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式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
摘要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提出了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并应用于哥特小说的创作之中。
他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表现善恶冲突,从而将哥特小说的创作技法推进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其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和情节构造、人物形象、气氛营造三个方面。
在这篇小说中,爱伦·坡运用哥特手法,揭示了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暴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关键词: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哥特小说哥特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哥特小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广为流行的小说形式,以表现神秘、恐怖为主要特征,题材多以中世纪爱情生活及家族纷争为主。
其名称来源与哥特式建筑有关:18世纪后半叶,英国哥特式建筑复兴,当时的贵族国会议员贺拉斯·华尔浦尔(horace walpole)在伦敦附近建一哥特式城堡,并在此自办印刷所,出版作品。
1764年,他出版了自己创作的中篇小说《奥特朗托城堡》,讲述了12、13世纪时期曼弗雷德霸占奥特朗托城堡后遭报应的故事。
因其创作出版的此类小说即在其哥特式城堡内,加之此类小说又与中世纪野蛮、血腥行为有关,所以此类小说被称为哥特小说,而《奥特朗托城堡》则被视为此类小说的第一部。
随后,安娜·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e)的《尤道弗的神秘踪迹》(1974)和《意大利人》(1979),以及马修·刘易斯(matthew lewis)的《修道
士》(1796)三部流行小说统治文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并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哥特小说通常以旧时(往往是中世纪)偏僻、破败的城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极力表现的是那些场所里发生的离奇故事给人物的感情和性格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充斥着暴力、凶杀、复仇、强奸、乱伦以及阴郁、恐怖和神秘的气氛,并且时常还有鬼怪精灵或奇异的超自然现象穿插其中,令人毛骨悚然。
19世纪20年代以后,哥特小说在美国迅速发展和繁荣,并日趋内在化、心理化。
而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就是爱伦·坡。
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在19世纪美国文学的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与同时代的小说家相比,爱伦·坡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其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是:他既拥有自己较为系统的创作理论,又能够将其理论付诸于创作实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按照坡的理论,小说应着力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格中以往被忽视的病态或者阴暗的一面,而且叙事要简洁明了,力争使故事以较快的节奏发展到高潮,以便产生某种单一的预期效果。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是他所有短篇小说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为短篇小说做出的一个独特贡献。
他注重情景的营造和心理描写的拓展和挖掘,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推动了哥特小说的发展。
本文将从主题和情节构造、人物形象、气氛营造三个方面来分析坡的著名短篇小说《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
一哥特式的主题和情节构造
哥特式主题之一,即死亡和恐怖,也是坡惯于描写的主题。
坡认为,故事的首要目的是要在情感上扣住读者的心弦,产生最激动人心的效果。
而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就是惧怕,人们最惧怕的是什么呢?死亡——这是显而易见的回答。
