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评述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50例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50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58373b43323968011c92bc.png)
2 2 寒食泻 .
外邪致病 , 风寒最为 多。外 邪 由表及里 影响脾
腹 泻关健穴位 。《 厘正按摩要术 》 大指脾 胃, “ 宜多补” 幼科 。《 推拿秘 书》 “ 节骨 , 泻 , 龟尾 向上擦 如数 , 刻 即 止” :七 水 腹上 , “ 用 治伤 乳食 。脾 经 ” 只能补 , 在邪气 较甚 的实证 , 以清 胃来代替 , 最终是 以补 可 但 脾经为主。推上七节 骨可依 据腹 泻的次 数来灵 活增加 , 次数
八髂 。
古代 医籍对 推拿治疗 &J 腹泻 论述较 多 , 幼科铣 镜 》 L 如《
“ 指 脾 面 旋 推 , 似 人 参 , 术 。泻 之 , 为 灶 土 , 膏 ” 大 味 白 则 石 。
《 小儿按摩经 》脾土 , “ 曲指左旋 为补 , 直推之为泻” 。 笔者在临床 实践 中认 为补脾经 , 推上七节骨 , 摩腹是 治疗
能失调 , 而成泻泄 。治 疗 以清热祛 湿为法 , 用补 脾经 , 选 清大
肠 , 天 河 水 , 六 腑 , 腹 , 龟 尾 , 下七 节 骨 。 清 退 摩 揉 推 24 脾虚泻 . 因 脾 虚 日久 或 先 天 不 足 , 导 致 脾 胃功 能 失 调 易
加重成 为脾 胃虚弱 , 不能腐 熟水谷 , 水反 为湿 , 反为滞 , 谷 而走 大肠成泻泄 , 治疗 以健脾止 泻为法 , 用补脾经 , 腹 , 选 摩 揉气海
5 讨论
接使脾 胃受损 , 运化失职 , 升降失司 , 不能腐熟水谷 而成腹泻 。 临床 表现 以大 便稀 薄 , 粪便 带有 酸臭 味为 主 , 是伴 随嗳气 反 酸, 呕吐酸臭味物 , 腹痛 等症状 。治疗 以消食健 脾为 法 , 用 选 补脾经 , 清大肠 , 摩腹 , 脐及 天枢 , 揉 揉龟 尾 , 上七节骨 , 推 横擦
健脾除湿推拿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36例
![健脾除湿推拿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36例](https://img.taocdn.com/s3/m/d27516ca58f5f61fb73666a8.png)
疗毒副反应 的西药组对照观察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d , J L 仰卧, 术者 以手 掌面 或食 、 中、 环指 面附着
4 , J L 仰 卧, 术 者用食 、 中二 指 面 自患 儿 膝 盖 上
2 . 6 摩腹
1 临床资料
本组 9 2例均经手术切除及 术后 病理确诊 , 符
于患儿腹 部作顺时针方 向的环形摩动 1 0 0次 。
2 . 7 推箕门
缘 向 上推 至 腹 股 沟 部 1 1 3 0次 。
合 中医脾 肾两虚 型。随机分成治 疗组 和对照组 各 4 6例 , 治
疗组 4 6例 中, 男 2 l例 , 女 2 5例 ; 年龄 2 8~6 6岁 , 平 均 ( g 5 . 3 5±6 . 7 ) 岁; 组织学 分类 … : 腺癌 2 0例、 黏 液腺 癌 1 0
尿除湿 ; 推脊 、 清大肠 、 清天河水 、 推下七 节骨 以清 除湿热相 得益 彰 , 共奏健脾清热 除湿之功 。但要 注意 , 有高 热及严重
脱水 患者 不采用本 法 ; 久泻患儿泄 泻之后用平补平泻及补法 调理 以巩 固治疗 。小儿脏腑娇嫩 , 形气未充 , 肌肤柔 弱 , 气血
1 1门诊病人 , 男 6 6例 , 女7 O例 ; 年龄最小 的 1 . 5个月 , 最
大3 . 5岁 , 平均 1 1 . 5个 月 ; 病程 最短 1天 , 最 长的 1 O天 , 平 均 3天 。诊断标 准 : 符 合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1 9 9 4年 6月发
布 的《 中 医病证 诊断 疗效 标准 》 , 并 经大 便 常规检 验排 除感
染性或其 他原 因引起 的非秋 季腹泻 患儿 。补液 治疗 的不列
2 . 8 推脊
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总结
![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33cf4e9b6648d7c0c74608.png)
收稿日期:2016-04-14作者简介:陈安静(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小儿推拿证治规律㊂通信作者:廖品东(1959-),男,教授,医学硕士㊂研究方向:小儿推拿证治规律㊂E-mail :971916899@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经验总结陈安静,岳运青,蒲㊀娟,周㊀慧,张㊀旭(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㊀成都㊀610075)指㊀导㊀廖品东摘要:介绍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经验㊂其提出 谨守病机,虚实论治 ,认为小儿泄泻的基本病机除脾虚湿盛外,关键在于大肠和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失调,以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创立小儿推拿泄泻方,临床运用,取得良效㊂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㊂关键词:泄泻;虚实;小儿推拿;临床经验;廖品东中图分类号:R256.3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4297(2017)01-0022-03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17.01.08㊀㊀廖品东,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推拿专家,四川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㊂廖教授致力于小儿推拿教学与临床研究,学验俱丰,其根据中西医理论相结合创立的廖氏小儿推拿颇具特色,且临床疗效显著㊂本文整理了廖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临床经验,供同道学习和参考㊂1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云: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 明确指出,诊断疾病必须抓住其发病的相关脏腑㊁经络及病机本质㊂泄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一般认为每日3次或以上的松散或水样便则称为腹泻[1]㊂中医学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责之于感受外邪㊁内伤乳食以及脾胃虚弱㊂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㊂外感风㊁寒㊁暑㊁热诸邪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盖因脾喜燥而恶湿,湿困脾阳,运化失职,湿盛而濡泄㊂内伤乳食则脾胃功能失调,纳化失权,水湿不化,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故脾虚湿盛为泄泻的基本病机[2]㊂廖教授认为:除脾虚湿盛外,泄泻的病机关键在于大肠和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调㊂‘内经“曰: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㊂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㊂ 