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美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启示

美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启示
有效性 更 在 于 它 与 时俱 进 的灵 活断 的 修 正 ,但 其 股权 至上 的基 本精 神未 变 。然而 ,2 O世纪 8 代末 以来 ,美 国 O年
多数 州公 司法 的变革 令 人耳 目一 新 ,其 中又 以 《 宾夕法尼亚州 11 30法案》 最具 有典型性。新公 司法不仅突破传统 公 司法股权 至上 的基 本精神 , 同时对 股份 资 本 投 资 者 的 最 终 控 制权 进 行 了一 定
情研究 中心副教授 ,博士。
5 9
维普资讯
的根本变革 ,即投资者让渡部分 企业剩余 收益 , 劳动者则 由单纯 的固定收益取得者演变为企业剩 余收益的分享 者,从 而突破和修正了传统股权至 上企 业所有 权 的配置模 式 。 三是 引入 C O ( he x ct e o i r 企 业 E ci eeui fc ) f v fe 内部治理模式 。在传统股权至上企业 治理结构模 式中,股东大会及其 董事会负责 企业重大决 策 , 即拥有 决 策 的认 可 和 监 督 权 ;经 营管 理者 负 责 企
进 这种变 革 。

是增加 或 修 改 公 司 法 的 某 些 条 款 。 现代 意
义的公 司法在 1 纪 中后期 基 本成 熟 ,虽 在 各 国 9世
收 稿 日期 :2 o —0 — 2 07 1 0
酬 制度变 革 的 实质 是 现代 企 业 剩 余 收 益 分 配方 式
作者简介 : 沿 (9 0 ) 何 16 一 ,女 ,上海人 ,南华工商学院工商管 理系副教授 。史永隽 ( 93 ) 男 ,山东 青岛人 ,中共广东 省委党校省 17 一 ,
摘要 :股权 至上是 美国传 统企 业治理 结构的最显著特征。2 0世 纪 中后 期 以来,美 国企业 治理结 构创 新 的基 本趋势是物质资本投入 者与人 力资本投入 者的权 益配置双加 强型模 式对股 权至上模 式 的替代。理解现代 企业 的 双重依赖性 别是理解这一创新趋势 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应借鉴双加 强型模式 ,完善我 国的企业 治理 结构 。 关键词 :美国企业治理结构 ;变革 ;经济根 源;启示 中图分类号 :F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 (0 7 4 o 9 4 21 0 8- 5 3 20 )0 —0 5 —0 -

2016年银行改革分析报告(经典版)

2016年银行改革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8月目录一、银行改革再出发 31、银行业改革回顾 42、新常态下改革窗口再次开启 53、行业趋势决定改革本质:再次市场化 6二、改革的攻坚目标:国有大行7三、大行国改的风向标:交行9四、大行国改的核心:人力资源111、职业经理人制度122、基层员工考核与薪酬制度123、明晰的激励考核规则设计13五、大行国改路径:自上而下,水到渠成131、治理结构为先,管理机制升级132、改革加速器:子公司混合所有制、股权激励14六、大行国改难点:治理破冰,机构尾大不掉15七、股份行国改:看好资产整合、业务子公司化与员工持股151、国有金融资产整合162、业务子公司化183、股权激励/员工持股194、改革与混业20“新常态”倒逼银行改革窗口开启。

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即所谓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新常态对银行来讲,意味着依靠传统规模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银行业将在定价上进入了更市场化的肉搏新时代。

在此情形下,银行业必须跟上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新的改革“倒逼”窗口开启。

本轮改革的本质是再次市场化适应行业新业务、新的发展方向。

改革攻坚目标是国有大行。

五大国有银行在银行传统业务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管理上具有的行政化色彩,相对与股份行等竞争对手,市场化程度较低,是本轮改革的重点攻坚目标。

大行国改的核心在人力资源制度。

在上市公司层面纷繁复杂的改革头绪中,人力资源是改革的锁钥,无论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还是风险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均是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

从业务发展方向上说,一方面银行业进入了比拼服务质量的买方市场时代,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银行转型需要开拓新业务领域与模式,面临着更加专业化的人才开拓市场控制风险,改革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改革。

具体包括:1、职业经理人制度;2、基层员工考核与薪酬制度;3、激励考核规则设计。

2015-2016年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与国企改革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5-2016年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与国企改革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5年-2016年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与国企改革分析报告2016年5月海外钢铁行业成功发展历程:拥抱新生命周期与重唤固有周期活力之路。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两国的钢铁行业均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粗钢产量分别在1970 前后年达到了行业的历史峰值。

而两国的钢铁行业也在彼时一同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拐点。

不同于之前同节奏的发展模式,在美国,以匹兹堡为代表的钢铁重镇走上了向高端材料转型的新历程;而在日本,以新日铁为代表的钢铁巨头则走上了集中化、国际化的升级道路。

通过拥抱新的生命周期与重唤固有的周期活力,美日两国的钢铁行业均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保持了基业长青。

国内央企改革成功经验:统一明确的改革方针与因“的”制宜实现方式。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改革方针,主要方向围绕产权、产业、管理三个层面。

基于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明确将国有企业分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企业三类。

回顾2014 年的成功改革经验,在机械行业,南车北车实现合并联手出海;在军工行业,中国兵器集团“无禁区改革”;在石化行业,中石化混改试水成功。

综合看,国企改革的“春风”劲吹,改革力度与深度逐步加大。

国际国内经验启示:生命周期变革双轨皆行、政策周期改革借力“春风”。

从行业的生命周期看,由于传统主要需求(如地产)的结构性下滑趋势明显,行业的周期“拐点”已然来临。

在转型与升级路径方面,考虑到国内高端制造的刚性需求,钢铁行业向高端领域的延伸是必然方向;同时,鉴于国内钢铁行业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集中程度和日益增强的出口占比,产能集中化与国际化布局也是必行之路。

从政策周期看,进入2015年,高层多项政策助力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与国企改革进程,明确2017 年至2025 年的两步走的行业产能出清与重组计划。

结合14 年的多行业央企改革历程来看,未来钢铁行业的变革有望大大提速。

一、海外钢铁行业成功发展历程:拥抱新生命周期与重唤固有周期活力之路1、美国:供给拐点触动行业转型升级,向高端材料延伸拥抱新生命周期(1)美国钢铁行业生命周期回顾: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美国钢铁行业自1868 年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从工业的发展进程方面,可以分成如下几个阶段:1868—1880 产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而使美国钢铁工业具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并且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好,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CPTPP中的国有企业规则评析

