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合集下载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

建设农业“七大体系”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因此,建设农业“七大体系”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建设“七大体系”背景在农村产生的问题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劳动力参与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虑到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七大体系”措施受到广泛的认可。

其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七大体系之“综合生产能力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契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可以促进粮食生产、畜牧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它可以实现粮食丰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保障:1. 建立高质量种植业农业是以粮食种植为主,因此种植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至关重要。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选用高品质的品种和种子,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种植基地,并采用高效的施肥、灌溉和保护措施。

一方面,在育种方面,我们要加强品种改良和优化,开发高产、高效、抗性强等特殊的粮食和蔬菜品种,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增强施肥和保护能力,降低损耗率,提高利润。

2. 建立高规模养殖业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现代农业。

因为规模化的养殖业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要开展深度开发改造,推广良种良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养殖和饲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出产效率。

扩大农产品市场,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兽草协同、有机养殖、环保产业等,提升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 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

然而,农业产业链中的环节和组成很多,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所以必须寻求整合和协调。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鄂发[2008]1号文件责任分工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鄂发[2008]1号文件责任分工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鄂发[2008]1号文件责任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8.02.27•【字号】鄂办文[2008]13号•【施行日期】2008.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鄂发〔2008〕1号文件责任分工的通知(鄂办文〔2008〕13号2008年2月27日)省直有关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鄂发〔2008〕1号),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责任分解如下:一、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省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主产区建设优质稻板块达到2000万亩(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实施,省财政厅负责落实专项资金)。

落实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

加大对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省粮食局、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实施)。

2、大力发展经济特产作物。

继续巩固和加强优质棉花、双低油菜、果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和特色农产品板块建设,推进规模化连片种植。

突出重点区域和产品,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省农业厅、省商务厅负责组织实施)。

继续筹措资金用于烟叶基本烟田“千村千亩”工程建设,开展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省委农办会同省烟草专卖局、湖北中烟公司、省财政厅落实资金并组织实施)。

3、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

开展畜牧大县创建工作,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

2008年省里筹措资金对新建经过验收的万头养猪场每个补贴100万元(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实施,省财政厅落实有关专项资金)。

加大与中粮集团的战略合作,支持中粮集团在我省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和屠宰厂,带动农民标准化生猪养殖,同等享受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

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篇

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精选2篇(一)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作用,它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农田、气象、水资源、作物生长等多种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需求和问题,从而科学地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决策。

在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控等环节,农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全方位地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农业信息化能够加强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实现设备的智能联动和自动化作业。

例如,在农用机械方面,可以通过GPS导航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精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再次,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民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农民可以及时获得农业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农业信息化系统还可以提供农业管理的各类工具和方法,帮助农民做好农业生产的规划、组织和管理,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最后,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农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溯源追踪、品质监测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信息化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深加工,推动农业从简单的粗放型生产向高效的集约型生产转变。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农业信息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业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精选2篇(二)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下体会和心得。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科技创新,兴修农田水利。

这不仅是缓解农业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出,使发展农业的目标从单一强调“产出”转变为加强“综合能力”的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采用适当的现代技术,向社会源源不断地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低消耗的农产品,并持续具备这种能力。

当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农业综合供给能力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生态保护能力不足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表现。

这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
的约束、基础设施的约束、农业科技约束、加工转化约束、劳动力素质约束等原因所致。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其中,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 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 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文件指出,家庭经营是合作经济中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

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可适应当前手工劳动为主的状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又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特点: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