脾胃运纳水谷,故主仓廪,五味(谷)入胃,脾为转输,以养五脏,故曰五味出;小肠者,居胃之下,受胃之浊,水谷未分,犹之受盛之官,腐化食物;小肠受盛水谷精微运化传输后,下注大肠;大肠者谓传不洁之道,是糟粕不洁之物储存传导之所,行道传泻之腑,先化后变,故为食物运化㊁传输及排泄之道,由脾胃及大肠㊁小肠协同完成㊂治疗应健脾化湿㊁分清别浊㊂健脾化湿重在调理脾胃运化,实则化积,虚则补虚;分清别浊重在调节小肠及大肠泌别清浊㊁传化糟粕之功能㊂2㊀次辨虚实,对症选方西医学认为,儿童腹泻病因可以概括为非感染性病因和感染性病因两大类㊂非感染性病因中又包括:因喂养或饮食不当导致腹泻㊁各种肠道外疾病所致腹泻㊁因食物或药物等过敏而导致腹泻等[3]㊂根据中医学对泄泻病因的判断,感受外邪及内伤乳食多为实证,由脏腑虚弱导致即为虚证㊂廖教授将中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去繁就简,总结出目前临床常见的小儿腹泻虚实特征㊂2.1㊀实证泄泻1)伤食泻:有伤食史,大便稀溏酸臭,或臭如败卵,夹有奶瓣或食物残渣㊂2)感染性腹泻:多伴发热,实验室检查可明确,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㊁红细胞,此外,部分患儿大便病原学检查示轮状病毒呈阳性㊂3)过敏性腹泻:有过敏源接触史,停止过敏源接触则腹泻好转㊂以上3种腹泻不能盲目止泻,需用通因通用之法,待邪去肠清,才宜止泻㊂2.2㊀虚证泄泻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以大便稀溏或水样便为22特征,肛周无明显红肿,大便清冷㊁臭秽不明显,舌质淡㊁苔薄腻,指纹淡㊂此类泄泻多为虚证,宜收涩止泻㊁培本固元㊂3㊀小儿推拿手法3.1㊀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 为明清时期民间谚语,是古人治疗泄泻之创举,现概括称为 止泻四法 ㊂龟尾㊁七节骨位于腰骶,属于督脉;腹与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㊂4个部位均在中㊁下二焦,与形成大便的脏腑密切相关㊂此操作方法前后阴阳配对,升清降浊㊂其中,龟尾穴邻近肛门,能调节肛周括约肌;七节骨深层为脊髓排便中枢,推㊁揉具有较好的良性刺激作用;摩腹㊁揉腹可促进胃肠的被动运动,作用于大肠与小肠;脐为先天通路,既温运,又化气行水,有利于分清别浊㊂此法分清别浊,调整脾胃与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㊂上推七节骨,逆时针摩腹,轻手法摩㊁揉㊁振㊁按肚脐和龟尾轻刺激为补,用于虚证泄泻㊂而下推七节骨,顺时针摩腹㊁肚脐和龟尾重刺激为泻,用于实证泄泻㊂3.2㊀推大肠经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大肠经,来回推为调大肠经或清补大肠经㊂操作300~500次,可调理肠道,调节大肠功能[4]㊂在临床运用中,虚证多清补,实证多清㊂实证者,加清胃经㊁揉板门㊁退六腑㊁抱肚法;虚证者,加推上三关,揉足三里㊁丹田,捏脊㊂4㊀典型病案患儿段某,女,2.5岁,2016年3月17日初诊㊂其母代诉:患儿3d前因过食肉汤出现腹泻,6~8次/d,大便稀溏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口服益生菌,效果不佳,遂来诊㊂刻诊:大便稀溏,腹部胀满,食少纳差,晨起口臭明显,夜卧不安,喜翻动,舌淡红㊁苔白腻,指纹滞,脉滑㊂中医诊断:实证泄泻㊂推拿操作予下推七节骨至局部透热潮红,顺时针摩腹㊁揉腹(3min),点揉神阙及神阙㊁天枢同时点揉(3min),点揉龟尾(2min),清大肠经(3min),清胃经㊁掐揉板门(3min),退六腑(3min),抱肚法由上至下3遍㊂止泻四法取泻法操作,力度宜重,操作时间宜短,配合头面四大手法作为起式,以抱肚法作为收式结束操作㊂3次操作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大便2~3次/d,大便基本成型,色黄,量可,含少量未消化食物,腹部柔软㊂治以健运脾胃为主,调整处方如下:清补大肠经㊁补脾经(3min),运内八卦(3min),掐揉板门(1min),退六腑及推上三关(3min),上推七节骨至局部透热潮红,顺时针摩腹㊁揉腹(3min),点揉神阙(1min),点揉龟尾(1min),抱肚法3遍,捏脊3次,余操作不变㊂1个疗程后,大便1~2次/d,大便成形,色黄,量可,无未消化食物,腹部柔软,食量增加,睡眠改善㊂5㊀讨论在中医儿科的治疗中同样强调辨证论治,以不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症状进行分类㊂以泄泻为例,传统的辨证分型中,常证分虚实,实证以湿热泻㊁风寒泻㊁伤食泻为主,治疗分别以葛根芩连汤㊁藿香正气散㊁保和丸加减为主;虚证以脾虚泻及脾肾阳虚泻为主,治疗分别以参苓白术散㊁附子理中汤加减[2]㊂廖教授认为:目前小儿推拿的临床辨证及运用多照搬内科辨证分型,然而小儿推拿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这样的论治并不完全适用,故提出 谨守病机,虚实论治 的治疗方法,谨守脾虚且大肠与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调的基本病机,以健脾祛湿㊁分清别浊为治则,以实证通因通用㊁虚证止泻固本为治疗原则设计推拿处方,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易于小儿推拿临床治疗疾病的推广㊂参考文献:[1]叶礼燕,陈凤钦.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9):1538-1540.[2]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41-146.[3]刘作义.儿童腹泻病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04, 32(8):17-18.[4]廖品东.小儿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9.[编辑:王㊀觉]Summary of professor LIAO Pindong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diarrhea with infantile tuinaCHEN Anjing,YUE Yunqing,PU Juan,ZHOU Hui,ZHANG Xu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llege,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75,China)Directed by㊀LIAO PindongAbstract:Professor LIAO Pindong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diarrhea with infantile tuina was introduced.H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take pathogenesis into account seriously to make a treatment based on deficiency and ex-cess classification .In his opinion,infantile diarrhea,in addition to insufficiency of the spleen with overabundance32of dampness,was mainly caused by large and small intestine dysfunction of separating the clear and turbid.There-fore,infantile tuina therapy should be applied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reating excess with purgation while treating deficiency with tonification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1typical case was attached for verification.Key words :diarrhea;deficiency and excess;infantile tuina;clinical experience;LIAO Pindong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收稿日期:2016-09-08作者简介:武丽丽(1982-),女,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㊂尚建华副主任医师从肝㊁从痰论治儿童多动症经验武丽丽(兰州市中医医院儿科,甘肃㊀兰州㊀730050)指㊀导㊀尚建华摘要:尚建华认为小儿脏腑功能失衡㊁气血津液失调均可引起多动症的发生,但以肝阳上亢㊁痰热内动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提出了从肝㊁从痰论治儿童多动症,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㊂关键词:儿童多动症;肝;痰;临床经验;尚建华中图分类号:R272.