CPTPP中的国有企业规则评析

NM Y A N D TR A D C P T P P 中的国有企业规则评析孙泓云(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摘要:制定一套具备普遍接受度的国有企业规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C PT PP 的创新之一便是为此设独立章节,并主要通过非歧视待遇和商业考虑、非商业援助、透明度三项核心内容对国有企业加以规制。

虽然C PT PP 中的国企规则作为国有企业的监管模式存有瑕疵,但它明确了国企定义,以及设置了更高标准的非商业援助和透明度规则。

基于对C PT PP 国企规则的分析,建议我国从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推进国企改革,减少受规制的国企规模,重视磋商工作,规范补贴监管制度,提升企业自身水平等,以适应C PT PP 的规则体系。

关键词:C PT PP ;国有企业;非歧视待遇;非商业援助;透明度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4)03-0064-06A R evi ew of t he D i s ci pl i nes on St at e-O w ned E nt erpri sesof t he C PT PP Sun H ongyun(Eas tC hi na U ni ver s i t y ofPol i t i calSci ence and Law ,Shanghai200042)A bs t ract :T her e i s a gr ow i ng i nt er nat i onal cons ens us t o devel op a s etofgener al l y accept abl e r ul esf or SO Es .O ne oft he i nnovat i onsoft he C PT PP i st he cr eat i on ofa s epar at e chapt ert o r egul at e SO Est hr ough t hr ee cor e el em ent s :non-di s cr i m i nat or y t r eat m ent and com m er ci al cons i der at i ons ,non-com m er ci al as s i s t ance,and t r ans par ency.A l t hough t he SO Esr ul esofC PT PP have t he f l aw as a s uper vi s i on m odel f or SO Es ,i t cl ar i f i es t he def i ni t i on ofSO Esand s et shi ghers t andar dsofnon-com m er ci al as s i s t ance and t r ans par ency r ul es .B as ed on t he anal ys i s of t heC PT PP SO Es r ul es ,i t i s s ugges t ed t hat C hi na s houl d t ake count er m eas ur es i n m any as pect s .W e s houl d pr om ot e t he r ef or m of SO Es t o r educe t he s cope of r egul at ed SO Es ,pay at t ent i on t o cons ul t at i on,s t andar di ze t he r egul at or y s ys t em of s ubs i di es ,and i m pr ove t he l evel of ent er pr i s es t hem s el ves ,et c.,i n or dert o adaptt o t he r ul e s ys t em ofC PT PP.K ey w ords:C PT PP;s t at e-ow ned ent er pr i s es ;non-di s cr i m i n-at or y t r eat m ent ;non-com m er ci alas s i s t ance;t r ans par ency 收稿日期:2023-03-29作者简介:孙泓云(200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2016年美国投资环境分析

2016年美国投资环境分析

2016年美国投资环境分析作者:陈晶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6年第08期营商环境美国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行政效率较高,整体营商环境领先。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指数,美国的商业环境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位,与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美国商业环境的前沿距离为82.15%,与2015年持平。

投资便利性美国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

2015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为2139亿美元,较2014年大幅增长62.3%;吸收FDI存量为31150亿美元,同比增长7.4%,占GDP 的比例达17.4%。

2015年,美国FDI流入量的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股权投资及跨境并购的飙升,美元升值也助推了部分并购交易活动。

制造业和服务业资产并购大幅增长,抵消了初级商品部门并购下降的影响。

未来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预计2016年美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还将进一步增加,FDI存量有望达到33970亿美元。

税收体系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美国现行税制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辅以其他税种构成的(见表1),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税、销售税、财产税及遗产与赠予税等。

在联邦政府的总税收中,个人所得税约占1/3,社会保险税约占1/3、公司所得税约占1/6,其他税收包括遗产税、关税等。

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指数,美国在缴纳税款这一分项指标中排名53位,较2015年下降了5位;前沿距离为80.81%,下降了0.03个百分点。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新减税议案 2015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规模达6220亿美元的减税议案。

根据议案,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一些税收优惠措施得到延期,包括对低收入和中产家庭的税收减免、儿童税收和劳务所得税税收减免等。

新法案还更新了部分临时性税收减免政策,允许跨国企业对海外收入进行避税;对2009年布什政府提出的《红利折旧法案》进行了补充,允许企业对新的投资作税收抵扣。

该法案还须送参议院表决。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国企改革调研报告材料(标题:国企改革:挑战与机遇)字数:1000字引言: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系统性的研究来探索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改革举措。

本报告旨在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00字)国企改革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企改革的成功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进步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二、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300字)1. 结构矛盾突出:国企改革面临由于产权关系影响而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如产权过于集中、收入分配不合理等;2. 市场竞争压力:国企面临来自国内外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压力,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3. 体制机制难题:改革需要突破一系列制度性障碍,如差别化薪酬制度等;4. 转型困局:国企从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转型,需要克服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等多重难题。

三、国企改革的机遇(300字)1. 投融资环境优化:国企改革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进一步参与;2. 创新发展推动:改革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和发展空间,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3.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改革,国企能够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4. 培养核心竞争力: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竞争力。

结论:国企改革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享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可以解决国企面临的难题,并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目标。

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将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1. 国有企业改革意义与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 2018, 03:123-124+156.2. 某某, 某某某. 国企改革的挑战与前景[J]. 企业导报, 2017, 12:56-57.3. 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与挑战[A].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论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 18(2):43-46.4. 张三, 李四. 坚持改革开放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 经济科学导刊, 2016, 04:2-4.。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三、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 2、降杠杆


现状:
政府负债:2015年底,窄口径地方债务率约为86%,宽口径(包括或有 债务8.6万亿)则为133%。 企业负债:2014年底,企业部门债务总额为83.1万亿元,其中国企(非 金融)负债约为66.5万亿。企业部门债务约为130.6%。一般发达经济体 的企业负债比率约在50%至70%之间。 居民负债:2013年底,中国未偿还消费贷款约21万亿,负债率为36.7%。

动力煤价:2011年初的848元/吨,目前370元/吨,降幅56.3% 螺纹钢价:2011年初的5200元/吨,目前2000元/吨,降幅61.5%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5、新经济的现状-快速发展,民营主导

