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论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长恨歌》主旨新探
摘要:《长恨歌》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的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文学界曾多次展开讨论,综合各家观点可分为三派,其一是讽刺说,其二是爱情说,其三是双重主题说,即一是讽刺唐明皇重色误国,二是歌颂了他们真挚的爱情。作者认为,它的主旨不是赞美爱情的,也不是批判荒淫的,而是在批判玄宗皇帝对自己爱情誓言的背叛。李隆基与杨责妃的爱情是不合常理的,它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是自责自己违背誓言杀死杨贵妃而引起的。自居易的《长恨歌》不是歌颂爱情的诗篇,而是讽刺现实的诗篇,这种讽刺是婉转的,曲折的。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主旨,新探。
《长恨歌》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全诗形象的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文学史上历来对《长恨歌》的主旨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把它当作政治讽刺诗,一种看法把它当作歌颂爱情之作。前者认为这首诗的主旨在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后者认为这首诗在赞美李杨之间的爱情。而后者在读者中间似乎更容易获得共鸣。确实,《长恨歌》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千年以来,传诵不衰,于是李杨爱情悲剧就成了读者心中的典范。这样一来,赞美爱情的观点成了主流。我认为,把《长恨歌》看作是作者对李杨爱情的赞美是读者对作者的误解。这种误解作者主旨的现象在文学领域是经常发生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作者的本意来看,《长恨歌》是一首批判李杨“爱情”的诗篇,而不是赞美。
一、李杨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
认为《长恨歌》是歌颂爱情的人们有一个具体的证据,就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生时的宠爱和死后的哀念。确实,《长恨歌》洋洋840字,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和哀思的句子占一半以上。如果把《长恨歌》的结构划分成前后两部分,那么,就应该从“临邛道士洪都客”以前划开。前面写的就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生前和死后的感情,写的是现实,后面写的就是杨太真在仙界的情况,写的是虚幻。但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是真实的,却不能说明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感情也是真实的。我认为,杨贵妃对唐玄宗是没有爱情的。因此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杨贵妃不是因为爱情才进入皇宫的,她是因为富贵和权势才干方百计成为贵妃的。《长恨歌》一开始就说唐玄宗好色,想寻找一个“倾国”女子来安慰自己的暮年。多年不得,杨玉环恰好出现了。杨玉环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难自弃”三个字是她主动的最好说明。虽然“为尊者讳”,作者隐去了杨玉环是玄宗儿媳的历史事实,但是“难自弃”却暴露了蛛丝马迹。“难自弃”是杨玉环成为贵妃的关键。有人说,皇帝选妃子,女人没有拒绝的权利。这话不对。一般的女人的确没有权利拒绝,那是义务:但是,杨玉环完全有权利拒绝,因为她是玄宗的儿媳,是玄宗亲封的寿王妃。她如果拒绝玄宗,玄宗会强迫吗?可能性不大。问题是杨玉
环没有拒绝,而是主动迎合。这说明在“难自弃”的动力之下,杨玉环忘记了伦理大节。有人又说,是玄宗首先乱了伦理的。当然,乱伦理大节的责任首先应该是玄宗。但是,玄宗老昏了,玉环却没有老昏。一个巴掌拍不响。玉环如果拒绝了,玄宗就不一定终于乱伦。玉环主动迎合,乱伦就不可避免了。玉环为什么主动背上乱伦的骂名呢?富贵和权势的欲望支配了她。追求最高权力和享受最高荣华富贵是杨玉环的唯一目的,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成为玄宗的贵妃。玄宗对她的宠爱是她实现目的的唯一手段。知道了这一点,杨玉环就主动迎合了。在思想上说玉环主动迎合的证据,是“难自弃”,即追求富贵与权势。而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刻苦练习《霓裳羽衣曲》这个舞蹈。作为寿王妃,她没必要跳舞:即使是爱好,也没有必要刻苦练习。她刻苦练习这个难度极大的舞蹈也是有目的的,就是投玄宗所好。《霓裳羽衣曲》是玄宗修改过的他最喜爱的舞曲。作为妃子,如果能把这个舞曲跳得出神入化,那获得玄宗的宠爱就基本不成问题了。杨玉环
在作寿王妃的时候就做到了出神入化,说明她早就在准备着。因为杨玉环明白,要想得到玄宗的宠爱,只有“天生丽质”是远远不够的。在“天生丽质”的基础上,加上“回眸一笑百媚生”,再加上出神入化的舞蹈技艺,玄宗就成了囊中之物了。陈鸿《长恨歌传》载:“由是冶其荣,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又说:“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
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杨玉环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投玄宗所好上了,岂有不成为贵妃的道理?
成为贵妃也就有了富贵,但还缺少权势。于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就成了进一步追求的目标,而且以杨贵妃的聪明才智这一目标很快就实现了。有人说,这不是杨贵妃的错,而是玄宗的错。这种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姊妹封了国夫人,堂兄当了宰相,而且是奸相。姊妹兄弟胡作非为,路人侧目,没有杨贵妃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马嵬之变,御林军在杀了杨国忠之后还要求杀杨贵妃,原因就在于害怕杨贵妃的报复,充分说明杨贵妃是善于报复的。
总之,玄宗因为美丽、聪明和高超的舞技而爱上杨玉环,是正常的。而要说杨玉环是为了爱情而爱上玄宗,是缺乏根据的。
二、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批判
有人说,《长恨歌》的后面部分描写了杨贵妃在仙界对玄宗的思念,说明杨贵妃对玄宗是有爱情的。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其一,世界上是没有仙界的,这个故事是根据民间传说杜撰的,所以杨贵妃的思念是乌有的。其二,杨贵妃在仙界里对玄宗只有恨意,没有思念。但是作者写的好像是杨贵妃非常思念玄宗,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曲折表达批判的手法。我们来分析一下。“回头下望人寰出,不见长安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