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4297(2017)01-0024-03DOI :10.16840/j.issn1673-4297.2017.01.09㊀㊀儿童多动症又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期常见㊁多发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注意力缺陷㊁过度活动㊁冲动以及学习困难㊁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等,学习成绩普遍不好㊂本病发病率高,国外报道为3%~6%,国内为4.31%~5.81%[1],且有增高趋势,男孩远较女孩为多,约为(4~9)ʒ1,好发年龄为6~14岁[2]㊂本病的预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症状较轻的患儿如能尽早发现,给予适当教育,改变环境,及时治疗(包括心理与药物治疗),可很快痊愈㊂儿童多动症在中医文献中无专门记录,根据患儿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 躁动 失聪 健忘 等范畴㊂本病西医学常用神经兴奋剂治疗[3],虽然可以让部分患儿症状减轻,但因其不良反应明显,不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接受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㊂尚建华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以中药治疗内㊁妇㊁儿㊁皮肤科多发病为主,重视中医养生调理,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㊁病机有深刻的认识,临床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特作总结,希望对该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经验和思路㊂1㊀病因病机儿童多动症病因复杂,尚老师根据其临床诊治经验,提出脏腑功能失衡㊁气血津液失调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以肝脏疏泄功能失调为主,为本虚标实之证㊂痰为其主要病理因素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云: 阴静阳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㊂ 即阴主静而阳主动,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充盈平和,则机体动静协调有序,不易发病㊂儿童多动症是因阴静不及㊁阴失内守㊁阳动有余㊁失于制约的各种阴阳失衡㊁动静变化失制所引发的病变㊂主要为阴虚阳亢与痰热内动两方面㊂1.1㊀阴虚阳亢小儿脏腑娇嫩,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受后天失调或他病所伤;小儿又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加之生长迅速,对精(津)液等物质需求较多,容易造成阴虚阳亢的病理改变㊂明代万全提出小儿 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的两有余㊁三不足观点㊂七情之过,必先郁滞阻碍气机运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调节情志的关键因素[5]㊂肝为将军之官,主升㊁主动,调畅情志,主藏血㊁藏魂,在志为怒,在体合筋,其气急,又小儿肝常有余,易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㊁脾气倔强㊁冲动任性㊁多动㊁易42。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133d759a8e9951e79a89273f.png)
▪ 1、医者用右手中指压住大椎穴,食指和无名指压住脊柱旁开1.5 寸的两行腧穴,向下擦至龟尾穴,连擦3遍。
▪ 2、用前述方法操作三遍,
▪ 3、第四遍用前述方法捏两下向上提一下,连续六遍加上前三遍 共9遍。
▪ 4、从命门穴向肾腧穴分推20遍
▪ 5、用两手拇指的指端从大椎穴旁开1.5寸的两行腧穴向下压,每 个穴位约压20秒。
▪ 直推法:我们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医者左手握患 儿左手,用右手大拇指或食中两指并拢的掌面,在选定的 部位或穴位上做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
▪ 直推法分类
▪ 直推法又分为补推法、泻推法、平补平泻法。补法是由指 端推向指根(向心性推)。泻法是由指根推到指端(离心 性推)。平补平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再从指端推到指 根,来回推动。
精选课件
3
▪ 我们所选八卦穴具有通达上下,调节气机, 清胃穴主以和胃消食导滞为先,为伤食型 要穴;补脾、足三里穴以健脾益气,运化 水湿,以解泄泻之源;补大肠以固肠涩便 建功;运土入水、利小便起分清降浊,利 小便实大便之意;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 推上承山,揉止泻灵有升提止泻之功。
精选课件
4
▪ 操作方法
根;泻法是将患儿拇指伸直,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根推向指 端;平补平泻是将患儿拇指稍屈曲,医者用拇指桡侧来回推。
▪ 4、大肠穴 ▪ 位置:在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到指端。
▪ 功能:固肠涩便,清火泄热。 ▪ 手法:补法是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拇指桡侧推患儿左手
食指,从指端到指根;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平补平泻法是来 回推。
精选课件
14
▪ 3、揉法
▪ 以掌根部或指按在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 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法又分指揉法,掌 揉法等。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左右交替进行为平补平泻。此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或局部损伤等。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64304161a98271fe910ef941.png)
20 0 9年
第2 7卷
第 1 总第 19 ) 期( 1期
3 7
复正常 , 黄色香蕉软便 。随访 1 月未复发 。 病列 2 赵某 , 性 , , 女 8个月 。腹泻 3天 , 大便 1 O 余 次 , 花 样 , 酸 臭 , 便 少 , 前 哭 闹 , 温 蛋 为 小 便 体 3 . , 少 呕吐 , 寐不 安 , 周红 , 度脱 水貌 。 8℃ 食 2 夜 肛 轻 便 常规 : 水样便 , 白细胞 ( + ; 状病毒 ( ) 诊为湿 + )轮 +。 热泻 ( 即轮状病 毒感染 性腹泻 ) 。推拿取穴 : 脾 、 补 清
