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日,或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感觉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本源与发展的不行磨灭的关系。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髓加以借鉴弘扬,使之成为一种普通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辞造句,主题创造以及铺陈,感情掌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供给了好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行舍弃的主题。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许多,最闻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此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佳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昨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傍晚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味道),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登台湾名望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堪称珠联璧合,相辅相成,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歌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合适在夜晚专心倾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闻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出处王菲翻唱的《希望人长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解说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 84 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此后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了然经典诗词与音乐的交融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平常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巧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大家眼前,这也正说了然,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行超越之鸿沟,重点在于交融的手段了。
浅谈音乐与文学的内在联系与发展

浅谈音乐与文学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摘要: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音乐与文学就是漫长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艺术类型。
在悠久的人类发展史中,音乐与文学一直都是保持紧密联系。
音乐的优势是长于抒发感情,而文学优势在于细腻描写,正是在这些具体行为与抽象思维、心理活动与感官感受的影响之下,人类的艺术成就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音乐;文学;联系;发展在人类文明发源以及逐渐演变发展过程中,音乐与文学就同人类的进步紧密联系。
人类在劳动时发出的高亢或者低沉的声音,其实就是早期音乐的源头。
19世纪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佩特曾经说过,不管是东方文学还是西方文学,不管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音乐与文学之间自始至终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深刻反映着人类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典型特点,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滚滚向前。
一、音乐与文学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一致性音乐与文学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自从其产生以来,都具有极强的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这使得它们之间有了相互融合的基本前提。
1.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显著。
地理环境因素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已经得到艺术界的广泛认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还诞生了一门全新的人文学科:人文地理学。
对于音乐与文学来说,如果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受到经纬度、不同地形、不同气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深刻影响其风格和特质,使得两者之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内在一致性。
比如我们中国的云贵、青藏高原,贵州、宁夏等西北部地区,地貌形态都极为不平坦,地形表面植被非常少,地理环境非常空旷,反映在音乐上,这些地区的音乐特点就是曲调嘹亮高亢、苍茫深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信天游。
同样,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文字的豪放坦荡、气势磅礴,比如曾获得矛盾文学奖的经典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该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发生的平凡故事,反映了在中国最为贫瘠的土地上,一个个鲜活的平凡人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品格,凸显在这片土地上最为珍贵的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伟大精神。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联系及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音乐的联系及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音乐则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与音乐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情感体验,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如何与音乐联系渗透1. 语文课堂中的音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音乐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教师讲解一篇古诗词或者一篇散文时,可以播放配以诗意音乐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或者角色表演,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表现空间。
在学生的诗词学习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韵脚。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记忆古诗词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语言之美。
在学生写作和创作方面,音乐也可以作为引导和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
3. 语文与音乐的融合语文教学与音乐之间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和节日庆祝中有所体现。
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可以增加语文朗诵、音乐合唱等环节,让学生在音乐中展示出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现。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有着独特的韵律感,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演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节奏感和语言韵律感,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3. 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三、如何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与音乐的结合1. 教师要灵活运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音乐,让音乐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助推器。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2. 学校应加强音乐教育学校应加强音乐教育,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语文,从而更加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课中如何渗透相关文化

