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课程

六年级科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课程
六年级科学学科系列实践活动课程

题目:制作水果电池

牛山一小六年级组

教师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用不同的金属条作电极的水果电池,比较各种金属间电极极性有些什么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科技实践能力作准备。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加重问题的深度,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见解为目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得到了结构性的突破。 综合学习活动与学科教学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得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运用出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学科教学: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指导性的活动;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听从指令;外在的学习动机很重要;教师提出学生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四基”的获得和运用(“四基”:学会求知、做事、共处、做人);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由选择;重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构建学生的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而且又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对习惯了单科教学、按课本上课的教师来说是很不适应的。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探索如何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这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真正进入新课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

第一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人的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c)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 2.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c) a.子女的一些形态特征与父母相似 b.羊和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3.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上存在不同的原因是(b) 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二、填空题。 1.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目前你正处在(少年期)。 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长相、体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这是(遗传)现象。 3.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想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4.(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的特性之一,影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一种(遗传)现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说的是一种(变异)现象。 6.男生和女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岁以前男、女生的增长速度相似,从(10)岁到(12)岁,女生的平均身高、体重都超过男生。 7.男、女生从三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都在发生变化,女生在(10)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变化速度加快。从(14)岁以后,男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超过女生。 三、判断题。 1.动物有遗传与变异现象,植物没有这种现象。(×) 2.双胞胎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3.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长高而且会一直持续到老。(×)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遗传现象。(√) 第二课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说法能证明地球是球形? (c) a离的进看得清 b 视力好的看得清 c 站得高看得远 d 很多天体都是球形的 2.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形 b 圆形 c 正球体 d 椭长球体 3.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是(c) a 伽利略 b 惠施 c 亚里士多德 d 麦哲伦 4. 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c) a 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b 成功的用三角形测量法测量了阿斯旺和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子午线长 c 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圆形 d 赴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 5.下列一些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说法中,是中国古人说法的是(d) a 宇宙是个闭合的盒子 b 大地是这个盒子的平板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答案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 让生活充满阳光 一填空 1. 乐观开朗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为了病人的健康,应该 让这阴暗的长通道变得明亮。 2.有些地方光线不好,比较暗,让人觉得不舒服,如:背阴的 房间,地下车库,地下室,隧道 等。 3.阴暗的环境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如:工作 , 学习, 生活, 健康等。 4.参加“采光方案设计邀请赛”,我要做如下准备:弄清原 因,查阅资料,还有制定计划。二判断 1. 光线明暗对工作没有影响。(×) 2.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3.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 4.阴森森的环境让人感觉心情压抑。(√) 5.我们需要生活在和煦的阳光下。(√) 6.卫生间光线暗没有什么大不了。(×) 7.地下车库不需要考虑采光问题。(×)

8.房间里长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选择三. )出现采光问题。1.医院的( 长通道 C B 手术室A 病房操C车库)。A阳光 B2.下列地方存在采光问题的是( 场)。 3,在采光邀请赛中,参赛对象为( 个人或小组C B个人 A小组问答题四采光邀请赛的要求是什么?采光合理,富有特色和新意① 查阅资料,弄清原因② ③制定研究计划,完成后多次改进探寻光的路线2 填空一 。 1.要解决问题,就要设法找到引发问题的原因 。 2.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 传播。 3.光从光源发出后沿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着名思想人类最早记在光的直线传播的,4.》中对影子 的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 都做了完整的记载。形成和 光照射到一些物体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5.。做 发现光线能沿弯曲的水流传播。.英国物理学家6. 二判断

学科实践活动课定稿版

学科实践活动课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渐渐”一词。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感悟课文。 2.明白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生字卡片;学生:(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彩笔;设计理念:精心创设实践活动,以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 谈话导课。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面。(课件出示伴有乌鸦叫声的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小乌鸦衔来了许多字词卡片来考考大家了,小朋友们有信心过关吗 2.复习检测。 (课件出示字词卡片) 开火车认读。 3. 区分“渴”“喝”。(课件示题) ()望()牛奶()水 口()望梅止()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上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思考: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同桌讨论、交流。(师相机板书:找水喝,喝不着) 3.师点拨:⑴“口渴”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⑵“到处”的教学。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⑶朗读指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打开书,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抽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学生评价)

