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试验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
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心得一、引言细集料的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是评价细集料颗粒间排列紧密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细集料在堆积和紧装状态下的体积变化情况,进而判断其适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细集料堆积密度及紧装密度试验进行详细介绍,并总结心得体会。
二、试验原理1. 堆积密度试验原理:堆积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内所含有的颗粒质量,可以通过测量一定体积内的质量来计算得出。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轻轻振实,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原理:紧装密度是指在给定条件下,颗粒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排列得更加紧实时所达到的最大密实状态。
试验时,将已经干燥并筛选好的细集料取一定质量,然后将其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并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最后测量容器中所含有的质量,并根据容器的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三、试验步骤1. 堆积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细集料进行干燥处理,并按照要求进行筛选,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细集料样品。
(2)称重:使用天平将一定质量的细集料样品称重,并记录下质量数值。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轻轻地振动容器,使细集料颗粒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容器及其中所含有的细集料样品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数值。
(6)计算堆积密度:根据公式堆积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堆积密度。
2. 紧装密度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同堆积密度试验。
(2)称重:同堆积密度试验。
(3)倒入容器:将称好的细集料样品缓慢地倒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直至填满为止。
(4)振实或压实:对填充好的细集料样品进行振实或压实处理,使其排列更加紧密。
(5)测量质量:同堆积密度试验。
(6)计算紧装密度:根据公式紧装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紧装密度。
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总结
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总结
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进行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我们需要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在进行试验前,我们还需要对试验样品进行取样和准备工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筛分分析,通过筛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细集料的颗粒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其级配特性。
这对于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2. 吸水性,细集料的吸水性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吸水性试验,我们可以评估细集料的吸水性能,为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3.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集料的颗粒大小和形状特征,从而评估其在沥青混凝土中的作用和影响。
4. 沥青吸附性,细集料的沥青吸附性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沥青吸附性试验,我们可以评估细集料与沥青的结合情况,为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在进行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及时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是道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只有通过严格的试验检测工作,我们才能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细集料含泥量试验方法通常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中的T0334-2005试验方法。
以下是该试验方法的详细步骤:一、目的本试验方法用于测定细集料中粘土和淤泥的含量,是评定细集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很大影响。
二、原理本试验方法采用洗筛法分离出细集料中的粘土和淤泥。
通过称量洗筛前后的试样质量,计算出粘土和淤泥的含量。
三、仪器设备1.试验筛:符合规范要求的细集料用试验筛,筛孔尺寸为0.075mm、0.15mm、0.3mm、0.6mm、1.2mm和2.5mm。
2.洗筛器:带有可调节水嘴和储水器的洗筛器。
3.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4.烘箱:能使温度保持在105℃±5℃的烘箱。
5.容器:用于盛放试样的容器,可以是搪瓷盘或塑料盆。
6.毛刷:用于刷洗试样。
7.橡胶刮板:用于刮平试样。
8.毛巾:用于擦洗洗筛器和筛网。
9.计时器:用于计时。
四、试验步骤1.准备试样:从现场取回的细集料应进行破碎和缩分,缩分后的试样应满足试验要求。
将试样放置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2h,然后用水冲洗去除粗颗粒。
2.将0.075mm筛放在洗筛器上,将容器中的试样倒入筛内,开启洗筛器,直到洗出液澄清为止。
期间要不断向洗筛器加水,保持洗筛器内的水清洁。
3.洗筛结束后,用容器收集洗出的悬浮液,静置10min,用移液管或虹吸管取上层清液,将下层沉淀物倒回筛内,用少量水冲洗筛上残余物,反复冲洗直到上层清液澄清为止。
4.将容器中的悬浮液倒入浅盘中,放在烘箱中烘干,称量烘干后的悬浮液质量m1。
5.用毛刷和毛巾将洗筛器和筛网擦洗干净,放在烘箱中烘干,称量烘干后的洗筛器和筛网质量m2。
6.计算含泥量:含泥量按式(1)计算ωc =(m1-m2)/m ×100 (1)式中:ωc—含泥量,%;m1—烘干后的悬浮液质量,g;m2—烘干后的洗筛器和筛网质量,g;m—试样的质量,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石子、砂子等材料,它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的质量与该体积的比值。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细集料与孔隙空气、粘土等杂质所占空间的比值,通常用克/立方米(kg/m3)作单位。