浅谈音乐课中如何渗透相关文化摘要;音乐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一种手段,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文化,进而去了解一种文化;反之通过文化,我们才能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
学生的真实人生经历,体验还较少,而在我们的音乐课中,许多好的音乐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着些学生亲身经历的东西怎么让学生理解呢?它需要相关文化来帮忙。
在音乐课中正确处理音乐与其本土人文知识,地理知识等相关文化的关系,既要湿适度地拓展音乐的文化性,以此来帮助学生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又要把握好坚守以音乐为本体的阵地,其他所有的综合都是以音乐出发,而最终回归到音乐中去的尺度。
关键词: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适度渗透音乐这种全球化的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音乐这门人文学科中,音乐与其相关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国家新课程标准把“音乐与相关文化”作为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艺术来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如何在音乐课中适当的地渗透相关文化?笔者以管窥之见,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紧密联系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的属性的集中表现,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等方面。
音乐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而通过文化,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去体验一种音乐,整体地去认识一种音乐。
人类通过自己的音乐与自己的文化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中音乐的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中的音乐,是学生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社会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及情感沟通,体验音乐的社会功能。
(二)音乐与艺术学科的紧密联系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的共同的特点。
只是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就能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等等。
浅谈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浅谈音乐与语文的整合音乐和语文是文化传承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们更加关注音乐与语言的深度整合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本文只是从浅谈音乐与语文的整合,以此分析出音乐与语文的关系和融合的历史发展,从而探讨如何将音乐和语文有效地整合起来。
首先,要论述音乐与语文之间的关系,必须从历史上来说明。
从古至今,音乐一直在传统语言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在公元前9世纪,中国就已有了最早的音乐课程“谳”。
谳”的概念融合了语文和音乐,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应用到诗文的乐律调音,更加深入地将音乐和语文整合在一起。
自古以来,音乐和语言一直深度融合,被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宗教仪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和语文融合在一起的程度也逐渐提高。
在11世纪,英国就出现了“诗和歌”,将语言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概念,更加深入地影响了西方文化。
此外,诗歌也在18世纪后期开始流行,把语文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用来描述景物、表达情感。
另外,随着音乐理论的发展,西方文学家也开始深入思考音乐和语文的关系,贝多芬和高尔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把音乐和文学融合起来,深刻地反映出音乐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从这些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音乐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靠近,深刻地影响了语言的发展。
因此,在当今社会,将音乐和文学有效地整合起来,是我们面对社会发展的一大机遇。
过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利用音乐和文学来深入地探讨其含义,从而增加学习语文的价值。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音乐和语文之间的关系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
当然,音乐与语文的融合也蕴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音乐与美文的互动,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更深入的研究主题。
无论如何,未来音乐和语文的融合必然大有作为,可以使语文学科更加富有自身特色,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作者:黄帅武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4期【摘要】音乐与文化两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每一个地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这种音乐也反映了该区域的特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所以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描述为:音乐体现着一定的文化,文化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音乐的发展,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音乐;文化;关系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化也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音乐与文化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以中国的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为例说明了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以《白毛女》为例分析了音乐和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联系。
一、文化和音乐相辅相成文化,从某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于思想、观念、习惯、风俗等相关事物的集合,它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等。
而音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创造出各种形式的音乐,就中国音乐而言,已经有将近七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殷周时期,音乐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
而音乐发展能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与文化的源远流长有密切的联系。
以中国的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为例,中国的音乐文化是建立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的,而且在该文化的影响下,音乐文化也更加历久弥新,充满魅力。
中国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所以音乐类型也是非常多的。
因为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由于所处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也创造出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