( 稿 日期 : 0 8 0 — 1 收 20-7 2 )
辨 证 推 拿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胡沛铎 , 郭春 华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 中医医院, 新疆
关键词 推拿 ; 脾虚泻; 湿热泻( 轮状病毒感染 )
乌鲁木齐
80 0 ) 3 00
推拿 疗法 【 祖 国 医药学伟 大 宝库 的一个 组 成 , 】 是 部分 , 属外 治法 之一 。是 医生 以双 手在 患者 体表 部 位 运 用 不 同的手 法 ,I ̄ 、 、 、 、 等从 而 使 1推 揉 掐 按 运 t 2 人 体气 血流畅 , 经络疏通 , 达到治 疗疾病 的 目的。推
腹、 推下 七 节 骨 , 少 加 利 小 便 ; 水 酸 中毒 加 揉 尿 脱
二马。
拿疗法运用于AJ 是根据dJ 的生理、 ,L ,L . 病理特点分 别在四肢部 、 躯干部取相应的穴位用来治疗dJ 常 'L , 见 内科 、 外科疾 患 。儿科 推 拿 已经不再 局 限于 日常
保健 。适 、 食泻、 泻、 泻 , 惊 寒 热泻 。注意事项 :'L 肤娇 嫩 , d. 皮 J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腹泻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腹泻](https://img.taocdn.com/s3/m/ee7b6c3d3169a4517723a33e.png)
用料配方:砂仁10克,猪肚子1000克,花椒、胡椒末、葱白、生姜各适量
操 作:将猪肚洗净,用沸水烫一下,刮去内膜,放入砂锅中加水加花椒、生姜、葱白煮熟后,捞起猪肚晾冷切条,再将原汁烧开下肚条、砂仁、胡椒末、味精等,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证。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功 效: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用 法:趁热服食,每日2次
3)湿热型
表 现: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每日数次或数十次,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有疼痛,食欲不振,肛门灼热,伴湿热之象,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苔黄腻。
治 法:疏风散热
取 穴: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30次;揉耳后高骨30次;揉外劳宫30次
参考方剂:藿香正气散
功效:解表和中 理气化湿
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透,蕴热不退,午后热重等
用料配方:栗子仁与白糖适量
操 作:将栗子仁磨成粉,煮成稀糊,加白糖调匀服食
功 效:养胃健脾
用 法:每日1~2次,连食数日
注:(1)将《正红草止泻软膏》涂抹于患者腹部,顺时针摩腹待药物吸收,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治疗5分钟
(2)将糖液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稍冷,即用刀划成条,再划成小块即成。
功 效:健脾止泻。 适应久泻、久痢等症。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程迅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程迅](https://img.taocdn.com/s3/m/0de7e8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9.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原理 •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操作方法 •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泄泻的定义与症状
泄泻
是指因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大便 次数和形状改变,出现腹泻、水 样便等症状。
逆时针摩腹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在患儿腹部做逆 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操作5-10分钟。
揉足三里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患儿足三里穴上进行按揉,操作1-3 分钟。
推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力度适中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以患 儿能接受为准,避免造成 皮肤损伤。
观察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 情况应及时停止并寻求专 业医生的建议。
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副作用、 操作简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儿患 者。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家长不 可自行操作。同时,对于严重的泄泻 症状,应及时就医,推拿治疗仅可作 为辅助手段。
03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操作方法
推拿前的准备
确定病因
推拿介质
了解泄泻的原因,如饮食不当、感染 、过敏等。
症状
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 体重下降等。
小儿泄泻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 ,是引起小儿泄泻的常
见原因。
细菌感染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等,也可引起小儿泄泻
。
饮食不当
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 等,也可能导致小儿泄
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
![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18f6b7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a.png)
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小儿秋季湿热泻是指在秋季,由湿热邪气侵袭小儿脾胃所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病因主要是受食物不洁或饮食不节,脾胃功能虚弱,加之气候湿热,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口渴、舌苔厚腻等症状。
这种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也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一向以推拿疗法和中药治疗为主,其中王氏保赤丸敷脐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一、推拿疗法的原理及作用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通过手法、按摩和拨叩等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经络和组织器官,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激发机体自愈能力,达到保健治病目的。
