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尖现象调查分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秃尖现象调查分析
李庆民
玉米是逊克农场大田生产的主栽作物之一,受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今年,玉米秃尖现象在逊克农场表现的极为突出,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玉米秃尖主要呈现为: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色,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

为此,对33居民组3#、6#、7#玉米地进行了秃尖程度调查分析。

玉米秃尖发生的原因很多(品种、播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方式、施肥深度、抽雄期间的气象因素等),本文就品种、播期、密度、施肥量、施肥方式以及气象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一、品种
逊克农场第33居民组玉米主栽品种为德美亚1号,该品种为早熟玉米三交种,幼苗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

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0d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100℃左右。

籽粒橙黄色,硬粒型,是杂交系品种。

从诸多研究的资料中发现杂交系品种发生秃尖程度要高于自交系品种。

该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播期与密度
今年播期为5月20日,晚于2012年近20天左右,播
期偏晚,种植密度不合理,对于每一种作物来说都有—个最
适合的生长密度。

如果群体密度过大,个体之间相互遮阴,
群体之间通风透光不好,光合效率就会降低,授粉不好,不
能发育成籽粒。

后期玉米一般表现为果穗小、穗部秃尖长、
百粒重降低等现象。

通过调查,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于同
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穗部秃尖长度表现不同。

由此
可见,种植密度过大,播期偏晚是导致玉米穗部形成秃尖的
一个另外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同播期不同密度对玉米秃尖性状影响
处理播期株/hm2株高/cm 穗位高/cm 穗粗/cm 穗长/cm 秃尖长/cm
1 5.20 80000 275.7 99.3 3.86 14.9 3.41
2 5.20 90000 283.5 105.7 3.82 13.
3 3.76
3 5.20 100000 288.9 106.9 3.79 14.0 3.98
三、施肥量及方式深度
今年玉米全部施用51%特普玉米肥,底肥亩用量65斤,分两次施肥,其中:2/3侧深施于种下10~12厘米,1/3侧深施
于种下6~8厘米。

追肥采用:8叶期追施尿素20斤/亩;20
斤尿素+6斤50%钾肥。

通过调查,追肥的要好于未追肥的地块,追肥加钾肥的要好于未追施钾肥的地块,籽粒成熟度好(表2)。

表2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秃尖性状影响
处理株高/cm 穗位高度/cm 穗粗/cm 穗长/cm 秃尖长/cm 空杆率/%
1 304.6 105.8 3.94 13.9 3.51 5
2 302.2 106.6 3.09 13.7 4.08 6
3 304.2 106.1 4.03 14.7 3.28 5
注:处理1是追施20斤尿素/亩;处理2是常规施肥;处理3是追施20斤尿素/亩+6斤50%钾肥/亩。

四、气象因素
受2012年秋季降水量较大影响,今年播期较晚,再加上在玉米抽雄期间正是连续低温多雨天气,相对湿度大,减弱了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使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充分的养分,未能发育成籽粒,造成秃尖。

2013年10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