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水排法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实验中,将细集料依次沉入等容器中,缓慢倒入水,用振实器振实后,待水面恢复静止,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以此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三、实验器材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装置2.称量器具3.振实器4.水桶5.手套、量杯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首先清洁各种试验用具,准备好所需器材。
2.取一定质量的细集料,在等容器内依次沉入,用振实器振实。
3.缓慢倒入水,待水面恢复静止后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
4.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结果间的差异应该不超过0.5%。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五、数据处理1.每次实验应重复进行3次,将三组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2.数据计算公式如下:表观密度 = 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容积 - 水体积)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其中,“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表示等容器中所盛放的全部内容的重量。
3.数据计算后需进行误差分析,若误差较大,需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数据可靠。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损失。
2.手套止滑推荐使用棉质手套,方便操作。
3.实验装置和填充细集料时应尽可能排除气泡,并避免拌和不均匀的情况。
七、实验结果经过重复实验和数据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为XX kg/m3,误差小于0.5%。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掌握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
细集料的筛分试验细集料的筛分试验试验一;水泥混凝土用砂筛分一一干筛法实验步骤1.试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水泥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并确定砂的粗细程度。
2.试验仪器与材料(1)标准套筛;孑L径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3)摇筛机;(4)烘箱:控温要求在105°C±5°C;(5)其他:盘子、毛刷3.试验操作和步骤(1)首先将砂过9.5mm的筛,并记录9.5mm筛的筛余百分率。
拌和均匀后采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然后在105C±5C的烘箱中烘干恒重,冷却待用。
(2)标准套筛按筛孔有大到小的顺序在底盘上,将称重为500g (记作m)的砂样倒在最上层4.75mm的标准筛上,扣上筛盖,紧固在摇筛机上。
接通电源,电动过筛持续约10min。
若无摇筛机,也可采用手摇方式过筛10min。
(3)按孔径大小顺序,将过筛后的砂样在筛上逐个手摇进一步过筛。
首先在最大筛号上进行,新通过的砂颗粒用一洁净的盘子收集,当每个筛子手摇筛出的量每分钟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下一级筛号按同样方式进行,直至所有孔径的筛号全部完成上述操作为止。
(4)称量各筛上存留质量mi,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上存留量加上底盘保留质量之和与筛分试验用量相比,其差不得超过1%。
(5)根据各筛上存留量,依次计算出砂的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量和砂的细度模数。
4.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i (%)= mi/M X 100累计筛余百分率A (%)=a1 + a2 + a3+ ........ +ai通过百分率Ri(%)=100-A细度模数 U f=[ (A2.36+A1.18+A0.60+A0.30+A0.15) -5A4.75]/(100-A4.75)试验二;沥青混合料筛分——水筛法实验步骤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沥青混合料用砂的颗粒级配,以此确定该用途砂的粒径分布状况和粗细程度。
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水泥混凝土用
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水泥混凝土用背景细集料是一种机制制造的粘土颗粒,通常在混凝土中扮演填充和粘附的作用。
它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柔韧性和强度。
因此,对细集料的试验和检测对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和生产至关重要。
目的本报告旨在介绍细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时的试验和检测方法,以及结果和结论的描述。
试验和检测过程试验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粒径的细集料用于试验和检测,分别为180μm,250μm和300μm。
细集料试验一:粒径分析我们首先使用梯度筛分法进行粒径分析。
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将细集料样品通过不同尺寸的筛网进行筛分,并将每个筛分的重量记录下来。
结果如下表所示:筛孔尺寸权重(g)筛后样本重量(g)180μm48.33 5.58250μm52.7823.31筛孔尺寸权重(g)筛后样本重量(g)300μm54.4420.11>300μm00.00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样本中的最大粒径为300μm。
•样本中的细小颗粒比重较高。
细集料试验二:密度测试接下来,我们测试了细集料的实际密度和吸水率,以确定它们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我们使用放置方法测量了不同粒径的细集料的实际密度。
实验结果如下:粒径(μm)实际密度(kg/m³)1802,6582502,6183002,589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细集料的密度逐渐增加。
细集料试验三:吸水率测试最后,我们测试了细集料在水中的吸水率。
实验结果如下:粒径(μm)吸水率(%)粒径(μm)吸水率(%)180 1.68250 1.52300 1.29吸水率对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在于增加了混凝土的水泥需求量。
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粒径的细集料进行试验和检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最大粒径为300μm。
•实际密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加。