文件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

这就是,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

这就把农村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广面积 42 02万(6m )覆盖率达 9%以上 , 67 z, 2 其中小麦 良种推广 面积 76 67 2, 2 万(6m ) 占总面积的 9%; 良种推广面积 13 万 1 棉花 25 (6m )占总 面积的 9%; 增高效 灌溉面积 12万(6m ) 累 67 2, 6 新 0 67 2, 计 建成 高效 节水 面积近 40 (6 ) 0 万 67 。棉花 高 密度栽 培面 积 18 00万 (6m ) 67 z,完成皮棉 产量 10k/6m 以上面 积 67万 2 g67  ̄ 1 (6m )10k/ 6m 以上面积 11 (6m ) 67 z,5 g67 2 5 万 67 z。全年农作物 防 治面积 58 万亩次 , 91 实现了病 虫害损失控制在 5 以下 的目标 。 %
20 , 07年 落实中央和 自治区棉花 良种补贴 60 (6mz, 3 万 67 )补
贴金额 95 万元 ; 40 小麦 良种补贴 资金 20 万元 ; 00 落实农资综合补
粮食生产实现了由小区平衡向大区平衡 的转变 ,总产 量达到 88 t与上年基本持 平 , 7万 , 确保了全 区粮 食产需平衡 ; 0 , 2 7年 棉 0 花产量再创历 史新 高 , 总产达到 20 t增长 2. 在全 国棉 花 7万 , 3 %, 9 市场的 占有份额继续 上升。蔬菜总产 12 万 t增幅 1. 甜菜 18 , 1 %, 1 总产 56 t 8 万 以上 , 油料总产超过 4 万 t 0 。
万 (6m2, 67 )比上年增长 26 %。 4. 3
全面加强了棉花、 小麦良种的繁育和供应, 继续推广以高密度
栽培加 滴灌节水 为核心 的棉花增产技 术,大 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 , 推广优 良品种 、 节水 、 积极 高新 标准化 栽培 、 套种 、 复播 病虫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然而,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途径。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一步。

首先,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培育和推广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应逐步减少传统农业的发展规模,转向发展高效农业。

还应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小农户逐渐集约化,促进规模化经营。

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

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的合作。

同时,鼓励农业科技与农民生产相结合,引导农民合理运用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鼓励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推动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还可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区,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自主经营。

四、完善农资保障体系完善农资保障体系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农业生产所需农资的供应和服务保障,确保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与保障。

五、推进农民工程技能培训推进农民工程技能培训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加大对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

此外,还要组织农民工技能竞赛,促进农业生产技能的交流和学习。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生态化,鼓励农民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产所需的生态环境。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改进,提高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细化农业、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种植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灌溉设施、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产品附加值。

4.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5. 加强农业信贷支持:加大农业信贷供给,提供优惠的贷款政策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短缺问题,支持他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6. 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抗灾、抗风险的保障,减轻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7. 加强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开展农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管理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8. 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远程销售和电子商务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方案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方案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方案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战略方案。

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需要调整农作物结构,以提高粮食产量为重点,适度减少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种植,刺激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其次,要发展特色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畜牧业、渔业等副业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多样性。

二、推进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

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环保的农业技术。

例如,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精准农业技术,通过无人机、遥感等手段对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进行监测,实现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等,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还要加强农机装备的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提高农业机械的效能和便利性。

三、推进现代化农业管理现代化农业管理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

应加强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提高农户的规模经营水平。

此外,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引导资金和技术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促进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绿色加工技术的支持。

此外,应积极开拓市场,推广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五、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重要作用。

要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打造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品牌,增强消费者信心。

六、全面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乡村发展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陈廷玺【摘要】全面分析了巴州区农田现状,论述了2011-2020年期间巴州区在五大片区实施四大工程,提高三大能力,提升两大产业,即城郊台坎状中丘片、西部中丘中谷区、东部高丘宽谷区、西南部中丘中谷区、南部阶梯状高丘窄谷区的回风办事处西华村、巴州镇大连山村等30个乡镇(办事处)168个村966个社,实施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耕地质量监测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67×104hm2,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提升优质粮油和优质蔬果产业,实现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农田;高标准;建设;生产能力【作者】陈廷玺【作者单位】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巴中635004【正文语种】中文四川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东经106° 21′~107°07′,北纬31°31′~32°04′,境内多低山,兼有少量中山,沟谷切割深50~600m,多中谷、窄谷,少宽谷,山体为典型桌状山,年平均气温为17.1℃,积温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62.1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2kcal/cm2,年平均降雨量为1113mm。

幅圆面积2562.2km2,耕地面积77500 hm2,其中田42500hm2,地35000hm2,土壤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等4大土类,其中水稻土占59.7%,紫色土占39.2%,冲积土占0.7%,黄壤占0.4%。