在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时,推拿可以促进小儿脾胃功能的恢复,调整肠道功能,加速湿热邪气的排出,达到祛湿热、止泻的目的。
二、王氏保赤丸敷脐的原理及作用王氏保赤丸是由中医药泰州王氏宗老中医手抄方调制而成,具有保赤润燥、补益脾肾、清热祛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湿困型的腹泻。
将王氏保赤丸研磨成细末敷于小儿肚脐上,其药性可通过脐部渗透吸收,直达脾胃经络,发挥调理脾胃、祛湿热的作用,达到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效果。
三、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小儿秋季湿热泻的临床疗效1. 临床资料本次观察对象为小儿秋季湿热泻患者,共选取患者60例,男女比例1:1,年龄在1-5岁之间,均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小儿秋季湿热泻。
在治疗前,患者均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口渴、舌苔厚腻等症状。
2. 治疗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联合王氏保赤丸敷脐治疗,每天进行推拿按摩15分钟,每隔3天更换一次王氏保赤丸。
对照组仅采用口服中药治疗,每日3次,每次10克。
治疗周期为14天。
3. 治疗结果经过14天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治疗组中,46例患者治愈,4例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对照组中,31例患者治愈,9例症状得到缓解。
推拿调理小儿腹泻及护理体会
![推拿调理小儿腹泻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4dd1d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2.png)
推拿调理小儿腹泻及护理体会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很多家长在治疗小儿腹泻时会选择传统的推拿调理方法。
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的目的。
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推拿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提高免疫力。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采用推拿调理小儿腹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对推拿护理体会做出如下总结。
一、准确判断病情在给小儿进行推拿调理之前,首先要准确判断病情。
腹泻病因繁多,包括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性腹泻、过敏性肠炎等。
在进行推拿调理前,一定要明确腹泻的病因,并且排除了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
只有明确了病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推拿调理,提高疗效。
二、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推拿调理小儿腹泻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法。
一般来说,对于小儿腹泻患者,可以选择穴位按摩、常规推拿、捏脊等手法。
穴位按摩是将指压、揉捏、拍打等手法应用于特定的穴位上,可以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常规推拿是通过指压、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全身的经络和腧穴,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腹泻症状;捏脊是通过捏压脊椎两侧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对缓解小儿腹泻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注意手法温和在给小儿进行推拿调理时,手法一定要温和。
小儿的皮肤娇嫩,经络脉络尚未完全形成,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推拿的力度一定不可过大。
一定要用心把握推拿的力度和频率,做到以舒适为度。
否则,过重的推拿手法可能会导致小儿肌肉拉伤,护理目的就会适得其反了。
四、注意增强免疫力在进行推拿调理的还需要注重增强小儿的免疫力。
可以通过中药熏洗、食疗调理等方式,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帮助小儿更快地康复。
定期进行一些适量的户外活动,加强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
五、相应的饮食调理在小儿腹泻期间,家长还需要对小儿的饮食进行调理。
小儿腹泻时,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烧、咳嗽、腹泻的穴位按摩,非常实用!【藏益康感冒贴】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烧、咳嗽、腹泻的穴位按摩,非常实用!【藏益康感冒贴】](https://img.taocdn.com/s3/m/4b7324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7.png)
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发烧、咳嗽、腹泻的穴位按摩,非常实用!【藏益康感冒贴】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推拿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推拿](https://img.taocdn.com/s3/m/c316f10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e.png)
中医医术专长综述推拿申报人姓名:张丽娜性别:女年龄:39岁报名地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报名类别:多年实践专长名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一、本人基本情况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张丽娜,女,39岁,初中毕业。
2001年结婚后一直在老公开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水市秦州区石马坪街道盛世桃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学习和工作至今。
学习中医过程(医术渊源):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时,要为辖区0-6岁儿童开展中医药服务,所以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小儿推拿及捏脊摩肤的技能,因此我自学了小儿推拿,并先后阅读了由明朝龚廷贤所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及清代医家骆如龙著《幼科推拿秘书》,并多次参加了由天水市秦州区卫生局举办的小儿推拿方面的培训班,并且发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临床实践的过程: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的小儿腹泻病患者90例临床记录,其中男婴57例,女婴33例,年龄在5个月-2.3岁,腹泻时间为7-45天,就诊患儿临床表现其中48例为轻度腹泻,粪便呈蛋花汤样,轻度呕吐,偶尔出现溢乳情况,轻度腹胀,34例为重度腹泻,每天腹泻为十次以上,水样便、呕吐、发热、面色发黄、焦躁不安,8例患者为严重脱水,伴有昏迷、惊厥。
