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蚕杂交种的催青与饲养技术
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要点

第37卷第2期2017年 6月蚕学通讯Newsletter of Sericultural Science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要点%蒙科俊(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400700)摘要蚕种催青技术直接影响蚕种孵化率、孵化整齐度、蚕体强健度,是减少饲养批次、提高蚕S产质量的基独措施。
关键词 蚕种;催青;技术要点蚕种催青不仅是使蚕卵顺利发育,而且 还要保证蚕种孵化整齐化一、孵化率高、蚁体 健康。
因此,加强催青技术管理,提高蚕种催 青质量,提高桑蚕种卵的日孵化率,作到适时 收蚁,对完成_质量_品质香种生产任务和 提高蚕茧品质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蚕 种催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为催青成 功打下夯实基础1.1催青室的布置蚕种催青涉及温度湿度的调节、人工感 光以及后期黑暗处理。
为了提高蚕种催青质 量,一般要配备3-5间专用催青室。
催青室 必须具备保温、保湿、放热、光线充足、空气新 鲜以及操作方便等条件,且催青前必须做好 催青室各设备的全面维修检查工作及干湿计 校正等其他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的催青工作 打好基础。
1.2催青室的消毒管理为做好催青室内室外的消毒,催青用具 必须在催青前半个月进行全面洗刷,消毒。
催青前5d,再次对室内和用具进行全面彻底 的清洗、曝晒,用1%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和 3 %浓度的甲醛溶液喷洒消毒,再用硫磺薰烟 密封24h以上。
在催青前2-3d(即蚕种出 库前2-3d),再次冲洗室内室外和用具,并升温排除室内异味。
通过上述措施以保证室 内清洁无病毒,确保蚕种安全,为蚕种催青提 供安全无毒的环境。
2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和处 理,是保证催青质量的核心环节2.1蚕种原种出库管理为了达到蚕种胚胎发育整齐划一,原种 须在催青前2 - 3d出库,并密切关注胚胎的 发育情况。
一般情况下在18 : (X)点左右将 蚕种从内库中移至温度在10 - 15°C的中间 库保护处理24-48h,然后转移至自然温度 (25°C)的外库24h左右,使胚胎发育临近丙2阶段。
蚕种催青技术管理措施

蚕种催青技术管理措施作者:童文花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3期摘要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前期准备、催青环境控制、关键胚胎管理及催青后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蚕种催青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蚕种;催青技术;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S882.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83-01催青又名暖种,即把已经活化的蚕卵保护在合理的环境条件下,使胚胎顺利地向着生产所需的方向发育,直至孵化。
由于蚕卵在孵化前1 d卵色变青,因此称为催青。
催青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是养蚕生产中的一项关键环节。
该工作可直接影响到蚕茧的质量,若没有做好,易造成孵化率不高、整齐度不够、长势差、对病害等抵抗能力弱等[1-2]。
笔者经过多年的催青经验积累,认为催青工作虽然涉及到的技术较为复杂,环节较多,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 前期准备1.1 检查设备首先,彻底地整理蚕种催青要用到的设备或工具,对催青室和催青用具必须在充分洗刷的基础上严格进行消毒。
其次,对一些蚕种催青需要的加温、换气等设备进行认真检查或修理,以保障其在催青过程中的运行稳定。
若经济条件许可,还可以购置一些先进的装备,以实现催青过程的自动化。
1.2 人员安排在开始催青工作之前,应筛选有高度责任心、催青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在上岗前做好培训工作,保证每位成员对催青的各个环节均能熟练掌握;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催青标准等,确保催青工作顺利开展。
1.3 时机把握催青的时间要结合桑叶的长势及当地的气候综合控制,若过早,则桑叶熟度不够,营养价值不高,不利于蚕的健壮发育,加上采叶时间提前,也会降低桑树的产量及桑叶的品质;若过晚,则桑叶过熟,降低蚕生长速度,不利于其产量的提高,且会对当年夏秋季节以及第2年桑树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一般适宜的催青标准:早生桑长出的叶片数为4~6片,晚生桑长出的叶片数为3~4片。
2 催青环境控制2.1 温度调节催青的过程中,蚕卵最为敏感的环境因素即为温度条件,丙1胚胎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15 ℃,而丙2胚胎则最适的发育温度为20 ℃。
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