•吸水率越高,对水泥的需求就越大。
这些结论对水泥混凝土的设计和生产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混凝土生产商选择合适的细集料,并调整混凝土配方,以实现最佳性能。
细集料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测定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集料筛分试验是根据筛分原理,将不同粒径的细集料分别筛选出来,通过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得出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曲线,从而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标准套筛:孔径分别为9.5mm、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的方孔筛及配套底盘;-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摇筛机;- 烘箱:控温要求在1055℃;- 其他:盘子、毛刷等。
2. 材料:- 细集料样品:天然砂、石屑等;- 洁净水。
四、实验步骤1. 试样准备:- 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层筛(9.5mm筛)上;- 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取出套筛;- 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筛号开始,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 将筛出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如此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2. 筛余量测定:-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
3. 通过量测定:- 将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进行累计,得到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累计筛余百分率,计算出各筛孔的通过量。
4. 计算细集料颗粒级配:- 根据通过量,绘制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根据颗粒级配曲线,确定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细集料颗粒级配曲线;- 细集料的粗细程度。
2. 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细集料的颗粒级配情况,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根据细集料的粗细程度,可以判断其适用性,如水泥混凝土用砂、沥青路面用细集料等。
六、实验结论本次细集料筛选实验,成功测定了细集料的颗粒级配,确定了细集料的粗细程度,为后续材料性能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细集料堆积密度与空隙率试验流程
一、目的
测定细集料(粉砂类物料)在不同填充量下的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为后续工艺或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二、原理
1. 堆积密度是指物料在容器内按一定体积进行堆积后形成的密度。
2. 空隙率是指物料堆积体内空隙对总体积的占比。
三、设备与试料
1. 测量试验粉砂的设备:电子天平、测量笔。
2. 试验用容器:圆柱形塑料桶。
3. 试验粉砂:三菱#100锰石粉。
四、操作步骤
1. 准备干净果空的塑料桶作为试验容器。
2. 在电子天平上恰好配垒一定数量的锰石粉,记录其质量为1。
3. 将锰石粉倒入塑料桶内,轻轻掩盖并轻轻拍敲使其复原。
4. 使用测量笔测量锰石粉在桶内形成的体积1。
5. 根据公式计算密度ρ1=1/1。
6. 分别在不同填充率下重复进行第2-5步,计算不同密度。
7. 根据ρ理论值与实测值,计算各率下的空隙率。
五、格式与报告
以表格形式整理不同填充率下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结果,并做概括性分析。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
(7)天平:称量1kg,感量不不小于0.1g。 (8)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9)秒表。
2.仪具与材料
(10)原则筛:筛孔为4.75mm。 (11)温度计。 (12)广口漏斗:玻璃或塑料制,口旳直径100mm左右。 (13)钢板尺:长50cm,刻度1mm。 (14)其他:量筒(500ml)、烧杯(1L)、塑料桶(5L)、烧杯、
当量,以鉴定材料是否合格。
3.试验准备
(2)测定试样含水率。试验用旳样品,在 测定含水率和取样试验期间不要丢失水分。
因为试样是加水湿润过旳,对试样含水 率应按现行含水率测定措施进行,含水率 以两次测定旳平均值计,精确至0.1%。经 过含水率测定旳试样不得用于试验。
3.试验准备
(3)称取试样旳湿重
注:有条件时,可向专门机构购置高浓度旳冲洗液,按照要求稀释后使用。
4.试验环节
(1)用冲洗管将冲洗液加入试管,直到最下面旳 100mm刻度处(约需80mL试验用冲洗液)。
(2)把相当于120g ±1g干料重旳湿样用漏斗仔细地倒 入竖立旳试筒中。
(3)用手掌反复敲打试筒下部,以除去气泡,并使试样 尽快润湿,然后放置10min。
(8)如图2-15所示,在静置20min后,用尺量测从试筒底部到絮 状凝结物上液面旳高度(h1)。
(9)将配重活塞渐渐插入试筒里,直至遇到沉淀物时,立即拧紧套 筒上旳固定螺丝。将活塞取出,用直尺插入套筒开口中,量取套筒顶 面至活塞底面旳高度h2,精确至1mm。同步统计试筒内旳温度,精 确至1℃。
(10)按上述环节进行2个试样旳平行试验。
注:① 为了不影响沉淀旳过程,试验必须在无振动旳水平台上进行。随时检验试验旳 冲洗管口,预防堵塞。
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总结
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细集料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细集料的质量,进行试验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对细集料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检测。
这包括了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分布、密度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解细集料的基本特性,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进行了细集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这包括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细集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细集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细集料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试,我们可以了解细集料的成分组成,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在进行试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细集料的颗粒形状不规则,导致了其力学性能不稳定;有些细集料的含水率较高,影响了其使用性能。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对于确保细集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细集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测试,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并解决试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提高细集料的质量和性能。
