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方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格发展反映
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二)间接治疗技巧
其核心是希望通过改善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父母、朋友、亲属、邻里、同事和雇主等。
在求助者心理适应不良时还能通过自我防御机制,但当防御机制失效后,自我概念与经验出现严重的冲突和对立,而且求助者对此无能为力。这样,求助者就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和紊乱,导致心理失调,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结果解组。
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
罗杰斯认为工作者需要为求助者提供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需要全身心地与求助者交流,这样才能是求助者关注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减轻价值条件的影响,协调自我概念与经验的矛盾,体会自己的真实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逐渐成熟。
方法和技巧
(一)直接治疗技巧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
(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假设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治疗方法和技术
(一)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雅各布森提出的,后经沃尔普的修正,现已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放松练习的具体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这种方法首先让求助者身体的某组肌肉紧张,以便使求助者了解紧张的感受;其次,让求助者放松这组肌肉,并要求求助者与紧张状态比较,体会放松的感觉;再次,通过几次紧张和放松的练习,使求助者逐渐能够自觉放松这组肌肉。这样,通过逐渐放松一组一组肌肉群,使求助者最后学会放松整个身体。放松练习既可以单独使用以减缓求助者的身心紧张,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技术共同使用,像系统脱敏等,以便治疗求助者的焦虑症状。
人本治疗模式
背景
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其理论分析模式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理论假设
人性观,人是善良的、理智的、仁慈的
自我感念(自我形象)
自我概念在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于治疗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在罗杰斯看来,人的所有行为是由自我概念而定的。罗杰斯区分了自我和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是求助者真实、本身的个体,而自我概念则是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它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三部分,自我概念可以概括为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发展、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局限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缺乏根据
2、忽视个案辅导技巧
另外,人本治疗模式对于求助者内心变化的探讨显得有些不足。
行为修正模式
背景
在个案工作领域首先对行为治疗进行系统整理和运用的是史华哲,他在1975年出版了《社会个案工作——一种行为途径》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的形成。1979年特纳撰写了《社会工作——连贯各理论》一书,介绍了行为修正模式最早被称为行为治疗,其主要对象是那些具有不适应行为的求助者,帮助的目的是希望求助者克服失调的行为。随着个案工作的发展,行为修正模式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服务对象也逐渐转向一般的求助者,那些希望使自己更好适应外部环境的求助者都被视为帮助的对象。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概述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四)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治疗技术与其他行为治疗技术不同,它要求求助者积极参与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并对自己的行为变化负责。自我管理模型有很多种,其中威廉斯和洛恩的五个阶段管理技术比较受欢迎。它分为五个步骤:选择目标、监测目标行为、改变环境因素、取得有效结果和巩固收获。
(五)厌恶性疗法
当出现一个不适应行为时,就呈现厌恶性刺激,是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与厌恶性反应建立关系,这样,求助者就会逐渐回避或放弃不适应行为,这就是厌恶疗法的理论根据。例如,对于酗酒者就可以采用厌恶治疗法。当求助者饮酒后,就让其服用呕吐药物,使求助者的饮酒行为与呕吐、恶心等不愉快反应建立联系,逐渐消除求助这饮酒后的快感,这样求助者就会回避酗酒行为。引起厌恶性反应的刺激通常有三类:想象、药物和电击,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由于厌恶性治疗具有副作用,一般在使用前需要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为暴露法、快速脱敏法,它是让求助者直接处于最严重的焦虑状态中,直到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消除。满灌疗法是为了克服系统脱敏法的缺陷设计的,由于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时间一般较长,在运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满灌疗法采取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的策略。例如,对于患有洁癖的求助者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工作者指导求助者直接接触令其感到恐惧的东西,并限制求助者的清洗时间,这样就会导致求助者的焦虑。通过反复做这样的练习,并逐渐缩短清洗时间,就可以渐渐消除求助者的恐惧症状。满灌疗法对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有非常好的疗效,治疗的时间也比较短,但由于求助者突然处于严重的焦虑状态中,这会给求助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对于身体虚弱、承受力比较低的求助者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罗杰斯认为,当求助者内化他人价值条件之后,就会出现求助者的自我和经验不一致、甚至冲突的现象,求助者为了维护自我概念就会曲解和否认经验,常见的方式有三种:1、选择性知觉2、曲解3、否定。通过这三种方式求助者就能使自己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保持一致,维护自己的形象。在通常情况下,求助者的自我结构并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只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不一致,因而称为心理适应不良。