科学六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工具和机械单元 1、使用工具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 2. (1)剪刀、筷子、老虎钳(尖嘴钳)、螺丝刀 (2)(从左到右依次为)园林剪、剥线钳、扳手、天平、镊子 2、杠杆的科学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1)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 2.(因图片位置关系,点很难做到精确) 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支点 (1) 用力点 或阻力点阻力点 或用力点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活动记录:省力、费力、省力 课堂练习:1.费力省力 (因无作业本上的图,用文字表示:手握处为用力点、夹着东西处为阻力点。) 支点支点

2.省力的杠杆:剪刀、老虎钳、开瓶器、压水井的压杆、核桃夹、裁纸刀 费力的杠杆:理发剪刀、火钳、镊子、筷子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天平、翘翘板等 4、轮轴的秘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1)轮轴。(2)省;费。(3)省。 2、(图已换,请在相应地方标识:指处粉线所指为轮,蓝线所指为轴) 方向盘 扳手 水龙头

门把手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定、动、定 2、 6、滑轮组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填空。(1)滑轮组(2)省力,改变力的方向(3)省力 2、略 7、斜面的作用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 (2)A (3)B 2. 刀、楼梯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 填空:(1)齿轮、链条(2)快,慢(3)2 2. 自行车车把杠杆 脚蹬轮轴 刹车滑轮 螺丝钉斜面 3. (1)杠杆、轮轴、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等 (2)省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运动速度,(省距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A (2)A (3)A (4)A ,B、CD、D (5)C(6)B 、D (7)A 、B 2.(1)(2)略。 力点 (省力) 阻力点支点 (3)左图:右边第三格挂2个;右图:右边第二格挂2个,或第四格挂1个 3.连线: 自行车刹车 杠杆自行车车把 旗杆顶上的装置 轮轴镊子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下册各单元部分练习题

最新(科教版)六年 级科学上下册各单元部分练习题 1.用线把下面各图与其运用的科学原理名称连起来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如图1—图6运用的杠杆、轮轴、斜面和滑轮都叫简单机械,这种说法是 . A 正确的 B 不对的 3.如图例7甲、乙、丙所示是杠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的位置示意图.由此我知道:图1的示意图为 ; 图2的示意图为 ;图4的示意图为 . 4.根据图2工具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示意图,我知道在使用这个工具时的用力情况是 . A 省力又方便 B 费力但方便 C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方便 5.王旭在学习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后,回家进行了实验探究,见到如图6所示的现象.根据王旭在图6中的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如下: 6.根据王旭的实验,我的发现是:(1) (2) (3) . A 定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B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 变用力的方向 C 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D 动滑轮既能改变用力的方 向,又能省力 E 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如图8活动中,旗杆顶部需要用的简单机械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滑轮组 8.山区的公路修成如图5这样,是为了美观.我认为这种说法是 . A 正确的 B 错误的 9.斜面、图9是探究斜面和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试根据图中实验现象, 图9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10、在图9中,左右两边挂上钩码,能够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是 . A a B b C c 11、我会探究:(根据提供的材料和要求探究科学,并做好实验记录. 探究轮轴的作用 (1).安装轮轴 请用线条表示绳子在图10中把 钩码、轮和轴等器材连起来,分别 组装成轮轴装置. (在图10中画出来.) (2).根据图10的三次实验现象, 用力点 甲 丙 图8 图9 图10

精品—初中学科实践活动

精品—初中学科实践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者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挖掘本地资源,从目标、内容选定,评价措施等方面,切合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学科实践活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学科实践活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发挥教师、学生、社区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胆实践,不断尝试。善于创新。总结完善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给领导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学的过程不只是机械地实施教学计划,而是一次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 作为综合实践课老师,应积极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抓住这一契机。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注意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亚传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这种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也是适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本着,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大胆尝试,完善提高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健康成长。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是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成败的关键,因为教育方针是确立教育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方针。可以使我们对教育方针有新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宏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近几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宣传少了,以至产生了错误观念,注重应试能力,放松了素质教育,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我校总结好的生源转移,升学压力加重,生成空间缩小的具体问题,着重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面对新的机遇,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投入教改,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的领导,制定目标,以改革为契机,行知实验学校为动力,谋求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开创新的育人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师一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具有与传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不同的课程理念,包括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观念,课程的性质等。为此,我校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请专家作讲座,组织全校教师专题讨论,赴江苏洋思中学等地考察学习等。从而正确认识设置综合实践为必修课的重要意义,把握课程内涵,更新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在实施该课程目标中,根据我校特点,明确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中,自然中,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去调查研究。例如,农村环