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在细集料试验检测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一、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仪具与材料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三、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五、计算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012m m m m +- (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2、表观密度按式(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w (2)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
六、报告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
试验单位:XXX建材有限公司
试验日期:2021年6月1日
试验目的:测定细集料表观密度
试验方法:按照GB/T 1482-2010《细集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试验设备:测密器、水浴装置、容器、筛子、烘箱
试验材料:细集料
试验步骤:
1. 筛选出试验材料的3 kg样品,并将样品加入容器中;
2. 在测密器中,将样品置于加热环境中,保持温度为110±5℃,30min后自动测量样品体积,测量精度为0.1ml;
3. 将试验材料平铺在烘箱中,保持温度为110±5℃,烘干至恒重;
4. 计算试样的质量,计算试样的表观密度。
试验结果:
样品编号初始体积(ml)终止体积(ml)试样质量(g)
表观密度(g/cm³)
1 212.3 193.6 6463.9 2.61
2 198.5 179.8 6251.1 2.51
3 202.1 183.
4 6390.
5 2.56
平均表观密度:2.56 g/cm³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本次试验可知,该批细集料的表观密度平均值为2.56 g/cm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应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混凝土制备工艺,选取合适的细集料以保证工程质量。
试验结论:该批细集料表观密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细集料试验
12.1 细集料试验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以鉴定细集料的品质,同时亦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2)试验仪具(1)托盘天平:称量1kg ,感量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试验方法(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0m ),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2m )。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中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1m )。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得超过1℃。
4)结果计算及精度要求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2.1)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2100m m m m a -+=γ (12.1)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1m ——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 ; 2m ——试样、水和容量瓶的总质量,g 。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式(12.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
T a a ργρ⨯=或w T a a ραγρ⨯-=)( (12.2)式中:a ρ——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T α、T ρ、w ρ——意义同前,T ρ取值参见表12.1。
细集料试验
个别
平均
备注
1
2
松装 1
3
4
5
0.001 0.377
6
7
8
9
1.527 1527 1521
2
0.001 0.377
1.515 1515
紧装
步骤四:清理容量瓶,倒入清水,称重记录数据;
最后步骤:清理干净容量瓶。
计算结果: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
ya=m0/(m0+m1-m2)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γa•pT
试样编号
试样产地
试验名称
试样用途
试验次数
烘干试样 质量 m0(g)
试样、水 加容量筒 的质量
m1(g)
水加容量 筒的质量 m2(g)
最后步骤:称重,记录数据。
ρ=(m1-m0)/v
注意的问题: 烘干的试样 如有结块, 应在试验前 先捏碎
试样编
试样产
号
地
试验名
试样用
称
途
试验项 试验次 容量筒 容量筒 容量筒 砂的质 堆积密度
目
数
体积V 质量 和砂的 量m1- p(kg/m3)
(m3) m0(kg) 质量 m0(k m1(kg) g)
表观密度p(kg/m3)
个别
平均
备注
1
2
3
4
5
6
7
A
300
847
661
2.632 2.620
B
300
820
635
2.608
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两次的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测 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应重新 取样进行试验。 2.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 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不大于1°C 3.称量试样时,容量瓶要注意加盖。 4.称量烘干砂的质量时需要砂浆的盘子轻放在电 子称上。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
细集料含泥量试验(筛洗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测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含量。
1.2 本方法不适用于人工砂、石屑等矿粉成分较多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3 方孔筛:孔径0.075mm及1.25mm(或1.18mm)的筛。
2.4 其它:筒、浅盘等。