根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2016)》:“十二五”时期,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增速将是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增速的两倍以上,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 201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由此可见,我 国新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可以看出,经济回落主要 是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的回落造成的,第三产业是增 长的。 2、第二产业占GDP的40.59%, 也就是说GDP中只有一小半增 速是下行的,大部分增速仍是 加快的,只是下行的部分速度 稍快一点导致了GDP的整体小 幅回落。
二、我国宏观经济分解与展望
2、三大需求的角度
2013年 2014年 这对于所有企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015年

市净率
资产负债率
2.07
68.04%(50.72%)
2.84
3.52
68.61%(42.86%) 69.42%(37.7%)

2016年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国企改革分析报告目录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磅落地,大风口大象起舞 (4)二、国企改革:2015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 (7)1、央企改革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方向72、混合所有制仍然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首要内容 (8)3、新一轮国企改革打开国资整合大幕 (9)4、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加速国企市值管理机制的形成..10三、2015年国企改革落地年,主题投资逻辑梳理 (11)1、混合所有制利好“好国企” (11)2、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带动“差国企” (12)3、央企改革:试点企业先行 (12)4、地方国企改革:广州深圳是阶段新看点13四、国企改革受益行业和相关企业131、军工行业 (13)2、煤炭行业 (14)3、商贸零售行业 (15)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重磅落地,大风口大象起舞中央层面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除个别部分外已接近达成共识。

各部委进行了数十次调研。

“四项改革”央企试点方案编制完成。

21个省地方政府发布改革指导政策或开始了改革试点,上海率先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地方实践,但江苏已走在前面,进入国企改革第二阶段。

15年国企改革将提速,将成为资本市场重大风口,在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提升A股国企上市平台估值水平。

地方财税体系重构,促使地方政府以更大热情投入到国企改革中。

新一轮轮国企改革六大亮点:(1)国企分类三类并二类。

可能由原来的公益保障类、特定功能类、商业竞争类三大类,并为公益类和商业类两大类,在三类并二类后,国企改革的空间更大,操作性更强;(2)准入放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

将打破一些行业垄断坚冰;(3)国企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深度嵌合。

各省均强调提高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改革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平台;(4)国资管理未来只管资本。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推动国资管理的变革,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到只管资本;(5)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有望在局部试点取得突破。

2016年金融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金融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金融国企改革分析报告目录一、改革政策春风拂面,红利释放鼓舞人心 (4)1、国企改革的两大投资机会:资产溢价+盈利改善 (8)(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多方互利共赢的改革 (8)(2)盘活存量带来资产重估,溢价效应显现 (8)(3)从长期看,去行政化弊端、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盈利水平提升带来价值投资机会 (9)(4)国企改革提升盈利能力,估值洼地受资本市场追捧 (10)2、金融业核心地位显著,国改花开可缓缓归 (11)(1)金融业国有企业数量众多,行政化障碍需破除 (11)(2)银行业借国改春风,提升盈利势在必行 (12)(3)混改打破行政桎梏,提升估值 (13)(4)银行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两大利好 (14)①打破股权融资的估值限制 (14)②股权激励引导高管进行市值管理..14二、金融国改三路径,且待云开见月明 (14)1、资产证券化: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大平台 (15)(1)国有资产定价回归理性,溢价效应显现 (15)(2)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方式.16(3)资产注入推动混业经营,整体上市构建金控平台 (17)(4)金控平台差异明显,越秀金控树立地方金控平台典范 (20)2、混合所有制改革:资本新源激发市场活力 (36)(1)混改是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产权制度改革是根本 (36)(2)交行混改方案获批,引领银行业国企改革 (37)(3)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金融脱媒的现象日益显著,银行业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部考验不断加大 (38)(4)保险业混改动作频繁,进程较快 (39)(5)券商股权结构分散,混改动机相对较弱 (40)(6)金融业垄断特征明显,与经济效益高度相关,混改或可选用金股制 (41)3、股权激励:短期提效率,长期改善基本面 (42)(1)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金融机构中经历了短暂而反复的探索 (42)(2)完善激励机制是金融国企缓解治理问题,大型央企短期提升效率的不二之选43(3)股权激励方式包括直接持股和间接持股,高盛直接持股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44)(4)制度藩篱与政策福利并存,券商积极试水股权激励,提升市场化活力 (44)三、百花齐放,相关企业简况 (45)两大投资机会:资产溢价+盈利改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分析

时代金融56时代金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分析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大力发展混合制经济的必然要求,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对于国企改革和混合制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在目前阶段,员工持股制度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恶意侵吞国有资产等风险,本文针对相关现状和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员工持股制度 国有企业 混合所有制改革● 刘勇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十五届四中全会就已经提出要对国有制大型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经营改革。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根据当前时代特征和当下国情做出的重要决策,也符合新常态的经济规律和基本要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巩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影响力。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加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高运营收益;同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助于政企分离,帮助不同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

员工持股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员工持股计划在国企改革中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途径。

员工持股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收入,带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绩效潜力。

另一方面,员工持股有助于所有制改革,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有很大作用,有助于劳资关系的缓解。

二、员工持股的发展历史与理论(一)发展历史我国员工持股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历经40年发展,最初采取的是小范围试点,员工持股在企业股份制改革里面的主要作用是筹集内部资金,帮助企业扩大发展规模;随后,从90年代开始,员工持股制度开始大规模的实施,各类相关意见和法规的出台,为员工持股的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在员工持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员工倒买倒卖侵吞国有资产,权力股、关系股等不合规股权买卖,操作不规范等相关问题,员工持股制度在1998年被证监会叫停;2013年国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制度重新启用,寄希望员工持股制度能够帮助推进国企改革、缓解劳资纠纷、有效分配剩余价值。