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形式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种活动方式:搜集资料活动 收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收集资料一方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养成敏感的信息意识、形成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道德。 第二种活动方式:做活动记录 学生确定了主题,按计划开始实施活动之后,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记录形式则可因人而异,但要求观点鲜明、得失兼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指导时,可以开展专题讲座,也可以直接提供表格范例,让学生填写。教师还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呈现方式记录活动过程,如:采访记录、观察记录等。 第三种活动方式: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活动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方法。无论是在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活动,还是在社会实践性学习活动、项目设计活动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活动方式。开展社会调查,有助于学生接触沸腾的实际生活。通过让学生亲眼看,亲口问,亲耳听,亲自了解,亲自感受,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接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信念。根据实际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将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调查过程的顺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种活动方式:社会考察与宣传活动 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是一种体验性学习活动,通过考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如就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性的考察,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社会考察活动有专题考察,也有综合考察。 第五种活动方式:设计与制作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取感性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解脱了机械识记的桎梏,又通过活动引发出的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制作,给学生广阔的理性发展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设计和制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指导得当,又是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亮点。 第六种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四个指定要素整合实施的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本身具有综合性。以融合的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要素,将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实

六年级科学上册作业

姓名班级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1课使用工具 一、填空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做。 2、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和,我知道的简单机械有 、、和等。 3、有些工具是几种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轮轴的组合。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的工具和机械。 二、判断 ()1、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使用机械都能省力。 ()3、使用某些机械不能省力,但可以发挥其他作用。 ()4、使用机械都需要电。 三、连线 把下列物品和应用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汽车方向盘斜面扳手 斧子滑轮盘山公路 螺丝钉杠杆镊子 钓鱼竿轮轴吊车 第2课杠杆的科学 一、填空 1、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承受重物的点叫,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二、选择 1、“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2、用螺丝刀来撬油漆桶,这是利用了它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3、我们曾用螺丝刀为工具来做一个“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这时的螺丝刀就成为()。 A、轮轴 B、杠杆 C、滑轮 4、下列杠杆类工具中,工作时是费力杠杆的是()。 A、镊子 B、水龙头开关 C、电工用的老虎钳 5、跷跷板是()杠杆。 A、省力 B、不省力也不费力 C 、费力 三、判断 ()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2、杠杆工作时,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就能省力。 ()3、杠杆只能省力和改变用力方向,没有别的作用。 四、画图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所有单元复习资料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 3

danshi 六年级上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 一、填() 1、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 具)就可以省力、方便的完成了。 2、(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 (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 械)。 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 学道理。 4、我们常用的工具有(螺丝刀)、(开瓶器)、(钳子) (扳手)。 二、连线 油桶搬上卡车滑轮和绳子 挪动大石头木板 升国旗粗木棍 三、判断 1、剪刀是学习用品,不是简单机械。()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3、所有的工具都能帮我们带来方便。

4、我们可以用羊角锤拔出螺丝钉。 2、3、杠杆 一、填() 1、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的三个重要位置是(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3、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4、省力杠杆有(偏口钳、园林剪、尖嘴钳、切刀、核桃夹、压水井的压轴、开瓶器、杆秤、羊角锤、老虎钳、剪刀) 5、费力杠杆有(镊子、夹子、筷子、火钳)。 6、不省力不费力杠杆(订书器、跷跷板、天平)。 二、判断 1、杠杆越长就一定越省力。 2、人们使用杠杆只是为了省力。 3、杆秤是利用杠杆省力的原理制成的。 4、杠杆的支点一定在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5、使用起钉锤起钉子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6、镊子是省力杠杆。 7、订书器是费力杠杆。

三、简答 1、杠杆什么时候省力?什么时候费力?什么时候不省力不费力? 答: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2、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 答: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比如火钳是费力杠杆,可以延长手臂,带来方便的作用。 3、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答:秤砣虽小,但是它的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秤砣能压起很重的东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主要区别