比如藏族民歌,因为西藏处于青藏高原上,而且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所处地域的原因,长期与外界的交流不是很通畅,所以西藏一直保留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形式与民族特色,西藏民歌在这样的环境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因为藏族的信仰就是佛教,而且佛教也一直支撑着藏族人们的精神生活,佛教中描述的思想以及信念指导着藏族人民一路前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藏人民独有的佛教颂歌,一般都是在佛教仪式或者活动中演唱。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引言1.1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音乐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音乐的艺术表达和情感共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深入地解读和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应当进一步加强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促进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音乐在语言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单词和句型。
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住文字,并且在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动力,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可以感知语言的韵律和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准确地运用词汇和句型。
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语言的奥秘,从而更好地提高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音乐的引导和辅助,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2 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往往能触动人的情感神经,引发出各种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
音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题的,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环境氛围等要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而通过配合音乐欣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
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浅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乐都是特定的文化产物,音乐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音乐相关文化多种多样,像文学、地理、风俗、服饰、戏剧、舞蹈等等。
丰富的音乐相关文化都是从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中体现出来的。
本文将从音乐和相关文化的结合入手,阐述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体会文化的内涵,用音乐表现文化,用文化感受音乐,音乐与文化的相辅相成。
标签:音乐文化内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学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進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这一段话不但简单明了的对”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还详细的规范了这一领域的内容,具体的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三大块,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包含的知识面广、涉及信息量极大、具有较强的参与性。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两者存在的关系具体是什么情况,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问题。
为了切实的做好音乐与相关文化在教学过程的指导实践工作,就必须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把握。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音乐与相关文化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
1.相辅相成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生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音乐教育资源。
相关文化是音乐作品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能让音乐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信息量更丰富,内涵更丰实。
2.主角与配角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系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视作品中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样。
音乐与文学

论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音乐与文学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艺术现象,这两种艺术形式,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联系,文学需要音乐更好的体现,音乐中又有文学的因素,在人们的情感表达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不同的艺术领域,音乐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思想,而文学是通过文字的组合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目的,人们可以通过在音乐中感受歌词的美妙意境,又可以在文字中体会每个音符的美妙,可谓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渗透也更加明显,音乐与文学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音乐与文学的起源关系在中国的文艺史上,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是最早的。
从艺术的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音乐和文学几乎是一起孕育和诞生的,养育它们的母亲正式人类的劳动。
原始的音乐和文学实在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音乐和原始诗歌几乎都是结伴而生、不分彼此的。
诗歌,诗是文学,歌是音乐,它们的关系天生就是那么的密切。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最初的诗歌起源与人类早期的日常生活中。
田间劳动不仅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是诗歌赖以生存的基础。
原始人类为了减轻劳动的疲劳、协调动作、统一劳动的步伐,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发出一些长短不齐、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也是音乐产生的说法之一,同时也是歌曲形成的前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投入他们的劳动的呼声中,一些人无意的在呼声中加入了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简单而又是最原始的诗歌了。
但并非所有的诗歌都是产生与劳动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在原始祭祀和宗教仪式中产生的。
这是一种进步,它将音乐与语言和舞蹈结合在了一起。
音乐与文学的两种表现形式音乐与文学是不可分割的,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素材,而音乐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力,更丰富的声音,以及多种结合方式来表达其思想内容。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论文名称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源自文化,文化寓于音乐,文化和音乐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包含;既有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音乐则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包含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
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