2016年油气体制和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油气体制和国企改革分析报告

2016年油气体制和国企改革分析报告目录一、概述 (6)1、油气体制改革的重点与路线图 . 6(1)油气体制改革的逻辑与重点 (6)(2)油气体制改革的路线图 (7)2、油气体制改革的投资机会 (8)(1)气价下调的投资机会 (8)(2)放开上游准入的投资机会 (9)(3)管网独立及放开准入的投资机会 (9)(4)放开原油进口权的投资机会 (10)3、国企改革对油气行业的影响及投资机会 . 10(1)国企改革将对油气行业的主要影响路径 (10)(2)三大油公司主辅分离、专业化重组的投资机会 . 10(3)其他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旗下的两类资产重组机会 (11)二、油气体制改革的逻辑及路径探析 (12)1、改革现状与总体思路 (12)(1)改革现状与动力 (12)(2)改革逻辑与愿景 (12)2、深化气价改革 (14)(1)现行定价机制 (14)①气源价格 (14)②管输费率 (15)(2)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路径 (16)①改革的远景目标 (16)②现阶段的改革重点 (17)(3)气价改革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17)①下半年气价下调预判 (17)②气价下调的投资机会 (18)③主要风险 (18)3、有序放开上游资源 . 19(1)上游现状 (19)①现行制度 (19)②市场主体 (19)③改革动力 (20)(2)上游改革路径 (21)(3)上游改革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22)①资源获得者直接受益 (22)②油服装备公司间接受益 . 22③全行业受益 (23)④主要风险 (23)4、推进中游储运环节独立,有序放开第三方准入 (24)(1)基础设施的现状 (24)①投资主体 (24)②产权与准入 (24)③改革动力 (25)(2)中游的改革路径 (25)(3)中游改革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27)①投资机会 (27)②主要风险 (27)5、积极放开原油进口权 (27)(1)原油进口管理办法 (27)(2)放开原油使用权加速落地 . 28①进口原油使用权加速落地 (28)②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申请门槛下调 (29)(3)投资机会与风险 (30)三、油气行业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 301、三大油公司主辅分离、专业化重组的投资机会 (30)(1)中石油集团资产梳理 (31)(2)中石化集团资产梳理 (34)(3)中海油总公司资产梳理 (35)(4)投资机会与风险 (36)2、其他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旗下的资产重组机会 (37)(1)定位资产整合平台,未上市资产体量大的投资机会 (38)(2)主业持续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有望资产注入转型或资产置换被借壳 (39)3、关于央企合并重组的观点 (41)(1)合并重组 (41)(2)拆分重组 (43)预计油气体制改革重点是“四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管网独立或超预期。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发展及其启示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发展及其启示

