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解读
作者:刘子群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基础建立在对神创论思想的批判、对自然进化思想的吸收基础上,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本质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人生双重目的和人的自我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在关于人类对自身认识研究史具有划时代的理论创新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
古往今来,人类在其产生至今,人生观这一主题一直也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对象,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历史上就出现过很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对于人的起源、发展、本质及特征都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和挖掘,但古代的学者由于自身存在的时间、空间条件给他们对于人生观和价值的思考也带来了不同角度和层面的限制,即使如此,人们也并没有思考出一个最为全面,值得信服,科学客观的理想体系。在二十世纪是人类的思想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上,较为科学和客观地提出人以及人本身做为人的关键。马克思的这种观点不仅为人类认识自身的本质和特性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也为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的人生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1、对神创论思想的批判
神创论,这一观点给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罩上了神秘的色彩,神创论认为人之上的超灵或者是人以外的神灵创造了人,无论哪个人种和文化,在一定的时间内,都存在着神创论的思想,这些拥护者始终相信人是由某种神创造而来,这些神或者说是超自然的能力也被赋予和定格了各种不同的形象和代名词:神、天、道、上帝、佛主、真主、玉帝、王母等等,总之,人们认为这种神秘的力量创造了万事万物,并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所以人具有着创造者的智慧和能力,有着创造者的精神和血肉。
2、对自然进化思想的吸收
再者,自然进化论的观点,在生物进化论之前,人类认为自身是天地之间灵气开成的,在我国东汉的科学家王充就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是物体,是由天地之间的灵气汇聚而成,这种物质在本质上与其它物质无异,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气构成。我国道家的思想也同样认为太极生两易,两易生四象,四象演八卦,这种观点与王充的想法一致。在其它的国度,像古代希腊,也同样有学者提出人是由其它的动物不断演化而来的,甚至他们一度相信人是由鱼变化而来的。到了近代时期,尤其是19世纪,经过了校为科学的认识和对于自然进化
论的理解,使人们对于自身的起源和发展有了相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进而对于人类思想的认识才有了唯物主义的方向。赫青黎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著作就指出:“人类起源的一种情况是从类人猿逐步变化而来,另一种情况是和猿类由一个祖先分支而来。”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正是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来开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源思想就是劳动创造论。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劳动创造一切,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甚至是财富和精神上的需要,劳动一样也可以创造出来。广袤的世界给人们以劳动的对象和劳动工具,而劳动把一切转变成为财富,它是人生存的第一要务。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中,也把人类的产生归属于是劳动的结果。这些思想和观点强调了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自然人在劳动中改变自己不断地进化更为适应劳动的真正人。
二、马克思主义论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的含义及产生
人生目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关于活动或行为的对象性的自觉认识,并表现为活动或行为的自觉的对象性”。人和动物的另外一个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换而言之就是人在做某项活动之前都会对此活动有一个自觉的认识和策划,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是怎么做,并且对于活动的结果也有相应的设想和假设。也正是这种自觉和假设,使人生有了理性的意义和目的。
人生目的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因此,人的有意识的活动都能从产生人类有意识活动的这种需要中,得到一定的诠释和说明。这也证明了人的目的是创造一切的基础条件。
2、人生双重目的
人生的双重目的也就是指人生的两种需要即目的的需要和手段的需要。首先,目的的需要,又可以称之为人的本源性需要,它是人本身产生的一种关乎于情感、客观的并且是必然的一种需求。而人的特定的行为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才会产生,并且这种需要还决定着人的行为的发生,确切来说,它否定了人类做出某一行为是习惯于他们本身的思想或是思维,而不是由他们的需要来决定他们的行为的。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自然与人本身的关系,再次着重阐述人是受其肉体组织的制约和束缚的,人类的历史也是从生产他们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开始的,这也从根本上说明了人的需要是有目的性的,是本源性的,是客观且必然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起点。
其次,人的另外一重目的,是其手段需要,也就是人的目的需要产生出来的另外一种需要,可以说目的和手段是两个息息相关的概念,手段需要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使用的办法或是选择的方式,甚至是人们为了达到目的时所使用的工具等。人类实现自身的需要,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才能达成,任何手段和方式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往往人类所使用的手段自然界并不直接存在,需要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创造出来,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人们都在创造着不同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目的。所以手段和目的是互相制约,互相帮扶,相辅相成的。所以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人类一种被迫的活动,加之于人类的身上也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需求,而劳动就是人们实现目的就为直接的手段。
三、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
1、自我价值
人生价值首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它体现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是对自身精神和物质需要的满足。这一满足只是人们自身通过劳动来实现和换取,或者说,自身价值就是自我的满足和肯定,其实质上是对自我目的的实现,哲学上强调人是主体又是一事物的客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人本身又是手段也同样是目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有时必须应用一些手段和工具,从这一点来看,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既是利已又是利他的,既可以不断地满足自身的要求,实现自身目的,又可以满足社会中其它人的需求。实际来说,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人做为主体目标达成和客体手段工具的过程。
2、社会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相对,马克思曾经提出过,人是社会中的人,是群居动物,是离不开一个社会的,而社会价值就是人自身对于社会和他人的存在意义,是个人社会目的的实现。人的价值体现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社会价值是人为了满足他们做为主体的客体表现和社会关系。人的社会价值是一个人存在的重要标尺,是一个在社会中自我存在感的证实,只有对社会有贡献,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使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海明.人性概念辩难[J].人文杂志,2003.
[2] 王作雨.浅论人生价值的二重性[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
[3] 杨学功.世界观的概念和马克思的现实生活世界观[J].河北学刊,200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