具有生活用水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和生态用水功能。
生活用水功能包括饮用、梳洗、装点等功能,生产用水包括农业、工业、运输、养殖用水等功能,生态用水包括水生态景观、水生态调节、水环境容量等功能。
这种水资源的多用途性,就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稀缺的水资源配置到人们最急需的地方去,以产生最高的效用。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范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狭义的水资源经济学”,只包括符合一定水质要求的水资源数量配置的研究内容;第二层次,“中义的水资源经济学”,同时包括水资源数量配置和水环境质量配置的研究内容;第三层次,“广义的水资源经济学”,同时包括水资源数量配置、水环境质量配置和水灾害防范等研究内容。
从现有水资源经济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针对这三个层次不同范围都有研究。
一般而言,水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前者。
2水资源管理政策的三大趋势2.1 三个结合的趋势水资源管理向来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相当长时期甚至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制衡的结构。
在水资源管理中是典型的政府、企业、公众三足鼎立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相互制衡的关系。
首先,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从水资源的供求关系而言,政府是提供者,企业是需求者;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看,企业向政府缴纳水资源税费,政府向企业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等公共产品;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关系看,政府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而企业是政策作用的对象,但是企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声音,企业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实施加以监督。
水资源经济学视角下的政策分析
水资源经济学视角下的政策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条件。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水资源政策,对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
首先,水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而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增长,这导致了水资源的稀缺性。
其次,水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清洁的水对于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康都是必需的,无法将某些人排除在享受水资源的益处之外,同时,一个人的使用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水资源的可获得性。
然而,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又具有竞争性,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过度使用水资源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使用。
此外,水资源还具有外部性。
例如,工业废水的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这就是水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而良好的水资源保护措施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则是正外部性。
在水资源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是两个关键的概念。
水资源的需求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等领域。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灌溉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工艺都需要大量的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的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然而,水资源的供给却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天然短缺,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而在另一些地区,虽然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落后,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低下,同样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市场机制的政策,另一类是基于行政手段的政策。
基于市场机制的水资源政策主要包括水权交易和水资源定价。
水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规则和监管下,水资源的使用者可以将自己拥有的水权进行转让和交易。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水环境经济学分析
水循环知识:水循环中的水环境经济学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逐渐凸显,并成为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水也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循环环节,其对地球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因此,水循环中的水环境经济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水循环是指在地球大气圈、水体和陆地之间发生的水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状态之间的循环过程。
水从大气中凝结成为云、下降为雨、进入地下水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后又再次蒸发进入大气层,这是水的循环过程,其主要驱动力是太阳能。
可以说,水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循环过程之一。
水循环的意义广泛,不仅涉及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一种跨界的资源,水的经济价值无法忽视。
水循环中的水环境经济学分析,即对水循环的经济作用和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
它的研究范畴包括水资源的价值评估、水污染的经济损失、水治理的成本效益分析等。
在水循环中,水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必需品,水资源对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
水循环中的降雨能够滋润农田,保证农业生产。
水资源也是工业生产中必须的原材料和能源。
第二,水循环中的水资源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城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保障居民饮用、生活和生产用水。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供应和利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第三,水循环中的水资源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同样重要。
对于人类来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
而水循环无疑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循环环节,它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作用不可忽视。
水在经济中的价值还表现在对水污染的反应上。
水污染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在经济中的价值。
水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不容忽视。
因此,水循环中的水环境经济学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水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水资源管理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经济学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生态经济学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追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将生态经济学应用于水资源管理,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考虑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水资源管理对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
从生态角度来看,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生存空间,维持着生物多样性。
同时,水资源还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如大规模的拦河筑坝、超采地下水、污水排放等,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从经济角度来看,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必需品。
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都离不开水资源。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会增加生产成本,制约经济发展。