农家参谋三农问题-30-NONG JIA CAN MOU浅谈蚕种催青的技术措施及体会覃献菊 欧国勋(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黔东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558403)【摘 要】催青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环节,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蚕种孵化齐一和蚁体强健度,对后期养蚕生产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催青技术;蚕种;孵化;催青工作蚕种催青是养蚕生产中继蚕种浸酸出库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
即将经过解除滞育以后的蚕种放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条件下,使胚胎顺利地向着生产需要的方向发育,直至孵化。
由于蚕卵在前一天卵色变青,因此称为催青。
通过催青,可以使蚁蚕在预定的日期孵化、孵化率高,孵化整齐、蚁体强健,是获得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催青技术措施处理得当与否,对后期养蚕生产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催青前的准备1.1 人员配备蚕种催青是一项时间短、技术性强的工作,当前主要实行共同催青。
节省劳力、统一技术措施。
指导员必须由一个具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来担任,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和要求来开展工作。
1.2 催青室的要求要求保温、保湿、防热、防晒,光线明亮均匀,又便于换气,有对流窗,高内外走廊,每间纵深7-8米,宽5米,高3.5-3.7米为宜1.3 催青用具准备可根据催青蚕种的数量来准备。
可参考表1。
名称单位数量说明梯形架片6-8竹蚕架根48-64平附种线架或挂钩只200-250散卵催青木框套100-140空调台1补湿器台1补湿用布米10洒水器个1显微镜台1解剖胚子用具套1干湿温度器个4水桶个1秤个1拖鞋双7-8黑布米15酒精kg 0.5漂白粉kg 2.5毒消散kg 0.35氢氧化钾g502 人工干预,减少环境条件对胚子发育的影响2.1 催青中温度对蚕卵胚胎发育的影响温度在蚕种催青中对胚胎的影响很大。
温度的高低,对催青的日数,蚕卵的发育起到重大的作用。
2.2 湿度对蚕卵胚胎发育的影响催青中的湿度对蚕卵胚胎的发育相对于温度影响较小,湿度过湿或过干均不利于蚕卵的发育,通常情况下催青室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的相对温度较好,特别在戊3的胚胎以后更要注意补湿,但应避免超过90%或低于60%的相对湿度,在适湿环境下催青,有利于提高孵化率及促进孵化齐一[1]。
雄蚕种秋华×平30的催青技术探讨

2 雄蚕种秋 华× 3 平 0特 点
21 转青 特点 .
雄蚕种秋华 ×平 3 与普通一代杂交种在催青 0
过程 中转 青情况有 很大 的 区别 ( 表 1 。 见 )从开始 见点
到转青达到 5 % 5 时转青速度雄蚕种与普通一代杂交
蚕种基本相仿 , 以后转青速度逐渐减慢 , 当转青 比例 达到 8~ 5 0 8%时就几乎停滞 , 还有 1~ 0 5 2%蚕卵不转
青( 极少部分也有可能转青 )这一部分蚕卵应该是 ,
1 调 查 方 法
转青卵的调查与普通一代杂交种相仿 ,在发种 前 2天 下午 1 : 6 0时 , 机抽 选 05张 蚕 种 ( 当于 0 随 . 相 普通一代杂交蚕种 1 )倒在准备好 的大纸盒内并 张 , 在纸盒上写好标记, 然后再在大纸盒 内随机抽出 10 0 粒饱满 的蚕 卵放在小纸盒 内作为转 青卵调查 的对 象, 各时段转青卵的调查除了小盒内固定 的蚕卵外 ,
华 ×平 3 实用孵化率为 4 . ~ 3 %( O 9 5 5. 见表 2基 7 4 ) 本上印证了雄蚕种利用平衡致死基因控制家蚕性 别这一特性。据王店镇庄安村养蚕农户袁招新农村 孵化收蚁调查 : 日孵化率也在 5%左右。他家春 一 0 蚕饲养 5 张秋华 ×平 3 , O 张产 5 .公斤 , 2 5 斤茧粒数 平均为 2 5 茧站干壳量计价调查时数据 )张种 9 粒( , 结茧头数为 395 , 07 颗 在饲养期遗失或淘汰少量 的
在早期死亡的雌性蚕卵 ,其在己 1 己 3 ~ 阶段已经停
止发育趋于死亡。理论上讲这类蚕卵的比例应该是 2% 5 左右。可是据有关单位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 仅 该雄蚕 品种表现为早期死卵 比例偏低 ,其原因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但这一现象不影响以后生产的蚕茧 的雄蚕率及其产质量。
雄蚕杂交种的饲养标准技术研究3.不同饲育技术标准对雄蚕发育及产茧量的影响

的配 套技 术在 生产 上推 广应 用
关键 词 雄 蚕杂 交 种 饲 育标 准 对 比试 验
前 文 hl 艮 了 不 同 温 度 与 叶 质 对 雄 蚕 IJ 导 ! |
桑 研 究 Leabharlann 提 供 ;蚕 品 种 为 团头 荷 叶 白。
1 2 试 验 时 间与 地 点 .
试 验 时 间 :2 0 0 2年 春 ;地点 :浙 江 省 德 清县 湖 墩 村 蚕业 园 区养 蚕 实验 室 。
13 设 区与 处 理 . 1 4 调 查 项 目 与 方 法 .
试验设 2 温度 ( 种 即雄 蚕 二 回育饲 育 标 准 温 度 与常 规 品 种 二 回育 饲 育 标 准 温 度 ) 3 和 种 叶 质 进 行 复 因 子 试 验 。 3种 叶 质 分 别 为 偏 嫩 叶 、适 熟 叶 、偏 老 叶 。 每 一处 理 设 3个 重
复 ,总 设 区数 为 :2标 准温 度 ×3叶 质 ×3重
复 =1 8区 ,每 区 0 3 蚁 量 , 自收蚁 开 始 分 别 .g
饲 养 至 上 蔟 并 对 生 长 发 育 和 蚕 茧 产 质 量 进 行
维普资讯
朱俭 勋 等 : 蚕 杂 交种 的饲 养标 准技 术研 究 雄
14 1 蚁 蚕食 桑 2 .. 4小 时 后 绝 食 生 命 时 数 的
调 查 :收 蚁 后 分 别 用 2种 标 准 饲 养 ,稚 蚕 采 用 一 日 2回育 ,第 2次给 桑 时 ,将 蚕 带 叶 移 入 培养 皿 ,每 区数 5 蚕 ( 3 复 ) 0头 设 重 ,食 桑 2 h后 各 处 理 区 在 同 一 时 间 内撤 焦 糠 停 食 , 4 定 时调 查 死 亡 头 数 ,根 据 停 食 到 死 亡 的 时 问 汁算 平均 绝 食生命 时数 。
蚕种的催青技术