土壤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分别占耕地的41.0%、28.29%。

辖23镇25乡和1个农村办事处2个城市街道办事处,85个居民委员会,799个村民委员会,4829个农业社,136.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9.26万人。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摘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工作经验,提出了应从3个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建议,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并详细介绍了具体实施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发展能力;建议2014年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为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带来又一历史性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内容庞杂,内涵丰富。

笔者结合在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认为当前应从基础抓起,从3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经济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小流域治理、河道河堤整修、农业灌溉、低产田改造、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退耕还林、农村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1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及设施建设,农产品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立足实际,确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目标、长远规划、实施细则及政策措施等。

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将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及农村的具体改革措施考虑在内;要平衡规划的可行性,在当地经济水平与群众接受程度范围内,尽量将更多的农业公共服务普及到各个村落;在突出建设重点,着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设施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1-3]。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

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报告提纲同志们: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一号文件,并就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讨论与座谈。

下面,我结合近期自己的学习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一、今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的时代背景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

自198年以来,时隔___年之后,于204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去年1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

围绕农民增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惠农强农政策措施:首次对种粮农民普遍性实行直接补贴;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首次在全国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首次制定并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首次明确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清欠农民工工资和征地补偿款等。

这些政策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其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落实之快、农民受益面之广、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没有的。

纵观全国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虽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

人多地少、资严重匮乏的趋势和粮食需求增长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二是虽然粮价有所上涨,但粮食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粮价回升的增收效果。

三是虽然农民收入增长较多,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

四是虽然农业投入增加较多,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是虽然农业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推广体制改革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

六是虽然农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没有消除。

现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很多,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1 0公 顷 . 维修 塘 坝 和 小 型 蓄 水 工 程 5
具 更 新 换 代 的 速 度 ,推 进 农 业 机 械 化 乡 ( ) 村 建 设 。年 初 以来 , 县 新 装 备 大 镇 、 全
中 型 农 机 具 2 5台 ( ) 各 种 大 小 农 机 6 套 . 具发展 到 4 7 3 7 9台 ( ) 机 械 化 耕 整 地 套 , 面 积 1 8万 亩 . 机 械 播 种 面 积 7 . 4 44万
也 是 提 高 农 业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的 重 要 保
在 全 县 营 造 了 “ 府 引 导 投 入 . 民 主体 政 农 投 入 . 会 各 界 参 与 支 持 ” 良好 氛 围 。 社 的 今 春 . 县 共 投 入 资 金 36 0余 万 元 . 全 0 打
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旱 补 水 井 4 8 5眼 .解 决 水 田渴 水 面 7
持 , 动 方 方 面 面 的 力 量 投 入 抗 旱 工作 . 调
等 问题 。
三 、 以 改 良 土 壤 结 构 为 重 点 。实 施 “ 土 ” 程 。 导 农 民施 用 农 家 肥 , 行 沃 工 引 实 秸 秆 还 田 , 植 绿 色 、 机 农 作 物 。2 0 种 有 07 年 全 县 农 民积 造 粪 肥 9 0万立 方 米 . 合 结 深 松 秋 整 地 实 现 秸 秆 还 田近 1 5万 亩 . 增 强 了土 壤 肥 力 。在 旱 田 区 采 取 轮 作 等 措 施 改 良土 壤 结 构 。 合 新 农 村 建设 , 县 结 全
长 l 75 l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8 % 1
已建设沼气 池 1 0 0座 .每 座 沼气 池 一 3
年 产 出 的 沼 肥 ,相 当 于 5 0公 斤 硫 酸 铵 、

