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旗袍发展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民国旗袍
图文: 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 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 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 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 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 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 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 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 ,全国效仿,几乎成为 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 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 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 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 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 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1]
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 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 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 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 旗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 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 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 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 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 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 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 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 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 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 清代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 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 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文 化 传 承 篇
旗袍,作为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
代表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 存有诸多争论,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 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为 当今世人所认可和推崇的中国服饰之代表。 旗袍不仅拥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感, 更是传统中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断交流、 融合的例证与产物。
旗 袍 故 事 篇
旗袍轶事:宋美龄衣橱内的旗袍件数,
大概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无人出其右者。 宋美龄的旗袍件数多,和有一个勤奋的裁缝 师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联。这位裁缝师傅 叫张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缝师。张瑞香所以 受到宋美龄那样爱护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手 工细巧、忠心耿耿。张瑞香几乎每天都在不 停赶工,为宋美龄制作旗袍,他大约每两三 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张瑞香就 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龄面前邀功。宋美龄一般 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橱里 妥为保管,然后便再也没见她穿过,因而, 宋美龄的旗袍大概穿来穿去,总是那几套, 不会有太多的更换。张瑞香除了过年除夕那 天休息外,其它时间都在做衣服,而且只为 宋美龄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们为了投其 所好,送宋美龄的东西多半有衣料,这些绫 罗绸缎,就够张瑞香一年忙到头。宋美龄的 超大型衣柜,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旗袍储藏室。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 开衩处露腿。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 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三、现代旗袍
有 一 种 美 叫
旗 袍
小组成员
概 述 篇
近年来,在宴会、颁奖、做秀宣传时,只要有中国人在, 你就不难看到旗袍的影子。从2000年嘎纳电影节上身着中国 红色旗袍礼服的巩俐,到《花样年华》身着旗袍的张曼玉. 亦柔、亦忧举手投足间东方女性的婉约被淋漓展现,这之间 除了个人气质之外,自然不能抹煞那旗袍所挥之不去的魅力 ,特别是当东方的女性身着旗袍时其端庄、典雅、温婉的中 国气质被体现得更为充分,展示出东方女性体态的娇美和玲 珑的曲线……
张曼玉的旗袍秀
《花样年华》最能反映上个世纪60年代 的香港的特质就是女人们身上的旗袍,而尤 以张曼玉的旗袍为最。影片中张曼玉换了三 十几身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张曼玉这位 金马影后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 时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女主人的心 情。 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张曼玉不断变换着 旗袍的颜色和款式时,人们仿佛看到一个东 方美人的古典气质。老实说,张曼玉不属于 以长相来获得掌声的演员,但是在《花样年 华》的旗袍装扮下,张曼玉不仅是美丽的, 而且是成熟的,她是一现的昙花,在夜色中 留下一点轻而远的气味。 王家卫确实是一位塑造人物的高手,张曼玉 虽然穿上这么多旗袍,但观众并不觉得它多 余或累赘。也许,在影片播映之后还会掀起 一场旗袍热。
图案:
现代常见的旗袍图案为织锦缎,配以传 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 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 手绘旗袍。 扣子 旗袍上的扣子 是盘扣,它的制作方法主要是用称为“袢条” 的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这和现代 用整块硬质材料打洞而成的纽扣不一样。如 布料细薄可以内衬棉纱线。做装饰花扣的袢 条一般则内衬金属丝,以便于定形。
一、满族旗袍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 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 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 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 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 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 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 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 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 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 全国的前奏。
特 征 篇
样式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 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 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 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 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 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 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 等
雅
雅
图文:仿佛穿着博物院的 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 飘飘欲仙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 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 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不属于汉服(即华夏衣冠)体系。民国以 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1949 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 征大量毁坏。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 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 合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 化的象征意 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谢 谢 观 赏
领子:
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 、水滴领、 竹叶领 、马蹄领
材质:
制作旗袍的纺织品主要有布料,丝绸、 锦缎、乔其立绒、金丝绒等等,目前又有真 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色彩: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 别致,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 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 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 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 了旗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 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 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 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