第三讲 催青、补催青、收蚁
一、催青 二、补催青 三、收蚁
第一节 催青
一、催青的概念、意义
1. 概念:把活化的蚕卵(越冬后、不越年卵、经 人工孵化法处理解除滞育的蚕卵)保护在适宜的 环境中,使卵内的胚子健康发育,直至孵化的过 程。孵化前一天,蚕卵颜色变为青色,所以称为 催青,又称为暖种。
每100g蚁蚕一昼夜排出CO2的量为3~5g
催青过程中换气的次数与方法:
1. 次数:戊3前,上、下午各一次,结合调种摇卵 戊3后,上、下午各两次,每次约10分钟
2. 方法: 直接换气:室内外温差小时,开放走廊、催青室门 窗。
间接换气:室内外温差大时,先开走廊或外室门窗 换气,然后关闭,再开催青室门窗与走廊换气。或 者,预先升高室温、补湿,再进行直接换气。
五、延迟收蚁的处理
迫不得已时采取,如催青开始后气温突变,桑生 长缓慢,为求种叶平衡的应急补救措施,只有延 迟收蚁。 1、改变催青温度: ①丁2前(突起发生期前):5℃抑制15天左右, 一般不用;12℃保护3天,延迟2天收蚁。 ②戊3前:保持原温,不再继续升温,孵化稍推迟。 ③已到戊3:必须按标准温湿度、光线要求催青。
以延迟收蚁?
刚出库到催青室的蚕种用15℃保护2~3天,待发 育到丙2,这段时间也叫预备催青。
蚕种出库后为什么用15℃保护2~3天?
不同阶段的胚子适温不同,出库胚子在丙1、丙1+、 丙2-,丙1发育适温15℃,在15℃中发育快,20℃ 中发育慢。丙2、丙2-发育适温20℃,20℃中发育 快,15℃发育慢。所以,15℃保护,促进发育慢 的丙1、丙1+向前发育,而抑制发育快的丙2、丙2-, 缩小群体开差,起到等齐的作用。切忌用20℃温 度保护,发育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开差拉大。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

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蚕种进出库与催青管理成为了蚕桑产业重要的环节。
蚕种的进出库管理对于保证种源质量和良好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催青管理则能够有效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产度。
本文将围绕蚕种进出库和催青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蚕种进出库管理技术是保证蚕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种子是蚕桑产业的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对于蚕种的进出库管理,首先需要进行清点和整理,确保每一批次的种子数量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误。
同时,对于种子的包装也需要仔细检查,保证其完整性和防潮性。
进出库时应做好记录,标注每批次的品种、数量、日期等信息,以便及时追溯和查询。
此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特点,合理的进行小样测试和品质抽检,确保种子的质量。
在催青管理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环境控制来提高催青效果。
蚕的催青通常是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的。
通过调节室温和湿度,可以进一步调控蚕的生长和催青的效果。
此外,适当的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空气流通性,减少病虫害发生。
另一方面,科学的喂养管理也是提高催青效果的关键。
蚕在催青期间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等。
因此,需要合理调配催青期间的饲料,保证其养分的均衡和充足。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催青室,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减少污染和病虫害的发生。
除了上述管理技术,最新的科技手段也在蚕种进出库和催青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蚕种进行追溯和管理。
每一批次的种子都可以标记一个独特的RFID标签,通过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到种子的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种子的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在催青管理中,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自动调控室内环境,提高催青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再如,智能化喂食器能够根据蚕的需求自动定量喂养,减少了人工喂养的工作量和误差。
蚕种催青技术