建设“三大工程”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建设“三大工程”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科学统 筹市镇两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 规划协同、一图到底、工程计划 零调整。制定市镇工作责任清单, 压实镇级清障、清杂、协调矛盾、 施工路基备土责任。促进资源整 合,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财 政支出结构,强化高标准农田建 设财政支撑。2020 年计划建设高 标准农田 6.5 万亩,比 2019 年增 加 1.7 万亩,预计投入 1.6 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投入 5000 多万元。 大力推进长江生态廊道拓展区 2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先建 后补,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样板。采取集中投入、连片 治理、规模开发的方式推进高标
视点
SHI DIAN
建设“三大工程”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闾月清 / 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泰兴市认真贯彻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夯实农业增产增效基础,扎实推 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2019 年, 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 74%,农业 机 械 化 水 平 达 87%。2020 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兴市将更加突出农业物质装备对 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着力 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全力提 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8
2020.03
性农机新型服务组织。 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工程,提
升信息惠农能力。继续将农业物 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益农信息 社等信息化建设任务纳入全市现 代农业工作考核,实施高效农业 奖补政策。计划对每个新建成的 市级农业物联网基地奖励 5 万元、 优秀益农信息社奖补 5000 元。推 动线上交易,力争全市农产品电商 交易额达到 20 亿元。以载体示范 为抓手,推进智能农业建设。继 续投入 600 万元,建设 2 家市级智 慧农业园区,统筹抓好水稻粮食 基地、蔬菜温室大棚、果品生产 基地的智能系统和组培实验室等 设施建设,力争园区节约人工 30% 以上,减少投入品 10%,亩增效益 近千元。引导黄桥利天农场投入 2000 万元,从日本引进全套物联 网设备,加快投产上市早、口感 好、绿色种植的“桃太郎”小番茄。 以数据应用为保障,强化管理决 策分析。持续打造维护“蓝天卫士” 监控系统,高效抓好全市秸秆禁 烧动态管控。继续抓好省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省农产 品质量追溯平台、智慧动监等省 级平台应用工作。□

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过长期建设,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显著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耕地和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较少,而消耗较大。

与此同时,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耕地和水资源缺乏,将是长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

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加上水资源短缺,8亿多亩有灌溉条件的耕地,每年有1亿亩左右不能得到灌溉。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较低,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较低。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缺口较大。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这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农业市场风险,既能够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当前看,主要是增强“六个能力”:一是增强耕地资源产出能力。

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努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

二是增强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实现旱涝保收。

三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用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用体制改革整合农技推广的资源和力量,用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应用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

四是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化能力。

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是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减轻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

六是增强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

山, 沟谷切割深 5  ̄6 0 多 中谷 、 谷 , 0 0 m, 窄 少宽谷 , 山体为 典
型桌状山 , 年平均 气温为 1 . ℃ , 温 512 , 平均 日照 71 积 4℃ 年 时数为 1 6 . h 年太 阳总 辐射量 为 9 ka/mz 年平 均降 421 , 2 clc , 雨量为 113 1 mm。幅圆 面积 2 6 . k , 地 面 积 7 0 2 2 m2耕 5 75O h , m2 其中 田 4 0 hn , 3 0 0 m2 土壤为 水稻 土、 2 0 r2地 5 0 h , 5 冲积 土、 紫色土 、 黄壤 土等 4大土类 , 中水稻 土 占 5 . %, 其 9 7 紫色 土 占 3 . %, 9 2 冲积土 占 0 7 黄壤 占 0 4 . %, . N。土壤 质地 以轻 壤、 中壤为主 , 分别 占耕地 的 4 . N、 8 2 。辖 2 1o 2 . 9 3镇 2 5 乡和 1 个农 村办 事处 2个城 市街道 办事 处 ,5个 居 民委员 8
12 中低 产 田土 比 重 大 , 地 肥 力 不 高 . 耕
关 键 词 :农 田 ;高标 准 ;建设 ; 生产 能 力
21 0 0年底全 区中低产 田土有 5 0 m 占耕地 面积 的 30 , 5 h 比例 , 国土详查数据计 算达 6 .5 。巴州 区属中 山深 丘 按 9 O
・4 ・
耕 作 与 栽 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1年 01
第 1 期
加强高标准农 田建设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陈廷 玺
论 四川 巴州 区高标 准农 田建 设 现状 与对 策
( 川 巴 中 市 巴 州 区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四 川 巴 中 6 5 0 ) 四 30 4

中央一号文件汇总(2004-2012)

中央一号文件汇总(2004-2012)

