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服务模式边界理论与共创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服务模式:边界理论与共创模型

互联网经历了“平台入口(1.0)、消费互联网(2.0)、社交互联网(3.0)与垂直应用(4.0)时代”。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以社交网络(如微信)为启始阶段,以小垂直细分应用网络为高潮。尽管APP大量诞生又大量死亡,但依然无法阻止大众开发APP应用的高潮兴起。一方面是由于庞大的服务业急待APP的拯救,另一方面是因为已经开发成庞然大物的APP软件虽开放连接,但并未开放闭环系统的商业应用,导致虽然可以使服务业商业化,但是商业化应用的游戏规则却掌握在“大件”手里,尽管其行业应用专业度不够、程序设计繁琐、时不时高举惩罚大旗等倍受诟病,然而移动互联网应用边界自2016年7月开始明显划分。由此诞生一个有趣的问题,4.0时代的互联网究竟是完全的无边界开放,还是不完全的有边界开放?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

高举开放连接的大旗,让大众误以为一个无边界的开放时代来了。然而这两年,用户越来越感受到微信开放边界带来的压力,被微信后台服务端惩罚的所谓的恶意软件也越来越多,而且用户没有解释的权利。微信这个“大件”成立的边界审判庭拥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社交连接领域的生杀大权。你可能会质疑,人类始于开放理论所拥戴的一个软件怎么会有这么多边界?“大件”微信给予的答复是再小的个体也是

品牌。品牌是有主张的,有主张的包容就是边界。举例说,你建立一个微信群严令禁止广告,却不禁止群主自己的广告行为。这说明,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都存在边界,正如国家的“国”字一样围起来的叫国。英国民众脱欧正是寻找国家边界中的国民存在感,尽管投票支持脱欧的民众都很清楚脱欧造成的经济麻烦。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呈现出令人迷惑的困境,人类追求无边界的开放和无限包容不是人类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吗?为什么互联网越进化越像人类自筹建的

一个个“边界审判庭”?这是正进向还是大倒退?当360入侵百度边界开启搜索领域,当百度侵入O2O边界开启线上线下连接模式时,Google坚守着自己的边界,在自己的边界内沿着纵向提升科技创新的高度,如Google眼镜、无人驾驶、Google地图等等。Google始终不做“Google外卖”或“Google 生鲜”,这些无比诱人的商业垂涎被Google边界理论挡在边界之外。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一个事实,百度沦为万夫所指的流氓公司,Google朝着高科技方向大刀阔斧中······边界理论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跨界理论失效?边界原理是否会阻挡跨界创新,从而浇灭万众创新的热情?非也。互联网的历史进化在2016年的夏天悄悄完成了转化,朝着移动互联网的二次应用的大道上启动狂奔模式,赶不上这列高铁,下一趟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然而,边界原理如此模糊,在应用中分解度极其难以掌握,这些特征迷惑着你认知互联网的双

眼。但是,边界理论的确来了,就在这个酷热的夏天!为什么说边界理论是下一个趋势呢?(1)从混沌的聒噪中走出真实。始于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4.0时代的新纪元,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大众参与度相当高,必然带来认知的混沌,真知灼见被大众的声音掩盖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劣币逐良币是时代开启阶段的必然过程。无需惊讶于混沌,只需惊叹于真知不被击倒,在今年夏天又重新站起来。过去三年里,反复被提及的词汇是“开放·包容”,甚至把开放提升到任意之处,把包容拉升到无边界。按理说,这没有错,谁能说互联网的基因不是“开放·包容”?然而不容质疑的事实是,移动互联网启始的三年里,大众印象中成功的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巨头,并没有实现万众创业成功的社会普遍,这是为什么?进入2016年的夏天,一小批有志之士开始思考,移动互联网的思想与移动应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是互联网思想错了还是互联网应用者错了?这里我们先解决一个认知问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理论上发明了原子弹的可能性,不意味着爱因斯坦当工程师能够制造出来原子弹。弄清楚理论家和工程师的区别是今年夏天的重要任务。即便同属理论,也有纯学术理论与应用性理论之分,本文即属于应用理论。

原来,从理论上讲“开放·包容”是对的,从应用上讲“开放·包容”应该是有边界的。就一个互联网空间而言,基于

平等自由原理不应该设置任何禁区或边界,就一个互联网组织而言,不论是他组织或自组织,均应该考虑到应用实操性而设置边界,称之谓“有边界的开放与包容”。对个人而言,从学术者多讲包容和开放,从应用者而言,讲边界不无道理。(2)、应用需要边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处的时代是互联网4.0应用时代,这个时代的网络应用特征是小众、垂直。小众即用户边界。很难想象一个卖有机果蔬的应用软件里出现卖塑料瓶子的吆喝画面。如果一个专业治疗心脏病的移动软件里也治疗脚气,会给用户不专业的印象。因此,用户应用有边界才符合互联网的专注聚焦的应用精神。垂直即服务边界。每一个成功的互联网软件是一种服务方式的创新,百度的边界是搜索引擎,滴滴的边界是打车软件。按理说,百度跨界去设计一款“百度打车”软件最合情理,因为有百度地图支撑。但是,根据任何应用软件必有它的应用边界之原理,滴滴赚打车的钱,百度赚地图的钱,这才合理。小众、垂直锁定了第四代互联网的应用特征,同时也锁定了“贪婪者永不成功”的反人性原理,要知道贪是人之常性,互联网拒绝贪婪。(3)、有边界的组织更快成功。

节点主义者被认为是互联网创业成功中的佼佼者。节点主义者常常被贴上“强人”的标签,在信息对称的进程中,他们常常阻止信息对称,按照其个人的意志设置信息应用的节点,如手机定义为通讯工具早已成为产品经理和用户之间建

立的信息对称模型,乔布斯成功设置了一个信息节点,手机是智能移动终端,是美到极致化的艺术品,不是通讯工具。我们常常听到马云很多雷人的语录,人们之所以认同,那是因为他已经成功,其实他是一个极度不宽容的节点主义,2014年他居然断开阿里巴巴淘宝店和微信的链接。为什么这十年来代表互联网里程碑进程的乔老爷和马云如此不包容,到处设边界?到现在为止,苹果系统仍然是一个半开放的封闭系统。这是否说明互联网的应用者都是“组织边界论”的有力支持者?2016年的夏天注定是个互联网进程的拐点。如果说考虑到互联网应用时代的到来,创业团队必须做出选择,是高举宽容的大旗任由组织涣散,还是成为一个适度控制节点的应用主义者?有人这样形容,主张继续宽容的人认为任何组织均有自愈功能,减少干预发挥自组织的自愈功能。拥有这种主张的人大多来自实体经济的企业家,这种经验论的看法占大多数,因为实体经济产生效益的主要环节,是由工具化流程化的生产销售带来的资本作用力特别明显,换句话说,老板拥有土地、厂房、设备、生产资料等谁也不能动的硬件,对软件(如人才)实施更多宽容政策去创造更大效益。注意,实体经济老板用宽容人才不设边界的自信源自于他的资本和私产不可剥夺,而互联网公司没有任何硬资产,仅有知识产权和商业模型,因此,互联网人的边界警惕性更高,他们没有私产,软件一诞生就变成人人可模仿的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