(二)注重个案辅导关系
人本治疗模式比较注重工作者与求助者的合作关系,希望凭借融洽、接纳和轻松的辅导环境帮助求助者成长。罗杰斯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促使求助者改变的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即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这些条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
1、表里如一
2、不评价
3、同感
4、无条件的接纳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
(1)现实情况反映
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
(2)心理动力反映
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分类诊断
是指对求助者的各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评估,以便全面把握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一般来说,求助者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和社会。
常见的自我防卫机制
1、否认2、隐抑3、解脱4、认同5、补偿作用6、合理化7、投射8、转移9、酸葡萄10、甜柠檬11、反向行为12、倒退13、幻想14、理想化15、升华16、分裂
(六)模仿
模仿治疗技术的理论的基础源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榜样的示范和求助者的模仿练习。例如,帮助求助者分析其问题所在、指导求助者正确观察别人等,都给求助者的观察学习提供机会,不过,这种模仿通常不要求求助者进行实际演习,因而称为被动模仿。另一种类型的模仿是要求求助者通过具体的练习掌握正确的行为,这被称为主动模仿。
(四)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人本治疗模式以非指导性影响技巧为主要的辅导技术,它包括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和自我揭示等。
贡献
1、人本治疗模式提供理解个案工作的新的视角
2、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从求助者的角度理解求助者
3、人本治疗模式注重工作者的品格以及工作者与求助者的融洽、接纳的合作关系
另外,人本治疗模式所主张的对人性抱有积极的态度、鼓励求助者主动地感受和表达等,都对求助者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本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人际关系欠佳、自我形象不好以及缺乏自信心的个案辅导工作。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不能有过强的自我防卫机制
贡献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它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被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广泛采纳,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都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模式。
1、全面探讨求助者的问题
2、保持开放的态度
3、强调采用多种治疗技巧帮助求助者
局限
心里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局限非常明显,尤其有关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虽然它强调要从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着手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但却没有说明怎样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个案工作者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就会出现分类收集资料、简单综合的情况。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分析逻辑的缺陷,因为这个模式把产生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强调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求助者问题的不良行为方式,这种分析角度遵循了外部观察的逻辑。
诊断
心里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动态诊断、原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
是பைடு நூலகம்对求助者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部分作横向的动态分析,以了解其人格的内部动力联系。
原由诊断
也称病因诊断。是指对求助者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便把握求助这问题产生的内在发展逻辑。
5、无条件的爱
6、保持独立性
(三)注重个案辅导过程
罗杰斯非常注重辅导过程的作用,他认为个案工作者需要借助辅导过程才能是求助者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可以在宽松、接纳和真诚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尤其是那些在平时无法被别人或自己接受的体会,这样,求助者就能感受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领悟自己的真实状况,忠实于自己。因此,工作者需要与求助者进行真挚的感情交流,鼓励求助者毫无顾忌地表达对自己或对他人的各种内心感受。
(二)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行为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用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和考试焦虑等,求助者对某物或某事感到害怕、恐惧,不敢接近。系统脱敏就是要求助者再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例如,对于一位患考试焦虑症的求助者,首先,工作者需要将其焦虑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的焦虑层次,并把焦虑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好。如果求助者的焦虑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就出现了,求助者隐约体会到自己的担心,害怕以后的考试;到了考试前一周求助者的担心逐渐变得严重,求助者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害怕;而在考试前一天求助者根本无法坐下来复习,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或者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入考场之前求助者变得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心跳加速,浑身颤抖;当拿到考试卷时,求助者的担心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此时,求助者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甚至出现晕眩。这样,就可以把求助者的焦虑分为五个层次:一个月前、一周前、一天前、进入考试之前和拿到考试卷时。其次,让求助者想象自己或者实际处于考试前一个月的焦虑状态,同时知道求助者做放松练习,直到消除这一层次的焦虑症状为止。接着,让求助者进入第二层次的焦虑状态,同样做放松练习克服这一层次的焦虑症状。这样就可以依次消除五个层次的焦虑症状,使求助者最终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
