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作业指导书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试验作业指导书

1.试验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用容量瓶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2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2试样制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T0328-2005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

后3位。

r a=m0/(m0+m1-m2)(T0328-1)

式中:r a——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6.2 表观密度ρa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

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得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得密度(g/cm3),按附录B 表B-1取用。

6.3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

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6执行标准;○7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试验注意事项:

8.1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

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要点

细集料知识要点 表观密度 1将试样缩分至660g,试样温度为(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是0.1g 3.将试样装入容量瓶中,注冷开水接近500mL(水温15℃—25℃),充分摇匀砂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 4.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的500mL刻度处,擦干容量瓶外的水称重,精确至1g。 5.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后第二次加水的温度要和试验时相差不超过2℃。 6.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7. 8. 9.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值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只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堆积密度 1.堆积密度分为松散堆积密度、紧装堆积密度 2.取约3L试样,在(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松散堆积密度 用漏斗或者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不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紧装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

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想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5 6,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孔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7.容量筒用之前要进行标定,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钢筋原材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意义: 本次比对试验活动依据 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对钢筋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进行测试。本次比对试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试验室试验人员测试水平,检验万能压力机经期间核查后精度要求,促进各试验室人员试验检测业务能力提高,以适应渭武高速公路全面施工检测的需要;同时对各试验室试验来说,本次比对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活动,也是对内部质量控制技术的补充。 二、样品描述及结果评价 1、本次比对试验选用了HRBE400、直径 16mm 的热轧带肋钢筋作为样品。根据参加人员领取试样先后顺序,随机分发样品。 2、试验时,力学室温度应符合GB/T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的要求。 3、结果评价设计与能力评价 本次钢筋比对试验统计方法采用《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GB/T 28043-2011),以所有参加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的计算中位值、标准四分位数间距(IQR)测试值,计算各参加工地试验室测试结果的 Z 比分数,按下式计算 Z 值: Z= (A-中位值)/标准(IQR) 式中 A –参加人员测试结果;

标准(IQR)=IQR*; 本次比对试验涉及的统计量有:结果数、中位值、标准(IQR)、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本次比对试验以 Z 比分数的评价各工地试验的能力。 │Z│≤2 满意),2<│Z│<3 基本满意,│Z│≥3 不满意。 4、在本次比对试验实施过程中,严禁参加试验室相互串通结果,如发现结果直接定为不满意。 三、时间安排 样品领取时间:2016年**月**日至**月**日,结果提交时间2016年**月至至**月**日。 四、试验报告、记录格式及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试验报告、记录格式按照东方星软件报告及记录格式填写。检测人员应在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单中签字,并在检测报告上加盖试验室公章,试验报告结论不作评价。 2、各单位试验时由中心试验室旁站,中心试验室试验时由项目办旁站,旁站人员应在记录备注栏及报告取样见证人栏签字。 2016年**月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1.实验设备: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kg,感量5g; (3)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4)试验筛——孔径为5mm; (5)毛巾、刷子等。 2.试样制备: 实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2k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3.具体步骤: (1)按表6.2.3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 片总重量(m1); (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重(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2h最后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4.计算公式: 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试验结果记录 组别试样、水、瓶和 玻璃片的共量 (m1) 烘干后试 样重量 (m0) 水、瓶和 玻璃片共 重(m2) 水温修正 系数 αt 表观密度 ρ 表观密度 平均值 1 2 3 4

室温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有限责任公司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日期:实施日期:

1.目的 制定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拉伸试验操作过程及控制方法,目的是作为该岗位试验员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导和规范,要求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适用范围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材料复验,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试验的操作。 3.职责 1.试验员负责试验的全过程,检测报告的编写。 2.监督员负责对检测人员试验过程的监督。 3.技术主管应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样品的要求 执行GB/T228.1-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规定。 4.1样品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产品上取样。 4.2 样坯截取的部位、数量以及试样的纵轴方向按有关标准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之规定执行. 4.3由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中截取样坯时,必须严防因冷加工或热影响而改变金属性能。 4.4 从铸件、型材、原材及管材上截取板、条园状试样时, 应保留其原轧制面不予加工或损伤.试样尖锐棱边应至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4.5不切削加工的单铸圆形试样表面上的夹砂、夹渣、毛刺、飞边等必须清除. 4.6 试样表面有显著横向刀痕或机械损伤, 有明显变形或淬火裂纹的不允许用于试验。 5.万能试验机的调试准备工作 5.1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的准备工作: 5.1.1 开机顺序:先开电脑,其次开试验机,再打开软件。 5.1.2 启动伺服泵:启动伺服泵。调整试验平台的位置,使之上升5~10mm。 5.1.3 输入试样信息:按将要实验试样对应软件表格输入试样相应信息,设置要求的试验数据。

2016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细集料、集料

第1题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要求的烘箱温度以下哪个温度是符合要求的?( ) A.60 ℃ B.80 ℃ C.95℃ D.105℃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2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所用的筛孔尺寸分别为多少?( ) A.4.75mm和 0.075mm B.2.36mm和 0.075mm C.1.18mm和 0.075mm D.0.6mm和

1.18mm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3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的备样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B.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500g,置于温度为 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C.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D.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2000g,置于温度为 110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过筛,称取约1000g的试样两份备用 答案:B您的

答案:B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4题 集料泥块含量试验两次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值应符合什么要求?() A.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1% B.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2% C.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3% D.两次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0.4% 答案:D您的 答案:D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 2.0 批注: 第5题 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试样置于容器中后,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力学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范文 1目的 为使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范围 凡本公司拉力试棒、冲击试样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抗拉试验 3.1.1试验步骤及标准 3.1.1.1 试样加工(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1.1.2检查试棒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具体操作如下:测量试样直径应在标距的中部和两端两个垂直的方向各测一次,取其算术平值。 a)用快干墨水均匀涂在试棒上,用画笔刻画出标距,标距尺寸精确到0.5%。 3.1.1.2电液伺服微机控制万能试验机操作步骤 ●开机顺序: 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工控机→启动试验软件→液压源 ●拉伸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一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f)把试样夹持到近力传感器端的夹具上,远端不夹; g)试验力清零; h)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把远力传感器端也夹好; i)位移清零; j)运行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k)观察试验过程; l)试验结束,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在其中。如您想清楚点 观看结果,可双击试验结果区,试验结果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观看结果数据,再 次双击,试验结果区大小复原。如您想分析曲线,双击曲线区,曲线区将放大到半屏,方便您分析曲线,再次双击,曲线区大小复原。 m)如还有试样,如已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6-13步,如还未输入试样尺寸,请重复5-13步; n)打印试验报告; o)做完试验,关闭软件。 ●压缩试验步骤 a)按软件启动方式进入软件。 b)在输入用户参数窗口选择欲做试验方案。 c)选择存盘方式。 d)测量试样尺寸。 e)输入试样尺寸及相关试验参数,可以一次输一根试样的尺寸,也可以次输入所有试样尺寸。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正本)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阿城区金实工程质量检测 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 执行标准: (3) 二. 拉伸试验(GB/T228-2002) (4) 2.1设备工具 (4) 2.2 试验步骤: (4) 三. 弯曲试验:(GB/T232-1999) (8) 3.1设备: (8) 3.2 试件长度: (8) 3.3 试验步骤: (8) 四. 标准要求: (9) 4.1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9) 4.2 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9) 4.3 GB2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10) 4.4 GB1499-1998 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0) 4.5 JG 3046-1998 冷轧扭钢筋 (11) 4.6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11) 4.7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13) 五. 钢筋焊接: (14) 六. 建筑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作业指导书 (17) 6.1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 (17) 6.2 带肋钢筋 (17)