以死亡为主题来制造恐怖的气氛,能够给读者的心灵造成极大的震撼,最大限度地在情感上扣住读者的心弦,达到预定的效果。
坡对死亡主题的选择还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幼年时父母双亡;爱妻因无钱医治疾病,很早就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始终为生活的贫困所缠绕。
因此,恐怖、复仇、死亡等消极主题占据了坡的多部作品。
《一桶白葡萄酒》描写了一个意大利人恶毒的复仇。
小说开篇,蒙特里梭因受到福吐纳托的侮辱而怀恨在心,他发誓要报复福吐纳托。
狂欢节期间的一天,福吐纳托畅饮后酩酊大醉。
蒙特里梭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声称自己购得一大桶产自西班牙蒙蒂利亚的优质白葡萄酒——亚蒙蒂拉多酒,但却不知道是真是假,福吐纳托听后,执意要去鉴别酒的真伪。
蒙特里梭佯装推托不过,便将以美酒鉴定家自居的福吐纳托引到蒙特里梭家祖传的地窖。
蒙特里梭早已在地窖里布好机关,将福吐纳托牢牢地束缚在石龛里,一边往上砌墙,一边嘲弄死者。
至此,蒙特里梭得以报复福吐纳托,而且神不知鬼不觉,从中获得了报复的极大快感。
在情节构造上,《一桶白葡萄酒》属于哥特模式。
小说中充满了死亡、复仇、变态和暴力。
坡认为,短篇小说是作者以唤起读者心中某一特定效果为目的,精心挑选材料、精心安排情节构造的结果,
情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坡在《一桶白葡萄酒》中,追求一种篇幅短小而节奏很快的叙事风格,从而使故事迅速到达高潮。
为此,坡使用了许多巧妙而有效的方法:首先是削减背景信息,全篇只有开头的一句话交代背景:蒙特里梭声言福吐纳托曾经多次严重地伤害过他,他出于无奈只能默默地忍受,但是却发誓要寻找机会报复。
显然,他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筹划和等待的过程。
至于人物的年龄、身材、容貌、职业、家庭状况等等,都只字未提。
可以说,这部小说语言凝练,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没有一句是冗言,没有一个情节是可有可无的。
整个故事围绕复仇和死亡展开,通篇短小紧凑,结构严谨,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整体效果十分突出,体现了坡哥特小说神秘、紧张、恐怖的艺术效果。
二病态的人物塑造
在坡充满悬念与激情的故事里,恐怖常常会在你毫无防备之时倏然而过,使读者产生一种由于刺激而产生的紧张的兴奋。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他总是精心选择故事的主角和叙事人,把读者一步步带入故事之中,带入恐怖之中。
《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明显地表现在对病态人物的塑造上。
仅有的两个人物都存在人格上的缺陷,只是蒙特里梭的缺陷是隐藏的而福吐纳托的缺陷呈现在明处,而坡刻画这种区别的意图在于强化故事结尾的高潮到来时应有的恐怖效果。
蒙特里梭报复心极强,他自始至终都清楚地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他所希望看到的就是福吐纳托的死亡,但他却以虚伪的谦卑盖住了自己的意图。
福吐
纳托傲慢、虚荣心极强,而且他的虚荣心从他的语言和行为都得到了体现。
在小说中,坡让杀人犯即蒙特里梭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整个故事。
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得知,福吐纳托在社会上可能拥有某种地位,所以他有点趾高气扬,尤其是在品酒这一行,他更是不允许别人与他匹敌。
福吐纳托的这种性格特征在对话中得以更充分地体现,如:
“怎么?”他说,“亚蒙蒂拉多酒?一大桶?不可能!而且是狂欢节弄到的!”
“我不放心,”我答道,“我真笨透了,居然没跟你商量,就按亚蒙蒂拉多酒的价钱全付清了。
找又找不到你,可又生怕错过这笔买卖。
”
“亚蒙蒂拉多酒!”
“我不放心。
”
“亚蒙蒂拉多酒!”
“我一定得放下这条心。
”
“亚蒙蒂拉多酒!”
“瞧你有事,我正想去找卢克雷呢,只有他才能品酒。
他会告诉我——”
“卢克雷连亚蒙蒂拉多酒和雪梨酒都分不清。
”
“可有些傻瓜硬说他眼力跟你不相上下呢。
”
“得啦,咱们走吧。
”……
在对话中,一个不可一世、傲慢、趾高气扬的福吐纳托活灵活现
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个弱点直接导致了他最后的死亡。
在塑造蒙特里梭的性格时,坡在开篇第一段以蒙特里梭自我表白的形式勾勒出其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性格:
“福吐纳托对我百般坑害,我都尽量忍在心头,可是一旦他胆敢侮辱我,我就要发誓报仇了,您早就摸熟我生性脾气,总不见得当我说说吓唬人,总有一天我要报仇雪耻;这个主意坚定不移,既然拿定主意不改,就没想到会出危险。
我不仅要给他吃吃苦头,还要干得绝了后患。
报仇的自己得到报应,这笔仇就没有了清。
报仇的不让冤家知道是谁害了他,这笔仇也没有了清”。
“不消说:我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没引起福吐纳托怀疑是存心不良,还是照常对他笑脸相迎,可他没看出如今我是想到要送他命才笑呢!”