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二)间接治疗技巧
其核心是希望通过改善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求助者的外部环境涉及许多方面,主要有父母、朋友、亲属、邻里、同事和雇主等。
在求助者心理适应不良时还能通过自我防御机制,但当防御机制失效后,自我概念与经验出现严重的冲突和对立,而且求助者对此无能为力。这样,求助者就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和紊乱,导致心理失调,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结果解组。
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工作者的品格和态度
罗杰斯认为工作者需要为求助者提供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需要全身心地与求助者交流,这样才能是求助者关注自己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减轻价值条件的影响,协调自我概念与经验的矛盾,体会自己的真实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逐渐成熟。
方法和技巧
(一)直接治疗技巧
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
(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假设
1、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
2、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3、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4、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治疗方法和技术
(一)放松练习
放松练习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雅各布森提出的,后经沃尔普的修正,现已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放松练习的具体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这种方法首先让求助者身体的某组肌肉紧张,以便使求助者了解紧张的感受;其次,让求助者放松这组肌肉,并要求求助者与紧张状态比较,体会放松的感觉;再次,通过几次紧张和放松的练习,使求助者逐渐能够自觉放松这组肌肉。这样,通过逐渐放松一组一组肌肉群,使求助者最后学会放松整个身体。放松练习既可以单独使用以减缓求助者的身心紧张,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技术共同使用,像系统脱敏等,以便治疗求助者的焦虑症状。
人本治疗模式
背景
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其理论分析模式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理论假设
人性观,人是善良的、理智的、仁慈的
自我感念(自我形象)
自我概念在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于治疗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在罗杰斯看来,人的所有行为是由自我概念而定的。罗杰斯区分了自我和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是求助者真实、本身的个体,而自我概念则是求助者对自己的看法,它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以及对环境的知觉与评价三部分,自我概念可以概括为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发展、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等九个方面的内容。
局限
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缺乏根据
2、忽视个案辅导技巧
另外,人本治疗模式对于求助者内心变化的探讨显得有些不足。
行为修正模式
背景
在个案工作领域首先对行为治疗进行系统整理和运用的是史华哲,他在1975年出版了《社会个案工作——一种行为途径》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模式的形成。1979年特纳撰写了《社会工作——连贯各理论》一书,介绍了行为修正模式最早被称为行为治疗,其主要对象是那些具有不适应行为的求助者,帮助的目的是希望求助者克服失调的行为。随着个案工作的发展,行为修正模式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服务对象也逐渐转向一般的求助者,那些希望使自己更好适应外部环境的求助者都被视为帮助的对象。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概述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背景
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四)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治疗技术与其他行为治疗技术不同,它要求求助者积极参与行为改变的整个过程,并对自己的行为变化负责。自我管理模型有很多种,其中威廉斯和洛恩的五个阶段管理技术比较受欢迎。它分为五个步骤:选择目标、监测目标行为、改变环境因素、取得有效结果和巩固收获。
(五)厌恶性疗法
当出现一个不适应行为时,就呈现厌恶性刺激,是求助者的不适应行为与厌恶性反应建立关系,这样,求助者就会逐渐回避或放弃不适应行为,这就是厌恶疗法的理论根据。例如,对于酗酒者就可以采用厌恶治疗法。当求助者饮酒后,就让其服用呕吐药物,使求助者的饮酒行为与呕吐、恶心等不愉快反应建立联系,逐渐消除求助这饮酒后的快感,这样求助者就会回避酗酒行为。引起厌恶性反应的刺激通常有三类:想象、药物和电击,工作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由于厌恶性治疗具有副作用,一般在使用前需要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为暴露法、快速脱敏法,它是让求助者直接处于最严重的焦虑状态中,直到求助者的焦虑症状消除。满灌疗法是为了克服系统脱敏法的缺陷设计的,由于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时间一般较长,在运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满灌疗法采取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的策略。例如,对于患有洁癖的求助者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工作者指导求助者直接接触令其感到恐惧的东西,并限制求助者的清洗时间,这样就会导致求助者的焦虑。通过反复做这样的练习,并逐渐缩短清洗时间,就可以渐渐消除求助者的恐惧症状。满灌疗法对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有非常好的疗效,治疗的时间也比较短,但由于求助者突然处于严重的焦虑状态中,这会给求助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对于身体虚弱、承受力比较低的求助者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罗杰斯认为,当求助者内化他人价值条件之后,就会出现求助者的自我和经验不一致、甚至冲突的现象,求助者为了维护自我概念就会曲解和否认经验,常见的方式有三种:1、选择性知觉2、曲解3、否定。通过这三种方式求助者就能使自己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保持一致,维护自己的形象。在通常情况下,求助者的自我结构并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只是自我概念与经验不一致,因而称为心理适应不良。