治疗方法为本人根据婴儿患者状况采取不同推拿治疗。
临床表现为粪便正常,呕吐、腹泻、发热、脱水等症状消失者为治愈,粪便有所好转,没有那么稀薄了,基本呕吐症状消失,腹泻、发热症状减轻为有效,粪便无变化,腹泻症状并无改变为无效,治愈81例点90%,有效9例占1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效果显著。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小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90例小儿腹泻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疗程,临床表现粪便正常。
二、小儿腹泻病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概念和症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小儿腹泻是由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尤其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https://img.taocdn.com/s3/m/1adc1f3c0b4c2e3f572763cb.png)
讨 论
! : : :! ! 里 : 垒0 垒 兰 ! : 曼
③各 种痢 疾 以及 不符合 泄 泻 的诊 断标 准 者 。
治疗 方 法
1 .基本 方 : 补脾 经 2 0次 , 大肠 2 0次 , 腹 5 0 补 0 摩 ~ 8 n 揉 脐 2 0次 , mi , 0 揉龟 尾 2 0次 , 上七 节骨 2 0次 。 0 推 0 2 .辨证 加减 : 寒湿 泻 : ① 大便 清 稀 多 沫 、 淡 、 臭 色 无 味 , 臭 味较轻 、 痛肠 鸣 。加推 三关 2 0次 , 外 劳宫 或 腹 0 揉 2 0次 。② 湿 热泻 : 痛 即泻 , 迫 暴 注 , 黄 褐 热臭 。 0 腹 急 色 去 推上 七节 骨 , 加清 大肠 2 0次 , 0 清小肠 2 0次 , 0 退六 腑 2 0次 。③伤食 泻 : 0 大便 量 多 , 酸臭 如 败 卵 , 有 未 消化 含 残 渣 。加推 板 门 2 0次 、 中脘 2 0次 、 0 揉 0 揉天 枢 2 0次 、 0 拿 肚角 2 0次 。④脾 虚泻 : 0 久泻 不 愈 , 着 时止 , 便稀 时 大
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
![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5693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引言小儿泄泻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溏,次数增多,甚至伴有腹泻、排便不爽、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中医学中,小儿泄泻可归属为脾虚证及伤食证。
脾虚证与伤食证在小儿泄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小儿泄泻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一、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1.1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脾虚证小儿泄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
1.2 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泄泻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2天。
观察组患儿的食欲、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伴随症状如腹泻、排便不爽等明显减轻。
对照组中疗效不佳的患儿较多,治疗时间明显拉长。
1.3 研究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小儿泄泻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症状,并改善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综合讨论三字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三字经流派推拿则是在传承中医经方的基础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相关疾病。
本研究通过对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观察治疗,发现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脾虚证及伤食证小儿泄泻的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改善患儿整体健康状况。
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可能与其调和脾胃、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作用有关。
三字经流派推拿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患儿的脾胃功能,调整肠道蠕动,使得肠道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对小儿泄泻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时,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推拿手法和穴位,因人而异,因病制宜,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还应注意对小儿脾虚证及伤食证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行指导,全面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及护理体会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及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453e11a5f0e7cd18425364a.png)
短赤 , 大便次数多 , 泻下急迫 , 肛 门灼红 , 舌 质红 , 苔 黄腻 , 指 纹 色紫 。治疗方 法 : 清板 门, 清大肠 , 清小肠 , 退六腑 , 清补脾经 。
2 . 4 脾虚泻 1 O例 症 见 病程 较长 , 泄 泻 反复 发作 , 大 便 溏 薄, 完谷不化 , 面 色萎 黄 , 眼 眶 凹陷 , 肢冷 纳呆 , 腹胀 , 睡卧 露 睛, 舌淡 , 指纹淡红 。治疗方法 : 推三关 , 补 脾经 , 推 补大肠 , 摩 腹, 推上七节骨 , 捏脊 。 以上症状推拿每 日 1次 , 一 般需 3 ~5次治疗 , 至大便 成 形后再巩 固治疗 1次。如经推拿 5次后 无效者 , 不再 坚持 单
佳, 腹部胀满 , 腹痛则泻 , 泻后 痛减 , 大便 酸臭 , 混有 消化 不 良
全身症状改善 , 大便镜检脂肪球 或 白细胞偶见 。未愈 : 症状及
[ 2 ] 徐恒 , 李令根 .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研 究进展 E J 3 .实用 中西医结 合杂志 , 1 9 9 8 , 1 1 ( 1 ) : 7 2 . E 3 3 朱仁康 .中医外科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8 7 : 3 5 3 .
