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传片脚本
从历史的深处,从楚文化的源头,一条神奇的江水流淌千万年,如大地母亲乳汁般的江水养育了两岸三千万英雄儿女。
这就是汉江,又称汉水,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汉江,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和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即使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它依然如诗画般地清澈、安宁、壮观和美丽。
在这条大江面朝东南转身亮相的地方,浩江出平湖,筑起一道巍峨的大坝——崔家营航电枢纽电站。
力量,在党旗下凝聚
——崔家营管理处第一支部创建“红旗党支部”纪实
崔家营管理处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支部由管理处7部门(办公室、政工科、人事科、财务科、生产安全科、监控调度中心和资产运营中心)党员组成,现有党员17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5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奉献的集体。
近年来,支部坚持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目标,以打造“党群之桥、党员之家、群众之声”为理念,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五型”党支部建设工作,取得了“提高党员素质、增强支部活力、促进枢纽发展”的优异成绩,先后被省厅、管理处授予“红旗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微心愿”搭建党群“爱心桥”
在崔家营管理处第一党支部活动室内,一面贴着五颜六色便笺纸的“微心愿”墙格外引人注目。
青年党员xxx指着其中一张黄色便笺纸说:“这就是我贴上去的‘微心愿——我想今年和家人一起去旅游’,我相信它很快就能实现。
”
“由于工作原因,好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了。
”xxx说,“有时候很多的想法不好当面和领导说,我们就把‘微心愿’写下来,这样领导就能看得到,帮助解决了。
”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崔家营管理处第一党支部广泛开展起“微心愿”服务工作。
将全体党员的“微心愿”,“晒”到活动室的“微心愿”墙上,吸引和鼓励在职党员根据所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个人意愿和管理处需求,为大家提供服务。
第一党支部深入开展“有困难找支部,我与支部常联系”活动,定点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管理处第一党支部高度重视支部建设,以积极践行雷锋等精神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走、访、帮、扶活动,持之以恒的用实际行动为困难群众献上关爱之心。
第一党支部不仅仅把这项关爱留守儿童当作一次活动,而且以此建立起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作为支部开展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作为支部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让支部成为党群之桥,党员之家,职工之声,支部要做党委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党员的家园、倾听职工的心声,让每个党员在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实践当中,收获群众的赞同、信任和拥护!
“‘微心愿’服务活动是创新党支部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展现党员形象的窗口,更是连接党员与群众的‘爱心桥’。
自‘微心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党员们在相互帮助解决实际难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党员在身边的温暖,形成了以党风带动民风的管理处好风气。
”第一党支部书记乔丽莉说,支部还计划建立“微心愿”网络平台,使大家畅所欲言,帮助更
多党员实现“微心愿”。
“朋友圈”里的“党员之家”
【画面】电脑字幕(人在敲打)
【同期声】电脑语音、视频对话
这不是一般的微信聊天。
它是第一支部结合现代通讯方式,建立起来的党员教育管理的公共信息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能将支部党员的所有信息反应在这一平台上,让支部与党员之间即时直接地建立双向、多向交互式信息交流,同时,还能利用微信平台,让支部与党员之间通过视频、音频系统,建立起一个虚拟的空间,及时收集和反馈各种信息,使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受时空限制,真正实现支部建设手段的现代化。
网络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崔家营管理处第一党支部支部”做到了——将支部建在微信里,建进党员的“朋友圈”,不板着面孔讲党建,而潜移默化感染人,在寸小平台上,构建新阵地,发挥正能量。
为何要在微信平台上建“微支部”?乔丽莉说,网络和移动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工具,而党员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办黑板报”时代,党建如何与时俱进,向何处发展,这些问题摆在面前。
“将党建覆盖在微信上”是建设“微支部”的初衷。
“微支部”是一个概念性称谓,不是一级党组织。
微信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就将“微支部”建在微信里。
这是第一支部具有独创性、特色鲜明的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科学方式。
一个好的支部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必须有党员思想教育活动的阵地平台,必须有足够的保障机制。
几年来,第一支部在管理处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其他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把“党员之家”建成了一个真正让党员同志想来,来了有学习、有收获的阵地;工作有目标、有动力的“精神加油站”;把支部建设的各项制度,内化成为每个党员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生产、管理和服务大局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群众之声”,让“呼声”变“赞声”
这里是襄阳市开发区的赵庄村、贺店村,这两个村子的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12名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不仅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学习上也缺少辅导和督促,更重要的是,他们幼小的心灵缺少爱的滋润。
当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内心很不平静……
【同期声】党员甲:“这些孩子跟我的儿子(女儿)一样大,他们应当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
【同期声】党员乙:“假若我有弟妹的话,不就像他们那样大。
”(此处最好有援助孩子的声音)
“六一”儿童节前夕,第一支部的全体党员们,带着像是探望自己的儿女、弟妹的心情,自掏腰包,买来书包、文具、作业本和孩子喜闻乐见的各种图书,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嘘寒问暖,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成人成才,长大后孝敬长辈,报效祖国和社会。
第一党支部不仅仅把这项关爱留守儿童当作一次活动,而且以此建立起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在支部和单位内部关爱困难党员群众的“有困难,找支部”、“我与支部常联系”的常规制度坚持下来,作为支部开展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作为支部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让支部成为党群之桥,党员之家,职工之声,支部要做党委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党员的家园、倾听职工的心声,让每个党员在群众路线教育的学习实践当中,收
获群众的赞同、信任和拥护!
崔家营里,金梭银梭织就一幅幅亮丽的图画;
汉江河畔,党旗党徽映照一道道绚丽的彩虹。
“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标杆”,对崔家营第一支部17名党员来说,“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崔家营第一党支部用智慧和汗水,展现了旭日般壮丽的的发展态势,在处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崔家营第一党支部,必将承载着悠悠汉江上的深厚文化和湖北交通人的的宏伟梦想,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展现与时代同行的风采,驶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