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摘要:本文首先对美国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一轮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和主要,最后探讨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最新对我国的启示.关键词: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发展,启示公司治理是公司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条件下,设立的一套调整和平衡公司各参与方权利与利益关系并对公司运营进行监督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从降低代理成本的角度,对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制定一定的行为规则和程序,给予各利益相关者适当的激励,促使各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公司整体利益和股东利益而勤勉工作,并对公司的有效运行提供监督,从而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治理机制的构成,它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尽管公司治理模式受各国、文化和制度的制约而不尽相同①,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新”的发展和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趋同之势明显,特别是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在世界各国受到不同程度的推崇和模仿.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之所以受到世界关注,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良好基础密切相关.一、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构成受合同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导致委托代理成本的出现.如何促使公司经营者提供准确、高质量的信息,确保董事会对公司战略性指导和有效监督,切实保护股东和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成为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美国,公司治理机制主要由三个基本的约束机制构成.一外部治理机制:市场约束市场约束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约束主要是通过市场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行为的制约,减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的代理成本,促使经营管理者服务于股东利益.但市场约束效果却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机制运作效率.在美国,市场机制相当健全,各类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制度较为完善.市场约束主要有:1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约束公司控制权市场就是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即公司所有者以通过拍卖或并购等方式进行公司产权交易.当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败德行为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公司业绩长期不良时,公司所有者就会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股票走人.当股东大量抛售股票,公司股价下跌,就可能引起资本市场上战略投资者的注意,这时公司就可能成为潜在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的收购对象,从而引发购并和接管活动,最终导致公司董事会改组和经营班子变动.因此,企业产权市场上并购与接管的威胁,最终会促使公司经营管理者为股东利益而努力工作.当然,这种市场约束在不同时间、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效果是不同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公司产权交易市场非常活跃,特别是敌意并购异常频繁,通过公司资产重组,提高了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企业产权市场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国并购蓬勃发展,2000年,全球并购达到最高峰,并购额高达万亿美元,并购案7900余起,比1999年上涨了%②.全球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的繁荣,正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强大的潜在约束和面临的严峻挑战.2劳动力市场的约束劳动力市场约束也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外部约束的重要方式.劳动力市场约束主要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因不良业绩面临下岗的威胁.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管理者因公司经营不善、业绩不良或违反公司财务报告规则而被董事会辞退,失去的不仅仅是职位和薪金,更重要的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商业声誉,特别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可能会由此失去自己未来价值的预期,这是对公司经营管理者最大的声誉制约机制或声誉制裁,这种约束或声誉制裁也会促使公司经营管理者约束自己的行为.3产品市场的约束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公司经营业绩最具体和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公司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最显性的衡量指标.产品市场竞争的约束对各种类型的商业行为都有持续、全面的,如果公司不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转而购买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迫使公司经营管理者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以合适的价格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上,从而为自己积累商业声誉.二内部治理机制:激励与约束内部治理机制是通过设立一套规则去协调公司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激励和调整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从而实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股东的利益.内部治理机制不仅影响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和公司运营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公司与外部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会影响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投资的信心.因此,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非常重要.美国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公司所有者和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1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主要是设计对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它是整个公司激励机制的中心.经营管理者报酬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更符合公司整体利益和股东利益.美国公司普遍采取的激励措施就是增加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奖金和报酬,即把薪金报酬与管理者的短期和长期经营业绩挂钩.主要是通过股票期权等措施来协调公司经营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通过增加公司经营管理者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增强经营管理者对公司财富的敏感程度,让管理者在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公司和股东创造财富.2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美国公司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股东的约束.有选举权的公司股票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是强有力的,公司中拥有选举权的大股东通过履行选举权可影响公司经营战略和管理方式,特别是通过影响董事会的构成和运作即“代理权之争”③来约束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而且,大股东比小股东更有能力和激励去履行这些权力.因为:首先,在公司中拥有更多投票权的大股东有更多机会和能力去影响股东的选举结果或其它决策;其次,大股东享有公司未来利益的较大份额,有更大的激励去通过影响公司投票结果和其他决定来为自己谋取较大的利益.当然,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制约程度取决于股权结构,即取决于有选举权股票的分散与集中程度.尽管美国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权过于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④的现象,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因盛行杠杆收购、经营者收购和放松管制等因素,实际上造出了许多大股东.大股东的日益增加,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正在不断增强.2风险投资者的约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出现,风险投资得到了极快的发展.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不同,它是高风险投资.极高的投资失败率使风险投资资本家在投资的同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投资的巨大风险也迫使他们尽可能谨慎地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所以,风险投资者在美国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强.3机构投资者的约束.机构投资者主要指养老基金、人寿保险、互助基金、银行持股公司、银行信托基金及大学基金、慈善团体基金等,机构投资是美国公司股权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机构投资者拥有公司的股权比例达到45%以上;以股票市场价值,在最大100家美国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水平为53%;在1000家最大公司中,有%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超过60%.机构投资者在美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不容易看见,但随着机构投资者所有权的增加,它可以弥补个人股东在监督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方面的不足,可以纠正个人股东在监督方面“搭便车”的负面影响,总之,以提升机构投资者在股东中所占比例为主要的公司治理主体的转变,加强了股东对公司的约束和监督.3董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内部人约束和外部人约束美国公司董事会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受股东之托对公司大政方针进行决策,并对公司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它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和监督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董事会对内部人经营管理者约束和监督.首先,董事会决定公司经营管理者的任命,通过人事任免权来约束经营管理者的行为;其次,董事会组成专家小组或委员会,对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方案,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三是董事会通过评价经营管理者的业绩,来影响经营管理者的行为.2董事会中外部人的约束.尽管董事会代表公司全部所有者掌握着任命经理、重大投资、合并、收购等一系列公司重大决策的控制权,但董事多由控股股东或其代表担任,他们实际上听命于内部股东,即使内部股东做出有损外部股东利益的行为.因此,董事会有时不能有效代表全体所有者的利益.为了在董事会中建立起对大股东产生抗衡作用的力量,1977年经美国证监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引入一项新条例,要求本国每家上市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日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这些独立董事不得与管理层有任何会影响他们作为委员会成员独立判断的关系.”于是独立董事外部人制度随之产生⑤.独立董事被认为是最中立的,他们在企业里面没有任何利益,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被认为不会被经理班子收买,可以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有重要影响,比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薪酬委员会,决定着经营管理者报酬的水平与结构,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3外部组织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除了在董事会增加独立董事来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外,另外一种就是征募外部组织来监督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某些特殊方面,这就是把董事会和股东的监督任务转移到外部组织,因此,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也日益重要,它是解决分散股权导致代理成本高昂、内部监督弱化的一种重要.所以,证监会、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公司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然这种战略也有缺陷,许多挑战来源于公司外部人对公司管理者行为的信息不对称,有时获得及时信息的成本太高.三社会约束机制:管制和社会监督美国完善的法律制度、社会舆论监督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制,是美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证券市场有很多法律,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SEC也有很多规制上市公司的规则,这些内容都有效地约束了经营管理者行为,保护了股东的利益.健全的法律机制和相关规制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为解决争端提供了可信、公平的环境和工具美国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管制法规,为美国公司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和依据,也为美国公司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有力工具.例如通过法院来行使股东投票权,包括大股东获得内部治理改革的权力,改变董事会构成以及改变在职者的管理等.2为公司治理提供了规则并对这些规则的执行进行监督美国证券管理可追溯到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根据该法美国创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和执行证券规则,同时国会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证券交易进行监督,例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运行就必须接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金融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会计标准及其维护负有重要责任.3加强了美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美国证券规则对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约束就是加强上市公司向外界披露信息.1933年美国的证券法就被称之为“证券真实法”.自1933年证券法通过以后的几十年间,有关信息披露的法律和规则得到不断地调整和修改,1968年威廉姆斯法案就是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修正,根据该法案,10天内获得公司任何有投票权股票5%的收购,就必须披露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等相关的信息,这使投资者在选择收购对象或收购对象开出收购条件方面能做得更好.同时,按照美国证监会的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披露它在每个年度收入水平列前五名的经营管理者的详细资料.披露出来的资料对于纠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依靠这些数据,经济学家或金融学家就可以比较公司业绩和经营管理者报酬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和不合理之处,为董事会、股东、甚至是战略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4对上市公司及其经营管理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反虚假行为法律的执行对加强信息的传递和披露有重要帮助,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公司若作假将面临很高的代价,会遭受市场制裁和丧失名誉等,同时也会遭受法院强加的制裁,如罚款和监禁等.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最新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和直接原因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创立以来,美国公司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管理者都致力于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尽管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障碍仍然很多,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美国公司自上世纪就已经开始的改革进程;而且,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来适应新世纪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是美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持续获利的关键.竞争是促进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动力.由于各个公司所面临的技术更新、消费偏好改变、公共部门需求变化、市场结构调整以及市场的特性等不同,竞争对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全球化的快速,给公司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最新一轮改革直接源于21世纪初美国一些着名大公司暴露出来的财务丑闻.财务丑闻使美国公众对公司财务和股市交易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凸现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的突出.一是董事会的监督缺乏效率.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董事会,董事会只有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才能有效地监督经营管理层.但从美国财务丑闻看,董事会在许多时候受到管理层的和控制,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独立董事不独立的在美国许多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二是和审计制度存在缺陷.由于美国准则的“灵活性”,致使会计师掌握标准不一;美国公司的外部审计制度也有明显漏洞,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系使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据调查,在美国563家独立会计师事务所中,来自非审计业务收入已是审计业务收入的倍.三是监管能力不足.近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工具随着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复杂化,使美国原有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和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加强金融监管,是美国证券监管部门面临的新挑战.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一轮改革的简要过程大公司的财务丑闻引发了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一轮改革.最新改革的标志是2002年3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所作的“增进公司责任和保护美国股东的十点计划”见表1的报告,这是美国政府对大公司财务丑闻所做出的反应,因为这些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损害了公司投资者的收益和美国雇员的养老金收益因为养老金都投资了这些公司的股票.“十点计划”主要运用了有效监管的三个核心原则,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管理责任和审计独立原则.表1:美国总统“十点计划”原则“十点计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原则1、投资者在每个季度应能获得他所需要的信息来判断公司的财务业绩、环境和风险.2、每个投资者应能立即得到有关批评公司的信息.管理责任原则3、CEO首席执行官个人应确保公司信息的诚实、及时和公正,包括财务声明.4、不允许CEO和其他管理者从错误的财务报表中获利.5、CEO和其他管理者如果明显地滥用权力,就不能再到任何公司担任领导职务.6、公司领导者在任何时候为了个人利益购买和销售公司股票都必须及时向公众通告.审计独立原则7、投资者应提高对公司审计者独立性和诚实性的信心.8、独立的管理委员会应确保会计专业人员应有最高的道德标准.9、会计标准的制定者在制定会计标准时应对投资者的需要做出反应.10、公司会计体系应与最好的标准尽可能地靠近,而不只是简单地达到最低标准.资料来源: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2003,P101.为了贯彻落实美国总统提出的“十点计划”,各个部门都做出了积极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显性变化是美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管制规则的修改和调整.2002年4月和6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纷纷提出了各自对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建议措施见表2,而且将这些建议措施作为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条件,2002年底和2003年初这些措施又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表2: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一些公司治理措施原则采取的措施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原则1、NYSE和NASDAQ要求上市公司公布商业行为规则、职业道德和公司治理的指导原则;NYSE还进一步要求披露董事会批准的例外行为的信息.2、NASDAQ要求举行新闻发布会立即披露审查过程与质量相关的问题.3、NYSE和NASDAQ要求非美国发行商披露与他们公司治理要求允许例外的任何信息.管理责任原则4、NYSE和NASDAQ建议由独立董事来批准董事提名和CEO的薪酬.5、NYSE和NASDAQ建议由股东来批准所有与股权有关的薪金计划;NYSE还要求未经客户授权经纪人不得对该薪金计划进行投票.6、NYSE和NASDAQ要求大多数董事必须是独立董事,并对“独立”设立了更严格的定义,独立董事不能与公司有任何和个人关系.7、NYSE要求所有公司的CEO每年必须确保他们没有违反NYSE的管制标准.8、NYSE对违反其管制要求的公司,有权公开该公司的申斥信.9、NASDAQ要求由独立董事来批准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所有交易.10、NYSE和NASDAQ要求“非管理董事”要真正满足“非管理”的要求.审计独立原则11、NYSE和NASDAQ要求审计委员会应对审计员的雇用和解雇负责.12、NYSE和NASDAQ要求所有非审计服务必须由审计委员会批准.13、NYSE和NASDAQ建议通过禁止审计员个人收取审计服务费即只允许对审计公司付费,不允许对审计员个人付费来提高审计委员会成员独立性的标准.14、NYSE和NASDAQ要求审计委员会所有成员应有金融知识,其中至少有一位是会计或金融管理专家.资料来源:EconomicReportofthePresident2003,P100.2002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新的萨博纳斯——奥科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它是美国公司治理结构最新一轮改革的最重要成果.新法案完善了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增加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义务,提出了公司治理中信息披露的新规则,为州法院和联邦法院运用新的工具提高外部投资者确认公司管理和决策质量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见表3,该法案是许多美国公司采取和即将采取行动加强美国公司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和法律基础.表3:萨博纳斯-奥科斯利法案的主要原则主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原则1、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标准必须与一般可接受的会计原则GAAP相一致,表外交易的资料也必须在公司财务报告中披露.2、文件归档的最后期限应提前.管理责任原则3、CEO和CFO首席财务官必须担保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平和准确,对故意违反这一要求的个人要在牢中监禁20年.4、如果虚报收益表,要没收执行官的红利、以激励为基础的奖金、以及从上一年股票出售中获得的利润.5、SEC可以禁止违规个人再担任管理者和董事.6、管理者和主要股东在第二个交易日结束时必须报告交易情况..审计独立原则7、审计委员会聘请和监督会计公司,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一个成员是财务专家,审计员必须向审计委员会披露所有基本的会计标准.8、任何一个审计员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至少8种特殊服务中的任何一种;向客户提供这种服务必须事前得到审计委员会的批准.9、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根据该法案成立的全国性的、独立的对上市公司进行再审计的机构,简称PCAOB的费用是通过向上市公司征收会计鉴定费而筹集的.10、SEC任命五名专职人员为联邦储备主席和财政部长提供咨询.11、只有两名成员可以担任执业会计师CPAs,但委员会主席在此之前,五年内应没有做过执业会计师.12、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在某些条件下有权强制注册会计公司和客户提供所需信息.13、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应把一般可接收的会计原则GAAP包括在其审计标准中.14、在对审计委员会的报告中审计员必须把其偏爱的审计处。