蚕种催青技术摘要从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加强催青技术管理、防止催青死卵的发生、及时收蚁与增强蚁蚕体质等方面阐述了蚕种催青技术,以期提高蚕种孵化率。
关键词蚕种;催青;准备;环境条件蚕种孵化率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催青技术标准,注重管理,狠抓技术,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才能使催青蚕种孵化齐一。
1 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1.1 严格消毒,确保安全在蚕种出库前15 d左右,对催青室的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扫,蚕具要清洗、曝晒,再用l%有效氯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消毒,然后密封催青室后升温至24 ℃,用消散或甲醛熏烟24 h消毒,不留死角,确保催青环境无病源。
全面消毒结束后充分通风排湿,以消除不良气体。
1.2 检修设备在催青前对电路、水路、灯具、加温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校准干湿温度计,保证催青工作正常进行。
1.3 专人负责,建立制度规范操作催青工作必须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且要求技术好、操作熟练、责任心强,并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责任到班。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张贴催青标准、技术规范、值班表等,以保证催青工作有序进行。
2 掌握合理的环境条件2.1 温度催青中温度对蚕卵胚子的发育速度影响最大。
催青温度的高低关系到孵化齐一、催青经过时间的长短、蚁体强弱以及化性变化与茧质的优劣等。
越年种的催青温度,从胚胎解除滞育至最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8 ℃以下,20 ℃以上会造成孵化不齐,孵化率低,最长期以后用24~26 ℃温度催青,则孵化齐一。
温度对下一代蚕的化性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反转期以后至转青期前,影响更为显著,二化性品种用25~26 ℃高温催青,下一代产生越年卵,如用15 ℃低温催青产生不越年卵,用20 ℃中间温度催青,下一代混有越年卵和不越年卵。
催青时要注意催青室温度保持均匀,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调种,避免因位置关系感温不匀而引起胚胎发育不齐。
2.2 湿度催青中湿度的高低,对催青死卵的发生、孵化率的高低及孵化齐一有很大影响,催青中湿度过大和过于干燥均有害蚕卵生理。
蚕种催青技术及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删 伽
皿 =盈譬臣墨盈==
温、 湿度 。 每小 时观察必须 记载一 次 , 全天 2 4小时值
班 。标准参 照表二 。
催 青标准 参照表
催 青温度 (F 。)
6 0 6 8 7 0 7 2 7 5 7 7 7 7
7 7
催青湿度 ( %)
6—4 9 7 7 2 7 2 7 3 7— 9 4 7 7—9 4 7 7— 9 4 7
、
催 青技术
1点 收蚕种 。领到蚕 种后 , 该根据 品种 、 、 应 制种 批 次 、 种 日期等 分另 整 理 、 收 。 蚕种轻 轻摇匀 , 制 U 点 将 平 放在 蚕簸 中插 入催青 架 内并将 品种 、 制种 批次 、 制 种 日期 写成标 签贴在 蚕簸 上 。 2 蚕种 解剖 。蚕 种解剖 是开展 催青工 作 的根本 、
早 晨 6 7时 开灯 ,—1 — 9 O时收 蚁
一
试验示范
3调 整 温度 、 、 湿度和 光线 : 每天上午 1 , O时 根据
解剖结果 决定催青 标准 ,利用空调 和加湿 器来调整 表二
胚子 发育阶段
最长 期前 最长 期 肥 厚期 突起发生一 发达前期 突起 发生 后期 缩短 期 反转 期
中, 用吸管 对蚕 种侧面 一吸一 冲 , 复多 次使卵 壳破 反
裂 ,胚子 逸 出 ,用 吸管把胚 子 吸到载玻 片上 ,放 到
依据 。 蚕种 到达催 青室后 , 必须每 天 随机选样 解剖蚕
表一
6 — 0 显微镜下 观察 。对 照表一确 定发育 阶段 。 0 10倍
各 时期 胚胎 形态特 征对 照表
失。 外。
已 1
体 躯 呈“” , s 形 尾端环 节 向呸子 腹 肉眼可以看到 胚子呈 s形: “” 镜检: 胸
雄蚕小蚕的饲养技术

雄蚕小蚕的饲养技术专养雄蚕是传统蚕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好养、食桑省和桑叶利用率高等优点,一般能节约养蚕成本的10%左右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
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
(一)温度:雄蚕小蚕对饲育温度要求较高。
从雄蚕的生理角度考虑,既要符合雄蚕的生理温度又要考虑到雄蚕群体发育的整齐度。
雄蚕杂交种的小蚕期应该用比普通品种稍高的温度饲养,通过控制收蚁及饷食时间使其达到日眠的目的。
雄蚕小蚕二回育,收蚁24小时内要用29.5℃的偏高温度饲养。
1龄用29℃,这样可以掌握2~3龄的眠起,如果偏低温度,2~3龄容易出现夜眠,这样就造成发育不齐,群体开差大,出现三代见面,给处理增加难度,既增加工作量,又增加遗失蚕、损伤蚁体。
2龄饲育温度为28~28.5℃,3龄25.5~26℃,眠中温度降低1~2℃。
但是,雄蚕小蚕期饲养不能用过高温度(超过29.5℃),因为过高温度加上偏嫩桑叶,对雄蚕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应避免这样的情况。
(二)湿度:雄蚕小蚕对较大湿度抵抗力强。
为保持叶质新鲜,使雄蚕吃饱吃好,发育整齐,1~2龄的干湿度差应保持0.5℃,3龄2℃。
坑房、坑床育饲养,在达不到标准湿度时,可在蚕座内垫防干纸、尼龙薄膜,上盖防干纸或尼龙薄膜。
二回育饲养,间隔时间比较长,在给桑前1小时要揭开防干纸或尼龙薄膜。
每回给桑前撒1次焦糠和石灰。
每龄进行蚕体消毒时,要在除沙以后、给桑前撒上防病1号,这样,药效时间比较长,但不能与石灰同时使用。
(三)叶质:叶质优劣对蚕的发育及强健度影响很大,因此严格选采适熟叶非常必要。
一般以叶位、叶色为选择依据,还可将桑树枝条上的托叶、皮目变色情况以及最大叶的生长等,作为采摘依据。
收蚁当天用第2位叶,叶色黄中带绿,叶面带皱。
第2天(1龄)开始用第3~4位叶,叶色绿中带黄,叶面平整(托叶尖端呈褐色,皮目白色与黄色交界处的叶位),含水率78%左右。
雄蚕杂交种特点及繁育技术