文章之所以用第一人称就是为了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清晰地了解他的心理,把犯罪动机到凶杀的全过程逼真地写出来,从而达到某种心灵式恐怖的效果。
蒙特里梭在引诱福吐纳托走进酒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时,他的头脑非常清晰,态度镇定而从容,丝毫没有普通人实施犯罪时的那种局促与不安的心态。
蒙特里梭的老谋深算反衬出其人格中更深层次的缺陷。
他比福吐纳托更邪恶、更可怕,没有节制的复仇欲望完全毁坏了他的灵魂。
三恐怖的气氛营造
哥特小说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悬念。
坡在
他的“创作哲学”中就曾说过:“我喜欢在开篇之前首先考虑作品的效果。
”而哥特式手法所特有的艺术效果——渲染一种恐怖的、死亡的气氛,挖掘人内心深处黑暗的东西正好给坡对效果的追求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
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坡自始至终都成功地营造了恐怖的气氛。
小说一开始,主人公蒙特里梭正寻机报复曾迫害、侮辱他的福吐纳托,他戴着黑绸面具,披着裹身披风,发誓要给敌人吃尽苦头,还要干得没有后患,这种阴森、恐怖的人物描写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最终,在一个暮色苍茫的夜晚,人们正在庆祝狂欢节,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的时候,蒙特里梭成功地将福吐纳托骗到他家族的地窖。
在此,坡精心创造了一个阴森、可怕的故事背景。
蒙特里梭家族的地窖阴暗、寒气逼人,有着成堆的白骨,让人不寒而栗。
在通往地窖的路上蒙特里梭又不时地强调潮湿的地窖、洞壁上闪烁的白色网状物、像苔藓一样挂满墓穴的硝石、污浊的空气以及成排堆着的尸骨,成功地使福吐纳托对地下的环境感到恐怖,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窖的阴暗潮湿给人以阴森恐怖的感觉,白骨硝石的存在进一步渲染了作者所要达到的恐怖气氛。
当蒙特里梭封住石龛入口的工作进行到最后的一段时,随着石块一层层地砌上,福吐纳托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地熄灭,读者可以感觉到那种被死亡逐渐笼罩的恐怖。
直到结尾蒙特里梭用最后一块石头将石龛封死时,读者仍然会感到心头一震:砌上最后一块砖时,墓穴里已了无声息,只偶尔还传来一两声小银铃的叮铃声。
完工了,墓道里
一片沉寂。
坡的作品既以其怪异恐怖的情节本身吸引读者,又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叙述者那种时而理智、时而迷狂的变态心理,他既探究和表现了人的理智与迷狂这两个极端,又着力描绘了两个极端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
在那里,理智和迷狂的界线模糊了,清醒与梦境的区别淡漠了,极度的美和极度的恐怖相生相伴,极度的恐惧与极度的快感相辅相成。
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坡以极具感染力、极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异事件与恐怖场面。
从对《一桶白葡萄酒》的哥特式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坡大量运用了哥特手法,将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实践当中。
小说以短小的篇幅展现了哥特式的主题与情节构造,刻画了病态的人物形象,营造了恐怖的故事气氛;坡利用哥特式恐怖的特殊力量,揭示了人物最隐秘的内心世界,暴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为推动哥特式小说朝内在方面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2] 曹曼:《从“效果说”看爱伦·坡作品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3] 郭雷:《潜意识的真实流露——评爱伦·坡的〈一桶亚蒙蒂拉多酒〉》,《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4]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刘象愚:《爱伦·坡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 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一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
龙奇玉,女,1974—,广西柳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梁剑波,男,1974—,广西北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