2、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 _个性发展_ 的需要,又适应了_社会发展的需求_ 。 3、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__ 。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 __生活__的联系,推进学生对 __自然、社会和自我_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 __创新能力_ 、_实践能力_ 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_自然__的关系;学生与_他人_和 _社会_ 的关系;学生与 __自我_的关系。 6、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__兴趣、爱好与特长__;体现每一所学校的 _特色_ ;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 __特色_ ;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__探究课题或问题__ 。 7、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_延伸_、_综合_ 、_重组_ 与 _提升_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 __拓展_和 _加深__;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_打通_ 进行。 8、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是 _发现问题阶段_、_总结问题阶段_、_总结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相互交错和彼此交互推进。 9、初中研究性学习依据学生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_课题研究类_和项目设计类。 1、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_》,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_试行_。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_结构性_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__课程形态_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_现代新课程观念_的形成。 3、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_成果展示_、_研讨答辩_、_访谈观察_、_成长记录_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_综合实践能力_、_态度、情感_、__价值观_进行综合评价。 5、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__学生_为核心,主要围绕_人与自我_、_人与社会_和_人与自然_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 6、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_弹性课时制_。即将每周__3课时_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__集中使用_与_分散使用_相结合。 7、对学校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_课时安排_、_师资配备_、_课程资源_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实施和管理_等方面的评价。 8、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_组织和规划_、_管理和指导_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9、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自我评价_和_他人评价_、_个别评价_与_集体评价_、_形成性评价_与_总结性评价_。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学科实践活动课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口渴、到 处、渐渐”等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渐渐”一词。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鸦在“找水喝”到“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能简单地复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 朗读、感悟课文。 2. 明白遇到困难应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生字卡片;学生:(装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彩笔;设计理念:精心创设实践活动,以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 谈话导课。昨天,我们大家一起初学了《乌鸦喝水》一课,和小乌鸦见了 面。(课件出示伴有乌鸦叫声的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 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小乌鸦衔来了许多字词卡片来考考大家了,小 朋友们有信心过关吗?

2. 复习检测。(课件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 区分“渴”“喝”。(课件示题) ()望()牛奶()水 口()望梅止()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上课时注意力易分散,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情境再现,朗读感悟学习第一段: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并思考: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 2. 同桌讨论、交流。(师相机板书:找水喝,喝不着) 3. 师点拨:⑴“口渴”的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口渴”时的感受。⑵“到处”的教学。学生观看乌鸦飞来飞去找水喝的动画,想一想:乌鸦为了找水,飞过了哪些地方呢?谁能演一演“乌鸦到处找水喝”? ⑶朗读指导。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呢?请打开书,把课文的第一句话读一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师评价、鼓励)乌鸦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只口渴的乌鸦,你会说什么呢?心情怎样?抽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第二句。(学生评价) ⑷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 儿知道的?请勾出来。 ⑸(播放乌鸦看到水,找到瓶子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长江作业本答案

《长江作业本-六年级-科学-上册-鄂教版答案》 1 我们的生长发育 一、1.C2.B 二、1.×2.√3.×4.√ 三、1.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儿童; 2.遗传; 3.变异; 4.遗传,变异; 5.遗传,变异。 四、略。 五、1.10 10 12 2.10 12 3.13 六、略。 七、略。 我们居住的星球 2 地球 一、1.14900,亚,4400,大洋,900; 2.36100,太平,17868,北冰; 3.51000,29.2,71.8。 二、1.×2.√3.√ 三、看法略。 证据:人们站在海岸上,迎接归航的船只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四、麦哲伦;环球航行。 五、月食和日食是地球的影子,弧形的明暗界线可以说明地球是圆的。 六、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中心说 3 地球仪 一、1.C2.C3.A 二、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 三、1.√2.×3.×4.√5.√ 四、略。 五、1.根据经纬度; 2.报告自己所在的经纬度。

4地图 一、1.A 2.D 3.B 二、首都,河流,省会,方向,铁路,湖泊,公路。 三、1.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 2.河流,湖泊,铁路,公路,城市,方向,山脉。 3.图例,方向,比例尺。 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5.各种符号。 四、1.北;汉。 2.循礼门。 3.1,2。 5 建立“地球档案” 一、略。 二、1.提示: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2.提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 3.不对,因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地球上的一天 6 昼夜交替 一、1.C 2.B 3.A 4.A 5.B 二、1.白天;晚上。 2.会。 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产生了以昼夜交替现象。 三、1.略。 2.略。 3.地球位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4.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 7 谁先看到日出 一、1.前一天的17点,前一天的12点; 2.16点后; 3.早上; 4.凌晨,下午; 二、1.向后运动; 2.逆时针; 3.自西向东。 三、1.略; 2.北京; 3.乌鲁木齐; 4.北京先迎来黎明;由西向东。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堂作业本

