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猜押卷--专题01 河北省中考语文猜押卷一(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河北省中考语文猜押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2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
(1)舂谷持作饭,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1)采葵持作羹(2)狐裘不暖锦衾薄(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写错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羹”“裘”“衾”等字词的书写。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4分)
(1)一抹殷红
..(_________________)的夕阳照在西山上,夜幕像渔网从天上漫撒下来。
(2)尽管诗句的言语抽象晦涩,令人不知所云,一如他以往诗歌的拙劣
..(_________________),但我的双眼却噙满了泪水。
(3)常往光明快乐一面看,这就是我一生成功的 jué qiào(_________________)。
(4)步入其间,古树、沟涧、古藤、长廊,营建之道均qì hé(_________________)于山水。
【答案】(1)yān hóng (2)zhuōliè (3)诀窍(4)契合
【解析】字音题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殷红”:发黑的红色。
读“yān hóng”。
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诀窍”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3.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石家庄丝弦不仅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
它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唱腔独特,激越幽扬,慷概奔放。
_________,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1)上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义,将下列句子填入尾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丝弦乐队分文、武场
②武场乐器包括板鼓、大筛锣、大饶、哑钹等
③其表演热烈火爆,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④文场乐器包括弦索、月琴、大三弦、小三弦“四架弦”
⑤丝弦的角色分生、旦、净、丑诸行
A.①②④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⑤③
D.③⑤①④②
【答案】(1)“幽”改为“悠”“概”改为“慨”
(2)将“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和“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互换位置。
(3)C
【解析】试题分析:(1)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幽扬-悠扬;慷概-慷慨。
(2)“石家庄丝弦不仅是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语序不当,将“全国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和“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的位置互换。
应该先“河北省”再扩展到“全国”。
(3)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具体说明“丝弦”的基本构成。
先说丝弦乐队的文、武场——①②④句,依据先说“文”,再说“武”,句子排列为再说①④②。
丝弦的角色分类和表演——③⑤句,依据先说分类,再说表演,正确的顺序是⑤③。
据此分析,正确的句序为:①④②⑤③。
故答案为C。
4.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认为,这次云南等地干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而造成的。
材料二:近四十年来,中国冰州面积缩小了3248平方公里。
受气温升高影响,像近年在中国西藏、印度等地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材料三:科学预测,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不久的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分)
(2)请结合对以上材料所述问题或现象产生的人为因素的思考,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
(2分)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系现实生活,为世界环境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2分)
【答案】(1)气温升高、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冰碛湖溃决,岛屿与沿海城镇将会被淹没侵袭,区域性干旱。
(2)示例:举办低碳生活主题班会;组织环境日街头宣传活动。
(3)示例:公交出行,为我们的天空增添一份明净;节省一块煤,为我们的地球降一点温度;多种一棵树,为我们的地球撑一把绿伞。
【解析】(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能正确答出因果关系。
意思对即可。
如可提取“水温升高”“受气温升高影响……发生冰碛湖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洋水平面上涨速度加快”“海岛有15%将被海水淹没,沿海城镇也将受到被淹没侵袭的威胁”等句,稍加整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倡议的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气温升高、气候变暖”这一严峻的形势,向班级或班级的每个人提出应该做的事情。
倡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
倡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
(3)此题考查公益广告的拟写。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
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活动倡议合乎生活实际,公益广告有针对性,语言简练。
内容上切忌脱离“世界环境日”组织语言。
第二部分(5-20题 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重,晓驾炭车辗冰。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白居易因“宫市”低价强购货物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用“两鬓苍苍”突出人物的老迈,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复杂的工序。
C.加横线的句子采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通过叙写卖炭翁愿望的卑微,巧妙地表现出其生活的贫困。
D.“惜不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描绘出老人炭被夺走,尽管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6.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波浪线句子呈现的画面。
(3分)
答:
【答案】5.(3分)B(用“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6.(3分)示例:夜里,天空飘起纷纷扬扬的雪花,城外的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
一大早,老翁就驾着牛拉的炭车碾轧着冰冻的车辙,吱吱呀呀地往集市上赶去。
【解析】
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写出其劳动的艰辛,生活的不易。
6.描绘画面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3分)
水仙
(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各司一时.(__________)
(2)欲.购无资(__________)
(3)请已.之(__________)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__________)
8.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窥镜而.自视
C.一鼓作气,再而.衰
D.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0.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7.(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
8.B