免了植皮 , 节省 了费用 , 让患 者及 家属满意 , 具有操作 简便 、 使 用安全 、 效果显著 、 经济实惠的特 点 ,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E l 3 陈京萍 , 周 乐全 . 整体 观辨证观对 中医整体护理 的指导 意义[ J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推拿 治 疗 / J  ̄ J L 腹 泻及 护理 体 会
王 艳 红
( 江 苏省兴化 市 中医医院 ,江 苏 兴化 2 2 5 7 0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评述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疾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变下稀薄或水样,或伴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
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患腹泻平均为2-2.5 次/人,2次以下小儿约占75%,在夏秋季节为高发期。
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率1.52 次,中国每年为1.76 次/人,农村高于城市,估计中国5 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数腹泻。
其致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
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多数位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
轮状病毒感染导致6 月〜2 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 %)。
西医以纠正脱水及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微生物。
在临床上部分医师滥用抗生素在一些地区以成为医源性危害,引起不良反应。
如:肠道药群、耐药菌株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和院内感染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小儿腹泻在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其次为肠道病毒及其他病毒,无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不需要用抗生素。
关于小儿腹泻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已定论,应针对细菌感染,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病,而且能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近年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效果,具有无副作用,无痛苦,不需打针,患儿易接受,避免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菌群失调带来的医疗缺憾。
现将近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关情况述评如下:1病因病机王受传,韩新民等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如下:(1) 感受风寒: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外感风寒,直中脾胃,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合污而下,则为风寒泻。
(2) 湿热蕴结:素体湿热内盛,或夏季暑湿当合,湿热困脾,中阳失养,运化失常,水湿并走肠间,肠失传导,发为湿热泻。
(3) 内伤饮食:乳哺不当,或暴饮暴食,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胃失和降,脾失运化,宿食内停,湿浊不分,合污而下,发为伤食泻。
(4)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调,或久病之后,皆可致脾胃气虚,胃弱不能腐熟水谷,脾虚失健之职,水反胃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为脾虚泻。
(5) 脾肾阳虚:素体阳虚,或久病体弱,均可损伤脾胃之阳,命门火衰,火部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止。
(6) 伤阴泻:小儿稚阴之体,泄泻无度,更伤阴津液,水液耗损,阴津受劫,津伤液脱而成伤阴的变证。
(7) 伤阳泻:小儿为稚阳之体,久泻不止,阴损及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阳气外损,此为伤阳之变证。
宋红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多与气候、饮食及小儿素体有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若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则脾胃阳气,运化元权,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致腹泻不止。
肖咬脐认为,由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泄泻,其发病机理总是脾胃虚弱或功能紊乱。
刘一玲认为小儿腹泻常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湿邪内生,小肠受盛,大肠传导失常而成。
2推拿方法李兰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00 例,治愈85例,好转11例,未愈4 例,总有效率达96%。
其治疗方法为直推大椎至龟尾,反复5 次;继而用双手食、中、无名指指面压背俞穴,自上而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交替移动按摩,反复5 次。
辩证选穴:伤食泻加按揉胃俞,按揉三焦俞,清大肠,推六腑;湿热泻加按揉大肠俞,按揉大椎穴,补脾土,揉外劳;脾虚泻加按揉脾俞,按揉三焦俞,补脾土,推上三关。
陈伟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60 例,总有效率95.0 %。
其治疗方法为:以补脾土为主,寒湿泻、脾虚泻用姜汁作介质;湿热泻、伤食泻用冷开水作介质;摩腹时用冬青膏(油)作介质。
辩证选穴:脾虚泻选用补脾土,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捏脊,推上七节,揉龟尾;伤食泻选用补脾土,揉中脘,揉板门,摩腹,清大肠,揉天枢,揉龟尾;湿热泻选用清脾经,清大肠,揉大椎,退六腑,以上治疗1 次/天。
高俊领运用推拿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有效率达97%。
其治疗方法为:摩腹,揉脐,腹部震法,上三法交替进行15分钟〜20分钟,推脾土100 次,推大肠100 次,揉龟尾100 次,推上七节100 次,捏脊9遍。
袁靖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治愈率达94.4 %。
其治疗方法为:指揉小天心200转,指揉一窝风200 转,补肾经200转,逆运内八卦50圈,推四横纹200 次,揉二马300 转,清天河水50次,补脾土300次,捏脊3次。
蒋崇刚㈣运用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痊愈14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其治疗方法为:补脾土300 次,清小肠100次,推大肠,摩腹5 分钟,揉脐3 分钟,揉龟尾300 次,推七节骨300 次。