六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工具和机械单元 1、使用工具 1.判断题。(1)√(2)√ 2. 工具名称:剪刀、尖嘴钳(钳子)、筷子订书器、螺丝刀、折叠刀。 用途很多(略) 2、杠杆的科学 1、(1)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省力。 2.(因图片位置关系,点很难做到精确) 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支点(1) 用力点 或阻力点阻力点 或用力点 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2)不省力也不费力:右边第二格挂3个,或第三格挂2个 费力:右边第一格挂6个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连线。 2、(因无作业本上的图,用文字表示:手握处为用力点、夹着东西处为阻力点。 支点 支点支点

3、省力的:剪刀、老虎钳、开瓶器、压水井的压杆、核桃夹、裁纸刀 费力的:理发剪刀、火钳、镊子、筷子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天平、翘翘板等 4、轮轴的秘密 1、填空。(1)轮轴。(2)省;费。(3)省。 2、(图已换,请在相应地方标识:指处粉线所指为轮,蓝线所指为轴) 螺丝刀方向盘 扳手 水龙头

门把手 辘轳 5、定滑轮和动滑轮 1、填空。定、动、定 2、定滑轮动滑轮 3、 定滑轮动滑轮 省力情况不省力省力 改变方向情况改变不改变 4、如题2的组装图。组装后,前图为动滑轮、后图为定滑轮。 6、滑轮组 1、填空。(1)滑轮组(2)省力,改变力的方向(3)省力 2、 3、填空。(1)①③④(2)②③④(3)④,②③,① 7、斜面的作用 1、选择题。(1)A (2)A (3)B 2、都是。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填空。(1)链条和两个齿轮子(2)2 (3)快;慢。 2、 自行车把手 脚蹬杠杆 刹车轮轴 螺丝滑轮 车轮和车轴斜面 后架上的弹簧夹 车铃的按钮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集(含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空气、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活动方案:(1)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2)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3)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受阳光的影响),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根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灯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对于可受光照的植物来说,光照(充足)的植物生长较好。 8、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和生长有(向水)性和(向地生长)的特性。 9、由于(“喜好”)的不同,各种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但都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0、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肥料)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

【单元一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题。 1、在一滴水里,生活着无数个、的微生物,它们用看不见,通常要借助才能看清楚。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他利用自制的发现了水中能够游动的微生物。 3、一滴水里的微生物有、、等。 4、、、都是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5、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借助才能看清楚。 二、判断题。 1、微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2、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3、池塘里的每一滴水里都有微生物。() 4、饮用的矿泉水中没有微生物。() 5、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三、简答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举例说明。 第二课做酸奶 一、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形态。 3、细菌的特点是、、。 二、选择题 1、我们在制作酸奶是一定要()。 А 杀死酸奶中的所有细菌В 杀死牛奶盒糖中的所有细菌 С 保护好牛奶和糖里的各类细菌 2、细菌繁殖一代大约需要()。 А 20秒В 20分钟С 2小时 3、牙齿表面的细菌是靠()来生活的。 А 口腔中的水分В 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С 空气中的微生物 4、下列物品不是利用细菌产生的是()。 А 果酒泡菜В 生物塑料和药品С 肥皂 三、判断题。 1、自制的酸奶可以放入冰箱中长期保存。() 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3、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细菌有什么特点? 2、举例说明细菌的用途。 3、小林刚上完体育课,口非常渴,就跑到水龙头下喝生水。如果你来劝阻他,会怎样说? 4、怎样可以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题。 1、馒头(食物)在、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了分泌的某些物质能够杀死细菌,就把这种物质叫做。 二、判断题。 1、人们利用霉菌制造食物、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2、有的霉菌会造成食物变质,危害人类健康。() 3、电冰箱能保鲜,主要是降低温度使食物不容易发霉。() 4、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二、简答题。 1、简要说说霉的功与过。 2、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第四课搭建生命的积木 一、填空题。 1、英国物理学家用自制的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 2、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二、选择题。 1、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细胞是()。 А 动物脂肪细胞В 植物表皮细胞С 鸡蛋中的蛋黄 2、植物体的衰老死亡过程是()。 А 植物体内部新陈代谢的终结В 植物细胞的衰老死亡С 由人类的破坏行为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