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名词解释(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话:神话是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使用想象、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
配自然,并把自然力加以想象化的结果。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世界的起源、人类的命运,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2、创世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变现宇宙产生、世界形成的神话,以盘古故事为
代表。
3、始祖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以女娲故事为代表,如《女
娲补天》。
4、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以大禹故事为代表,如《大禹治水》。
5、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情况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
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是史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6、《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始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另有六篇笙诗,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报存下来的宗教祭祀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7、“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8、“风、雅、颂”:指《诗经》的分类。“风”时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分十五
国风,160篇,除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是朝廷正乐,用于典礼,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9、“赋、比、兴”:《诗经》中的艺术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
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是触物兴词,大多在诗歌开端。“赋”是基础。
10、风雅精神:主要得名于《诗经》中的国风、小雅,指《诗经》中表现出来的
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11、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名称最早见于西
汉前期。创始人屈原和后来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作者都是楚国人。楚辞篇幅增长,句式长短不均,多用楚语楚声、楚地方言词,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兮”“些”等虚词、叹词使用极其频繁,是楚辞的鲜明标致。
12、《楚辞》:是我国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辑录屈、宋及后人
模拟制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楚辞》从此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13、“诗经四大家”:齐诗,辕固生(齐);鲁诗,申培(鲁);韩诗,韩婴(燕);
毛诗,毛亨、毛苌(鲁、赵,古文)。
14、《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一受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市共三百七
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主旨是忠君爱国。
15、《九歌》:屈原所作的一组祭祀诗歌的总称。共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者的前程。
其中,《山鬼》是爱情的绝唱,《国殇》歌颂阵亡将士。
16、《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
《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九篇作品。“九章”
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及遭遇。其中《橘颂》篇,是我国最早的咏物诗。
17、《尚书》:本意即“上古帝王之书”,战国时称《书》,汉人将其改为《尚书》,
并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集,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了统治者处理重大问题时所发表的言论,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商书·盘庚》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18、《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由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以
记录鲁国事件为主,兼及周王室及其他诸侯。按时间顺序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242年间的史实。
19、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
正名定分的写作手法。后来人们把这种文笔蕴藉、含蓄,带有“微言大义”
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
20、《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成书于战国初年,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史实,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记事散文的发展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21、“春秋三传”:《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2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二十一卷,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分别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事,重在记言,主演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的观念。
23、《战国策》: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共33篇,是一部战国时期分
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国别体。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由西汉刘向编订成书,定名《战国策》。
24、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文章,当时学派很多,号称诸子百家,其
文章被称为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从思想上形成了我国古代思想的高峰,确立了古代说理散文的体制。
25、《论语》:语录体著作,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书于战国初年,由孔子
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标题取每篇没章前两句,各篇有时间先后顺序。
26、《孟子》: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了孟子的谈话,共7篇,是孟子及其弟子共
同著作。反映了孟子对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孟子》长于辩论,长于譬喻,气势浩然。
27、浩然之气:由孟子提出。孟子注重道德修养,他把孔子“仁”的道德规范发
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他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28、《庄子》:共33篇,分内、外、杂三部分,一般认为内七篇为庄子所作。《庄
子》散文章法自由灵活、变化多端,但有些作品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篇章结构,有些作品保留对话体特点。
29、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语言。
30、重言:即借重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托己说于长着、尊者之言以自重,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见解。
31、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语言层出不穷,散漫流衍的把道
理传播开来,并能穷言无尽,永远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