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合集下载

心理问题分类与症状识别

心理问题分类与症状识别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
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 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 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第10页,共43页。
第二节 神经症
神经症性心理冲突与一般心理冲突的区别
第二节 神经症
五、神经衰弱
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 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 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第18页,共43页。
第三节 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 二、性心理障碍
迫意向和行为为主的强迫症主要表现为总出现与正常 意愿相反的欲望和冲动,或不能自主地重复做自己认 为毫无必要的行为。
第13页,共43页。
第二节 神经症
二、强迫症
强迫性行为有:反复洗手、洗衣服;反复查看门是否 上锁;强迫性的计数(如数台阶、电线杆);强迫性的仪 式动作(此种仪式动作在患者心中往往有某种象征意义,
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 体验;
④ 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 忆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 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第15页,共43页。
第二节 神经症
三、焦虑症
2.广泛焦虑症
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 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第19页,共43页。

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1、正常心理状态:指个体在有效适应社会环境的条件下,感觉良好、情绪稳定,思想清晰,行为规范,性格和谐,社会关系融洽,生活质量高。

2、轻度心理障碍:指个体处于一般社会环境中,出现一些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但不影响其正常的日常活动和社会关系。

3、重度心理障碍:指个体出现严重的心理异常症状,影响到日常活动和社会关系,甚至发展出某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特殊心理状态:指个体因某种原因或困境而出现的特殊心理状态,如遗传心理问题、性别心理问题、职业心理问题、文化心理问题等。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精神疾病,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被制定出来。

这一标准是根据中国国情和精神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分类和诊断的指南。

首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精神疾病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精
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

每种类型的精神疾病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分类。

其次,这一标准还规定了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医生可以根据标准化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

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还包括了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的
指导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精神医学工具,它为医
生提供了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高精神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同时,这一标准也有助于增强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促进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

希望在未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标准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

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就是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关键方面,那么什么就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身心健康就是存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是存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身心健康标准具体内容与客观。

介绍与掌控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进一步增强与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存有非常大的意义。

当人们掌控了来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展开心理健康的自我确诊。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存有一定距离,就存有针对性地强化心理锻炼身体,以期达至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轻微地偏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诊,以便早期确诊与早期化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标准有哪些一、协议关键信息1、评估指标情绪稳定性认知功能人际关系自我认知适应能力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压力应对方式2、评估方法心理测试面谈评估观察行为参考他人评价3、评估结果分类健康轻度问题中度问题严重问题二、评估指标详细说明11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合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出现过度的情绪波动,如频繁的焦虑、抑郁、愤怒或狂喜。

他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而不会被情绪所左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111 具体表现包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不轻易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愤怒,避免冲动行为;在愉快的情境中能够适度表达喜悦,而不过分放纵。

112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表现、心理测试(如情绪稳定性量表)以及面谈中对情绪事件的描述和反应来判断其情绪稳定性。

12 认知功能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判断力等方面。

心理健康的人具备清晰、敏捷和准确的认知能力,能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

121 例如,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准确记忆重要信息,进行逻辑清晰的思考,对事物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而不会出现认知偏差或混乱。

122 评估方式:采用认知能力测试(如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验、逻辑推理测试等)、日常行为观察以及面谈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来评估认知功能。

13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健康、互惠的关系,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同理心和合作能力。

131 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在团队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在社交场合中表现自如,不会出现过度的人际冲突或社交回避。

132 评估依据:观察个体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场合中的人际交往情况,他人对其人际关系的评价,以及通过心理测试评估其社交技能和人际敏感度。

身体健康等级标准分类

身体健康等级标准分类

身体健康等级标准分类
身体健康等级标准分类可分为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前驱状态、疾病状态四级。

1.健康状态:
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衰弱状态。

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简而言之就是身心健康。

2.亚健康状态
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的中间状态,各种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但人体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不舒服。

其发生可能与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等有关。

如不及时干预,可以发展成疾病状态,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具有可逆性。

3.疾病前驱状态:发展为疾病状态的前奏。

4.疾病状态: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状态。

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受限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为保持健康,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注重心理健康,培养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不暴饮暴食。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劳逸结合。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情。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区分原则

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需要区分的是:1、重性精神病与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区分的重点——自知力、求医行为。

2、神经症与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区分的重点——心理冲突的性质。

2.1 心理冲突有常形与变形两种。

2.2 常形与变形的区分有两个标准: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是否能区分开道德与不道德)、是否与现实有直接联系。

如出现第三者后,在离婚与不离婚中矛盾,这就与现实事件直接联系,并能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常形。

如一个人整天想着是该吃饭还是不吃饭,与现实事件无直接联系,并且无法区分开道德与非道德性质。

这就是变形。

2.3 心理冲突如是常形,就可能是一般、严重心理问题,最多是心理障碍2.4 心理冲突如是变形,就可能是神经症。

3、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3.1 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3.2 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4、在心理诊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词: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4.1 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即是指:除了重性精神病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包括: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2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又被称为可疑神经症:第三种类型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

