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德同盟关于日本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到偷袭珍珠港——试析日德同盟

中日本外交的特点及其原因

在日本近现代的三次重要同盟(日英同盟、日德同盟、日美同盟)中,可以说,日德同盟是最冒险最具野心的一次:日本帝国借助同盟加紧侵略,挑战同盟之外几乎所有大国,让自己占到世界的对立面从而崩溃。就同盟性质而言,日德同盟是日本外交中最不正义的一页;而无论从同盟外交的结果和过程来看,日德同盟时期的日本外交,也堪称日本外交史上最为被动、混乱和失败的一页,日本在同盟期间试图玩弄手段谋取利益,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在国际广泛树敌,而且在与盟友的关系中也缺乏有效合作。本文将回顾从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一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为止的日德关系,对日本外交在同盟中的表现加以分析,努力发掘出当时日本外交的一些特点。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希望能稍稍理清太平洋战争前日德同盟的复杂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阐发出一些有益于今日的思考。

(一)从《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到偷袭珍珠港的日德关系回顾

20世纪30年代,日本由于对中国的侵略,而德国由于希特勒上台推广的重整军备、残酷迫害异己等政策,与西方国家以及苏联的关系都大大恶化,在国际社会趋于孤立。面对受孤立的困窘境遇,两国都在寻求支持。而日德相近的法西斯意识形态以及对于社会主义苏联的共同仇视进一步拉近了两国的距离,终于在1936年11月25日,双方在柏林签订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正式开始了两国的同盟。这项条约表面上没有针对任何国家而只是反对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但实际上,条约所含的秘密附件是直接针对苏联的,其中规定“遇缔约国一方无故遭受苏联进攻或威胁时,不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2。日德同盟就这样以苏联为共同敌人而初步建立。

到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也加入了这一同盟。之后,三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相互支持,德国逐渐撤回了在华军事顾问,并与日本一道拒不出席力图制止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九国公约会议,出席该会议的意大利也在会上支持日本,而日本则在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吞并阿比尼西亚(今埃塞俄比亚)等问题上支持德、意。然而,尽管如此,这一条约却还不是军事性条约,德日两国此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此后,在欧洲具有巨大野心的德国一直希望能与日本进一步形成军事同盟,加速完成自己的侵略目标。但德日两国的争议点在于当时与苏联频繁冲突的日本只希望签署一份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而不愿意同时被动卷入与英、法的冲突,可是德国却也希望能利用日本牵制英、法在亚洲的势力。不仅如此,

1【英】阿诺德•汤因比等编著,劳景素译“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卷《大战前夕,1939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912页

2王绳祖总主编,蒋相泽、王思德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5卷:1929-1939,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正与日本相反的是,此时德国很可能因波兰问题而与英法交战,这时为避免两线作战反而愿与苏联暂时缓解关系。日德两国迟迟打不成一致,使得德国最终单方面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令日本十分愤怒。

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战前日德关系的重要事件,德国在日本刚刚在诺门坎被苏蒙联军击败后约两个月就与苏联实现和解,而事先几乎完全没有通知日本。尽管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安慰日助德大使大岛浩,说这可能有助于日苏德全面和解,使日本能有余力向南扩张,但还是难免让日本有遭受背叛之感。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德国对日本的不信任、不顾及,这一条约也首次体现了日德同盟默契的缺乏。条约签署后,日德同盟关系也一度逐渐冷淡,日本政府开始边缘化一些亲德官员,日德经济合作也受到限制。从1939年8月到1940年7月在日本执政的阿部信行、米内光政两任内阁也都非亲德派,不愿卷入在欧洲的战争,甚至希望保留在德国与英美间作出选择的可能。3日本对于苏德和解的失望以及被愚弄后的愤慨都可以理解,但这也多少反映了日德同盟的脆弱性,并且日本也非完全忠实,实际在德国之外仍在考虑其它可能的盟国选择。

尽管如此,日德同盟并没有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而终止。二战开始后,德国在西欧的胜利对日本产生了深深的刺激,而由于法、荷战败,英国形势危急,这些国家都已无力再保护它们在东南亚的资源丰富殖民地。同时,这些殖民地也对因侵华战争而日感资源贫乏的日本很有诱惑力。1940年7月28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系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明确由北进向南进的战略转变,采取联合德意,中立苏联,无力对抗英美的新外交政策”4。日本的这种态度以及希特勒希望日本在亚洲牵制英美的愿望(这时希特勒尤其希望日本夺取英国殖民地新加坡),最终促成了日德同盟的巨大进展,德意日三国最终在1940年9月27日签定了《同盟条约》,条约规定“三缔约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现在尚未参加欧洲战争及日华纠纷的一国攻击时,三国需用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援助”5,日德同盟这时终于上升为军事同盟,也对世界和平产生了更大威胁。而条约针对未参战国的条款,更显示了德日两国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已成为日德同盟共同的新潜在敌人。

实际上,在当时尚未参战的国家还有苏联,但在条约第五条还规定条约不影响“缔约各国与苏俄之间现存的政治关系”6,试图安抚苏联。这是因为当时日本吸取张鼓峰与诺门坎的教训,不愿再挑战苏联,而德国也希望能在西线作战时稳住苏联,掩饰对苏联的敌意。可是,随着战事的变化,日德两国对苏的态度也越来越不一致。严重低估苏联军事实力的希特勒在签署《同盟条约》时就已计划进攻苏联,但此时决意南下的日本为了避免南北两线作战则希望与苏联和解,而希特勒为了绝对保密(并且不信任日本),也一直没有对日本透露他的计划。相反,这段时间里,日本反倒对苏联做出不小让步,为了缓解北方的压力并使苏联不再支援中国,与苏联于1941年4月缔结了《日苏中立条约》。另外,日本甚至不时还抱有轴心国与苏联构成四国同盟一起与英、美为敌的想法。这样,在得悉德国进攻苏联后,日本又一次大吃一惊。然而,这对于日德同盟来说,却不失为

3【英】阿诺德•汤因比等编著,许步曾、周国卿、万紫、于树生译“国际事务概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卷《轴心国初期的胜利》,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第912页

4王绳祖总主编,石磊、刘陵、洪育沂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6卷:1939-1945,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5【日】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6王绳祖总主编,石磊、刘陵、洪育沂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6卷:1939-1945,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