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作者:张丹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7期
摘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优秀思想文化,激发了人们在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活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才能担当起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使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国精神;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发展
“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时代精神的总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的中国人们的伟大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发展。其中自强不息显示出了中华人民的刚健有为,勤劳勇敢表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而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及精忠报国,则是中国人民最深刻的爱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厚德载物则蕴含着中国精神固有的内积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于创新精神,《礼记·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正是依靠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传统,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数千年之久,革故鼎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其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当中,诸如五四运动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传承与发展。弘扬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使“中国精神”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中国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们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所坚持和继承发展的,国精神也是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走向未来辉煌胜利的精神脊梁。
二、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各种优秀文化品德和价值观的总和,在弘扬中国精神的同时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增进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实现国家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而不断的努力奋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迁,改革创新越来越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使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有居高的地位。尤其是进入新科技革命及其发展的时期,科技创新成了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以力求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取得主动权。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奋力激发我国改革创新的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尽快建设
成为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军事的硬实力,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我国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在汲取中国精神的力量的基础上,激发改革创新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创新精神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这种“变则通”的思想是对长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可看出,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因此要把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创新活力统一起来。一个民族一旦丧失创新精神,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决定创新能力,因此发扬中国精神的深厚内涵,激发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2]在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就是要弘扬中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社会活力,以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中国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不竭动力之源。
三、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与灵魂,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品格、历史、灵魂和生命力,形成了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创新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在当代社会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一种文化过渡。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开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潜能,使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民族精神是激发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3]实践证明,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爱国主义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核心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中国精神的关键性作用,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创造人们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要不断的将中国精神中国现时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指导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发展服务,在中国社会发展腾飞崛起的实践中,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依托和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陈山榜.李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8.
[2]张远新.江泽民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7.
[3]杜利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以实践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5.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0.
作者简介:张丹(1992-),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