中央一号文件汇总(2004-20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 (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 (3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 (43)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 (4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 (57)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 (6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200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抵御住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克服了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严重影响,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

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2018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形势与政策》是考研政治必考科目之一,暑期复习过程中,考生们要有重点,重难点理解记忆。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8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复习重点,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1.《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05年9月)中朝日韩俄美在北京举行了第4轮6方会谈。

6方从地区和平与稳定出发,达成共识:(1)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

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

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韩方重申其依据《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

1992年《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应予遵守和落实。

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并同意在适当时候讨论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问题。

(3)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

中、日、韩、俄、美表示,愿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

韩方重申05年7月提出的有关向朝鲜提供200万千瓦电力援助的方案。

(4)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直接有关方将另行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六方同意探讨加强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途径。

(5)根据“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采取协调一致步骤,分阶段落实上述共识。

(6)六方同意于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第5轮6方会谈。

2.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联合国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改革应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提高联合国的权威和效率,以及应对新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3)改革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在安全和发展两方面均应有所建树,特别是扭转联合国工作“重安全、轻发展”的趋势,加大在发展领域的投入,推动落实千年发展目标。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 ,实行 岗位 目标考 核 。全 县各 乡镇 也都 相应成 立领 导机 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质量保障。为确保项 目建设的高质量 ,在 构 。在项 目建设 期间 ,县乡 分管领 导和施 工技术 人员都驻 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安排上实行了竞争择优立项 ,按照县农业
扎 工 地 一 线 , 明 确 分 工 , 责 任 到 人 ,现 场 指 挥 项 目实 施 ,
提 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几年来 ,由于严格落实项 目建设和资
具体 负责全 县农业综 合开发 的组织 实施和 协调工 作 。领导 金 使用 管理程序 ,没有发生一起项 目区群众上访事件 。 小 组下 设 宣传 、施 工 、后 勤三 个 工 作 小组 , 明确 职 责 分 ( )坚持竞 争择 优立项 ,高起 点定位 ,高标准要求,为 三
综合开发 “ 十一五”规划 ,向各乡镇下发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
严 把工程 标准质 量关 ,及 时解 决项 目建设过程 中遇 到 的矛 申请立项函,明确立项 条件 、开发任务 、资金投入和质量标 盾 和 问题 。为充 分调动全 县广大 干部 群众参 与 、支 持农业 准。入围的乡镇 ,首先 由项 目区受益村提 出申请,然后组织 综 合开发 的积极性 ,在项 目组织 实施前 ,通过 召开 动员大 有关部 门、专家进行 实地考察评估 ,优先选择 开发潜 力大 、
作者简介:张怀 东,男,沾化县 农业综合 开发 办公 室 。

61・
维普资讯
( )强化项 目建后管护工作 ,为农业综合开发提 供效 养新型农 民。针对 沾化县农村劳动力规模大 、整体科技素质 四 益保障 。研究 制定了 《 农业综合开发项 目管护办 法》 ,落实 偏低 的现状,坚 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以农业综 合开发项 目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李新水杨明杏2005年第3期——政策聚焦今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作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

从去年开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回归农业,而且文件的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民增收为主题,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给农民实惠,影响力大,鼓舞力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我省要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明确重点,紧扣主题,把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诸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中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寓意深刻,意义重大。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促进农民增收,既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好,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从农业内部讲,就是要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

可以说,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

(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条件。

从现实看,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差。

从长期看,人多地少的农情无法改变,人增地减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口资源矛盾将日益突出。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要的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改善条件,打牢基础。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不断完善农业生态环境。

这些都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只有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才能循环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以科技促发展,才能长保农业高产出率,才能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使农业有发展后劲。

(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

要达到这些特征要求,就必须下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农用工业,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建设标准化的高产稳产农田,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自动化,推行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等。

这些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建设无疑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二、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我省的一项紧迫任务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既是中央的重大部署,也是我省的一项紧迫任务。