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

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

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示======================================================================摘要: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表明:必须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及其完善。

同时应注意防止金融泡沫及金融风险。

应重视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及其市场规则的建立,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市场机制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增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并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衡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标准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民营化。

从西方企业形式演变历程看,随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向强调政府干预的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组织形式也大体经历了从私人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转变的发展格局。

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已经先后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私有化或社会化及民营化,股份制改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增强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及抗风险的能力,着眼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就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状况看,既有相通之处亦存在一定差别,其具体经验及做法是:一、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

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

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

2016年美英供给侧改革减税经验借鉴分析

2016年美英供给侧改革减税经验借鉴分析

2016年美英供给侧改革减税经验借鉴分析2016年3月目录一、里根政府80 年代初的减税政策 (5)1、减税政策的背景 (5)2、减税的主要举措 (6)3、减税政策的效果 (7)(1)企业负担显著降低 (7)(2)税收收入不降反增,但赤字率扩大 (8)(3)刺激了企业投资和美国经济增长 (11)(4)促进了美国股市的繁荣 (11)二、撒切尔时期的税收政策 (12)1、撒切尔减税政策的实践 (12)2、撒切尔减税政策的效果 (13)(1)税收不降反增,但占GDP比重明显降低 (13)(2)经济保持连续增长 (15)(3)提高了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15)(4)促进了英国股市的繁荣 (16)减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

历史上,英国和美国都曾通过减税来降低企业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从结果来看,减税的积极影响是显著的,在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股市繁荣。

当然,消极的影响也可能存在,譬如提高政府收支压力、扩张政府财政赤字、恶化收入分配等。

但是如果应对得当,在降低税率的同时扩大税基,并通过减少政府非生产性支出等手段来对冲,减税并不必然恶化政府收支。

20 世纪80 年代初,里根在执政期间实行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

面对20 世纪70 年代持续陷入“滞胀”的美国经济,需求管理的效果日渐式微,减税作为供给侧管理的主要手段登上历史舞台。

从政策实践来看,1981 年税制改革降低了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缩短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对企业投资给予纳税优惠。