3 试验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约1000g,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约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筒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200mm,充分拌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或1.18mm)至0.075mm的套筛上,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注:不得直接将试样放在0.075mm筛上用水冲洗,或者将试样放在0.075mm筛上后在水中淘洗,以避免误将小于0.075mm的砂颗粒当作泥冲走。
4.2 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砂样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4.3 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料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筛上筛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质量(m1)。
5 计算砂的含泥量按式(1)计算至0.1%。
Q n=(m0-m1)/m0*100式中:Q n--砂的含泥量,%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试验
发现问题 在摇筛的时候,会 把极少量集料筛出 托盘外
步骤四
先从4.75mm筛开始
摇筛,把托盘里的 集料倒进台秤上已 经置零了的托盘内 进行秤,读取数据
步骤五
读完4.75mm筛的数
据,记录下来,接 着把2.36mm筛的集 料进行摇筛,重复 步骤三,然后进行 秤,读数,记录。
步骤六
同理,进行摇筛剩下的集 料,然后进行秤,读数, 记录。
计算相关参数如下: (1)分计筛余百分率 mi ai 100 M (2)累计筛余百分率
Ai a1 a2 ai
9.50mm 4.75mm 2.36mm 1.18mm 600μm 300μm
(3)通过百分率
pi 100 Ai
150μm
四分法取样
称取干砂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水的容量瓶→滴水
至刻度线,摇瓶十分钟,静置,称m1→倒出,洗净、擦 干→重新装水至刻度线,称m2→计算
m0 m 0 w v0 m2 m1 m0
四分法称取 300g
倒满水称量
倒入样品
称量
加水至刻度线
摇晃10分种
步骤一:称300克的沙子; 步骤二:先将细料倒入
称取500g
最后称量,记录数据
筛分
步骤一
取一份烘干Leabharlann 恒重的集料500g 然后倒进筛中
步骤二
倒进筛中进行摇,
摇筛约十分钟, 然后取出套筛, 再按筛孔大小的 顺序进行分筛。
发现的问题: 手摇的时候各筛 可能会走动,容 易将细沙倒出来。
步骤三
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
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 筛相互量不超过筛上剩 余量的0.1%是为止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
T0340—2005 细集料坚固性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以确定砂试样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以评定砂的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
2仪具与材料(1)烘箱:能控温在105℃±5℃。
(2)天平:称量200g,感量不大于0.2g。
(3)标准筛:孔径为0.3mm、0.6mm、1.18mm、2.36mm、4.75mm。
(4)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量不小于10L。
(5)三脚网篮:内径及高均为70mm,由铜丝或镀锌铁丝制成,网孔的孔径不应大于所盛试样粒级下限尺寸的一半。
(6)试剂:无水硫酸钠或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7)波美比重计。
3试验准备取一定数量的洁净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 洁净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g~500g或10水硫酸钠(Na2SO4∙10H2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
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4试验步骤4.1将试样烘干,称取粒级分别为0.3mm~0.6mm、0.6mm~1.18mm、1.18mm~2.36mm和2.36mm~4.75mm的试样各约100g,m i,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
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其温度应保持在20℃~50℃范围内。
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
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
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4.2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实验循环。
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集料试验T 0327—2005 细集料筛分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2仪具与材料⑴标准筛。
⑵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⑶摇筛机⑷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⑸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mm 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 或4.75mm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
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4试验步骤4.1干筛法试验步骤4.1.1 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4.7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4.2水洗法试验步骤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 ,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淹没。
4.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将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环筛面。
4.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且小于0.075mm 的颗粒全部倒出。
4.2.6 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
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入搪瓷盘中。
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 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
