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

作者:石萍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

笔者和孩子曾一同欣赏过一个有趣的澳大利亚绘本故事,名为《换弟弟》(简·奥默罗德/文,安德鲁·乔伊纳/图)。故事讲述的是鳄鱼姐姐卡洛琳因家中诞生的新成员鳄鱼弟弟占据了妈妈的宠爱,内心由妒忌转为接受的心路历程。

这个绘本故事问世时,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还未出台。如今,在我国的生育政策掀开一个崭新篇章之际,鳄鱼大宝卡洛琳的这段心路历程,多少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启示。一些父母在考虑生或是不生二宝这个问题时,往往从健康状况、年龄阶段、经济条件等角度加以权衡,笔者提议父母也要适当把大宝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父母与家中大宝的提前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二胎政策对诸多大宝的影响,心理层面多于物质层面。当新政来临,部分家庭的独生子女需经历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那些或微妙、或激烈的心理变化,往往蕴含其间,笔者举出几种,供大家品味。

一、悦纳型

我们都曾见过身边或屏幕上大小宝贝和睦相处、手足情深的温馨画面。大宝对二宝的悦纳,往往受多重因素影响。当亲戚朋友中或小区里陆续出现一些多子女家庭,学校一些小伙伴纷纷升级为家中老大时,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这种趋势。

完善的家庭交流、同伴沟通甚至教师引导等,会消除一些孩子身份转换的焦虑,从而减轻对家庭新成员的抗拒心理,逐渐悦纳。人类乃至自然界很多生物在婴儿期都需获得父母更多照料,这是规律使然,父母最初也许无法对两个孩子在呵护和关爱方面完全一碗水端平,但适度表达对大宝的关爱,不让其有将被遗漏的感觉,会让大宝内心安稳许多,能增进大宝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夯实大宝二宝之间的情感基础。

二、动摇型

2015年9月,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节目组就家庭兄弟姐妹这方面采访了南京部分幼儿园小朋友。有部分小朋友刚开始表达了对假想中二宝的拒绝心态,随着采访的深入,心态逐渐放松,画面逐渐变暖,个别小朋友又逐渐萌生了对未知二宝的强烈保护欲,甚至自我设想了一些当二宝小老师、对二宝加以忍让和帮助的场景。

相对于幼儿的单纯思路,一些年龄稍大的小学生乃至中学生考虑得可能更为周全,他们也许担忧自己和可能出现的二宝因年龄差较大而存在代沟,不易相处,也许对家庭资源,乃至父母关爱有种独享之下的留恋,或多或少不愿割舍其中一部分,还有孩子贴心地为父母的健康和精力着想……这些孩子基本不会明确反对父母生育二宝的念头,但其内心深处往往伴随着隐隐的不安,在接受与抗拒之间摇摆。前阵子见诸报端的一则新闻让人忍俊不禁:18岁儿子在得知父母打算生育二胎后,跟父母提出在将来分家产时,要给自己多分一些,作为补偿。将二宝作为资源和关爱的掠夺者,这是很多大宝最初的思维套路,个中缘由,发人深省。

三、抗拒型

《华西都市报》曾报道过一所小学的四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班里有七八个孩子成立了“反弟弟妹妹联盟”。更有甚者,据《武汉晚报》报道,2015年1月,一位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这些孩子过激的举动反映了他们将二宝视为洪水猛兽。

他们的父母也许从未和孩子提及当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也没有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体谅失独家庭的悲凉,孩子内心满满地充斥着对独生子女地位的强烈捍卫感。对于孩子的抗拒,家长应首先予以安抚和疏导,不要用强硬乃至先斩后奏的方式逼孩子就范。作为家庭成员,孩子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哪怕方式比较偏激,父母应在理解的基础上首先予以倾听和分析,再对是否生育二胎进行慎重考量。

无论是继续维持独生子女身份,还是转型升级为家中老大,祝愿宝贝们在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下,与时俱进、健康成长!

(石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