9.(1)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10.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第一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季节”,和我们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
第二个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用法也很固定,就是“要,想要”。
第三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停止”,也是其常规用法。
第四个为通假字,先说出所通的字,再解释。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表明“冒雪”是对“归”的修饰。
B 项,“而”表修饰。
A 项,“而”表转折。
C 项,“而”表顺承,“就,则”的意思。
D 项,“而”表并列。
9.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关键词有“止”“质”等。
“止”是“阻止,劝阻”的意思,“质”是“抵押”的意思。
同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0.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和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哪些事”表明不是一件,所以要到文章中从前向后找出来,尽量找全,并加以概括。
组织语言时以作者为陈述的主题,概括出作者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这两件事。
整篇文章主要在写作者对花的爱,写家人的两处,一处是家人说“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阻止“我”买花;另一处是“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是阻止未果。
可见写家人是对“我”爱花的侧面描写,其作用就是衬托“我”对花的喜爱。
【译文】
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
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
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
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
记得丙午年的春天,无富余钱财过年,当时穷困潦倒,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
家人说:“你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吗?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
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
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待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9分)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増至72篇。
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帮助背诵。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
⑤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
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热,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1.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2分)
12.根据内容,把第④段的第一句话补充完整。
(2分)
13.下面的语段放在选文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3分)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
14.从全文来看,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1.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有人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12.示例1:多感官参加活动;示例2:多感觉器官参与
13.第⑤段。
语段列举了朱光潜回忆幼时读书听了多遍后就能成诵大半的事例,能够论证第⑤段的观点“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
14.得出结论,强调了“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古诗文背诵”的意义。
【解析】
1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仔细阅读第一段,即可概括出答案: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有人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12.本题主要考查提炼文段分论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论点通常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在论点缺失的情况下则要概括层意,归纳论点。
要求:一般不用疑问句,不用修辞,正面判断。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分析题目要求,本题所要拟写的句子实则本段的分论点,应为概括怎样“能够帮助背诵”,结合内容,如:多感官参加活动或多感觉器官参与。
1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点及选择论据的能力。
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一般在开篇部分提出,并会在文中多次强调,论点的把握相对简单。
根据论点选择相应的论据要遵循“同主题、多角度、各类型、有详略”的原则,即论据要能切实支撑论点;角度要全面,古今中外皆可;既要有事例论据,也要有事理论据;论据要有详略之别。
需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先分别概括每个段落的意思和材料内容,再分析材料和哪个段落内容比较贴近。
语段列举了朱光潜回忆幼时读书听了多遍后就能成诵大半的事例,能够论证第⑤段的观点“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
所以放在第⑤段最合适。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
(5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简·爱》中,简·爱的反抗性格和她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水浒传》中,武松曾斗杀西门庆痛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落草二龙山、火烧瓦罐寺。
C.《骆驼祥子》中的虎妞,不顾刘四爷的反对,毅然嫁给祥子,表现了她泼辣、直率的性格。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和钢铁般的意志。
16.学者何锡章认为《西游记》中的沙僧是“君子之德的楷模”。
请写出沙僧身上的一种美德,并简述一个能够表现此美德的情节。
【答案】
15. B
16. 示例:信念坚定四圣试禅心时,沙僧面对美色与富贵的诱惑,断然拒绝,笃定跟师父去西天取经。
【解析】 15.“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
故B项错误。
16.注意结合原著内容,分析沙僧的性格特点即可。
如:知恩图报当黄枹老怪遇供百花羞公主时,沙僧为报公主释师之恩,奋不顾身,为公主开脱。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
(15分)
①开学了。
家里还没有为我凑够学费。
望着小伙伴背着书包上学的身影,我心里急,忍不住流出了泪
水,看见母亲憔悴的脸色,就再不好说什么,不忍心催逼母亲。
母亲,她心里比我还急啊。
②母亲为了凑够学费,就到公社供销社门市部,打听人家收购什么,供销社的人告诉她:废铜、废铁、戒指、耳环、手镯、铜钱、用过的牙膏管等都收购。
可是,家里早已没有这些东西的踪影了,外婆留给母亲的那对手镯,早在前些年就变卖了。
母亲想了一想,房门前院坝里还有几十苗扫帚秧,只是刚刚破土出苗,她问供销社能否预订这些扫帚秧,先给点钱为孩子支付学费,到秋天再送来用扫帚秧扎好的扫帚,回答说:不行。
母亲又向供销社的人借钱,回答说:不行。
③这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今天一过,学校就停止报名。
怎么办?母亲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她看见了自己,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墙上的镜子,忠实地映出了母亲的形象,她看见自己痛苦的神色,眼角眉梢,每一根皱纹,都告诉她,她在受难,同时也在告诉她,她在为孩子而受难,她想付出,但她没
有什么可以付出,她爱,却无法表达和做。
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的镜子里,摇曳
..着母亲的头发,真的,它们在摇曳着。
这无知的头发,它们不知道母亲的痛苦,它们在轻松地摇曳着,在别人的镜子里摇曳着,在公家的镜子里摇曳着。
希望,从母亲的眼中升起,希望,划过供销社的镜面——母亲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和希望,她几乎高声喊起来:我有头发,你们不是也收购头发吗?把我的头发收购了吧!
