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了。

3.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2.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3.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4.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近

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别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四、课堂小结

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放大的,再经过目镜成放大。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经物镜后成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的虚像。

五、达标检测:

1.从显微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2.从望远镜的结构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的焦距没有明确的要求

3.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年,联合国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三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

4.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虚”或“实”)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6.望远镜,尤其是天文望远镜都力求,以求观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做物镜。

辽宁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2.2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辽宁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2.2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 .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2. (2分)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A . 等于50cm B . 在50cm到100cm之间 C . 等于100cm D . 大于100cm 3. (2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4. (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阳光下,在地面上看不到高压电线的影子,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B . 肥皂泡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属于色散现象

C . 全息照片的拍摄主要利用了光的衍射 D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白光做光源,则不能观察到干涉图样 5. (2分)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 .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 .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6. (2分)光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B . 立体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C . 医用无影灯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 D . 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7. (2分)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像时,人都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则应() A . 相机离人远些,拉长暗箱 B . 相机离人近些,拉长暗箱 C . 相机离人远些,缩短暗箱 D . 相机离人近些,缩短暗箱 8. (2分)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要使人的像再大些,则应() A . 人向后退些,同时拉长暗箱 B . 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 B、伽利略 C、富兰克林 D、开普勒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3、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6、使用望远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8、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物体离物镜 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 9、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 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 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 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10、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 D、天文 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11、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 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 更多的光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 镜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1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多选)人类借助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人眼所不及之处,实现了对微观世界和浩瀚宇宙的探索。图中的甲和乙是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 B. 投影仪的镜头 C. 放大镜 D. 平面镜 3、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4、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5、如图所示,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 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是放大的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授课人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验科学的伟大 力量,产生与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 2.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重难点重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 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 作一台显微镜或望远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显 微镜和望远镜的基础知识. 活动一:探 究新知 学点1:显微镜 【读一读议一议】读课本《显微镜》部分,并对照显微镜的结 构图(图5-5-1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图5-5-1 自主学习,发 挥学生主体 作用.

活动一:探 究新知 问题1: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 是什么透镜?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各起什么作用?显微镜最终成的 是什么性质的像? 答: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 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 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 虚像. 【练一练】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根据时间和器材情况 确定是否进行). 【总结】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相当 于投影仪的作用),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 用). 学点2:望远镜 【读一读议一议】阅读课本《望远镜》部分,并对照望远镜的 结构图(图5-5-2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1: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 图5-5-2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起什么作用,通 培养学生自 己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视角问题是 个难点,为避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物理导学案 课题:§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况能力。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 究环节 展示 提升环节 质疑 提升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 略、 (内 容·学法·时 间) 展示方 案 (内 容·方式·时 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板块一:视角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104图5.5-4,在随堂笔记中画 出物体AB在不同位置时视角的大小,理解人看到物体大小与视角的 关系。 板块二:显微镜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103内容两遍,结合放大镜和投影仪能放大物体,理解显微镜成像原理,并将相关知识整理在随堂笔记中。 板块三: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103-104内容,结合照相机和放大镜成像特点,理解显微镜成像原理,并将相关知 对子学 习 针对随 堂笔记中的 问题向对子 提出一个问 题: 。进行快 速交流,互 相给出等级 评定。 小组群 学 1.在学 科组长带领 组员明确: ①人看 到物体大小 与视角的关 系 ②显微 镜、望远镜 的原理。 展示准 备: 2.在学 习组长的主 持下,根据 展示 方案: 方案一 预设: 可采 用互动的 方式来展 示人看到 物体大小 与视角的 关系。 方案二 预设: 可利用 两个凸透镜 自制一个显 微镜观察细 小物体进行 展示。 方案三 预设: 可利用 两个凸透镜 自制一个望 远镜观察远 处物体进行 展示。 一:视角 1.一个物体能否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 小有关,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的大小。被观察物 体的两端到所夹的角叫做视角。画出物体 AB在不同位置时视角的大小 2. 视角的大小与和 有关。 二、显微镜 1.各部分作用: 物镜: 目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原理: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成一个(填放 大或缩小)的(填虚像或实像),道理就像的 镜头成像情况一样;而这个像恰好成在目镜的 以内,将像再一次进行(填放大或缩小),所以目 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经过两次(填 放大或缩小)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 体了。 A B A B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堂同步练习

