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高校合并透析_姚加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5-23
作者简介:姚加惠(1974-),女,福建龙海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世界性高校合并透析
姚加惠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在过去二三十年间,高校合并几乎是一个全球现象,它反映了各国高等院校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所作的因应性调整。通过对世界性高校合并的共同性和多样性的分析,提出几点思考。关键词:高校;世界性合并;共同性;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3)05-0022-04
An Analysis of the Worldwide Phenomenon of the Merge of U niv ersities
YAO Jia-hui
(Institute of Higher Ed ucation ,X iamen Universit y ,X iamen 361005 China )
Abstract :In the past tw o o r th ree decades,the merg e of univ ersities has become alm ost a worldwide phenomenon,w hich reflects th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 made by the v ariou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many countries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g lobalization.Some re-flections are offered in the paper regard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w orldwide merge of institutio ns.
Key words :univ ersity;m erge;similarity;difference
一、概述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高校合并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各地。它最初源于美国,早在1940年美国高等教育办公室开始发行《教育指南》,其中就报道了某些高校合并的情况[1],后来逐步扩展到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挪威、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等)、匈牙利、法国、比利时、日本、南非等国,波及各大洲。从合并的程度来看,既有局部性调整,如挪威98所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于1994年合并为26所新的州立学院、法国巴黎现有的8所建筑学院近来拟合并成6所;也有全国范围内的改革,如澳大利亚全国共有19所大学、46所学院,合并为公立大学36所、私立大学2所以及4所特殊的专门学院。从合并的时间看,既有已完成合并重组的,如澳大利亚用了5年多的时间于1994年完成合并,中国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院校重组也宣告结束;也有正在酝酿或紧锣密鼓地进行合并的,如日本自2001年“大学结构方针”出台以来,已有37所大学决定与其它学校合并,60%的大学正在研讨合并问题。从
合并的频率来看,既有首次进行大规模院校合并的,如荷兰于80年代将314所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合并成41所学院[2];也有再次掀起合并浪潮的,如美国在1940~1978年间,除了其中1年外,每年都有1到23所数目不等的院校合并[3],近几年来又再次掀起了大学合并的狂潮;英国自1966年《高等教育白皮书》发布后,院校合并也屡见不鲜,等等。总之,高校合并已成为引人注目的世界性现象。本文着重对近二三十年间世界各国高校合并的状况作些探讨。
二、世界性高校合并的共性
1.合并前对象的选择主要考虑文化价值观的异同或地理位置的远近
纵观各个国家高校合并的情况,不难发现,院校既有自愿合并的,也有被迫参与合并的,但不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合并,它们在选择合并对象时,文化价值观和地理位置是首要考虑。以美国为例,近几年进行合并的院校大多是同处一地。而且在地理位置相近的情况下,许多大学更愿意与文化、价值
—
22— 2003年9月 第21卷 第5期 煤炭高等教育 M EI T AN HIG HER ED U CA T IO N
Sep.,2003
V ol.21 No.5
DOI:10.16126/ k i .32-1365/g4.2003.05.008
观、任务相同或相近的大学合并[4]。美国——路易斯大学和罗斯福大学的合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情况则尤为突出。所有参与合并的院校几乎处在同一市区,如新浙江大学原4所院校虽地处杭州市的各个角落,可终究没有超出杭州市区。新吉林大学、北京大学等也都是如此。至于文化价值观方面,中国许多合并的院校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新中山大学是由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而成的。而中山医科大学则是由岭南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和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成立的华南医学院发展而来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其它国家也都是如此。当然,有个别的国家可能出现跨县院校合并,如日本群马大学与土奇玉大学的合并,但为数极少。可以说,各国院校在选择合并对象时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
