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优质课教学设计名师教案《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陈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1.呈现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请学生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学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由此,为群体生活方式意义的探讨奠定基础。
2.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由此引出集群捕食的好处。
有些动物借助于群体的力量与其他动物抗争。
3.极地生活的企鹅,为什么常常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学生讨论:便于捕食、御敌、交配、育幼,集群还可以相互取暖,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4.动物营群体生活与营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归纳: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设计意图】分析各种动物进行群体生活的特点,引导归纳动物营群体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二)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1.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观看社会生活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的录像片,生活在一个蚁巢中的蚂蚁外形都一样吗?它们不同的外形与其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有关系吗?学生根据观察区分出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并说出其在蚁群中的相应作用。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中的社会行为的种类和原因。
2.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3.掌握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
4.能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1.社会行为的种类、表现方式和原因。
2.社会行为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与生物个体、种群的关系。
2.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社会行为视频,比如大猩猩互相理毛、企鹅结伴而行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社会行为的奇妙和多样性,并引导他们思考社会行为的作用。
2. 学习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通过PPT的呈现、教师的表述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介绍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包括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识别、分类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听取案例解析社会行为的意义通过讲解一些社会行为案例,如狼群协作抓食物、昆虫群体防御外敌等,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4. 分组设计动物社会行为调查实验学生分组设计一项动物社会行为的调查实验,包括选定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并让学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作业、小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检验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作业内容包括描述一些生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分析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作用等。
六、教学反思生物中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十分有趣和复杂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验性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其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一等奖教案】 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难点:“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蚂蚁、小石头、水、小木条等。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环
展示水
利用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导入。
幼蚁搬
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的补上去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
展示
递信息的?然五、板书设计:
1.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认同“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难点: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视频材料等。
学生准备:观察了解一种小动物的行为,制作简单的“迷宫”等。
究小鼠通过“尝试与错误”)了解鼠的生活
的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好地适应复杂
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教案:5.2.3《社会行为》教案1.doc
《社会行为》教案一、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作用《社会行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三节。
有关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而且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新课: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明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5.2.3 社会行为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社会行为,并列举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种类。
学生能够理解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动物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如领导者、跟随者等)及其行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社会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其在动物界的普遍性。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及其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分析动物社会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动物社会行为的视频和图片素材(如蚂蚁、蜜蜂、狼群等)。
多媒体课件,包括知识点、案例分析、图片和视频等。
实验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模拟动物社会行为的道具、计时器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
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要点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动物社会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如蚂蚁协同搬运食物、蜜蜂跳舞传递信息等。
提问学生:“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过渡语:“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它们是如何在群体中生活和繁衍的。
”【新课讲解】(25分钟)1. 社会行为的概念及意义(5分钟)讲解社会行为的概念: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
强调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如提高防御能力、提高捕食效率、促进种群繁衍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 动物社会行为的种类(5分钟)列举并讲解不同动物的社会行为,如蚂蚁的协同合作、蜜蜂的分工协作、狼群的等级制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机会的。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 社会行为名师优质课件2 (新版)新人教版
小结
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群体内
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
体生活。
社
会
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行 为
社会行为的特 征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 信息交流
动作 声音 气味
幼 年 狒 狒
雌 狒 狒
雄狒狒
首领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 成员,少则几十只,多 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
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 流的呢?
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
动作: 声音Βιβλιοθήκη 气味:• 舞蹈 • 兽语;鸟鸣;猴叫
• 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 气体
狼群
共同猎食
社会行为概念:
动物营群体生活;群 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 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想一想
蚂蚁这样的特点?
白
蚁
群
体
雄蚁
成
工蚁
工蚁
员
有
兵
明
后
蚁
显
蚁
的
分
工
后蚁(雌蚁) 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
雄蚁
专与雌蚁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兵蚁
专司蚁穴的保卫.
工蚁 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
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
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情感目标
积极了解并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及 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自学指导
1.社会行为的特征?