辩证加减:湿热泻加清大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以清利湿热;风寒泻加揉外劳宫,揉天枢,按脾俞,按胃俞以温中散寒;伤食泻加清脾胃,揉中脘,搓脐,拿肚角以消食导滞;脾虚泻加推板门,运内八卦,揉脾俞,揉胃俞,捏脊,揉足三里以健补脾胃;脾肾阳虚在脾虚泻的手法基础上再加揉肾俞,擦八?。
刘志新等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172 例,治愈率达100%。
其治疗方法为:分手阴阳,补脾经,补大肠,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以上各学穴各推3〜5分钟,每日一次。
寒湿泻加按神阙穴3 分钟;湿热泻以清大肠、退六腑、清天河水为主;伤食泻加清大肠、揉中脘;呕吐者加揉内关;久泻不愈加补肾经、揉百会;易惊者平肝。
李晓蔚等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86例,痊愈68例,占79.1 %;好转18 例,占20.9%,总有效率100%。
其治疗方法为:寒湿型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补脾土400 次,运土入水100 次,推三关300 次,揉脐200 次,熨腹20 次,推上七节骨400 次;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清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退六腑400 次,推三关300次,揉天枢50次,揉龟尾500 次;伤食型治宜消食导滞,和中助运,补脾经300次,揉中脘400次,分腹阴阳200 次,揉龟尾400次,拿肚角lO 次。
齐艳琴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316 例,治愈259例(占82%),好转4l 例(占13%),无效16例(占5%),总有效率95%。
其治疗方法为:(1)伤食泻:运板门30 次,运内八卦50次,清大肠100次,揉中脘50次,拿肚角3〜5次;(2)寒湿泻:补大肠300次,揉外劳30次,揉足三里30 次,若伴肠鸣腹痛者拿肚角3〜5 次,体虚者者加捏脊3〜5 遍;惊惕不安加掐五指节3〜5 次,清肝经100 次。
以上操作以滑石粉为介质,操作以上肢、胸腹部、腰背部以及下肢依次为序,上肢操作取男左女右,下肢操作取双侧,每日治疗1 次,3 次为1 个疗程。
3手法探讨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肌肤柔弱,气血未充,所以治疗小儿腹泻手法的操作特别要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的补泻则更为重要,只有小儿补泻手法运用得当,方能收到补虚泻实,祛病强身等效,方能使小儿腹泻治愈。
孙氏认为,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一般多(1)以逆、下、重、急为泻(清),顺、上、轻、缓为补。
认为用力轻,速度慢,顺经方向(有些特定独特的补泻方向)为补,反之为泻,用力和速度在以上两者之间为平补平泻(2)与补泻量有关:手法轻,刺激量小,轻缓柔和,时间短促,频率低,幅度小,轻揉、轻按,适宜病程长,病程缓,体质差的患者,有疏通气血,扶正补虚的作用;手法重,刺激量大,强劲执着,时间较长,频率高,幅度大,如:重按、重揉等法,适宜于病势急迫,病情重,体质强的患者,具有开窍醒脑,祛邪辟秽,活血消瘀,镇惊,发汗等作用。
(3) 与顺经为补,逆经为泻有关:推拿师顺经脉走行方向,在穴位上作短时间轻快手法治疗,或顺其经脉方向以推法、揉法,以使气血通畅,使虚弱的集体得以康复。
(补法)逆经脉走行方向,重力推法、压法、掐法,在穴位上进行长时间,重手法推拿按揉,使亢盛病势得以削减。
(泻法)(4)与择向补泻有关: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推上为补,推下位泻,由外向里为补,由里向外为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5) 与手法的强度有关:手法的强度、手法的刺激量,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
必须遵循轻快、柔和、手法技巧娴熟。
虽是同一手法,疗效高低取决于手法功底深浅,功底深才能得心应手,手到病除。
《灵枢?经脉》曰:“盛者泻之,虚者补之”,“补者,补其不足,扶助正气;泻者,泻其有余,祛除邪气”。
其最终目的是平衡阴阳,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
小儿推拿通过在一定部位,或一定的穴位,给予一定时间,一定刺激量,一定操作方向的各种不同治法,从而调整阴阳,调补气血,解表散寒,化湿止泻,消食化滞,调中健运止泻,清热化湿止泻,健脾益气温阳止泻,健脾平肝镇惊止泻等作用,方能使小儿腹泻治愈。
4机理探讨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在《内经》有“濡泻”“注泻”等名称。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一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全,饥饱无度;二是因脾常不足,易使脾胃虚弱,小儿阴生阳长需要脾胃化生精微充盛机体。
因此,无论是感受外邪,还是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寒均易引起脾胃失调,运化无权,致水谷不分,并走大肠而成泄泻。
《内经》中就多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春伤于风,夏生殆泄”,《灵枢,百病始生》云:“多寒则肠鸣餮泄,食不化”,《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明确指出风、寒、湿、热等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导致泄泻。
又如《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说明饮食不节是泄泻发生的重要原因。
总之上述皆为发病的外在因素。
《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幼幼集成》曰:“若饮食失节,寒湿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兮。
小儿久泻又易伤胃,而致肾阳虚冷,命门火衰,无以温煦脾土,运化失常,由此可见,脾胃虚弱是小儿腹泻的内在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王居玮认为(1)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且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量的变化,小儿生长发育快,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 对病原体防御功能较差。
1) 小儿的胃酶分泌不足,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
2) 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消化道分泌型IgA 较低,使之保护人体免受胃肠道微生物及食物抗原侵袭的能力减低。
3) 正常菌群尚为建立,由于患病时使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婴幼儿易患肠道感染。
(1)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就是医者用各种手法,施术于患儿体表,即可由表及里的使经络通畅,营卫调和,气血周流如常,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和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以恢复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