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
湖南省社科院课题组
O批示来源: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陆建平的批示O课题负责人:罗波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O课题组成员:潘小刚湛中维马美英罗黎平李晖蒋俊毅徐华亮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科学应对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抢抓战略机遇,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办妥了一批难事,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在“十一五”完美收官、“十二五”昂首起程之际,省委、省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全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创造性地作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简称“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抉择。

这一决策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寄托着湖南六千九百万人民的美好愿望,彰显着全省上下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豪迈情怀。

必须深刻认识“四化两型”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努力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一、紧扣主题、坚持主线的战略部署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决定,随后召开的省委九届十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部署,其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结构、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模式、城乡发展格局的转变,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
展、人本发展,为率先建成“两型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这一战略部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

1、锐意创新的战略思路
“四化两型”建设,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一主题,立足湖南省情,在继续推进“一化三基”的基础上,把“四化”和“两型”有紧密结合起来,将加快湖南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统一于富民强省的伟大进程之中,体现了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有机统一,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有机统一,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是提升湖南发展水平、拓展湖南发展空间、增强湖南发展后劲的“总钥匙”。

2、志存高远的战略目标
“四化两型”建设,既不是为建设而建设,也不是就湖南论湖南,而是立足湖南、面向未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闯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既是湖南未来发展的蓝图,也是湖南富民强省的指南,展现了全省上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心和自我加压、砥砺奋进的豪情壮志。

3、特色鲜明的战略定位
“四化两型”建设顺应人民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期待,提出了打造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法治湖南的新任务,明确了湖南在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角色,鲜明地勾画了湖南未来的新面貌,这一体现湖南特色、展示湖南形象的战略定位,对内聚力量、外扩影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引领未来的战略导向
针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人均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四化两型”建设内在要求加快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

因此,“四化两型”建设体现了加快“四大转变”、实现“四大发展”的战略导向,是湖南驶入经济“快车道”后,破除“成长烦恼”、继续阔步前进的指南针。

5、继往开来的战略路径
“四化”既不是平均使力的“四化”,也不是互不相关的“四化”,而是湖南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动车组”和“组合拳”。

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通过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向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转型。

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新型城镇化是重要载体,通过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升城镇发展内涵,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信息化是重要支撑,以信息化为纽带,加强与其他“三化”的融合,把信息化打造成我省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6、科学跨越的战略举措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转型中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根据这一要求,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两型”引领、“四化”带动,始终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四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两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突出创新驱动,始终把体制机制创新和自主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大力提高创新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活力。

二、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战略抉择
“四化两型”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化三基”战略的继承和创新。

“四化两型”既突出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又强调“两型”引领和“四化”协同驱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一战略抉择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1、“四化两型”是湖南跨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湖南已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新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拉美一些国家进入这一阶段后,经济徘徊不前、社会动荡不安,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但与此相反,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由于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模式,经济长期处在持续稳定增长阶段,较快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湖南迈入这一阶段后,面临着同样的考验。

坚持“两型”
引领、“四化”带动,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的统筹,是湖南避免坠入“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2、“四化两型”是湖南践履发展新使命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以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地荒、电荒、水荒、油荒、民工荒预示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湖南作为中部后发地区,不仅要加快发展,而且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湖南转型发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区的获批,意味着湖南肩负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为后发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路的重大使命。

“四化两型”坚持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的理念,是破解发展困局和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后发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3、“四化两型”是湖南顺应发展新形势的创新之举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纷纷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注力度,呈现新兴产业加速成长、绿色经济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同时,以信息技术和低碳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

从我国看,近些年来,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化两型”建设将信息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提升到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的战略高度,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湖南在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的创新之举。

三、凝心聚力、多力迸发的系统工程
“四化两型”建设既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

必须实施“树立四大理念,深化四大改革,突出四大重点,理顺四大关系,强化四大保障”的系统性举措,强力推进。

1、树立四大理念,增强“四化两型”建设凝聚力
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

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必须创新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注重宣传引导,使全省上下尽快树立“优化发展为先、创新发展为魂、绿色发展为重、民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深入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持
久的精神动力。

一是树立优化发展理念。

始终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

二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要把创新融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加快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推动“四化两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引导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消费,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

四是树立人本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事关老百姓生存、发展、福利等重大民生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2、深化四大改革,激发“四化两型”建设创造力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四化两型”建设创造力。

一是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以转变方式为重的经济体制改革。

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探索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国土管理制度和土地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四化两型”建设的动力。

三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的社会体制改革。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是推进以依法行政为重的司法体制改革。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以公正司法为重点,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规范立法,严格执法,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3、突出四大重点,提升“四化两型”建设带动力
“牵牛要牵牛鼻子”。

“四化两型”建设内容多、覆盖广、时间长,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突出重点。

一要突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湖南”。

把推进信息化作为抢占制高点、提升湖南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覆盖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

二要突出自主创新,打造“创新型湖南”。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依
托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大攻关项目,筛选一批需求迫切、带动明显、基础较好的科技项目和成果,尽早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投融资体系。

三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湖南”。

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实验区二期建设;将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积极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

四要突出民主法治建设,打造“法治湖南”。

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加快推进法治湖南建设;强化参政议政和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在崇尚法治、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4、理顺四大关系,提高“四化两型”建设协同力
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正视难点,理顺关系,增强合力。

一是理顺城乡发展关系。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加大对农村投入,加速城乡服务均等化。

二是理顺区域关系。

要理顺两型改革试验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长株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引领和带动全省加快发展;理顺三大区域之间的关系,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加速湘南开发开放、扶植发展大湘西,促进各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是理顺三大主体关系。

各级党政部门应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化两型”建设上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各行各业应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讲团结、讲协作,积极投身“四化两型”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主体,也是“四化两型”建设的受益者,应引导其积极拥护、主动关心、自觉参与。

四是理顺三次产业内部关系。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全力构筑新型工业体系,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全面提升旅游、商贸、餐饮、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5、强化四大保障,夯实“四化两型”建设支撑力
强化要素、政策、环境、组织保障,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一要强化要素保障。

完善资金保障,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强化土地供给保障,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拓展新的用地空间;健全能源资源供应保障,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和输送通道。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

着重加强财税和人
才政策的保障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和扩权强县改革,对从事“两型”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的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三要强化环境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际、城际、城乡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注重加强对“四化两型”建设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形成积极推动“四化两型”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