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774 学校举办单位晋城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山西省(省份)晋城市(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建 设 方 案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富士康(晋城)科技集团、山西清慧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晋城)、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北京)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前景看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810人,毕业生191人,2011年招收新生368人,规模呈上升趋势。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400
20072008200920102011
机电一体化专业招生人数
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7人,在读博士1人,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3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测绘、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实训课时数达到了50%。

建有电工电子实训室、AutoCAD实训室、PLC与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训室、富士康机加实训车间和数控实训基地(含数控编程实训室)。

与富士康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两个,总价值达900万元,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需要。

积极探索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任务驱动教学”,目前开发院级精品课程一门:《机械制图与测绘》;系级精品课程两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用电工技术》;重点建设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

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在2010、2011级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机器人班”,将富士康科技集团的企业文化、员工手册、技术规范等内容引入课堂,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逐步完成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岗位顶岗实训,实训成绩与获得学分挂钩,将实训教学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过程。

2009年开始与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进行合作,学生三年级时全部被派往北京进行岗前培训与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毕业时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低压电工证、数控车/铣高级技工证,考证率达到了100%。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2010年暑期,富士康科技集团把车间引入校
园,选拔学生勤工助学,截至目前创造产值80万元。

同时还为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淮重工、神利电器等企业培训员工达500人次。

“十二五”期间,随着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我市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晋城市将成为具备光、机、电高度垂直整合的精密小型化产品的制造基地。

同时,集团实施人才本土化策略,大量起用本土人才,为机电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前景看好。

二、明晰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精确定位专业建设方向
为适应晋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主要面向晋城市和周边其它城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煤炭行业)与新型特色制造业(富士康工业园区)两大块,就业定位主要在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制造、维护与维修等技术岗位。

依托晋城市传统产业和新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深化行业企业合作,形成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完善落实“四个一”工程,即:每一个专业都要确定一个合作办学企业,每一个专业都要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每一个专业都要建立一支教学团队,每一个专业都要有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行动领域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晋城乃至山西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地,在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方面形成特色,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思路,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凸显专业特色。

以就业为目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素养,拓展专业技能,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训,实现多证书制度,提升就业能力。

努力构建“以证代考、以赛促教、以工助学、以技强能”的教学培养体系。

实现“求职有技能、发展有基础、创业有潜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充实专业建设内容,突出课程改革工作
1.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服务晋城区域经济,与富士康(晋城)工业园等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职业能力评价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目前,该专业学生的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5%以上。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机电技术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来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课程开发具体思路如下:
(1)通过对机电行业调研,并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对典型工
作任务进行分析;
(2)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典型工作任务;
(3)按照“学徒→岗位胜任者→班组长→车间技术员”等不同职业阶段设计工作情景;
(4)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山西清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淮重工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优质核心课程:《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图与测绘》《实用电工技术》,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
①分解职业能力,开发课程项目任务;
②制订课程标准;
③编写电子教案和教学讲义;
④制订课程能力考核标准;
⑤完成课程课件,建立课程网站;
⑥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⑦建立教学素材库。

2.探索中、高职教学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目前我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已有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两个中职专业。

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文化基础,采用分类教育的方式,开设了“升学班”和“就业班”,并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其中,在“升学班”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专业课、技能课的课时比例为4:3:3,“就业班”的课程设置比例为2:4:4。

在高职教
育中,对中职生源生不仅要加强文化基础课教育,也要对技能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2)中职教育阶段毕业生升入高职学习,可顺利实现“双证书和多证书”的对接。

中职教育阶段重点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础;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院的机电技术及应用、模具制造技术两个中职专业,以“中级工+中专学历”为培养目标,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高级工+大专学历”为培养目标。

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根据岗位需求和鉴定工种标准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技能教学和实训操作,在理论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资格操作技能。

在校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建设能充分满足“产、学、研”需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合作,健全自主发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1)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能训练、自动生产线控制、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修等。

并将逐步建成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素质训导、技术培训与推广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2)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建立互利共赢、关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

特别是推进与富士康自动
化机器人事业处合作建设的校内“机器人车间”实训基地,扩大规模,提升合作水平,实现“校中厂”的办学模式。

并派遣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车间技术员、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一方面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达到“厂中校”的办学目的。

新建、改建一批实训项目,增强创业、自主开发等实训项目。

建成省内一流的机械技术人员培训基地、中高级维修电工、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的培训鉴定基地。

4.推进多维人才培养方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和“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核心课程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课堂与实训室、生产车间、技术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实施产品项目和单元实境教学,通过完成机电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改造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分小组学习,以零件设计制作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教学一体,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

实现精品课网上资源共享与专业基础课网上公开课堂教学。

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开发,丰富学校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通过研究实践,造就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能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的创新人才,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特色的、熟悉网络教学环境的教师队伍。

以建设精品课程为契机,推动两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与测
绘》与《电工技术》的网上公开课堂教学,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试验,重点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等问题,推进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5.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打造精品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通过“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方向互补的教学团队。

有计划性的派遣专业教师外出培训、下企业锻炼,经过两年的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5名,使中青年教师(40岁以下)比例达到60%。

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稳定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承担实践课的教学工作,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85%以上。

6.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在顶岗实习阶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和工作表现。

采用学分管理与考核机制,把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与考勤情况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体系,通过考核,对顶岗实习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延长实习时间。

对学生实习鉴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真总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2)在校期间,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制度。