雄蚕 杂交种理 论上孵 化率应 在 4 — 0 但实 际 8 5%, 情况 往往在 5%以上 。有 略超 5%与远超 5 %两 种 0 0 0 情况 , 略超 5 往 往 是制 种前 对母 本 “ 雄 ” 彻 底 % 0 去 不
所致 : 远超 5 是致死基因致死作用延迟所致 , % 0 其机 理我们尚不十分明确。一般在 1 龄眠中至 2 龄起死
陈 诗, 王红 芬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1
专养雄 蚕技术 作为 一项蚕 桑 的技术革 命 , 目前 已进 入实用推广 阶段 。 实际推广应 用过程 中, 在 由于 雄蚕杂交种的制种特点 , 决定产生同样鲜茧量的蚕
母本的杂交方式而没有 以平衡致死系品种为母本的
杂交方式 。
23 饲养 时雌雄性 别 比不 同 .
种繁育成本显著高于常规杂交种。如何降低雄蚕杂 交繁育成本 ,成为推广雄蚕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瓶 颈之一 。
1 雄 蚕 杂交 种特 点
1 性别 单一 . 1
为提高雄蚕蛾利用率 , 理论上雌雄性别 比以(~ 2 2 )1 . : 为宜 , 5 但实际上往往是 3 1 : 甚至更高 , 产生原 因是 父本 雄 蚕 原种 收 蚁量 是 个 “ ” 数 。 准 常 而平 附 种 的母 本 收蚁 量 随着 母 蛾产 卵 量 而变 化 , 是个 “ ” 准 变 数。
3 桑叶质量 . 1
2 雄蚕 杂 交 种 繁 育特 点
21 平衡 致 死系雄 蚕原种 ( 品 ) 式不 同 . 成 形 目前 选育 的雄 蚕原 种均 为 限性卵色 品种 ,为 使
为提高父本的交配性能 ,提高母本 的单蛾产卵 量 , 可 能 的情 况 下 , 量 多施 用 有机 肥 料 , 在 尽 在化 肥
提高蚕种孵化率的催青技术及措施

2 加 强催 青人 员培训
蚕种催青是一项任务重 、 技术性强的工作 。为 了使 催 青技 术 的落 实到 位 , 每 期 蚕 种进 室 前必 须 要 抓好 以下 工作 :
一
在蚕种进室后的第九天凌晨见点 , 秋蚕控制在第八 天凌 晨 见点 , 在 大批 胚 子 见点 3 0 %开 始遮 光 黑 暗 保
为保证催青期间能够正常供 电 , 确保 电器设备
能 正 常运 行 。应在 蚕 种 进室 前 加 强对 加 温 电炉 、 降 温 空调 、 补湿 设施 、 温 湿度表 等 电器设 备进 行全 面检
查与校正 , 最 好再 试 运 行 2 d , 以 防催 青期 间发 生 意 外。
1 - 3 管理制度 完 善催 青管 理 , 妥善安 排好 管理 与值 班人 员 , 根 据 催青操 作规程 , 做好安全 操作程序 等 。
近年来 , 海盐县对省力化高效养蚕技术 的全面 普及 , 基本实现了催青智能化 , 桑 园管理轻简化 , 小 蚕饲 养 电器化 , 大蚕 饲 养省 力 化 等 。在 新 品种 普 及 率较高和蚕农 的需求 下 , 更 注重 的是蚕种孵化率 。 所以, 蚕种催青是提高蚕种孵化率 , 保证蚁体强健 的 关健 , 更是蚕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善亲通窳
・
第4 6 卷 第1 期
2 0 1 5 年2 月
6 6 ・
Bul l e t i n o f S e r i c u l t u r e
Vo 1 . 46 No. 1 Fe b. ,2 01 5
提 高蚕 种孵化 率 的催青技术及措 施
陈其芬
( 海盐 县 蚕 业 管 理 站 ,浙 江 嘉 兴 3 1 4 3 0 0 )
蚕种催青技术措施