从当前的实际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耕地面积,二是耕地的产出能力。

而耕地的产出能力又取决于土壤肥力、排灌能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湖北是传统农业大省,全省耕地面积4553.6万亩,大体上水旱各半,水田略多,人均耕地0.8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分布不均、质量不优、退化严重、负荷太高。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商品量在相当长时期内居于全国前列。

2003年的农业增加值占全国第八位,粮食产量1921万吨、占第十位,棉花产量32.5万吨、占第五位,油料产量272.7万吨、占第三位,淡水产品产量286.8万吨,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和农村中的隐患,看到发展中的不足。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下滑。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耕地面积下降。

199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为4990万亩,以后逐年下降,2003年全省耕地面积为4553.6万亩,五年下降436.4万亩。

今后国家建设还将占用一些耕地,而我省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供开垦的耕地极少,这对于保持一定水平的耕地面积是十分不利的。

2、耕地质量也不容乐观。

在我省现有的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

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全省耕地面积中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占40%,这是造成投入报酬递减、制约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3、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

我省粮食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个水资源高度密集的产业。

与此对应的是我省气候、地理和水资源分布特殊,降水量较大但分布非常不均,过境客水量极大,既有江汉平原“水袋子”,又有鄂北岗地“旱包子”,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

前几年国家和省里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江大河堤防建设,防洪能力明显增强,“保命”、保全社会安全的问题大有改善。

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旱涝“保收”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在水利投入方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长期是个薄弱环节,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

其一,小型水利投资渠道单一,主要是群众投劳、投资为主,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予少量政策性补贴,只能“撒胡椒面”,进行简单的维修保养。

其二,当前水利建设劳力难以保证。

农村水利建设长期以农民“两工”为主体,农村税费改革后若取消“两工”,农村水利建设将面临“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明”的尴尬局面。

4、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滞后。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科研成果没有大的突破,长期没有推出像杂交水稻那样增产当量的新品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良种与良法配套受研究成果和水利条件的限制,长期没有新的进展。

在技术推广服务方面,基层农技、农机、水利部门公益性服务力量有所减弱,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科技装备、设施与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必须做好“协调”、“结合”文章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全局发展,以落实政策为切入点,协调好增产与增收、当年增长与可持续增长、切实保护耕地与充分利用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统筹兼顾,做好结合文章。

(一)着眼全面发展,加强四种能力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重视能力建设。

针对当前湖北的实际,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1、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基础承载能力。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必须从切实保护耕地入手。

一方面,要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严禁在基本农田内挖鱼池、种树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

另一方面,要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2、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要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中心,重点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灌区续建配套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搞好堰塘扩挖、清淤和堤坝加固,提高抗旱排涝能力。

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组织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的办法筹资筹劳,增加水利基本建设投入。

3、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贡献能力。

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对影响农业增产增收的农业高新科技的研究与攻关,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创办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另一方面,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把增产增收技术落实到农户、田块。

4、改善基础条件,提高物质装备的支撑能力。

近期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田设施建设力度。

要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能排能灌”的要求,搞好标准农田的水利、交通、电力等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建设。

引导鼓励农民购买农机具,加快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机化由产中的田间作业向产后的收藏、加工储运作业延伸,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三是提高常规农资投入水平。

既要引导鼓励农资工业加快新型、高效、无污染化肥、农药、农膜等传统农资的生产,提高产量、稳定价格,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又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二)着眼统筹协调,抓好四个结合。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包括多项因素,涉及多个层面,必须下功夫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文章。

1、要把农民持续增收与粮食稳定增产结合起来。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搞好二者的结合。

一是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板块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强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扶持食品加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经济结构;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推进企业改革、改制、改造,促使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创造品牌、提高素质、增进效益,带动基地、农户发展,以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要把切实保护耕地与充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同时,大力开展种草养畜、荒山造林、种树种果,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林、牧、渔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减缓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对基本农田的垦殖压力。

3、要把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与保持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多的是提高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能力。

这就要求大力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机械设备,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

另一方面,又要十分注重对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技术的研究与普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引导农民多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努力培肥地力,实现高产、稳产,保持可持续发展。

4、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当前,特别要在搞好以建设标准化农田为中心的农田水利、交通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农业四大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市场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购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培育市场主体。

二是信息服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