准确至0.1%。
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筛部分。
4.2.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通常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如为含有粗集料的集料混合料,套筛筛孔根据需要选择。
4.2.9 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
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试样总量m2的差值不得超过后者的1%。
5计算5.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精确至0.1%。
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0.15mm筛下部分即为0.075mm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的筛底部分。
5.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5.3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5.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5.5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T0327-1)计算,精确至0.01。
M x= (A0.15+A0.3+A0.6+A1.18+A2.36)-5A4.75(T0327-1)100-A4.75式中:M X——砂的细度模数;A0.15、A0.3、……、A4.75——分别为0.15mm、0.3mm、……、4.7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6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T 0328—2005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⑴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⑵容量瓶:500mL。
⑶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⑷烧杯:500mL。
⑸洁净水。
⑹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己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总质量(m2)。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5计算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m0(T0328-1)γa=m0+m1-m2式中:γa——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 γa×ρT或ρa= (γa-αT) ×ρw(T0328-2)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6 报告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T 0330—2005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1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在23℃时对水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1.2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处于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吸水率。
1.3 用坍落筒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饱和面干密度)。
1.4 本方法适用于小于2.36mm以下的细集料。
当含有大于2.36mm 的成分时,如0~4.75mm石屑,宜采用2.36mm的标准筛进行筛分,其中大于2.36mm的部分采用T0308 “粗集科密度与吸水率测定方法”测定,小于2.36mm的部分用本方法测定。
2仪具与材料⑴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0.1g。
⑵饱和面干试模:上口径40mm±3mm,下口径90mm±3mm,高75mm±3mm的坍落筒。
⑶捣捧:金属捧,直径25mm±3mm,质量340g±15g。
⑷烧杯:500mL。
⑸容量瓶:500mL。
⑹烘箱:能控温在105℃±5℃。
⑺洁净水:温度为23℃±1.7℃。
⑻其它:干燥器、吹风机(手提式)、浅盘、铝制料勺、玻璃捧、温度计等。
3试验准备3.1 将来样用2.36mm标准筛过筛,除去大于2.36mm的部分。
在潮湿状态下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细集料至每份约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
3.2 注入洁净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测量水温并控制在23℃±1.7℃)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
3.3细心地倒去试样上部的水,但不得将细粉部分倒走,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3.4 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集料表面的水在各部位均匀蒸发,达到估计的饱和面干状态。
注意吹风过程中不得使细粉损失。
3.5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入饱和面干试模中,用捣棒轻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距离不超过10mm,使之自由落下,捣完后刮平模口,如留有空隙亦不必再装满。
3.6 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如试样保留锥形没有坍落,则说明集料中尚含有表面水,应继续按上述方法用暖风干燥、试验,直至试模提起后试样开始出现坍落为止。
如试模提起后试样坍落过多,则说明试样已干燥过分,此时应将试样均匀洒水约5mL,经充分拌匀,并静置于加盖容器中30min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至达到饱和面干状态为止。
判断饱和面干状态的标准,对天然砂,宜以“在试样中心部分上部成为2/3左右的圆锥体,即大致坍塌1/3左右”作为标准状态;对机制砂和石屑,宜以“当移去坍落筒第一次出现坍落时的含水率即最大含水率作为试样的饱和面干状态”。
4 试验步骤4.1 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约300g(m3)。
4.2 将试样迅速放入容量瓶中,勿使水分蒸发和集料粒散失,而后加洁净水至约450mL刻度处,转动容量瓶排除气泡后,再仔细加水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量(m2)。
4.3 全部倒出集料试样,洗净瓶内外,用同样的水(每次需测量水温,宜为23℃±1.7℃,两次水温相差不大于2℃),加至500m 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量(m1)。
将倒出的集料样置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取干样的质量(m0) 。
5计算5.1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按式(T0330-1)、(T0330-2)、(T0330-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