通过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并了解家长对学校在管理、办学、就业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不断地改进工作。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及电话、信函、网上调查、座谈等形式,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用抽
样问卷调查,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为教学的改革提出反馈意见。

四、创新改革举措,破解建设难题
1、针对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一方面需投入资金,加大转型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进企业学习或到相关高校进修,以教师团队建设为契机,吸收企业相关技术高工成为兼职教师、建设学习型教学团队,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还需制订完整的教师团队建设方案和实施细则,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师资队伍可以与时俱进,贴近社会需要和教学需求。

2、针对实验实训条件相对滞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购买扩充相关设备,增加实验教师培训经费,密切注意社会发展趋势,更新与企业实际贴近的实验实训设备,开设生产实践中需求的新的实验实训课程;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化与富士康、金鼎煤机、淮海机械厂、清慧等一批重点企业的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在现有车间进校园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提高实验实训水平和质量。

3、针对教学资源建设滞后的问题,加大对重点核心课程的扶持力度,以教研室为载体,促进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课程网络化、核心课程模块化、专业教材讲义化,减少理论知识课时,增加实验实践课时(不低于60%),切实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

4、针对教学改革的滞后问题,采取彻底的学分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社会需求,进行分类教育、分层教学,开设充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修够相应的学分即可毕业,打破年
级的界限,用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全方位、各方面需求。

5、针对职业技能认证教育不够扎实的问题,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实际和企业需求密切相关工种的考证培训,满足学生就业方面的认证需求。

五、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取得预期成果
1、稳步提高,有效控制办学规模。

每年招生30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900-1000人。

2、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5名。

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型”和“双师素质”的教师要达到85%以上。

3、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能完成中级维修电工、低压电工、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工种的培训考核任务,能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发实训项目和课程,成为省内一流的实训基地。

4、加强课程建设,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

完成《实用电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和《机械制图与测绘》四门核心课程的建设。

2012年,完成《实用电工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机械制图与测绘》、《数控加工技术》四门课程讲义的编写。

2013年,经过教学实践并不断完善,最终完成四门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

5、推进教学改革,形成“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
才培养模式。

6、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为当地企业员工进行维修电工、数控操作工的培训。

每年承接院级及院级以上技术研发课题或企业横向课题3-5项。

7、推行双证书制度。

学生的双证书获得率达到95%以上。

8、促进相关专业的建设,逐步形成专业群。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性成型方向)两个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群。

六、细化建设经费预算,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本专业央财预算共计2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0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100万元。

(一)2012年央财使用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46万元,非设备购置费54万元。

1、设备购置费46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
实训室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单价
(万元)
数量
合计
(万元)
PLC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器
实训装置
HYX-61 型 1.5 20套30
单片机及自动控制实训室手动机器人平台CRT-M100型 4.5 2台
16 自动机器人平台CRT-A100型 3.5 2台
总计46
2、非设备购置费54万分项预算明细表
建设项目内容
金额
(万元)
小计
(万元)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企业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会;与行业、企业专
家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2
3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 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企业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会;制定核心课程及
项目教学课程实施方案。

2
8 进行项目开发,编写项目课程教学方案。

4
编写核心课程讲义 2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5
10 初步开发多媒体课件 2
建设教学素材、理论、实训题库 3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平台建设邀请企业参与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0.5
1 同企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0.2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0.3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
建设教师外出培训或下企业锻炼10人次以上15
20 支持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5
实习实训耗材补贴实习实训耗材费用7
10 实习实训设备维护费用 3
实习实训伤害保险学生实习实训伤害保险的购买 2 2
总计54
(二)2013年央财使用分项预算1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54万元,非设备购置费46万元。

1、设备购置费54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
实训室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单价
(元)


合计
(元)
电工电子实训室
数字电子线路实验箱900 30 27000 电力拖动技能实训装置GEC-825DT型16800 10 168000 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装

HL-203C型14800 10 148000
机械制图与测绘实训室
球阀三通球阀DN20 100 35 3500
虎钳大杨/DYQS-3 800 30 24000 钢直尺300mm 10 100 1000 千斤顶QL3.2 1000 30 30000 齿轮油泵CB-B50 400 30 12000 90角尺500*250 60 50 3000 外径千分尺0.01/0~25mm 166 30 4980 外径千分尺0.01/25~50mm 176 30 5280 外径千分尺0.01/50~75mm 190 30 5700 内测千分尺0.01/5~30mm 270 30 8100 内测千分尺0.01/25~30mm 360 30 10800 内径量表0.01/18~35mm 448 25 11200 V型铁360 30 10800 百分表及磁力表架0.01/1~10 240 32 7680 偏摆仪3317 300 1000 15 15000 图板0号100 50 5000 丁字尺1米50 50 2500
R规R7~R14.5 20 30 600
R规R1~R6.5 22 30 660
高度尺500mm 700 40 28000 游标卡尺300mm 150 30 4500 万能角度尺90 30 2700 总计540000
2、非设备购置费46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
建设项目内容
金额
(万元)
小计
(万元)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编写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5
13 建设并申报省级精品课程8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多媒体课件、理论与实训题库的上网共享 1
4 教学录像的上网共享 3
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平台建设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建设0.2
1 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0.8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
建设教师外出培训或下企业锻炼8人次以上10
15 支持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5
实习实训耗材补贴实习实训耗材费用7
10 实习实训设备维护费用 3
实习伤害保险学生实习伤害保险的购买 3 3
总计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