2.白蚁的群体成员有哪些, 它们的职能是什么?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名师课件
社会行为的概念: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 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群体动物需要交流和沟通吗?观看视频《动物 的信息交流》。
同桌讨论,完成导学案中“合作学习”的任务。 动物名称 信息交流的方式 信息交流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4—58页,完成导学案 的自主学习部分,时间:5min。
请你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蚂蚁的家庭成员》,了解 群居蚂蚁的不同身份。
1.蚂蚁的群体中有哪些成员? 2.不同成员之间有什么分工?
思考:是不是有翅膀的蚂蚁都是蚁王?
请你标出这幅图片中谁是狒狒群体的首领。
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阅一种你最想了 解的群体动物,及“是不是有翅膀的蚂 蚁都是蚁王?”
坡鹿 蜜蜂
声音 动作
御敌 觅食
观看视频《学生视频:观察蚂蚁及探究》,蚂 蚁是通过什么来通讯的?
动物名称
信息交流的方式 信息交流的意义
坡鹿
声音
御敌
蜜蜂
动作
觅食
蚂蚁
气味
觅食
检测反馈
打开试卷:课堂反馈--《社会行为》,拿出学习 卡进行互动答题吧!
退 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观看视频纪录片“蚂蚁星球”中《水面上的红火蚁》, 了解群居蚂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教师引导和小组合作,概述社会行 为的基本特征;(重点) 2.通过实例分析,说出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 义;(难点) 3.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概括动物群体中信 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重点)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区一等奖)
教 学 设 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 入
观看蚂蚁图片,讨论对蚂蚁的了解。像蚂蚁一样,生物圈中的许多动物都是群体生活的,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不是只是多个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呢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发言。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信息交流方式。
问题:什么是动物的通讯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意义是什么
你能用我们的探究成果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课件:学以致用
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糖浆把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利用蚂蚁的什么行为
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
6狒狒群体中担任首领的一般是( )
A、最强壮的雌狒狒
B、最强壮的雄狒狒
C、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体
D、最强壮的雌狒狒和雄狒狒
A、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
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
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
2、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B、白蚁的群体
C、狒狒的群体D、洄游的鱼
3、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方案
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赖小凡
课题名称
《社会行为》
科目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
习
者
特
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5.2.3《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教案
一、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作用
《社会行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三节。
有关动物的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而且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本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五、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的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的第二章,主要涵盖了生物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难点•分辨不同生物的社会行为;•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任务通过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经典案例,增强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研究,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流程2.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哪些?可以分成哪些类别?2.老师检查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引出本课的主体内容,也就是“生物的社会行为”。
2.2 正文教学1.生物的社会行为(10分钟)老师可以讲解蜜蜂、狗和狮子等动物的社会行为,并简单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同时,通过PPT展示生物社会行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社会行为。
2.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0分钟)老师可以以海洋、荒漠和森林等为例子,分别介绍不同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体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生物群体组织的具体方式。
3.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30分钟)老师可以以“猪”为例子,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猪”的适应环境能力,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并通过问答活动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2.3 总结与评估1.检测与测试(10分钟)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出题进行测验,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
2.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回顾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等重点内容。
3.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答总结提问,在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行为-【优质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鹿群
白蚁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
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蚁 后
专职产卵
蚁 王
与蚁后交配
兵 蚁
保卫蚁穴
工 蚁
觅食、筑巢、饲养
狒狒的群体生活
根据个体大小 力量强弱健康状况 和凶猛程度的不同, 排成等级次序。
领头羊
牧羊人轻松放牧
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 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 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目录
1 2 3 4
(一)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阐述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 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二)自学检测
1.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形成
;②成员之间有
明确
信息交流的意义
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 间就无法取得联系。群体中的信息 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 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性外激素的应用
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 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如果在田间施 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就会干扰雌雄虫之 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 置,从而不能交配,这样也能达到控制害 虫数量的目的。
蚂蚁的通讯
结论
从蚂蚁通过“桥”获得食物 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蚂蚁是 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