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中国为例,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衍生出的音乐数不胜数,各个朝代,各个民族,各个地方所喜爱甚至崇尚的音乐都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的,并且在几千年的时空流转中,不断的整合完善,不断地形成新的特色乐谱影响至今。
例如,在太平时代政治平和,人们安居乐业,因此音乐的音调就是安详欢乐的;而乱世时期政治混乱,百姓流离失所,所以音乐的音调就同样是哀怨愤恨的,比如陕北信天游里的哭腔就形象的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苦难与伤心哭泣;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以歌来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显示了我国农民在恶势力下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愿望。
音乐与古代哲学家们的关系就是非常密切的。
儒家的音乐观不但将礼乐并列为道德教育的重心,而且把道德列为评价音乐的首要因素。
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不但要曲调优美,应重视制乐者的仁心善意,故而《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
”在道教也有诸如全真正韵,武当仙韵,苏州道乐,龙虎山正一道韵,古韵等反映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音乐。
音乐与古代文人们的联系也不胜枚举。
古琴曲《流水》由于“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而成了知音的代称,这首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的古琴曲也因这个故事而成为广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经典之作。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
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
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
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
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
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
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
浅谈活跃在音乐中的文学因素

全 面深 刻地理 解 音 乐作 品起 着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关键 词 :音 乐 ;文学 ;歌 曲 ;歌 剧 ;交响诗
Absr c : u i n tr tr , h u hb igd fe e t r n h so r, r l s l eae a h oh r I ta tM sca dl e au e t o g en if rn a c e fat aeco eyr ltdt e c t e . n i b o s c o t fmu i ss n , y p oncp e ,p r t. eea es m ea t el eau eee ns Th trt e u hs rso sca o g s m h i o m o e aect r o c i tr tr lme t . el e au h r v i i r ee e t o ny c ne rc h o n tt n a dt ee p e sv n s fmuscwO l . u loh l r u et e lm n sn t l a n iht ec n o ai x r si e e so o o n h i r( b t s ep a o s s a h l tn r ’i gnain a d a s ca in, n n bl h m oa h e te n e sa d n n p r ca in o i e e s ma i t n so ito a d e a et e t c ivebetru d rtn i g a d a p e it f s o o m u i r s S e eee n sp a e yi p r n o ei epn se e sf l p r caemuscwo k . scwo k . o t s l me t ly av r h m o t t l h l ig l tn r u l a p e it a r n i y i r s
浅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与文化”教学

要的。作为现代音乐教育工作者 , 应该积极地掌握这一课堂教学
的有力工具 , 以便促进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 的全面发展 。
●
“ 音乐 与文化” 教学可 以和鉴赏结合 起来共 同提 高学生 的音 乐文
化素质 , 而且还 可以拓宽学生 的艺术视野 , 并能 以艺术化 的方式
参考文献 :
段, 很少有现 成的教学模 式可供借 鉴 , 以在具体教学 实践 中教 所
师要大 胆尝试 、 大胆探 索。还要 明确 , 借鉴和利用其他 学科知识
与形式 也是非常有 必要 的, 目的是 赋予音乐教 学 以新 的内涵 , 从
而加深对 音乐 的理解 , 能仅仅是单 纯传授其他 学科知识 , 不 或音 乐与其他学科知识 的简单 相加 。再 就是要坚持以音乐教学为主 ,
音乐不但是人类文化传承 的重 要载 体 , 而且是人类宝贵 的文
化遗产和智慧结 晶, 人们可以通过获取音乐作 品中所蕴涵 的时代
了当地 的民风和文化韵味 。通过这些作 品的欣 赏, 开拓 了学生的
文化视 野 , 对促进各 民族 间的文化交流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 俄 国著名 的文艺评 论家车尔 尼雪夫斯基 指出 :艺术 的 目的 “ 是再 现现实。 例如波兰音乐潘德里茨基 的作 品《 ” 广岛受难者的哀
要始终把音乐放在 主要地位 , 防止 出现本末倒置 的情况 。最后 由 于教学领域 的不断拓宽 , 音乐课教学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 , 而且要 广泛涉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 科知识 , 不断扩大 知识 面 , 以适应音乐教学 的实际需要 。
乐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及创作灵感 , 多作 曲家就是根据文学脚本 很
处理好主次关系 。教师在 教案设计 、 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中一定
浅谈新课程音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浅谈新课程音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新课程音乐要求与相关文化有机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为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做出改革与创新。
概括起来,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音乐学科教学中兼及数科;二是音乐学科与姊妹艺术的综合。
小学音乐教学更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将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并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领略相关文化,通过领略相关文化更好地体验和理解音乐。
小学音乐虽与其他学科均有一定的联系,但就小学生的知识面而言,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语文学科了。
若在教学中将音乐与语文学科整合起来,它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受。
并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实现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及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表现、创造及艺术审美能力。
实现音乐与语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歌词、课文的理解。
特别是在接触与生活经历相差较远的新知识时,教师必须通过对知识背景的补充,让学生从表面进入底蕴。
如我在教学《静夜思》[人教版音乐第十册第九课]时,考虑到学生是在读二年级时学过这首五言绝句,这首脍炙人口的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它没有新颖奇特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词藻,从字面上容易理解诗意,但由于学生所生活的时代与自身经历与作者有很大的差异,作者借诗所表达的至深至纯、浓厚深遂的情意,学生是很难体验的。
基于此,我便在新课导入时,引导学生回忆、朗诵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感情朗诵,比比看谁的朗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很快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用风琴边奏边唱,让学生品位配乐古诗清雅古朴的风韵,宁静致远的意境。
让学生体会歌中五字2+3的结构常以2+2+1节奏的形式出现,并强调了句首句末的字韵,其旋律线的起伏也与诗歌吟诵的音韵及情绪的发展保持了一致,表达了深沉细腻的思想感情。
学生不但很快学会了这首歌曲,而且对这首古诗的理解达到了更深的层次。