蚕种催青技术措施摘要阐述了蚕种催青技术措施,包括坚持质量意识、调节好起点胚子、适当人为干预、关键胚子准确到位、确定发种时间、重视补催青后续工作等,以确保一日孵化率在96%以上,提高蚕种的信誉度。
关键词蚕种;催青;技术措施;一日孵化率蚕种催青就是把活化的蚕卵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中,使卵内的胚子按要求健康整齐发育,直至孵化的过程。
孵化前一天,由于蚕卵颜色转为青色,所以称为催青。
催青目的:一是促进蚕卵发育的整齐,预期孵化;二是一日孵化率高,减少饲养的批次,是养蚕省力化的保证;三是使蚁体强健,是提高蚕茧产、质量的有效措施。
在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多年实践,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技术创新与设备改进,创造适宜的软硬件条件,综合考虑温、湿度及气象条件,主动进位,提前准备,抓住关键,措施执实,确保蚕种一日孵化率达到96%~98%,体现了蚕种催青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蚕农对蚕种质量的满意度。
1 明确责任,牢记质量意识催青是一项责任心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
催青室必须制定消毒防病制度、值班考核制度、催青操作规程制度。
在催青前期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每个参与者知晓催青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明确责任职责,牢记质量意识,为催青工作所需的目的温、湿度和气流、光线等合理调节到位奠定思想基础,增强工作行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 因时而变,调好起点胚子蚕种是一类特殊的商品,生产与供给需相适应,计划性很强。
不同种场批次,同一种场不同批次的蚕种起点胚子有所开差,进室后一般在丙1~丁1之间。
不同阶段的胚子适温不同,如出库胚子丙1、丙1+、丙2-。
丙1发育适温15 ℃,在15 ℃中发育快,20 ℃中发育慢。
丙2、丙2-发育适温20 ℃,20 ℃中发育快,15 ℃发育慢。
因此,15 ℃为保护温度,促进发育慢的丙1、丙1+向前发育,而抑制发育快的丙2、丙2-,缩小群体开差,起到等齐的作用。
切忌用20 ℃温度保护,发育快的更快,慢的更慢,开差拉大。
“秋·华×平30”雄蚕种饲养要点

“秋·华×平30”雄蚕种饲养要点*祝新荣,于少芳,王红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雄蚕茧烘折缫折低、出丝率高、单丝纤度细、净度优,有利于缫高品位生丝。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第1对实用化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国内外第1对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
该雄蚕品种的育成并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雄蚕丝的国家。
目前该雄蚕品种在全国已累计推广150万张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饲养好该雄蚕品种,充分发挥其优良经济性状,现就该品种的饲养要点作一简要介绍。
1雄蚕种与常规种的主要差别1.1雄蚕种性别单一常规蚕品种雌、雄蚕各占一半,而雄蚕种“秋·华×平30”几乎全部为雄蚕,雄蚕率高达98%以上。
雄蚕种由于性别单一,蚕儿个体间发育与眠起比较整齐、老熟较为齐涌。
1.2雄蚕种装卵量不同雄蚕种雌卵不孵化,孵化的全为雄蚕,雄蚕种的理论孵化率≤50%。
由于雄蚕茧蛹体小、全茧量轻,雄蚕种的张种产茧量要低于常规蚕品种。
又由于雄蚕较雌蚕食桑量少,为做好雄蚕种与常规种的“叶、种与产茧量”平衡,即既不增加雄蚕种的张种用桑量,产茧量又能与常规种基本持平,目前“秋·华×平30”雄蚕种的标准盒装卵量为62000±1000粒/盒,是常规蚕种28000±500粒/盒的2.2倍。
1.3雄蚕种孵化率不同常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95%,雄蚕种的理论孵化率≤50%,但在生产中有时会出现大大高于50%孵化率的情况,会有部分雌蚕孵化,但该部分孵化的雌蚕通常在1、2龄小蚕期自然死亡,并不会影响雄蚕饲养过程中的健康度与雄蚕茧的产质量。
2雄蚕种饲养的蚕期与庄口布局雄蚕种饲养的蚕期布局,应遵循当地桑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趋利避害,尽量避开5龄期及蔟中的高温、闷热或低温、昼夜温差大、湿度大的不利气候影响。
专养雄蚕新品种鲁菁华阳繁育技术要点

鲁菁×华阳是一种新培育的雄蚕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发,具有良好
的产量、优质、稳定性和抗逆性等特点,具有更高的种质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国内外毛
虫养殖业界的广泛认可。
专养雄蚕新品种鲁菁×华阳繁育技术要点:
1、早期饲养:在雌蚕孵化及新苗育种期间,采取全面的抗病毒、杀虫、灭菌等防疫
措施,保证雄蚕的质量;
2、选择优良的雄蚕:采用系统的质量把控,按照繁殖质量标准选择优良的雄蚕,确
保质量;
3、营养均衡:严格按照繁殖饲料的标准配比,保证雄蚕营养均衡,有助于其发育壮大;
4、环境管理:保证雄蚕养殖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良好,适当灌溉,确保雄蚕
生长健康;
5、病害防治: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抗病毒、杀虫、灭菌等防疫措施,确保雄蚕健康;
6、严格检查:定期对雄蚕进行体检,及时排查病害,及时给予治疗,确保雄蚕质量。
以上是鲁菁×华阳雄蚕新品种的繁育技术要点,如果在养殖过程中认真执行,将有助
于雄蚕品种的培育。
养蚕提青方法