④母亲取来剪刀,咔嚓几声,就剪去自己两条发辫。
⑤供销社的人都愣住了,好像被什么东西猛地震惊或触动了。
这感动他们的力量,不来自神灵或帝王,不来自梦或想象——在贫困和愚昧的岁月里,多数人都失去了做梦或想象的能力。
⑥这感动他们的力量,来自我贫困的母亲,来自那一缕头发。
而那缕头发仅仅能换来:五分钱。
⑦一位好心的阿姨,被感动得流出了泪水。
她知道那五分钱绝对不够交学费,下班以后,她打听到我家的住处,送给母亲两元钱。
她是这样说的:大嫂,你的头发钱,我们计算错了,少给了你二元钱,我们给你补上,你快去送孩子到学校报名吧。
⑧母亲流泪收下了钱。
她心里明白,这是好心人在帮助她,她的头发哪会那么值钱。
⑨多年以后,母亲给我讲这件往事,却是那么平静,而且总是责怪她自己没出息,苦了自己的孩子。
说起那位供销社的阿姨,她总是眼睛湿润,让我不要忘了那阿姨,好好报答那阿姨。
我打听了好多人,至今不知道那位阿姨住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她和我母亲年龄相近,如今八十多岁了吧。
我只能在内心里祝福她,感念她。
⑩我在想,当母亲——那时母亲刚过三十岁,当她剪去自己头发的时候,一定不会有人觉得母亲的形象丑陋,不,我一无所有的贫苦母亲,在那一刻比国王富有,比圣人崇高,比圣母圣洁。
⑪如今,母亲老了。
一头白发,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巅的积雪。
⑫我凝视母亲的白发,想那遥远的往事,内心里就变得清洁、深情,充满感激和慈悲——这是匍匐于
神灵面前也不一定能得到的一种净化、升华、圣洁的感觉……
17.阅读①-⑧段,体会母亲在为我筹集学费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完成填空。
(2分)
着急——(_____)——激动——(_____)
18.根据要求,请赏析下列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1)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的镜子里,摇曳
..着母亲的头发,真的,它们在摇曳着。
(赏析加点词语)
(2)一头白发,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巅的积雪。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9.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0.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我一无所有的贫苦母亲,在那一刻比国王富有,比圣人崇高,比圣母圣洁”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案】
17.痛苦感动
18.(1)摇曳是指摇摆不停,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头发的飘逸和秀美。
(2)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苍老、艰辛和母爱的圣洁伟大,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
19.写出了家境贫寒,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凑学费而不能,体现了母亲对我真挚的爱,为后文母亲卖头发做铺垫。
20.母亲一无所有,非常贫困,但是为了给我凑学费而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这份真切的爱是伟大的、崇高的、神圣的,体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7.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人物的情感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
此题也可直接提取表现心情的词语。
如第一空可直接提取第3段的“痛苦”作为答案;第二空可直接提取第6
段的“感动”作为答案。
18.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
(1)“摇曳着母亲的头发”中的“摇曳”的本义: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
语境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头发的飘逸和秀美,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赞美。
(1)“一头白犮,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巔的积雪”运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和对抒发情感的意义。
19.要求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写出了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凑学费的情况,突出了母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