从政策的效果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81 年减税显著降低了企业负担,美国边际实际税率由37.2%大幅下将至26.2%。

二是税收收入不降反增,但财政赤字明显扩大。

正如拉弗曲线所预言的,税率的降低非但没有减少政府收入,反而由于扩大了税基带来了税收的增加。

当然,由于刺激了GDP 的更快增长,税收占GDP 的比例显著降低。

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国防支出却始终处于高位,这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的扩张。

2016年美国铁路改革经验启示分析报告

2016年美国铁路改革经验启示分析报告

2016年美国铁路改革经验启示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10月正文目录重焕生机的美国铁路 (4)铁路板块重获青睐:巴菲特收购美国大型铁路货运公司BNSF (4)铁路货运复苏,2003-201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7% (7)回顾历史,美国铁路改革经历3个发展阶段 (11)政府支持、市场自由竞争阶段(1830—1916) (11)严格管理、市场衰退阶段(1917—1970) (12)放松管制、产业复兴阶段(1970至今) (12)放松管制促进市场化竞争,行业集中度提升 (13)放松资产重组限制,客货分离,行业集中度提高 (13)市场投资为主、政府引导扶持为辅的投融资体制 (17)政府提供基础性资金扶持,强调公益性 (17)借助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推动行业改革 (18)对我国的启示 (19)启示1:逐步探索客货运区域性经营 (19)启示2: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优质资产上市 (20)启示3:结合我国实际推行市场化定价 (21)图表目录图表1:BNSF公司铁路网络 (4)图表2:BNSF市场份额(按2015年收入) (5)图表3:BNSF商品结构(按2015年收入) (5)图表4:BNSF经营收入和现金流 (6)图表5:BNSF运量 (6)图表6:BNSF资本结构 (7)图表7:BNSF公司的资本投资和分红 (7)图表8:美国铁路运营收入 (8)图表9:吨英里收入指数(1981=100) (8)图表10:美国铁路发运量 (9)图表11:美国一级铁路运营里程 (9)图表12:生产效率指数(1981=100) (10)图表13:单位耗能产出(1981=100) (10)图表14: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UNP)顾客满意度 (11)图表15:美国CSX运输公司准点率 (11)图表16:美国铁路改革历程 (13)图表17:放松管制阶段颁布法律及主要内容 (13)图表18:美国铁路改制前后市场变化 (14)图表19:一级铁路公司数量 (15)图表20:一级铁路公司收入 (15)图表21:Amtrak公司收入与支出 (16)图表22:Amtrak公司客运量 (16)图表23:铁路货运价格政策 (17)图表24:铁路客运价格政策 (17)图表25:近年来美国财政援助政策 (18)图表26:一级铁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19)图表27:一级铁路公司资本回报率 (19)图表28:美日铁路区域性改革 (20)图表29:铁路总公司优质资产 (21)图表30:近年来客货运价格调整政策 (21)重焕生机的美国铁路铁路板块重获青睐:巴菲特收购美国大型铁路货运公司BNSF巴菲特收购BNSF:“对美国经济前景押上全部赌注的赌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美国国企改革分析报告目录一、美国国企改革:改革历程、目的 (4)1、美国国有企业的定义 (4)2、美国国营企业改革历程 (5)3、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目的 (6)4、美国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的主要方式 (7)5、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的措施 (8)二、美国国企改革模式 (9)1、联邦政府公司改革模式 (9)2、资助企业改革或运营模式:房地美和房利美运营模式 (11)(1)通过投融资模式实行联邦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11)(2)联邦政府对“两房”的支持 (12)三、国企改革的效益考查 (12)1、美国联邦政府对项目绩效评估-PART评估分级工具 (12)2、国企改革绩效检验14四、总结与展望 (15)1、美国国营企业经营范围确定,目的性明确 (15)2、美国国营企业经营改革向市场化管理推进 (15)3、混合制或为中国国有企业成长提供新的动力源 (15)五、风险因素16国企改革进程缓慢16美国国企改革的动因主要是为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加企业机动性、减少腐败等。

在国营企业绩效差时,政府活动成本和公众对高税收抵制上升、公众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之对政府物品和服务依赖的减少,私有化改革让渡的政府投资项目所蕴涵的巨大商业机会以及意识形态和平民主义都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国营企业的改革旨在减少企业开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美国国企改革以私有化为主。

在美国国营企业改革中,作为所有权转让中最重要、也是最彻底的私有化措施就是出售国有企业资产。

美国国营企业私有化是向私人部门转移企业所有权或者是管理权,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私有化措施也呈现多样化,如出售资产、立约承包、特许经营、放松管制等方法。

美国国企改革模式呈多样化。

美国国营企业改革模式主要有联邦政府企业改革模式和资助企业改革模式。

联邦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国营公司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公共服务和基础产业领域的国营,其经营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其他竞争性或半竞争性国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灵活,可以有自主经营、国有民营、出售资产及放松管制等多种方式。

资助企业改革模式主要是对该类企业进行支持,但不干预该类企业的经营。

美国国企改革对提高绩效效果显著。

基于PART的评估方法,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绩效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对国营企业的项目实施全方位跟踪和评估;学者通过量化模型分析也得出国营企业的改革可提高经营绩效。

以航空、通信为例,研究者通过量化分析表明,与国营企业相比,混合型企业可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美国国企改革:改革历程、目的1、美国国有企业的定义从广义角度看,美国国有企业的类型大概分以下为四类:(1)国营公司(GovernmentCorporations)。

从美国联邦政府角度看,国营公司分为完全所有公司和混合型公司。

完全所有公司指政府控制100%的股权,混合型公司指股权部分为私人所有。

(2)政府资助企业(Government-SponsoredEnterprises)。

这类企业往往是通过联邦法制而成立的私营企业,法律上这类企业非政府实体企业也无权代表本方做出盈利承诺。

但政府可以对政府资助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

政府资助企业具有的共性是:属于私营部门拥有的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竞争较小、所有活动须限定在国会颁布的许可范围之内,此外,国会批准其成立本身即为其债务提供了一种隐形的联邦担保。