钢材拉伸、弯曲试验作业指导书 原理:根据钢筋横截面积求得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指标。 一. 执行标准: ?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238-1984 金属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 ?GB13013-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3014-91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3788-2000 冷轧带肋钢筋 ?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JG3046-1998 冷轧扭钢筋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钢筋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原材试验 一钢筋原材取样 新进钢材依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8,进行弯曲、拉伸试验检测。本工程设计采用钢筋直径10mm-32mm用HPB235、用HRB335两种。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和弯曲试验试样。实施现场见证取样。 从两根钢筋中截取2根拉伸试件,2根弯曲试件,其中每根钢筋为一拉伸、一弯曲试件。截取时从每根钢筋的端头,截除500-1000mm 钢筋后再取样。 对于试验温度一般要求在10℃-35℃之间,对于有严格要求的在23℃±5℃之间。 一原材拉伸试验: 依据标准《金属材料室内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1.仪器设备 ①万能材料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 ②连续式标距打点机 ③钢尺 2.试样准备 原始标距L o的标记:

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或5mm的等间距标记。可以用标点机进行打点标距。 3.试验步骤 ①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后,进行加荷。 ②屈服强度的测定: 试验机平稳加荷,控制速率在6~60MPa/s(可参照表中力值数据) 在显示盘数值第一次出现回落时的最大读数,将其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积(S O)得到下屈服强度。 ③继续平稳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或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停止加载。 ④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件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件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件断后标距(测量区的范围应处于距离断裂处至少5d)。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与最接近的标距标记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情况方为有效。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

土工布拉伸强度伸长率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宽条拉伸试验》GB/T 15788-2005 2、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用宽条试样测定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拉伸性能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土工布,包括机织土工布、非织造土工布、复合土工布、针织土工布和毡垫,也适用于土工格栅,但试样尺寸有可能需要调整。 3、职责 3.1 材料检测部是本作业文件的执行部门。 3.2 材料检测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控制,负责编制检测试验报告。 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试验报告。 3.4 材料检测部部门负责人负责检测试验过程资源配置。 3.5授权签字人批准检测试验报告。 4、仪器设备 4.1 拉伸试验仪:等速伸长型(CRE)拉伸试验仪,符合GB/T 16825中的一级试验机要求。其夹具应有足够宽度,以握持试样的整个宽度,并采取适当的办法限制试样的滑移或损伤。 注1:对于大部分材料宜使用压缩式夹具。但对那些使用压缩式夹具出现过多的钳口断裂或滑移的材料,可采用绞盘夹具。 对于选择夹钳面而言,最基本的是能限制试样(特别是对强力土工布)的滑移。 4.2 伸长计:能够测量试样上两个标记点间的距离,对试样无任何损

伤或滑移,应注意保证测量结果确实代表了标记点的真实动程。伸长计包括力学、光学、红外或电学装置等。 伸长计的精度应不超过±1mm。如果发现伸长计的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不规则时,应舍弃该结果,对其他试样进行试验。 4.3 蒸馏水:仅为浸湿试样用,详见GB/T 6682。 4.4 非离子润湿剂:仅为浸湿试样用。 5、试验方法 5.1 设定拉伸试验机 试验开始前,将夹具隔距调至100mm±3mm,土工格栅除外。选择试验机的负荷量程,使断裂强力在满量程负荷的10%~90%之间。设定试验机的拉伸速度,使试样的伸长速率为隔距长度的20%/min ±5%/min。 若使用绞盘夹具,当每次试验开始时,应将绞盘中心隔距保持最小。使用绞盘夹具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5.2夹持试样 将试样对中地夹持在夹钳中。注意纵向和横向试验的试样长度与拉伸力方向平行。合适的方法是将预先画好的横贯试验宽度且相隔100mm的两条标记线尽可能与上下夹钳口的边缘重合。 对于湿态试样,在从水中取出后3min进行试验。 5.3安装伸长计 在试样上相距60mm分别设定标记点(分别距试样中心30mm),并固定伸长计,且不能对试样有任何损伤。确保试验中这些标记点不

