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
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都占有重要地位。按销售收入划分,大型企业占44.1%,中型企业占3.1%,小型企业占52.8%。涌现出联想集团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四通集团、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
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软件、微型计算机、自动柜员机、数字广播发射机、无线寻呼设备、电子彩色排版印刷系统、电力电子功率器件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第一位。国外市场是北京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市场。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59亿元人民币。
(五)试验区发展成就显着,奠定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基础
以中关村为核心的试验区成立以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产业规模由小变大,发展水平由低变高,取得了显着成就。1998年,试验区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72.9%。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全国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
用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试验区促进了中关村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新技术的产业优势,同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和再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发展环境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时,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以科技和人才为焦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北京是全国的科技、文化中心,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不仅对于发展首都经济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既面临着国际国内有利的发展环境,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国际发展环境:首先,世界高新技术研究将更加活跃,信息技术将继续发挥先导作用,生物工程技术加速商品化,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将有新进展,新材料技术向功能化、复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环保技术开发将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其次,世界范围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需求处于旺盛阶段。世界高新技术市场容量本世纪末将达到数万亿美元,今后十几年内,将继续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不
利因素是,国际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大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技术垄断的地位,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引进、创新发展和市场开拓方面形成较大的压力。
国内发展环境:首先,国家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使中国全面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并促进全国产业结构面向国际分工进行优化调整,高新技术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人民生活将实现“小康”,向更加宽裕的方向迈进,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步伐加快,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加,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竞争趋于激烈,主要省市均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列为新的发展重点,且发展方向趋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高科技大企业、大集团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产业构成严重威胁。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产品技术中来自于国外的技术较多,属于自主技术的产品少,因而受到日趋激烈的同水平产品竞争的挑战。第二,同国内外高新技术大企业相比,我市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承受市场风险和技术开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第三,开发经营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国内外企业对本市人才的争夺日益升级,对企业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第四,全社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