2.合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文化的冲突、利益的调整和权力的分配
各个国家尽管合并的具体过程不同,但合并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却不约而同。许多诸如“学校的名字怎样定”、“由谁来管理新组建的大学”、“学校当局是否会借合并之机裁员”等问题是各国大学合并的拦路虎。例如,在美国,即使是文化价值观相似的大学合并,也必须考虑终身教授、不同的课程和成绩评定标准、不同的薪俸等差异。其它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匈牙利教育部官员、大学校长、教授及教育界和社会相关人士都承认,高校合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虽已在建制上合并,但内部关系、管理、运作等要做的工作还很多[5]。无形潜在的冲突、干部职权的冲突和职工利益的冲突也是中国院校实现实质性合并必须跨越的鸿沟。总之,各个国家院校合并的时间不同,程序各异,但面临的主要障碍却不谋而合。
3.合并的趋势朝综合性、多样化、巨型化发展
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参与合并的院校也参差不齐,但合并却朝同一方向迈进,即努力实现综合性、多样化和巨型化。就巨型化而言,由于合并是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院校重组,其在校生规模至少翻一番,如美国路易斯大学与罗斯福大学原在校生规模均为7000人以上,合并后多达14000多人;由两校合并而成的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则拥有学生28000多人。至于综合性和多样化,则不言而喻。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多数合并的院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性,重组后自然更加综合化和多样化。如美国路易斯大学以教育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而闻名,并设有文理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罗斯福大学在文理方面独具特色,广泛开设本科课程,并设有表演艺术学院,合并后的新大学既包括研究生教育,又包括本科生教育,同时拥有文理、艺术、工商管理等各种学院。又如,英国前北伦敦大学在商科、建筑、食品科学、人类营养学等8个方面享有良好声誉,而前伦敦市政厅大学在语言、艺术涉及、经济学等6方面有较好的优势。两校合并后的伦敦城市大学就涵盖了从商科到艺术、从医学到法律等近百个重点专业领域。此外,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其它国家的院校在合并后的发展趋势也大同小异。
三、世界性高校合并的多样性
1.合并的初衷多种多样:有的为了生存,有的为了提高综合实力,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还有的是为了满足入学要求
通过合并来实现高校重组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合并的动机却多种多样。(1)为了生存的需要,如美国近年来许多规模较小的文理学院和专门学院面临关闭的威胁纷纷并入其它大学。(2)为了提高综合实力的需要。如日本的“大学结构改革方针”明确指出:“为使日本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文部省将大胆对国立大学进行重组和合并。”[6]威尔士议会的既定目标也指出通过促进院校间的合作(包括合并),建立新的大学系统,并使系统内各院校都享有国际声望[7]。(3)更多的国家院校合并是同时为了达到以上两种目的。中国的情况尤为典型。对那些规模小、资源短缺、效益不高的院校而言,合并是为了摆脱困境;对那些实力强大的院校而言,合并则是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此外,还有少数国家是为了满足入学要求,如德国。当然,各个国家院校合并的动机不可能纯而又纯,这里只是针对其主要方面而言。可见,各国院校合并的初衷多种多样,差异悬殊。
2.合并的动力迥然不同:既有来自政府的推动,又有出于自身的需要
考察各国高校合并的情况,不难发现,推进合并的动力迥然不同。(1)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如英国、挪威、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就属于这种情况。合并前,政府通过颁发文件等形式进行政策引导;合并过程中则采取经费补助等多种手段积极推动合并;合并后,在必要情况下参与解决并校产生的问题。以澳大利亚为例,国家教育部首先提出一个绿皮书,说明并校的意义和做法等,形成并校的氛围。然后制定政策,如提出并校的规则、并校后学生规模的最低限制等。最后建立相应的拨款机制,即向各合并的院校提供专项经费补助等。地方政府则是制定有关的并校法规,指导和帮助合并院校之间签订协议等。又如,中国政府也遵循政策指导、推进合并、解决问题三步曲全程引导院校合并。(2)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合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威廉姆斯学院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心戈登·C·温斯顿教授指出,许多大学达到不盈不亏的基本点是1800名左右学生[8]。而美国有844所私立大学学生少于1800名。这些规模较小的院
—
23
—
煤炭高等教育 第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