(3)特殊领域的企业。

主要以地方政府为单位,为履行特殊职能而设立的企业,如教育、电力等。

(4)公共机构。

这类企业与政府选举无关,由一个或多个政府机关构成的企业形式,如纽约、新泽西港务局等。

美国国企的数量不多,经营范围仅限于国民经济中的少数行业和领域,但国营企业通常很大,如经济发展部门、环保部、住房部等。

美国国营企业为联邦政府稳定社会经济而进行宏观管理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视国有企业为没有公共政策的公共制。

美国国有企业形式复杂,加之国有企业少,要明确厘清国有企业界限比较困难。

国有企业在美国被看成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组织,它既可在公共部门内部提供服务,又能避免被说成是政府官僚主义的僵化。

2、美国国营企业改革历程1791年,美国第一家国营企业合众银行成立。

合众银行是混合制企业,政府持有20%的股份,授予20年的特许经营。

1816年成立的美国第二合众银行,其管理层直接由总统从5家银行中任命25位管理者,第二合众银行被授予了20年的特许经营。

此外,在整个20世纪,美国国营企业逐渐壮大以应对战争和大萧条。

在20世纪的美国国营企业中,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和田纳西河域管理局是比较国营企业的典型代表。

由于当时对国营企业监管难控及其缺乏责任的观点流行,1945年联邦政府推出了《国营公司控制法案》。

该法案主张由审计署审计国营企业,以便更好地监督国营企业。

美国的国营企业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面对战争和经济大萧条。

在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全面干预的“新政”措施,建起了一大批重要的国营企业。

二战后又陆续建立了一批新的国营企业,同时也达到了美国国营企业历史上的最大规模。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滞涨”,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面对国营企业出现的种种弊端,开始了对国营企业的整顿和改革。

21世纪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营企业和政府改革中,美国国营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

3、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目的在国营企业绩效差时,政府活动成本和公众对高税收抵制上升、公众经济水平的提升使之对政府物品和服务依赖的减少,私有化改革让渡的政府投资项目所蕴涵的巨大商业机会以及意识形态和平民主义都对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具体措施和调查结果看,节省开支是实行私有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减轻企业外部财政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加企业机动性、减少腐败等也是私有化改革的动力。

4、美国国营企业私有化改革的主要方式国营企业私有化是向私人部门转移企业所有权或者是管理权,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私有化措施也呈现多样化,如出售资产、立约承包、特许经营、放松管制等方法。

在美国国企改革中,作为所有权转让中最重要、也是最彻底的私有化措施就是出售国有企业资产。

美国政府曾相继制定了出售全国铁路客运系统、联邦铁路货运公司、电力公司等私有化计划。

在1988-1992年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已出售国营资产和削减各项补助金达250亿美元。

随着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美国可以出售的国营资产越来越少,美国国营企业私有化经历了从立约承包向竞争招标的私有化过程。

从美国历年私有化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联邦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负责管理国营企业私有化工作。

从美国国营企业私有化实施效果看,1995年至2000年间,国防部完成了550项私有化改造,平均降低了34%的成本。

5、美国国营企业改革的措施对国营企业改革或私有化过程就是释放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因此,美国国营国营企业改革的措施就是放松市场管制。

具体措施就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为私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创造可行的机会,允许私人企业进入国营企业垄断行业或领域。

在美国,放松市场管制是通过竞争放开设置服务价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并降低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美国联邦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改革还体现在对国营企业的管理上。

在企业管理方面,联邦政府主要把国有企业出租给私人垄断经营。

二、美国国企改革模式1、联邦政府公司改革模式在行政机构中,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单一的机构负责监管所有的政府公司。

在监管方面,审计署负责对国营企业审查,并对联邦政府负责。

从国营企业运营范围看,每一个公司经营权限均由议会的单独法案授权,也就是说国营企业的运营范围是有限制的。

从运营结构看,国营公司普遍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董事会,企业与员工均采取雇佣制合同。

此外,由于国营企业成立当初即授予了其某一段时期的特殊经营期限。

法律规定的经营期限到期,国营企业解散,联邦政府可通过成立新的国营企业取而代之。

可见,美国国营企业成立的原因:一方面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特殊目的而为之。

从改革措施看,联邦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国营公司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公共服务和基础产业领域的国营,其经营目标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管理模式上采取集中管理和直接经营的方式;而其他竞争性或半竞争性国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灵活,可以有自主经营、国有民营、出售资产及放松管制等多种方式。

美国国营企业的改革是走市场化路线,市场可以解决的交由市场运营,市场不能解决的由政府出面运营。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领域,可以通过出租承包方式转让。

为监督国营企业的运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管理。

联邦政府通过颁布三部法律对国企企业进行监管,即《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依靠法律途径,政府对国营企业的管理有了明确的依据。

2、资助企业改革或运营模式:房地美和房利美运营模式政府资助企业所属的执行机构是私人拥有的机构,不受任何联邦管理雇员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成立许可中,执行机构可以在政府权限之内被赋予有限特权。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政府资助企业,其商业模式也基本上代表了美国政府资助企业的整体情况。

(1)通过投融资模式实行联邦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两房”拥有相同的商业模式:融资方面,由于市场认为“两房”具有联邦政府的隐性担保,所以他们可在市场发行具有极高信用评级的机构债进行融资;在投资角度,“两房”从贷款商(商业银行或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那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债权,或者将其作为资产组合中的一部分,或者把债权打包后实施证券化,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出售给美国及全球投资者。

“两房”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向银行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债权,释放银行的现金流,使银行能够再发放新的贷款,而贷款商资金流动加快使其资金成本降低,进而也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使全美借款买房用户尤其是中低收入借贷者受益。

(2)联邦政府对“两房”的支持为方便“两房”购买中低收入者的抵押贷款,国会立法规定,“两房”发行债务证券的利息免于支付州和地方所得税;在必要情况下,可享受财政部为每家公司拨付的22.5亿美元信贷支持。

三、国企改革的效益考查1、美国联邦政府对项目绩效评估-PART评估分级工具经过不断的探索,美国对政府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实践有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1993年美国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规定了政府全面进入绩效评价的法律依据。

在公共管理领域,2001年布什政府推出了诸多方面的尝试,如推出了项目评估分级工具(ProgramAssessmentRatingTool,PART)。

PART的主要目的是使评估过程透明和系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