(二)注重个案辅导关系
人本治疗模式比较注重工作者与求助者的合作关系,希望凭借融洽、接纳和轻松的辅导环境帮助求助者成长。罗杰斯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促使求助者改变的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即同感、真诚和无条件的爱,这些条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
1、表里如一
2、不评价
3、同感
4、无条件的接纳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
(1)现实情况反映
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
(2)心理动力反映
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分类诊断
是指对求助者的各方面的问题分别进行分析评估,以便全面把握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一般来说,求助者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理、心理和社会。
常见的自我防卫机制
1、否认2、隐抑3、解脱4、认同5、补偿作用6、合理化7、投射8、转移9、酸葡萄10、甜柠檬11、反向行为12、倒退13、幻想14、理想化15、升华16、分裂
(六)模仿
模仿治疗技术的理论的基础源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榜样的示范和求助者的模仿练习。例如,帮助求助者分析其问题所在、指导求助者正确观察别人等,都给求助者的观察学习提供机会,不过,这种模仿通常不要求求助者进行实际演习,因而称为被动模仿。另一种类型的模仿是要求求助者通过具体的练习掌握正确的行为,这被称为主动模仿。
(四)注重非指导性影响技巧
人本治疗模式以非指导性影响技巧为主要的辅导技术,它包括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和自我揭示等。
贡献
1、人本治疗模式提供理解个案工作的新的视角
2、人本治疗模式强调从求助者的角度理解求助者
3、人本治疗模式注重工作者的品格以及工作者与求助者的融洽、接纳的合作关系
另外,人本治疗模式所主张的对人性抱有积极的态度、鼓励求助者主动地感受和表达等,都对求助者的改变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本治疗模式特别适用人际关系欠佳、自我形象不好以及缺乏自信心的个案辅导工作。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不能有过强的自我防卫机制
贡献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它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被其他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广泛采纳,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都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模式。
1、全面探讨求助者的问题
2、保持开放的态度
3、强调采用多种治疗技巧帮助求助者
局限
心里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局限非常明显,尤其有关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虽然它强调要从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着手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但却没有说明怎样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个案工作者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就会出现分类收集资料、简单综合的情况。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分析逻辑的缺陷,因为这个模式把产生求助者问题的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强调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求助者问题的不良行为方式,这种分析角度遵循了外部观察的逻辑。
诊断
心里与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动态诊断、原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心理动态诊断
是பைடு நூலகம்对求助者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部分作横向的动态分析,以了解其人格的内部动力联系。
原由诊断
也称病因诊断。是指对求助者的过去和现在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进行纵向的分析,以便把握求助这问题产生的内在发展逻辑。
5、无条件的爱
6、保持独立性
(三)注重个案辅导过程
罗杰斯非常注重辅导过程的作用,他认为个案工作者需要借助辅导过程才能是求助者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可以在宽松、接纳和真诚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尤其是那些在平时无法被别人或自己接受的体会,这样,求助者就能感受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领悟自己的真实状况,忠实于自己。因此,工作者需要与求助者进行真挚的感情交流,鼓励求助者毫无顾忌地表达对自己或对他人的各种内心感受。
(二)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是行为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用于消除各种恐惧症状,如社交恐怖、广场恐怖和考试焦虑等,求助者对某物或某事感到害怕、恐惧,不敢接近。系统脱敏就是要求助者再放松状态下逐渐靠近、接触恐惧对象,这样就可以抑制或消减求助者的焦虑反应,从而帮助求助者逐渐克服恐惧症状。例如,对于一位患考试焦虑症的求助者,首先,工作者需要将其焦虑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不同的焦虑层次,并把焦虑层次从低到高排列好。如果求助者的焦虑在考试前的一个月就出现了,求助者隐约体会到自己的担心,害怕以后的考试;到了考试前一周求助者的担心逐渐变得严重,求助者明确意识到自己的害怕;而在考试前一天求助者根本无法坐下来复习,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或者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进入考场之前求助者变得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心跳加速,浑身颤抖;当拿到考试卷时,求助者的担心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此时,求助者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甚至出现晕眩。这样,就可以把求助者的焦虑分为五个层次:一个月前、一周前、一天前、进入考试之前和拿到考试卷时。其次,让求助者想象自己或者实际处于考试前一个月的焦虑状态,同时知道求助者做放松练习,直到消除这一层次的焦虑症状为止。接着,让求助者进入第二层次的焦虑状态,同样做放松练习克服这一层次的焦虑症状。这样就可以依次消除五个层次的焦虑症状,使求助者最终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