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实验作业指引书 一、编制目 为明的确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任务及操作程序,规范实验操作特制定实验作业指引书指引施工。 二、编制根据 1.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2.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查办法(ISO法); 3.GB/T1346-水泥原则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查办法; 4.GB1345-91水泥细度检查办法; 5.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6.TB10210-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7.TB10108-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8.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查评估原则; 9.GB50086-锚杆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10.GB/T701-1997低碳钢热扎圆盘条; 11.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12.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13.GB264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实验取样办法; 14.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5.GBJ81-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办法; 16.GBJ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性能实验办法;

17.JGJ63-89混凝土拌合用水原则; 18.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19.JC477-92喷混凝土用速凝剂; 20.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原则及检查办法; 21.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原则及检查办法; 22.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实验办法; 23.TB/T2140-90铁路碎石道碴; 24.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项目部制定) 三、实验室职责 1、参加进场大堆材料市场调查工作; 2、负责原材料进场检查和实验; 3、负责产品复试检查; 4、责产品质量控制; 5、参加工程质量分析会议,提出合理化建议; 6、对计量器具进行有效使用和保养; 四、合用范畴 分部。 五、组织机构 1、依照工程特点必要配备足够实验员及一定数量实验工,实验员必要持证上岗,才可以进行材料实验和签发报告单。 2、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全面工作,严格按照国标行业原则规范进行检测,排除各种干扰(涉及行政),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负责管理制度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 量瓶法试验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 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 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页码1/8制定日期 版本A执行日期 一、目的 拉伸试验为简单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过程中测定金属材料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最基本的力学性能指标(如正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等)的适宜方法选取及操作规范,取得准确、正确的试验数据。 二、范围 试验类型包括室温拉伸试验、高温拉伸试验、低温拉伸试验等,测试内容包含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收缩率、断面收缩率等。 三、原理 在规定试验环境条件下,对规定要求的试验进行正确加载,施加拉力,一般拉伸至断裂,测定上述力学性能中的一项或几项。 四、术语定义及符号和说明 术语及定义 本指导书涉及术语较多,此处略,具体参考相关标准(如GB/、GB/T4338-2006、GB13239-2006等)。 符号和说明 符号和说明参加下表(表 1.)。 表 1. 符号和说明 符号单位说明 试样 a0,T a mm矩形横截面试样原始厚度或原始管壁厚度 b0mm矩形横截面试样平行长度的原始宽度或管的纵向剖条宽度或扁丝原始宽度 d0mm圆形横截面试样平行长度的原始直径或圆丝原始直径或管的原始内径 D0mm管原始外径 L0mm原始标距 mm测定Awn的原始标距 L c mm平行长度 L e mm引伸计标距 L t mm试样总长度 d u mm圆形横截面试样断裂后缩颈处最小直径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页码28制定日期 版本A执行日期 符号单位说明 L u mm断后标距 mm测量Awn的断后标距 S0mm2原始横截面积 S u mm2断后最小横截面积 K—比例系数 Z%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A%断后伸长率 A wn%无缩颈塑性伸长率 延伸率 A e%屈服点延伸率 A g%最大力Fm塑性延伸率 A gt%最大力Fm总延伸率 A t%断裂总延伸率 △Lm mm最大力总延伸率 △L f mm断裂总延伸 速率 S-1应变速率 S-1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 νc mm·S-1横梁位移速率 MPa·S-1应力速率 力 F m N最大力 屈服强度、规定强度、抗拉强度 E MPa b弹性模量 m MPa应力—延伸率曲线在给定试验时刻的斜率 m E MPa应力—延伸率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c R eL MPa b上屈服强度 R m MPa下屈服强度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试验准备 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 2.36-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 2.36-4.75mm 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

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试验 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 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 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 4.1干筛法试验步骤 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

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 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4.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环筛面。 4.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 的颗粒全部倒出。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筛部分。 4.2.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一)国标 1、检验依据 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 2.1 产品标准 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 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 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 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

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 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

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 G0 )??水 G0?G2?G1 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 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8 检测内容 8.1 (国标)用砂检测报告。 (二)公路工程行标 1、检测依据 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xx)。 2、质量要求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