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堂同步练习 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2.李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3.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5.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如()成像一样 A.照相机的镜头 B.投影仪的镜头 C.放大镜 D.平面镜 6.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7.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8.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它的成像情况是()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 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10. 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暴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 11.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1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是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是凸透镜 13.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食自物次成像的说法:

工程光学-1-4章例题分析

第一章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 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时,v=2.25 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时,v=1.99 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 =1.65时,v=1.82 m/s ,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时,v=1.97 m/s ,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时,v=1.24 m/s 。 (例题)2、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 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 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 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 (例题)3、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1mm I 1=90 n 1 n 2 200mm L I 2 x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4、光纤芯的折射率为n1、包层的折射率为n2,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n0,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n0sinI1,其中I1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2) 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0 sinI1 . (例题)5、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 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的虚实。 解:该题可以应用单个折射面的高斯公式来解决, 设凸面为第一面,凹面为第二面。

第五章第5节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课前预习通 (二)基础知识达标 一、显微镜 自学教材P103页“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 1.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被观察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的实像,与成像道理相同;目镜的作用是将通过物镜成的像进行二次放大,立放大的虚像,与成像道理相同。 二、望远镜 自学教材P103页“望远镜”,回答下列问题: 3.望远镜主要是由镜和镜组成。 4.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把这个像放大。 5. 被观察的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 三、探索宇宙 自学教材P104页“探索宇宙”,回答下列问题: 6.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物理学家是意大利的。 二、课堂探究通 (一)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显微镜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被观察物体分别通过目镜和目镜后就得到了放大的像。你能说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吗? 实验结论: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作用是把微小物体放大。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体相比: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央,移动物体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为了使显微镜观察到物体的像的视野更亮,载物台的下方装有反光镜,它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 (2)原理: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3.如图所示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4.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5.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6.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物体时,看到的 A.都是实像 B.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都是虚像 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7.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A.美观B.观测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D.观察方便 8.下列仪器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D.射电望远镜 9.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10.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11.下面是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两次成像的说法: (1)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人教版《3.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作业及答案

新人教《3.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作业及答案 【要点提示】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在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2.望远镜: (1)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这样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基础练习】 1.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焦距相比较,镜的焦距长。 2.用两只透镜构成的望远镜,一只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另一只望远镜的目镜是凸

透镜,用它们观察到的景物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焦距相比较,镜的焦距长。 4.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6.显微镜的物镜作用是得到物体,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 7.同学们做生物实验时,观察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往往就需要使用,当把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就会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样我们就看清很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8.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能力提升】 9.市面上有许多很便宜的玩具望远镜,几个同学合作买一个回来探究: (1)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你两次观察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 眼睛观察目镜:。 眼睛观察物镜:。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指导书_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2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45×)、中倍(8×或10×)、低倍(2.5×、3×或4×)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4×、5×、10×、15×等)。 2.望远镜实验:25×水准仪、平行光管、1×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nSinU λδ61.0= 式中:λ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 为物镜数值孔径(NA )。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 500NA<Γ<1000NA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如取用高倍目镜得到比有效放大率上限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步练习卷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小 D.将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 2.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知识,电子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5.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6.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 构和成像原理. 教具 准备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 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 滴管、装片(植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 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一组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显微镜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倒立的被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视角,物体越大,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 小,其视角就越大. 5.我们的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 的第三条轨道上.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 导入 在凸透镜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 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 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 能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了. 备课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