养蚕提青方法引言养蚕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主要用于生产丝绸。
养蚕提青方法是指如何培育和繁殖蚕种,并确保它们健康成长,最终产出高质量的丝绸。
本文将介绍养蚕提青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养蚕提青步骤1. 选择优质的蚕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蚕种对于成功养殖非常重要。
优质的蚕种应具有以下特点: - 抗病性强 - 喜食桑叶 - 生长迅速 - 产茧率高2. 准备饲料和饲养环境养蚕需要准备足够的桑叶作为主要饲料。
桑叶应新鲜、嫩绿、无污染,并在早晨或傍晚采摘使用。
需要搭建一个适合蚕宝宝生长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3. 孵化蚕卵将选好的蚕种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待蚕卵孵化。
一般来说,孵化期为7-10天,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注意避免过度干燥或过湿。
4. 喂养蚕宝宝蚕宝宝孵化后,需要及时将其转移到饲料盘中,并提供足够的新鲜桑叶。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比较娇嫩,需要小心照料。
喂养期间要注意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过度喂食或饿肚子。
5. 防止病虫害在养蚕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要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检查蚕群是否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白粉病、出丝不良等。
6. 提青和补种当蚕群长到一定阶段时,需要进行提青操作。
提青是指将蚕宝宝分批次转移到新的饲料盘中,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根据需要进行补种,确保蚕群的数量充足。
7. 收获丝绸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和提青,蚕群会逐渐长大并开始吐丝。
当蚕茧完全形成后,可以开始收获丝绸。
收获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茧子。
养蚕提青技巧1. 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蚕宝宝生长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来调整环境条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范围。
一般来说,孵化期温度控制在25-27摄氏度,湿度控制在70%-80%。
2. 注意饲料质量桑叶作为主要饲料要保持新鲜,并定期更换。
同时要注意桑叶是否有病虫害,并避免使用有农药残留的叶子。
雄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雄蚕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雄蚕是丝绸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良好的养殖方法和细心的注意事项对于雄蚕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雄蚕的各种养殖方法,以及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养殖者提高雄蚕的质量和产量。
正文:一、雄蚕的品种选择和人工繁殖1. 品种选择:雄蚕的品种根据丝蚕的丝绸产量和蚕茧的质量来选择。
常见的优质品种有秧蚕、秧育秧蚕和蜀蚕等。
在选择品种时应参考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自身经济能力等因素。
2. 人工繁殖:雄蚕的繁殖方式有两种: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
自然交配需在绘蚕室中进行,要选择健康、成熟、体重适中的雄蚕与雌蚕进行交配。
人工授精要收集雄蚕精液,用组织培养液稀释后,通过小蚕筛进行筛选和冷冻保存。
二、雄蚕的养殖环境和饲料1. 养殖环境:雄蚕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养殖室内温度控制在24-28摄氏度为佳。
保持养殖环境通风良好、卫生干净,同时避免日光直射。
2. 饲料供应:雄蚕吃桑叶,桑叶要嫩而且有足够的营养,宜选用二五一桑和云桑两种品种进行交替喂养。
桑叶应新鲜,可将桑叶放在湿润的胶帆布上或进行水洗,提高饲料质量。
三、雄蚕的疾病预防和治理1. 疾病预防:定期对雄蚕进行疫情检查,发现疾病及时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2. 疾病治理:常见的雄蚕疾病有白肩病、中肠腺病等。
通过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加强蚕室的通风换气,使用防蚊纱网等物质对抗蚊虫传病等手段来治理疾病。
四、雄蚕的整理和筛选1. 整理:雄蚕进行交配后,需将雄蚕进行精心整理。
去除变异和畸形的雄蚕,并筛选出外观完整、体形长而紧结的雄蚕留种。