一次公开课上,我在教唱英国歌曲《可爱的家》[人教版音乐第十册第二课]后,要求学生自己填词,要抓住家中景物的特点,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音乐巧妙地整合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它的提出弥补了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
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而且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调动人不同的情感。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以情优教”,这表明了新课标对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而且得到了它的认同。
音乐语文运用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
《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
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
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
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
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二、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浅谈音乐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摘要:音乐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获得提升。
本文着重从音乐课堂与语文课堂中语文知识、方法与音乐知识的相互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语文、融合、节奏、情感、音准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融合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学音乐中有效地融入语文学科的内容呢?一、诵读歌词把握节奏音乐课在普通人眼里,那不就是唱歌嘛?和语文课上的朗读能扯上什么关系?当然有!上学期,为庆祝六、一节,全校要进行《龙的传人》乐器大合奏,除此之外,每个年级还有单独的吹奏曲目。
一周一节的音乐课,完全不够,作为班主任,又必需得承担起课间小乐器的训练工作。
于是仅凭我师范选修音乐的那一点儿少得可怜的音乐知识和几年兼职音乐教师的经历,我又被迫上岗当起了临时的音乐老师。
还好这首曲子比较简单,都是由4分音符和8分音符构成,在我给孩子们讲解完以“↘↗”表示一拍,一个4分音符为一拍,两个8分音符为一拍后,我唱一句,孩子们跟唱一句。
效果不错,大部分孩子节奏划分都很准。
但是还是有小部分同学把握不准确,怎么办?我想到干脆利用歌词,让他们找到节奏感。
于是我让不太会的同学单独站起来,以两个小节为单位,教孩子们诵读歌词: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音乐课上从没听过这样诵读歌词的,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新奇的教法,让孩子们对音乐课有了新的认识,更有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新鲜感,孩子们也一句一句地跟着学起来,包括那些已经掌握了节奏的同学也纷纷加入进来反复诵读,不一会儿,对于整首曲子的节奏就能较准确地把握了。
二、多种方法把握情感每首歌曲都有一个感情基调。
或热情地赞颂,或辛辣地讽刺.或喜悦激动,或悲伤哀怨,或豪情满怀.或含情脉脉……因此,在引导孩子演唱的过程中,应从每首歌曲的字里行间和曲调的旋律发展中去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251文|陈黎萍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音乐是流淌的诗歌,诗歌是凝固的音乐。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精神、风格和境界的高度统一。
诗词是文学的重要文体,上古的诗歌实际上是音乐的表现形式。
《诗经》和《楚辞》就是如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诗词和音乐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音乐和诗词通常是统一的,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是十分重要打的。
把音乐与诗词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很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和创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我谈一谈音乐与诗词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几点方法。
一、音乐与诗相结合所产生的和谐美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特色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而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下面以唐诗《春晓》为例,谈谈音乐与诗句的完美结合。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千古名诗,流传甚广,“春眠不觉,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短短的四句,将万物复苏,鲜花满庭,莺歌燕舞的春天描写得栩栩如生。
作曲家谷建芬很好的理解了它的意境,给它谱上曲子,深刻地反映出作曲家深厚的文学功底。
通过老师的翻唱和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旋律中,进入到“诗即是歌,歌即是诗”的境界中,学生会立刻想到“诗”不但可以读,还可以唱。
这优美具有民族色彩的旋律,流畅上口,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能更好记。
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对 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很好地把握这种关系,把唐诗的基础知识与音乐相结合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与词宋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轻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这首宋词,我在上这一课时有着深刻体会。
首先应该想学生介绍作者辛弃疾以及作者创作作品时的背景,这对学生更好理解这首宋词的词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摘要:乐因诗而丰韵,诗因乐而飘逸。
音乐的高度发展提升了诗歌创作的审美境界,同时,诗词的盛行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优美的诗歌乘着音乐的翅膀,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诗歌与音乐因为审美的客体不同,音乐之美似乎只是叫醒耳朵来欣赏的美之艺术。
本文主要以唐代诗歌与音乐为例阐述了诗歌与音乐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交融的,可达到一种心境,并且也是两种演绎的结合。
关键词:音乐诗歌心境交融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与音乐共生的。
在唐代,歌诗传唱是一个很普遍的文化艺术活动,与唐诗创作有着密切关系,唐诗许多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音乐的影响,而音乐的兴盛与诗歌的特点以及大量产生关系也很密切。
因此,盛唐这个时期既是诗歌创作的繁盛期,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期,并且这两类文学本辅相成、水乳交融。
一、音乐与诗歌的联系音乐与诗歌水乳交融的盛况的出现,不是“纯属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在汉武帝时期的乐府诗,便是大量整理以供皇家演唱之用的。
然而这些歌词也都是汉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到了唐代,音乐和诗歌在各自历史上的这个鼎盛时期,更是以新的、高级的形式,保持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为何唐代诗歌和音乐关系会这样紧密、这样相辅相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唐代诗歌本身的特点对音乐的影响很大唐代形成了一种非常适于歌唱的格律严整的诗歌形式,使得诗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以及从字词自身的特点就足以表明唐代诗歌与音乐有相通之处。
2.2音乐化是唐诗的一大趋势它以节奏徐疾、音韵铿锵的诗句来绘声绘色地描写音乐舞蹈,正如前人所赞美的“柳荫春莺”、“情致曲尽”达到了艺术描写上的高度成就。
在唐代的很多诗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抑扬顿挫、转换韵调的流丽旋律,而且看到了虹裳霞披、飘然转旋的优美舞姿,意境深刻,气氛浓郁。
格律化也是唐诗的一大特点,人的语音本来就符合五音,音律是根据人的语音产生的。
对于构成文章关键的词语,要求应符合音律。
在唐代,诗人们开始按照“宫羽相变,低昂(间)节,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等方法来创作作品,这就使得很多诗句听起来和谐上口、悦耳动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