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编综述知识点
、基本概念和判断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集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3、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5、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二、简答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2)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来源上的特点:最早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二者的关系
区别: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二者的关系
区别: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

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政治: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政治:把封建势力作为自己的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经济:旧经济即封建经济的状况)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经济:新经济即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治之下,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人民群众的状况:一是极端贫困,二是毫无政治权利)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考研真题
单选:
(2006)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C )。

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
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 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2000理)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002理)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09)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D )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多选:
(2012)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
辨析题
(1998理文)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答案: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上编综述基础知识练习题(单选和多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A )
A.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在文化上,以(A )
A儒家思想为核心
B法家思想为核心
C道家思想为核心
D佛教思想为核心
3.规定中国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
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望厦条约》D《北京条约》
5.导致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的原因是(B )
A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
B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封建主义的压迫
D中国人民自身造成的
6.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 )
A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 1789年法国大革命
D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7.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B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 商品输出
B 资本输出
C 贩卖奴隶
D 掠夺土地
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ABCD)
A 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
B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C 使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甚至迟滞
D 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2.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ABD)
A 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
B 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
C 是由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引起的
D 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来自(ABCD)
A地主B商人C买办D官僚
4.中国资产阶级包括(AB)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5.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ABC)
A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D部分地主
6.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但又有其特点,主要是(ABC)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B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7.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动表现ABCD
A地主阶级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B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C新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
D新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8.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ABCD
A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C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中编综述知识点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四大问题及四大任务。

3、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4、抗美援朝战争(1950、10-1953、7)。

打破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5、“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
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6、“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7、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四大历史进程。

8、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大历史性成就。

中编综述考研真题
(单选)(1999理)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B )。

A 三查运动
B 三反运动
C 五反运动
D 四清运动
(多选)(2008 . 27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CD )
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单选)(2011.10) 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 B )
A 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 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 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论述题
(1999文)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试论述第二次和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

答案:20世纪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第三次巨变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进行的新的革命。

中国人民在建国以来革命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

沿着这一道路走下去,中国就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在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2010 .36)材料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

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

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

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2010 .36)材料题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要点:
(1)孙中山先生立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民主共和的理想并没有实现。

(2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分)
(2)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国家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分)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考研真题
(1996理)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B )。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
(1996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C )。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开罗宣言》的公告
(2001文)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

A软弱性B动摇性C妥协性D不彻底性
辨析题
(1994文)试述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的三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及其历史命运。

答案: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过三种主要的建国主张。

第一种先由北洋军阀后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主张并建立了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他们的主张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孙中山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

后来某些民
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一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它最终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拥护。

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郑重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编综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 A )
A北洋政府B南京政府C武汉政府D广州政府
2.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对统治为直接斗争目标的是( C )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
C大革命D土地革命
3.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作为中间势力成为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的是( B )。

A官僚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4.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C )。

A党的建设问题B军队建设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D农民土地问题
4.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地位的是( B )
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
5.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C )
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
6.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 A )
A金融业B商业C工商业D农业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上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是( D )
A地主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8.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 B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俄国十月革命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9.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是( D )
A苏德战争爆发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阿拉曼战役的胜利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多项选择题
1.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C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 1928年6月,南京政府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其内容主要包括( AB )
A关税自主B废除领事裁判权C租界权D内河航行权
3.地主常常和(BD )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共同剥削农民。

A官僚资产阶级B商人C帝国主义D高利贷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