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认同感---以教师职业认同感为例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
2、职业认同感的解析
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
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
3、职业认同感的强化
怎样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而强化职业认同呢?怎样才能避免职业认同中的职业倦怠的发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转换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从管理观念上讲,管理者需要从长期形成
的单一绩效管理观念向绩效和职业认同相结合的人本管理观念转变。要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由个人行为变为组织行为。关怀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在员工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中实现组织目标。从管理方式上讲,管理者要勇于创新管理模式,由长期形成的点式岗位管理模式向职业丰富化、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为职业人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这种转变是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职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新途径。这种转换是当代社会职业发展的呼声,也代表了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理论界和业界不懈探求。
职业认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师职业认同感探析[2]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强调的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则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发挥教师职业的价值、弘扬教师职业的意义需以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为前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低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下的原因探究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对于职业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消除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低下的主要因素,对于激发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增强教师职业的凝聚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职业认同感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归纳为:1.社会因素。
(1)社会的支持度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认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社会的个体,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教师获得工作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即高社会支持度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喜欢、认可自己的职业,内在的职业认同感也易于形成。因此,社会支持度是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2)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地位决定了教师的敬业和奉献。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可见,教师的职业很平凡,平凡的职业只有得到社会必要的尊重,赢得必要的社会地位,才能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对职业的认同和追求。
人们的社会地位是由他们的社会角色决定的。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重性。正因为教师在社会中承担了各种不同的角色,社会应依据角色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他们必要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之间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还包括社会尊重的需要,即社会的认可、被他人尊重等。这些需要如果被满足,也可以增强教师对工作的自信心,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由此可见,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是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不可忽视的又一社会因素。
2.个体因素。
(1)职业态度。教师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对于其从事的职业受内在经验和外在规范影响,并对其心理起到指示性或动力性影响的一种心理过程。教师对其职业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通过个体的感情、认知以及行为等媒介,对其行为和知觉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职业态度能使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满足,能使教师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高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个体因素。
(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归属与爱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师
必须处理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良好的教学成果取得的重要保障。教师的工作实际上也是全体教师之间共同合作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促进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也是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的关键。所有这些人际关系的亲密、协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内心情感体验的满足,并使其在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反映,反之,则可能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积极途径
1.营造社会氛围,提高教师地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个动态的过程,也是长期实践、长期训练的过程。培育教师的自我认同,就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和风气,使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农村,更应关注和解决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职称评定、成果鉴定等实际问题。
职业认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对该职业正向评价的作用,也有个人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的作用。职业认同中的归属感,作为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是克服了职业的外在性、异己感而把自己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