2. 筛选:对于优良雄蚕要进行筛选保存,以便观察出下一代蚕种的表现和发展。
五、雄蚕的质量评估1. 蚕茧的质量评估:蚕茧重量是评定蚕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蚕茧应干净、圆滑、有足够的丝绸组织,并具有足够的柔韧性。
2. 丝线的质量评估:雄蚕产生的丝线要具有高强度、柔软、光泽良好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6 0 ̄ 0
六 只 匾 2 4 5 o :o x 0 80
8x0 0 6
2 2: O 1 o 90 0
.
.
lO : 6 5 7o o 本 龄 用 叶 3 1 o 合 计 0O
饷 食 60 1O 1 :0 5
用 小 防消 毒 后 给 桑 . 即盖 打 孔 薄
2 2 三 只 匾 膜 x
1O 4 5 1
8~3 1 8 (7 2 q) 2 - 8C — 干 湿 差 — 龄 1 2 下 ( .— ℃) 05 1
雄 蚕 系列 品种是 浙 江 省农 科 院于 19 开 始 96年 引进 ,并 通 过转育 改 良和选 配而 育成 的 系列家蚕 品 种 。吴 兴 区于 19 9 7年 春首 次 在织 里 镇 太 湖饲 养 雄
蚕, 获得 成功 。 如今在 吴兴 区饲 养覆 盖率达 10 成 0 %,
及中, 由于品种不 断更新 , 收购政 策采 用 “ 单蚕 业 , 订 缫 丝计 价 , 次 返利 ”雄 蚕 的 易饲 养 、 质优 、 量 两 , 茧 产
1 O 8 叶后 揭 去 上 下 薄 膜 ,适 时 提 10 8 lx0 止 1 x0 青 换 气 1 2次 , 中降 温 2 - 眠
,
本 龄 用 叶 6 3o 3o 合 计 饷 食
7
饷 食 00 0 3 5 六 只 匾 用 大 防水 毒 后 给 桑 .打 孔 薄膜 只 2 : 50 0 x
给 桑 切 叶 蚕 座 龄 日 期 温 湿 度 顺 叶 量 分 寸 面 积 回数 间 时 ( m) ( m) c c () g 每 1 主要 技 术 处 理 3 ( 括 1 日 9 日眠 3眠 ) 包 0
、
夏 秋 用 种 9 日眠 3眠饲 育 表
蚕 座 切 叶 给 桑 温 湿 度 龄 面 积 分 寸 叶量 时 间 回数 日 顺 期 ( m) ( m) ( c c g )
— —
2 1: 5 70 5 0 0 3 70 7 0 : o 5
8x0 0 6 除 沙 分 匾 . 座 扩 垫 四周 折 好
.
三 只 匾 打 孔 薄 膜 上 盖 下 8 x 0 2 3 0 6 x
.
: o 饷食 o
4
60 5 o 2 0 1 : o 8~3 2 8 下
收蚁 70 2 :o 5
08 08 . ̄ .
6 x 0 早 上 5时 感 光 . 收蚁 。撒 小 防 0 6 7时 消毒后给桑。
6x0 06
收蚁 08 08 2 7o .x . 5 : 0
1 15 7 8o 2 x. 5 :o
1 2 8
:o 7 o 5
1 1 垫 四 周 折好 。 ×. 5
,
定 座 、 桑 后 . 打 孔 薄 膜 上 盖 下 给 用
1
8 8 4~ 5下 3 1 :0 2 12 9 0 15 x 7 x 5 扩 、 座 , 焦糠 石 灰 。 0 7 匀 撒 7 x 5 1 2 1 5 9o 3 0 7 x 2 l : o 8—5 48下 (9 2 .o: 2 ~ 95C (9 2 . ̄ 2 ~ 95C: 龄 干 湿 差 4 7o :0 1 x 9 x 0 扩 、 座 . 小 防 消 毒 . 2 0 15 5 匀 用 9x0 0 15 3o : 4 o 7o o 干 湿 差 — 龄 — 05 I 2 .~ o F 扩 座 匀 座 .撒 焦 糠 石 灰 后 加 眠 2 05 1 .~ 下 ( ~ .o ) 0 05 C 5 1 :0 3 o 3 5 1 O 1 1 网 9O o 2 O × 2 3 1 o 1 C . 2 3 5 90 5 o × 2 1 x 2 1 :D 5 H (~ . ) 0 05 ℃
9  ̄0 0 8 扩 、 座 。 小 防 消 毒 匀 用
35 x
—
4 1 : 1o 90 1o 0
1O 8 撒 焦 糠 石 灰 后 加 眠 网 O ×0 除 沙 、 焦 糠 石 灰 撒
.
5 7o 7 0 2 3 : 0 5 x
本 龄 用 叶 合 计 3 o 3o
委亲通 叔
・
第4 卷 第3 2 1年 8 1 2 期 01 7
Vo .2 No. 14 3 Aug,2 . 011
5 ・ 6
Bu ltn o e i u t r lei fS rc lu e
雄 蚕 杂 交 种 的 催 青 与饲 养 技 术
沈 汉初
( 湖州市吴兴 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浙江 湖州 33 2 ) 10 1
高、 效益好的优势得到充分表现 , 其经济性质明显优 于现行 当家品种 。笔者经 十几年 的推广实践 , 现将雄
蚕 催青饲 养技术介 绍如下 , 参考 。 供
为全 省仍至全 国雄蚕茧 生产基 地 。 在这 l 推广普 4年
表 1 雄 蚕 小 蚕 二 回育 技 术模 式 表
小蚕 1 O天 眠 3眠 饲 育 表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 7o :0
3 本 龄 用 叶 10 5 合 计 lo Oo
10 1 1匀 座 , 焦 糠 石 灰 。 1 x 2 3 撤
止 叶 后 揭 去 上 下 打 孔 薄 膜 . 时 1x 2 适 1O 11 3 提 青 眠 中见 起 蚕 种 降 温 2 下
7
( 75 2 o : — 2 .~ 8C — 9×O O 8 70 : 3 5 7 o o 干 湿 差 一 35 x 5 龄 1o 8 ox0 1 o 9 o 4 1 o1 : o 12 ~ 下 ( .~ 05 1C) o 2 3 7 0 :o 5 x o 7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