(一)统一观点
(二)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可以诱捕相
应的农业害虫。
(√ )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社会行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理解社会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
3.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信息交流及意义。
难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动漫视频.设计导学案并制作课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预习四、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社会行为的概念情景导入:展示几种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判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并且引导学生再举例说出其他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由此引入社会行为的概念。
展示社会行为的概念,由学生齐读。
学习目标二:社会行为的特征1.学习白蚁的群体生活①播放视频:白蚁的群体生活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文字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1)学习初印象: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1.我是蚁后,我的职能主要是筑巢、喂养、照料。
()2.我是工蚁,我的职责主要是产卵。
()3.我的工作是负责保卫、安全,我的名字是兵蚁。
( )(2)连一连:(3)蚂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③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学习结果,达成相关学习目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
④展示“白蚁建造的家园”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充分认识合作与团结的重要性,从而达成情感态度的教育目标。
2.学习狒狒群体生活①播放视频②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及课本文字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狒狒群体中首领是如何形成的?(2)首领有哪些特权并且要履行什么义务?(3)狒狒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有的动物群体还会形成等级也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等奖优秀课件
蝶蛾类通过性外激素进行交配通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 作引诱剂,干扰雌雄虫的信息交流,使之不能完成交配, 达到控制农业害虫的目的。相对农药杀毒,更加环保,杀 虫效率更高。
[探究问题 3] 请设计实验验证蚂蚁、飞蛾是否有趋光性呢?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飞蛾各 10 只;②把这 10 只蚂蚁和 飞蛾放在一个暗箱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箱内发 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观察其是否趋向光源;③重复上述实 验 3~5 次。
4.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的行为属于( D ) A.繁殖行为 B.贮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5.下列动物行为,没有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C ) A.一巢白蚁彼此分工合作 B.一群狼协作捕猎绵羊 C.一只母鸡带领一群小鸡觅食 D.猴群中必须有一只猴王
6. 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B ) A. 孔雀开屏 B. 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 C. 蛾释放性外激素 D. 蛙鸣求偶
能量流 物质流 、信息流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
统一的整体。
(突破难点,优化思维)
[探究问题 1] 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计划:(略)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Hale Waihona Puke 略[探究问题 2] 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的原理 是什么?相对农药杀虫有哪些优点?
3. 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D )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4.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C )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工蜂非常勤劳地哺育蜂王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新)人教版生物八上《社会行为》教案(一等奖)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带着问题观察,表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黑长尾猴、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如果没有就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
问题:1.黑长尾猴在发现不同敌害时的叫声相同吗?2.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响?3.黑长尾猴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教师提供资料:探究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实验等方法来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教学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总结如下
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2.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3.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请学生分析这些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并总结出共同特点.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陈述: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
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三.探究蚂蚁的通讯
1.参照下列层序进行汇报:
1)探究课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本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3)探究计划及行动:
(1)用大些的鱼缸(透明、便于观察)饲养一整窝蚂蚁(在野外找).
(2)在距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蚁群派出的侦察蚁如何侦察?(报告看到的现象的每一个细节)
(3)侦察蚁返回去后,见到其他工蚁有何细微的行动?
(4)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5)蚂蚁在纸上留下气味了吗?如何证明?
(6)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蚂蚁要走的路径.当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圆形等.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蚂蚁的行动有无变化?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7)补充说明.你们用什么饲养蚂蚁?做实验用什么食物较好?把纸片换成杨树叶可否?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2.了解动物不同的通讯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学反思
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但对生物学知识掌握较好,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探究气味是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时,学生认为书中用纸片搭一条通道,在移动纸片的过程中,蚂蚁很容易受到惊扰,影响蚂蚁的行为,不容易观察,因此他们大胆创新,设计出比教材的实验更简便易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方案。
本节课另一比较成功之处是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
如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其中有一组同学利用休息日到实验室进行研究和观察,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这组同学说“兴趣+汗水=成功”。
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
再如: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你有何感想?学生说:“妈妈你在哪里?”“我想回家!”“求求你,别碰我,我很疼。
”“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能送我回家吗?”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
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