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错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错题集

一、分子、原子知识的误区

1.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错误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是从物质的种类上区分的。而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如分子、原子、离子等,因此,无论混合物还是纯净物,不仅可由分子构成,也可由原子或其他粒子构成,故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可以说成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2.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错误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3.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错误分析:不同分子、不同原子之间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但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我们可以说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大,如水分子一定比氢原子和氧原子大。

二、有关水知识的误区

1.我们饮用的水是由原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下列有关家庭饮用水的净化过程正确的

是()

A. 原水→过滤→通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

B. 原水→通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

C. 原水→加明矾→通氯气→过滤→沉淀→净水

D. 原水→加明矾→沉淀→过滤→通氯气→净水

错误分析:水净化过程,应是先加絮凝剂(如明矾)使水中杂质产生沉淀,后过滤除去,最后加入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许多同学对水净化顺序认识不清,各步的作用不明确,导致误答。

2.自然界的水经吸附、过滤等净化后就可以直接饮用,这句话正确吗?

错误分析:许多同学不清楚吸附、过滤能除去哪些杂质,因而误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自然界中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不能直接饮用,杂质可分为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吸附、过滤只是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而溶于水的杂质并没有除去。例如:天然水中溶解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长期饮用对人体有害。

3.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

是()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错误分析:许多同学不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定义,也不清楚如何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导致误答。

4.通电分解水,共收集到24mL气体,则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各得到多少mL气体?

错误分析:没有记住“正氧负氢,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导致无法计算。

三、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误区

1.有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②铁钉生锈,其质量变大,③樟脑丸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④石灰石敞口放置,其质量会增大,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③

错误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守的普遍规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有些同学不能明确适用范围而导致误答。再例如,将5克水蒸发后得到5克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不能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此变化是物理变化。

2.给31.6g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g ,求(1)产生氧气的质量。(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错误分析:许多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不会应用,不清楚质量差即为氧气的质量,而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审题不清,从第二个问题也可知31.6克高锰酸钾并未完全反应,因而不能根据31.6克高锰酸钾求产生氧气的质量。

3.1gH2和10gO2在一密闭容器内混合引燃,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A.1g

B.9g

C.11g

D.10g

错误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根据质量关系,1gH2只能和8gO2反应,而10gO2并没有完全参加反应,还剩余2gO2,有的同学因误读了质量守恒定律而错选C。

4.某钢铁公司进了1000吨含氧化铁58%的赤铁矿,则能炼成多少吨含铁为96%的生铁?

错误分析:遇到此类含杂质的计算题,错误率也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许多同学不知道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计算得到的也是纯净物的质量,再加上不会换算,乘除搞不清,导致误答。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括号内为杂质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K2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我知道选B 麻烦解释一下每个选项

A 错 MnO2不溶于水不是KCl

B 对 B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物可溶

C 错同A

D 不需过滤直接蒸发结晶

例1、极少数青少年有吸烟的恶习,香烟的主要成份很复杂,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尼古丁由碳、氢、氮3个元素组成

C.尼古丁分子中共有26个原子

D.尼古丁中C:H:N相对质量比=10:14:2

这是一道在大家看来非常简单的题目,正确答案为D。很多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一开始看题非常仔细,心中明确是要选错误的,但当他两个或三个选项看下来,自己意识就不那么清晰了,很多人就会下意识的把C 选项或其他错误的选项作为答案选上,如果题目选项的阅读量再大一些的话,错误率就会更高。那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应对此类问题呢?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次遇到题目里有“错误”、“不正确”这样的字眼就用笔将它们圈出,对于每个选项先认真阅读判断其正确或错误,并在每个选项后面用“√”或“×”作好标志,再回头看题,究竟题目是要求选对还是选错,最后再填上正确答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马虎导致的错误。

2、概念记忆,模棱两可

初中化学的教学以基础为主,着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又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许多学生在记忆概念时往往只是去记概念的结论,却忽略概念成立的条件,比如催化剂课本上的定义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增大反应速度,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加快反应速度,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对于催化剂存在的环境却没有重视,所以有不少同学在看到“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是催化剂”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认为这个表述是正确的。所以在平时的对于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将概念分解的方式,首先展现概念的全部内容,然后老师划出其中的关键词,并进行解析,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通过举例或设计相应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