有时,我们也把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点者(如均衡性较差的人格)列入这一类。

4.3 因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以总结为: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PPT课件

26
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 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 心理过程。
2021/3/26
27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 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而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 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 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 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 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2021/3/26
3
具体内容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2021/3/26
4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2021/3/26
18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 个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个人痛苦很 久。
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 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耐 受力。
2021/3/26
19
(六)、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 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得较快,而且 不留什么严重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 次创伤时,他们表现得较为平静,原有 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2021/3/26
9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要把三种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
考察和衡量。
2021/3/26

简述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简述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简述心理健康状况的分类
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积极心理健康、消极心理健康和中性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行为都倾向于良好的状态,他们对自己有较高的自尊心,具备较强的自我激励力,对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掌握自己的思想和心理,快乐的生活和学习。

消极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行为都倾向于不良的状态,他们往往伴随有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问题。

消极心理健康的人可能会多抱怨,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对未来充满恐惧,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缺乏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中性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在情绪、思维、行为方面,能够保持中庸而不越界,在自我认知和沟通方面,能够做到自制和调节,对生活有积极态度,有能力解决问题,有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有成功过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总之,准确而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类,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

健康心理学 PPT课件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常识性的区分: 至今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是 依据日常生活经验来区分正常与异常心 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如下:
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 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 2 )“自我”学习外部世界理性地处理“本 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体验焦 虑。 ( 3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 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4.简评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历史功绩,首先不在心理学方面, 而是在哲学方面;更主要地影响和波及到社会学、 人类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
具体内容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具体内容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第二单元 压力的适应 第三单元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八节压力与健康ppt精选版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ppt精选版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ppt精选版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ppt精选版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

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简述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特定状态,具有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自身的情感,从而改善行为。

据研究显示,情绪状态可以概括为四类:愉悦、抑郁、焦虑和无助。

愉悦状态是一种客观和主观上感到愉悦的情感状态,它可以带来一种积极和开朗的心态,激发积极性思维和行为。

这种情绪状态可以增强生活的热情,使人们更有信心、充满希望,有助于调节心态,让人们更加满足。

抑郁情绪是一种逆反的、令人沮丧的情绪状态,它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力或者失望,影响个人心境,影响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甚至影响个人的健康。

抑郁状态不仅在人的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可能影响到人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足、不动手做事、反应迟钝等。

焦虑是一种充满担忧和紧张的情感状态,它可能让人感到恐惧和害怕,影响心理活动,影响健康,也会影响到个人的抗压能力,使人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无助是指一种失去信心、令人沮丧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个人的前进步伐,让人感到缺乏动力,甚至丧失希望。

这种状态的体验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和身体状况,让人感到力量十分消极。

综上所述,情绪状态可以概括为四类:愉悦、抑郁、焦虑和无助。

每一种状态都有自身具体的特点,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影响个人的发展。

因此,重视和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状态,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调节和管理自
己的情绪状态,这对于改善个人的健康,减低精神压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精选版

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精选版

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基本符合标准的,即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仍有为数不少的心理缺陷入群。

这类人群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不健康表现,但却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

对这类心理过渡状态,我们称之为心理缺陷。

一、心理缺陷所谓心理缺陷,是指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调节和适应等平衡能力,心理特点明显偏离心理健康标准,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心理缺陷的后果是社会适应不良。

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1.性格缺陷常见性格却鲜有下列八种:(1)无力性格。

这种人由于精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所以情绪常处于不愉快状态,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

对精神压力和心身矛盾,易产生心理过敏反应,由此诱发心理疾病。

(2)不适应性格。

这种人由于判断和辨别能力有限,因此,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一旦受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就易发生不良行为。

(3)偏执性格。

固执,敏感多疑,容易产生妒忌心理。

考虑问题常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有责备他人的倾向。

这种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纠正,可以发展为偏执性精神病。

(4)分裂性格。

性格内向,孤独怕羞,情感冷漠。

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很差。

喜欢独自活动。

此种心理缺陷易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5)爆发性格。

平时性格黏滞,不灵活,遇到微小的刺激易引起爆发性愤怒或激情。

(6)强迫性格。

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

可有程度不同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这类人易发展为强迫症。

(7)癔症性格。

心理发展不成熟,常以自我为中心。

感情丰富而不深刻。

热情有余,稳定不足。

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现自己。

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展成癔病。

(8)攻击性格。

性格外向,好斗。

情绪高度不稳定,容易冲动。

往往对人、对社会表现敌意和攻击行为。

2.情感缺陷常见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八种:(1)焦虑状态。

十五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

十五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

十五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包头晴语心理咨询师詹静“我很忙”“我太累了”,似乎成了现代人的口头禅。

忙和累,导致了自己的精神绷紧、身心分裂、关系疏离、能量磨损。

过于繁忙和复杂生活状态会剥夺你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家人、自己与朋友的亲密联系,使快乐的精神生活远离你!以下提供十五种常见的不健康心理,你有吗?1.焦虑:每天生活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怕别人超过自己,比自己强。