例如,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可能会因为灌溉不足而减产,工业企业可能会因为用水紧张而影响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城市居民可能会因为水质问题而面临健康风险和生活不便。
在水资源管理中,生态经济学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水资源的价值评估。
传统的水资源价值评估往往只考虑了水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如供水和灌溉的价值,而忽视了水资源的生态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
生态经济学则认为,水资源的价值不仅包括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使用价值,还包括其生态服务功能所产生的价值,如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全面评估水资源的价值,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提供依据,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稀缺的经济学思考
在资源经济学分析框架里,水被认为是“可再生”的,但我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表明:水,正在从“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
从经济学角度阐明了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的原因,并提出政府应当拓宽思路,突破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用经济学的方法,从更高角度来解决当前的“水荒”问题。
标签:不可再生资源;价格理论;供需均衡;公地悲剧
1 经济学角度上认识水资源
在资源经济学分析框架里,经济学家们往往依赖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计算,定义“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例如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建立所考虑的资源的“年获取量”与“总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获取量保持不变但总存量随时间逐渐递减,就说该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否则,就是“可再生”的。
于是得到诸如水、空气、鱼群、森林这类资源,为“可再生资源”,而诸如矿产、能源、资本品此类为“不可再生资源”。
然后,再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提供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定价准则。
但是这样一种基于工程学的资源分类方法,不仅不符合经济学原则,而且不适应目前我们遇到的资源经济学问题。
事实上,中国目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表明:水,正在从“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
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而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
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
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
2 水资源的稀缺性及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
绝对量虽算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
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在递减。
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仅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同时,我国的水资源污染也十分严重,并已成为世界上肝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被污染的水资源。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
除了健康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还让中国经济付出代价。
来自政府的信息表明,水资源短缺每年给中国工业带来的损失达250亿美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190亿美元。
中科院的一位教授计算过,若把污染的代价算在内,中国1980年到2000
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应该为6.8%,而不是官方公布的9.6%。
为何水资源变得如此岌岌可危?我国水资源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北方有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水丰富的南方却常常发生季节性干旱;②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③水资源的再生性不是永远都有保障的,特别是地下水,地下水的再生性是有条件的,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使可再生的资源变为不可再生。
我国目前污水排放量大,但处理率很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3 水资源危机的成因
在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之后,我们用经济学理论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产生水资源危机的成因。
价格理论告诉我们,当某种资源的价格严重低于一般均衡水平时,便会发生资源的浪费。
只要资源浪费的速率足够高,这种资源就会从“可再生的”转化为“不可再生的”。
在农业时代,我们知道,“免费”程度最高的物品,典型如“空气”,价格长期保持为零。
可是,在工业时代,当汽车和其他类型的污染达到足够高的速率之后,在任何都市地区,新鲜空气都不再是免费的了,它正在被耗尽。
另外,如果某种资源的产权是公有的,那么,只要维护公有产权的费用足够高并且私人在这一公共领域内“追租”的费用足够低,就总会发生类似“公地悲剧”的那种掠夺效应,最终,足以把该资源的经济价值完全耗尽。
眼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种“公地悲剧”,是私人停车位对小区人行道和绿地的随意侵占,而只有极少数的小区管理者懂得把停车位的价格(即土地资源的“获取”价格)提高到足以抑制“公地悲剧”的水平。
象现在的大专院校里,这样的“公地悲剧”就相当严重,由于不用按月交水费,很多学生在洗衣服、拖地时都长时间打开水笼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4 解决措施
综上所述,解决水资源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怎样管理。
从一个大的范围来看,是不会存在任何资源的危机问题的。
因为按照经济学的道理,任何一种产品都是可替代的,水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可以用节水的技术、工艺以及各式各样的方法来代替水;而且,在经济学上讲,向来是物以稀为贵的,贵了以后就不缺了,所以经济学里不存在缺的问题,只有贵贱的问题。
水不够就应该涨价,通过价格调节使其达到供需均衡,价格一涨,自然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人们就会想办法节约用水。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什么就搞什么,缺水就修水坝,建引水工程,各式各样的办法,而不问其代价有多高,用同样的代价有没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解决办法,同样能达到目的。
现在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高明就在于它不是单纯地说缺什么就搞什么,因为这样往往导致不经济的做法。
但是经济学的方法往往离不开价格,可能大家会顾虑,水价上升以后低收入的人承受不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解决它。
比如说,现在城市里有低保政策,有最低生活保障,那么就可以在水价提高的同时增加低保水平。
因为水价的补贴是穷人富人一块儿受到好处,而富人没有必要补贴他,所以应该把水价提起来,另外单独通过其他政策保障来优惠穷人。
传统水经济,是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系统,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七个“强调”和七个“忽视”:强调由自然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忽视其环境和生态资源价值;强调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忽视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强调利用,忽视开发和节约;强调占用,忽视保值增值;强调自然资源产权,忽视环境资源产权;强调产品价值,忽视资源价值(产权价值);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忽视市场的作用。
面对“水荒”,我们的政府应当拓宽思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
下面针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目前,必须转变治水思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工程建设时就考虑环境治理保护问题,在水资源治理、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水资源城乡一体化管理,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②积极稳步推进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在事业费逐步削减的情况下,必须探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对水管单位分类改革,供水、水电等水管单位要逐步走向市场,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水价改革,使之能完全达到成本水价,从而使水管单位具有自我造血能力;③对水权改革进行探讨.在国家对水资源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放开使用经营权,可以先进行试点,选择部分地区,允许进行水权交易,就如同现在推行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一样.
参考文献
[1]罗福万.水资源的政治经济学[J].环球企业家,2006,(7).
[2]贾绍凤.水资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