2.恐惧:每天惟恐自己会被淘汰,提心吊胆地生活、工作。

3.忧郁:每天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语调低沉,觉得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4.强迫:每天明知不该反复想或做某件事,但却控制不了自己。

5.失落:觉得自己不受重用,大材小用……,郁郁寡欢,心里空落落的。

6.挑剔: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不得劲,谁都像欠自己的似的!7.怀疑:对谁都不信任,谁说的都不真实,怀疑一切。

8.疲惫:不爱理睬人、困乏、呆滞、动作迟缓、工作效率下降。

9.自责:总觉得干什么都是自己的不好,是自己的错,总内疚、自责。

10.失控:想发脾气、想摔东西、想大喊大叫、想骂人,无法自控。

11.敏感:看别人眼神不对,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好像都是冲自己来的。

12.逃避:能躲则躲,能逃则逃,能不干就不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3.抱怨:谁都不对、都有错,整天满腹牢骚,一天这不公、那不平了。

14.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切大小事种均与我无关。

15.自私: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上班绝不能早来,下班绝不能晚走。

公私绝对分明,不能多占我一分钟,不能少给我一分钱。

朋友,若此段时期你有以上的不健康心理,请您注重一下“心理保健”。

心理状态分类

心理状态分类

心理状态分类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状态的总和。

人的心理状态是多变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代表着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思维方式。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将人们的心理状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快乐状态快乐状态是人们最为向往的心理状态之一。

在快乐状态下,人们感觉幸福、满足和喜悦。

他们的情绪积极向上,容易产生积极的想法和行为。

快乐状态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他们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 愤怒状态愤怒状态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通常是由于对某种刺激的不满或被冒犯而产生的。

在愤怒状态下,人们的情绪容易失控,他们可能表现出暴力或攻击行为。

愤怒状态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

3. 焦虑状态焦虑状态是一种由于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常常感到不安和紧张,他们的思维容易固化在一些负面的想法上。

焦虑状态也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学会应对焦虑情绪,如寻求支持和采取应对策略。

4. 悲伤状态悲伤状态是一种由于失去或遭受打击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在悲伤状态下,人们感到悲伤、绝望和无助。

他们可能遭受丧失的苦痛,不易从悲伤中摆脱出来。

然而,悲伤状态也是恢复和成长的过程,人们需要给予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悲伤,并寻求支持和安慰。

5. 疲惫状态疲惫状态是一种由于长期紧张和劳累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在疲惫状态下,人们感到心力交瘁、缺乏动力和兴趣。

他们可能出现身体上的疲劳症状,如头痛、失眠和食欲不振。

疲惫状态需要通过休息和放松来恢复,同时还需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

6. 兴奋状态兴奋状态是一种由于刺激和兴奋性事件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在兴奋状态下,人们感到兴奋、激动和冲动。

他们可能表现出过度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和冲动行为。

兴奋状态需要得到适当控制,以避免对个人和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7. 平静状态平静状态是一种内心宁静和安详的心理状态。

心理不健康分类

心理不健康分类

心理不健康韵分类一、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产生内心冲突,并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综合描述“心理问题”,可概括为如下几点,并定义:“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心理不健康状态。

只要从刺激性质、反应持续时间、反应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出发,区分和鉴别心理问题”。

二、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第一,引起原因,较为强烈、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第二,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第三,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四,-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综合描述心理障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并给出如下定义:“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鉴别。

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

“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一年之内;如果在“严重心理问题”一年之内,社会功能出现严重缺损,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提出会诊和转诊。

变态心理学国5

变态心理学国5

的 • 例:
区 • 作文,一类人写的或字数太少,或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

,错误连篇(形式障碍);
• 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只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 5、疑病妄想与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的区别
• 内感性不适:体内性质不清楚,部位不具体的不适感。
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

起的症状区分。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不具体)


象 • 内脏幻觉:体内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

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
别 • (具体)
• 疑病妄想:继发于内脏性幻觉,并对此坚信不疑。
• 内脏性幻觉是知觉,是患者的主观体验,疑病妄想是思维,是对 主观体验作出的主观判断。



分类之用途:九个用途



--- 指向相关工作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区分

2、合理临床 诊断


3、限定心理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确定
与 不
5、疗效评估

6、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9、自我心理保健需要
第 七 节



健 康
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存在

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象 • 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
的 • 不同点:


•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一、本文概述《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以下简称CCMD-3)是中国精神卫生领域的一部重要诊断标准,为我国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依据。

CCMD-3的制定基于国际精神卫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的专业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涵盖了多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疾病的康复与预防等多个方面。

每一类精神障碍都有详细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清晰的诊断和评估依据。

CCMD-3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CCMD-3也为我国在国际精神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概述《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是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一部重要诊断标准,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分类与诊断依据。

本段落将对其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概述。

CCMD-3在精神障碍的分类上,采用了多维度的分类体系,既考虑了病因学、症状学、病程学、严重程度等因素,也兼顾了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其分类体系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待分类及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等十二大类。

在诊断标准上,CCMD-3强调症状的特异性、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同时也注重症状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